北宋·曾巩诗作7首

分类: 图文:古典诗文 |

曾巩(1019——1083),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建昌军南丰(今属江西)人。北宋史学家、政治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冬望》
霜余荆吴倚天山,铁色万仞光芒开。
麻姑最秀插东极,一峰挺立高嵬嵬。
我生智出豪杰下,远迹久此安蒿莱。
譬如骅骝踏天路,六辔岂议收驽骀?
巅岩初冬未冰雪,藓花入履思莫裁。
长树夹路盖十里,苍颜毅气不可回。
浮云柳絮谁汝碍?欲往自尼诚愚哉。
南窗圣贤有遗文,满简字字倾琪瑰。
旁搜远探得户牖,入见奥阼何雄魁。
日令我意失枯槁,水之灌养源源来。
千年大说没荒冗,义路寸土谁能培?
嗟予计真不自料,欲挽白日之西颓。
尝闻古者禹称智,过门不暇慈其孩。
况今尪人冒壮任,力蹶岂更余纤埃。
龙潭瀑布入胸臆,叹息但谢宗与雷。
著书岂即遽有补,天下自古无能才。
【译文】
霜后望荆吴那靠着天穹的高山,拔地万丈只见铁青的光芒闪闪。最秀丽的麻姑山屹立东边,一峰挺立巍巍直入云端。天生我的才智在豪杰之下,安于久居这远方的草莽间。好比驾骅骝奔往通天大路,谁会考虑用劣马拉辕?初冬的崖顶还没有结冰下雪,想踩着藓花攀登却又犹豫难断。高树掩映着十里山路,青苍刚劲真是凛不可犯。浮云柳絮谁阻碍了你?想去又止,确实愚蠢不堪。南窗下有圣贤的遗文,字字句句都是珍贵的珠玉。广求深探方才寻得门径,这才发现它是何等雄伟杰出。使我枯槁的心田充满活力,象源源而来的春水灌溉滋补。千年的伟大学说被杂草掩没,正义的大路谁能培上寸土?感叹我的理想真是不自量力,竟想将西坠的落日留住。听说古代最聪明的要数大禹,三过家门竟没有看儿子的工夫。何况我力弱又妄想担当大任,哪还有精力留连山水景物。麻姑的龙潭瀑布空入胸怀,只是愧对宗、雷的雅趣。著书又岂能立见补益,这样的能人天下自古未出。
【题解】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初冬远望麻姑山,极想一游,然而又不能成行的矛盾心情,并说明辍游的原因。
《叹嗟》
夜叹不为絺绤单,昼嗟不为薇蕨少。
天弓不肯射胡星,欃枪久已躔朱鸟。
徐扬复忧羽虫孽,襄汉正病昭回杳。
力能怀畏未足忧,忧在北极群阴绕。
【译文】
夜里叹息,不是因为被薄衣单,白天叹息,不是因为吃不饱饭。只因天弓不射天狼,边境侵扰不断,只因彗星久处南宫,国家多灾多难。又忧徐扬一带蝗虫成灾,汉水流域阴雨连绵。恩威并用,这一切都不足担忧,忧心的是皇帝被小人包围欺骗。
【题解】
这首诗集中表达了作者深沉的忧国忧民的感情。
《胡使》
南粟鳞鳞多送北,北兵林林长备胡。
胡使一来大梁下,塞头弯弓士如无。
折冲素恃将与相,大策合副艰难须。
还来里巷索穷骨,斗食尺衣皆北输。
中原相观叹失色,胡骑日肥妖气粗。
九州四海尽帝有,何不用胡藩北隅?
【译文】
南方层层堆积的粮食多被运往北方,北部如林的军队长年守卫着边疆。可是只要辽国的使臣一来到开封,边塞却像全没有拉弓的兵士一样。退敌宁边向来是依靠将相,国家艰难你们该有正确的主张。为什么反到穷乡僻巷搜刮贫苦百姓,一斗粮一尺布都要运往北方?中原的景象真令人失色叹息,胡骑日益肥壮气焰器张。既然九州四海都是天子的领土,为什么不收服胡人来防守北疆?
【题解】
这首诗写胡(指辽)使一到,统治者便加紧榨取穷困已极的农民,谴责了将相无良策,而使国家如此艰难,对贫穷的农民则表示了深深的同情。
《秋怀》
天地四时谁主张?纵使群阴入风日。
日光在天已苍凉,风气吹人更憀慄。
树木惨惨颜色衰,燕雀啾啾群侣失。
我有愁轮行我肠,颠倒回环不能律。
我本孜孜学《诗》《书》,《诗》《书》与今岂同术?
智虑过人祇自仇,闻见于时未裨一。
片心皎皎事乖背,众醉冥冥势陵突。
出门榛棘不可行,终岁蒿藜尚谁恤?
远梦频迷忆故人,客被初寒卧沉疾。
将相公侯虽不为,消长穷通岂须诘?
圣贤穰穰力可攀,安能俯心为苟屈?
【译文】
天地四季是谁作主张?竟放纵阴气侵袭和风太阳。天上的日头已够寒冷了,萧瑟秋风更吹得人无限凄凉。树木惨淡颜色枯黄,鸟儿哀唱着失群的悲伤。我的心中愁肠万转,颠倒回旋全然不能约束。
我本来勤奋地攻读《诗》《书》,而《诗》《书》如今有什么用途?智慧超人只不过害了自己,见识广博对社会丝毫无补。一片赤诚却往往事与愿违,昏庸愚昧竟常常势高气粗。出门是满路荆棘不能成行,终年是菜羹粗食,谁来救助?梦中时时思念远方的朋友,冷被寒舍中躺着重病的我。平生本无做将相公侯的奢望,是穷是达又何须去追问求索?众多的圣贤还可努力学习,怎么能低三下四,偷生苟活?
【题解】
秋天里,一切都是那么惨淡凄凉,而作者内心也充满忧愁。他愁什么呢?
《高松》
高松高干云,众木安可到?汤汤鸣寒溪,偃偃倚翠纛。
侧听心神醒,仰视目睛眊。风雨天地动,一叶不攲倒。
岂同涧中萍,上下逐流潦。岂同墙根槐,卷卷秋可扫。
凤凰引众禽,此木阴可焘。君求百常柱,星日此可造。
般匠世有无,方钟野人好。
【译文】
高高的松树高入云霄,平凡的树木怎能达到?松涛霍霍像寒溪咆啸,松枝偃卧像翠旗高挑。
侧听松风令人心旷神怡,仰望树冠只觉眼昏目劳。任凭风吹雨打地动天摇,一根松针儿也不倾倒。
哪像山涧的浮萍,随着流水上下飘摇。哪像墙脚的槐树,满地落叶任秋风横扫。
凤凰带来了群群飞鸟,松荫覆盖的高枝正好作巢。你要寻求百丈长的梁柱,这松树高抵星日,正合需要。
不知道世上有没有鲁班似的工匠,为什么爱这高松的只有山民野老?
【题解】
这首诗歌咏高大、挺直的松树,然而却被弃置荒野。作者是运用比拟手法,为人才埋没鸣不平。
《江上怀介甫》
江上信清华,月风亦萧洒。故人在千里,樽酒难独把。
由来懒拙甚,岂免交游寡。朱弦任尘埃,谁是知音者。
【译文】
江上的景色实在华美,月白风清,更加怡情。可惜你远隔千里,独个儿实难畅饮。
我从来太懒太笨,好朋友没有几人。任灰尘沾满琴弦,谁能算我的知音?
【题解】
介甫,即王安石。诗末引介甫为“知音”,表明两位古文大家早年的深厚交谊。
《舞鹤》
蓬瀛归未得,偃翼清溪阴。
忽闻瑶琴奏,遂舞玉山岑。
舞罢复嘹唳,谁知天外心?
【译文】
蓬莱瀛洲不能归去,清溪岸边垂翅缓行。
忽听到奏起了美妙的瑶琴,山岩旁只见它舞姿轻盈。
舞后又发出凄清的鸣叫,谁能理解它高飞天外的雄心?
【题解】
这是一首咏物托志的诗,作者借鹤抒发了自己不能归“蓬瀛”,但仍未失“天外心”的情思。
前一篇:四季读诗(1)|叶嘉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