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四季读诗(1)|叶嘉莹

(2024-12-19 20:29:52)
分类: 图文:古典诗文
四季读诗(1)|叶嘉莹
叶嘉莹(1924—2024),生于北京,号迦陵,本姓叶赫那拉,满族,加拿大籍华人,古典文学研究专家、教育家、诗人。


《春情》唐·张起
画阁余寒在,新年旧燕归。
梅花犹带雪,未得试春衣。
【评注】
新旧交替之时,天气尚寒,但崭新的气象和春天的气息已经弥漫于天地之间,这首诗描绘的便是这般迎春盼春之情。第二句中的“新年”与“旧燕”看似对立实则和谐——旧时燕子的回归,带来的正是新春的气息。梅花之上犹有积雪,不能乍然换上轻盈美丽的春衣,然而那种渴盼的心情已经通过“试”字流露出来。
张起在唐代诗人中声名不显,这首小诗却情韵别致,颇堪玩味,我们不妨借诗中万象更新、跃跃欲试的气象,带着生机与梦想迎接新的一年。

《赠范晔》南朝·陆凯
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评注】
驿使,古代驿站上传送书信或物件的人。
古代交通通讯极为不便,千里传书,多为要事,可作者所要寄去的,却是一枝小小的梅花。这一枝早春的梅花,带着整个春天的生机与浪漫,更带着作者对友人的切切相思。这首小诗措语质朴,却有一种充盈的情意涌现其中,令人动容。
折梅赠远,被历代诗人广泛运用。宋人周邦彦《解连环》词云:“水驿春回,望寄我、江南梅萼。”从另一个角度运用此典寄托相思,可与此诗并观。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唐·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评注】
淑气,温和宜人的春天气息。
这首诗是初唐时期的五言律诗,起承转合,法度端严,而调高思丽,已开盛唐千变万化之气象。中间两联颇能道早春清和风物,“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气象阔大,“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色彩明丽,“出”、“渡”、“催”、“转”炼字精妙,更添活气。尾联点出“归思”,照应首联“宦游人”,结构完整。首尾二联善用虚字,“独有”、“偏惊”、“忽闻”使情意更具拗折流动之美。

《宿建德江》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评注】
烟渚,烟雾弥漫的小洲。
傍晚停舟,旅人客愁顿起。旷野辽远,天幕低垂下来,仿佛与远方的树木相连。这个景象与孟浩然的另一句诗“天边树若荠”很是接近。月亮渐渐出来,投映在清澈的江水之中,陪伴着孤寂的旅人。
全篇文体省净,殆无长语,语少而意远,清思入骨,情景交融,盛唐诗兴象玲珑、无迹可寻的神韵在这里展露无遗。

《鹊踏枝》五代南唐·冯延巳
梅落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昨夜笙歌容易散。酒醒添得愁无限。
楼上春山寒四面。过尽征鸿,暮景烟深浅。一晌凭栏人不见。鲛绡掩泪思量遍。
【评注】
这首词写出了所有有情之生命面临无常之际遇的缱绻哀伤,这正是人世千古共同的悲哀。人事有代谢,花草会凋零,随风飞舞不肯落地成泥的梅花,就仿佛人们对好景好事无端消逝的不舍与挽留,一片深情之中透露出现实的残酷和无奈。

《浣溪沙》北宋·苏轼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评注】
雪沫乳花,烹茶时上浮的白沫。蓼茸,蓼菜的嫩芽。
苏轼是一个极懂得享受生活的人,他能从寻常事物中体验到异于常人的美好。斜风细雨,春日迟迟,烹一盏好茶,煮几味新鲜时蔬,便能吟出“人间有味是清欢”这样令人悠然神往的句子来。想想他在远谪惠州时写下的“饱吃惠州饭,细和渊明诗”,我们便能知道这位伟大的文豪是以何等陶然洒脱的态度去面对风雨交加的生活了。

《水调歌头五首·春日赋示杨生子掞·其一》清·张惠言
东风无一事,妆出万重花。闲来阅遍花影,唯有月钩斜。我有江南铁笛,要倚一枝香雪,吹彻玉城霞。清影渺难即,飞絮满天涯。
飘然去,吾与汝,泛云槎。东皇一笑相语,芳意在谁家。难道春花开落,更是春风来去,便了却韶华。花外春来路,芳草不曾遮。
【评注】
张惠言有一组五首的《水调歌头》,是写给他的学生杨子掞的,词写春事,却蕴含着儒家义理。
词的开头写春日花开,斜月下照,是极为轻微美妙的意境。而“江南铁笛”的形象妩媚清刚兼而有之,这一形象正是词中“我”的品质。我倚着梅花吹起铁笛,笛声高遏云霞,仿佛一种竭力的追寻。但是理想总有落空之苦,故云“渺难即”。
下片恰似老师对学生的勉励:春天那芬芳美好的生命就此失落了吗?不,芳草不曾阻断春来之路,春天并没有离去,它就在你的眼前。这是一种“我欲仁,斯仁至矣”的见道之言。

《春思》唐·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评注】
燕地的纬度比秦地要高,气候寒冷,植物生长得慢。因此燕地的春草方如细小绒丝之时,秦地的柔桑已经垂下绿色的枝条。春季植物萌动,但纬度不同的地段早晚有异。就像天涯游子和闺中思妇,一个客游多时,方动怀归之意,却不知另一个已经念念在兹、相思肠断了。诗的前四句用绝妙的比兴写出了女子思君之切,可谓温厚蕴藉。
春光骀荡,百物畅情怡悦,而良人既在天涯,我又有何心情玩赏这大好春光?春风入帷,适见我形单影只罢了。花无人戴,酒无人劝,醉也无人管,要此春风何用?后二句亦可谓沉痛之极。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北宋·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东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评注】
眼号秋波,眉号春山。古人以山水形容俏丽的眉眼,此处却以俏丽的眉眼来形容山水,春日之温柔妩媚一时形象可感。眉眼盈盈之处便是山水相依之处,也便是“行人”的去向,自然点出送别之意。词的下片将送人与送春两种情绪打并一处,丰富了全篇的意蕴,更添惆怅缠绵之感。全词浅白生动,清畅可喜。送别的殷殷情意也在春日的山水中显得格外温润,惜春与别人两种情怀已是融会不可区分了。

《逢入京使》唐·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评注】
龙钟,流泪的样子。
古代交通通讯不便,宦游之中遇见一位去往家乡的人,那是十分难得的事。诗人想起远在长安的家园,一时泪流满面。彼此各有前途,相逢如此匆匆,只有托对方传一个平安口信给家人,聊慰客中思念。这首诗文辞质朴而亲切有味,“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二句尤为真切。这首诗被誉为“客中绝唱”,便是因为道出了“人人心中所有,人人笔下所无”的普遍情绪。

《人日思归》隋·薛道衡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评注】
人日,农历正月初七。
这首小诗前两句平平,不过交代了时令和心情。思归,早已是诗歌中数见不鲜的主题了。妙在后两句匠心巧运:薛道衡是北人,时在江南为官,入春以后大雁北归,春花待发,他不能像大雁一般早早还乡,而思归之情却早在江南花开之前就暗暗萌发了。“前”与“后”的巧妙对比情思别致,情动之早,人归之迟,将思乡情烈却身不由己的心绪抒写得真挚自然。

《望海潮四首·其三》北宋·秦观
梅英疏淡,冰澌溶泄,东风暗换年华。金谷俊游,铜驼巷陌,新晴细履平沙。长记误随车。正絮翻蝶舞,芳思交加。柳下桃蹊,乱分春色到人家。
西园夜饮鸣笳。有华灯碍月,飞盖妨花。兰苑未空,行人渐老,重来是事堪嗟。烟暝酒旗斜。但倚楼极目,时见栖鸦。无奈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
【评注】
澌,流水。
梅花开,冰雪融,早春时节,追忆旧游。这首词通篇看来,是以乐写哀的手法。上片写旧游之盛与春色之浓。“乱”字尤其思路幽绝,极写繁花烂漫之态。下片念及物是人非,遂于烂漫春光中渐渐注目栖鸦、流水等衰飒物象。秦观的词文辞华赡,清俊疏朗,此处可见一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