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绝妙好词(2)
| 分类: 图文:古典诗文 |

韩元吉(1118-1187),字无咎,号南涧翁。开封雍丘人。晚居上饶。有词集《焦尾集》,已佚,今人辑为《南涧诗馀》。
《水龙吟·书英华事》
雨馀叠浮空,望中秀色仙都是。洞天未锁,人间春老,玉妃曾坠。锦瑟繁弦,凤箫清响,九霄歌吹。问分香旧事,刘郎去后,知谁伴,风前醉。
回首暝烟千里。但纷纷、落红如洗。多情易老,青鸾何许,诗成谁寄。斗转参横,半帘花影,一溪寒水。怅飞凫、路杳行云梦远,有三峰翠。
【译文】
雨后山峦重叠半空浮,望中那一片秀色,就是仙都。人间春已老,洞天风光却未锁,宛然贵妃当年曾住过。锦瑟急奏繁弦,凤箫发出清响,九霄歌吹声荡漾。问当日旧事,人心碎;刘郎别离后,是谁相伴风前醉?
回首暮烟千里,只有落红纷纷如雨洗。多情容易老,问青鸟在何处,新诗写成谁为寄?斗转参横天光晓,初日照着半帘花影,照着一溪寒水。惆怅飞仙有术路杳杳,行云去雨,梦中也难会。有三峰,苍然翠。
《好事近·汴京赐宴》
凝碧旧池头,一听管弦凄切。多少梨园声在,总不堪华发。
杏花无处避春愁,也傍野花发。惟有御沟声断,似知人呜咽。
【译文】
故都旧苑,听到这凄切的管弦。有多少教坊旧声,总教人难以忍受,尤其在鬓发斑白的时候。
杏花避不过春愁浩荡,也傍着野花开放。只有御沟流水响声断续,好像知道有人在悲哀哭泣。
————————————————
姚宽(1105—1162),字令威,号西溪,嵊县(今属浙江)人。善工技之事,工篆隶,能词。有词集《西溪乐府》。
《菩萨蛮》
斜阳山下明金碧。画楼返照融春色。睡起揭帘旌。玉人蝉鬓轻。
无言空伫立。花落东风急。燕子引愁来。眉愁那得开。
【译文】
山下斜阳明丽,一片金黄碧绿。红日落画楼,融入春色浓于酒。春睡起来卷起帘,鬓发轻如蝉翼。 默默无语空伫立。花飘落,东风吹得急。燕子在风中引愁来,眉梢的愁怨怎能解得开。
《生查子》
郎如陌上尘,妾似堤边树。相见两悠扬,踪迹无寻处。
酒面扑春风,泪眼零秋雨。过了别离时,还解相思否。
【译文】
郎像路上的土,妾似堤边的树。飘扬不定难相见,欲寻踪迹在何处?
春风扑醒了醉面,秋雨淋湿了泪眼。等过了离别的时候,郎还懂得相思否?
————————————————
吴琚(生卒不详),字居父,号云壑。开封(今属河南)人。高宗吴皇后侄。与范成大、陆游交善。工翰墨。有《云壑集》。
《柳梢青·元日立春》
彩仗鞭春。椒盘迎旦,斗柄回寅。拂面东风,虽然料峭,终是寒轻。
带花折柳心情。怎捱得、元宵放灯。不是东园,有些残雪,先去踏青。
【译文】
用彩杖鞭打土牛,进椒辛盘迎元旦,欢呼春回大地气象新。东风吹拂面颊,虽然觉得料峭,寒意毕竟已轻。
想想戴花折柳的心情,怎能再捱到元宵放灯?不是去东园,那里还有些残雪,不如先去郊外踏青。
《浪淘沙》
云叶弄轻阴。屋角鸠鸣。青梅著子欲生仁。冷落江天寒食雨,花事关情。
池馆昼盈盈。人耐寒轻。一川芳草只销凝。时有入帘新燕子,明日清明。
【译文】
云片带来轻阴,屋角有鸠鸟啼鸣。青梅已结子,快要生成仁。寒食节阴雨连江天,冷清清,花开花落最关情。 池馆白昼清盈盈。轻寒还能忍耐,只是一川芳草消人魂。时时看见,新来燕子飞进帘幕,明天便是清明。
又
岸柳可藏鸦。路转溪斜。忘机鸥鹭立汀沙。咫尺钟山迷望眼,一半云遮。
临水整乌纱。两鬓苍华。故乡心事在天涯。几日不来春便老,开尽桃花。
【译文】
岸边杨柳可藏鸦,山路曲折小溪斜。鸥鹭忘机,伫立在汀沙。钟山咫尺望不到,一半被云遮。
临清水暂且整乌纱,理两鬓徒然见白发。这心儿常在故乡,此身却在天涯。几天不来春便老,枝头开尽了桃花。
————————————————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济南历城(今属山东)人。有词集《稼轩长短句》。
《摸鱼儿》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译文】
还能消受几番风和雨,匆匆地,春又要归去。爱惜春,总是怕花开得早,更何况落红纷纷已无数。春且停住!听说天涯多芳草,迷住了你归去的路。埋怨春去不言语。算来只有画檐上的蜘蛛网,殷勤地为它粘挂飞絮。
旧时长门宫里,安排下的佳期又被耽误,生得漂亮竟然也遭人嫉妒。纵然花费千金,买来司马相如的赋,这款款深情又向谁倾诉?劝君且莫舞。君不见,杨玉环和赵飞燕都化作了尘土。闲愁最教人痛苦。休去凭高依栏杆,斜阳正在烟柳迷茫的断肠处。
《瑞鹤仙·梅》
雁霜寒透幕。正护月、云轻嫩冰犹薄。溪奁照梳掠。想含香弄粉,靓妆难学。玉肌瘦弱。更重重、龙绡衬著。倚东风,一笑嫣然,转盼万花羞落。
寂寞。家山何在,雪后园林,水边楼阁。瑶池旧约。鳞鸿更仗谁托。粉蝶儿,只解寻花觅柳,开遍南枝未觉。但伤心、冷淡黄昏,数声画角。
【译文】
冷霜寒透你的叶。正当水中嫩冰薄,天上轻云护着月。你用溪水作镜奁,细心地梳掠。想你也含粉弄香,就是不肯学那浓妆艳抹。花瓣如玉肌体态瘦弱,更有重重花萼似鲛绡衬托。在东风中嫣然一笑,万花都被你羞落。
身处寂寞。你的故乡在哪里,是雪后园林,还是水边池阁?瑶池仙境曾把你邀约。如今书信又向谁付托?粉蝶儿除了寻花问柳,还知道什么。纵使你开遍南枝,它还没有察觉。惟有伤心,伴着这清冷疏淡的黄昏,听着那几声画角。
《祝英台近》
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怕上层楼,十日九风雨。断肠点点飞红,都无人管,倩谁劝、啼莺声住。
鬓边觑。应把花卜归期,才簪又重数。罗帐灯昏,哽咽梦中语。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带将愁去。
【译文】
折钗分别,就在桃叶渡口,水边暗柳含轻烟。怕上高楼看,十日倒有九阴天。飞红点点人肠断,都没人去管,又请谁把黄莺的啼鸣相劝?
斜看那鬓边花,用它来把归期预卜,才簪上又取下,再重数。罗帐里灯光暗,睡梦中语哽咽:是春把愁带来,如今春不知回到哪里,却不懂得把愁也一起带去!
————————————————
刘过(1154—1206),字改之,自号龙洲道人。太和(今江西泰和)人。与辛弃疾交善。有《龙洲集》。
《贺新郎》
老去相如倦。向文君、说似而今,怎生消遣。衣袂京尘曾染处,空有香红尚软。料彼此、魂销肠断。一枕新凉眠客舍,听梧桐、疏雨秋声颤。灯晕冷,记初见。
楼低不放珠帘卷。晚妆残,翠钿狼藉泪痕凝脸。人道愁来须酒,无奈愁多酒浅。但托意、焦琴纨扇。莫鼓琵琶江上曲,怕荻花、枫叶俱凄怨。云万叠,寸心远。
【译文】
老来相如已疲倦,对文君说:像如今日子如何消遣?衣袖曾让京尘沾染,空留下美人泪痕尚温软。料想彼此,都是魂销肠也断。一人在客舍中独眠,夜风送来满枕清凉;听疏雨敲打梧桐,声声震颤。灯晕凄冷,还记得那次初见面。
画楼低低,珍珠帘不卷。翠钿不整晚妆残,泪痕凝在脸。人说愁来须醉酒,无奈愁恨太多酒力浅。只有将情意、寄托于焦尾琴细绢扇。莫弹“浔阳江上”琵琶曲,怕荻花枫叶都凄怨。乌云千重叠,寸心万里远。
《唐多令》
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二十年重到南楼。柳下系船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
黄鹤断矶头。故人今在否。旧江山总是新愁。欲买桂花重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译文】
芦叶布满水中小洲,寒沙随着浅水细流。二十年了,我又来到南楼。把船系在柳树下,船恐怕还没泊稳,不几天,又是佳节中秋。
孤峭的黄鹤矶头,老朋友还在否?旧山川总是叫人添新愁。想买几枝桂花,重载一船美酒,却终究不能像、少年时那样欢游。
《醉太平》
情高意真。眉长鬓青。小楼明月调筝。写春风数声。
思君忆君。魂牵梦萦。翠销香暖云屏。更那堪酒醒。
【译文】
情深意也真。黛眉细长,鬓发青青。明月夜,小楼里面调银筝,弄出春风几声。
思君又忆君。魂里牵挂,梦中回萦。翠绿一片渐模糊,香气缭绕,暖了云母屏。又怎能忍受酒醒时分。
————————————————
(摘自《绝妙好词译注》周密编选,刘乔彬、彭国忠、刘荣平译注)
后一篇:小小说9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