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代幽默诗文(2)

(2024-07-25 20:15:22)
分类: 图文:古典诗文
古代幽默诗文(2)

姑妈和姑娘
有一能言善辩者,经人介绍认识一女子。一次,他到外地公干,想到那位姑娘,便情不自禁地写了一封情书。开头称呼,本想写“亲爱的姑娘”,却错写为“亲爱的姑妈”。
姑娘接信一看,不觉大笑。她随即将信折叠起来,重新封上,退还原处。信中还顺便附了一首小诗:
怪你眼睛瞎,姑娘写姑妈。
若还嫁给你,羞死我一家。
过了几天,青年人收到返回的信,大吃一惊,但又不肯认错,还复信狡辩:
妈也就是娘,娘也就是妈。
姑娘没写错,姑妈哪会差。
妈与娘是一对等义词,在一般情况下,可以互换。但姑娘与姑妈却相差甚远。

郑板桥游春赋春词
有一年春季,几个秀才陪同郑板桥去郊外踏青。郊外的春色格外迷人,大家被大自然的风光所陶醉。于是,兴之所至,便做成了一首嵌满“春”字的《春词》:
春风,春暖,春日,春长,春山苍苍,春水漾漾。春荫荫,春浓浓,满园春花开放。门庭春柳碧翠,阶前春草芬芳。春鱼游遍春水,春鸟啼遍春堂。
春色好,春兴旺,几枝春杏点春光。春风吹落枝头露,春雨湿透春海棠。又只见几个农人谈笑开口:“春短,春长,趁此春日迟迟,开上几亩春荒,种上几亩春苗,真乃大家春忙。”
春日去观春景,忙了几位春娘,头戴几枝春花,身穿一套春裳;兜里兜的春菜,篮里挎的春桑。游春闲散春闷,怀春懒回春房。
郊外观不尽阳春烟景,又只见一个春女,上下巧样春装。满面淡淡春色,浑身处处春香,春身斜倚春闺,春眼盼着春郎。盼春不见春归,思春反被春伤。春心结成春疾,春疾还得春方。满怀春恨绵绵,拭泪春眼双双。总不如撇下这回春心,今春过了来春至,再把春心腹内藏。
大家装上一壶春酒,唱上几句春曲,顺口春声春腔。满目羡慕功名,忘却了窗下念文大家装上一壶春酒,唱上几句春曲,顺口春声春腔。满目羡慕功名,忘却了窗下念文章,不料二月仲春鹿鸣,全不念平地春雷声响亮。
一般情况下,诗词中的字要避免重复,而这首《春词》共56句,除3句没有“春”字外,其余诸句,句句不离“春”字,共计有68个。但该词“春”字用得自然流畅,生动新颖,别有一番情趣,全无重复之弊。

柳絮飞来片片红
清代金农居住扬州时,有一次宴请宾客,以“飞”、“红”二字为行酒令,请众人吟诗行乐。
有个商人学问不高,只听他吟道:
柳絮飞来片片红。
这一诗句显然与常理不合,白色的柳絮怎么成了红色的?金农只好为其掩饰,前补三句成七绝一首:
廿四桥边廿四风,凭栏犹忆旧江东。
夕阳初照桃花坞,柳絮飞来片片红。
“柳絮飞来片片红”,于常理不合,明明是死句;然而,通过“逆挽法”,妙用“夕阳初照桃花坞”为衬托,则诗风大变,不但死句复活,而且诗意盎然,诗味极浓。

数字诗互答
传说明代才子祝枝山与周文宾两人去杭州游玩,二人在元宵佳节一块上街看花。两人别出心裁,周文宾男扮女装,一同上了街。
兵部王尚书的儿子王老虎,素来横行霸道,他看中了周文宾这个“美人”,把“她”抢到王府,强迫成亲。周文宾不答应,当天晚上被送到王老虎妹妹王秀英的房间里歇息,谁料到却在无意之中成全了周文宾与王秀英的婚事。
在闺房里,王秀英做了一首诗:
百尺楼头花一溪,七香车过五陵西。
六桥遥望三湘水,八载空惊半夜鸡。
风急九秋双燕去,云开四面万山齐。
子规不解愁千丈,十二时中两两啼。
诗中用了半、一、二、两、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这些数字。
周文宾对诗大加称赞,然后也和了一首诗:
百尺高楼四五溪,珠簟十六卷东西。
二分明月三分恨,一夜相思半夜鸡。
黄鹤高飞万丈远,红鸾新绣两双齐。
春归八九愁千斛,七里山塘罢乱啼。
诗中也嵌入了半、两、双及一至万的各个数字,真可谓珠联璧合!

这家老妇不是人
有一天,一位财主为母亲庆祝生日,请唐伯虎绘画题诗,表达祝贺。唐伯虎画了一幅《蟠桃献寿》图,挥笔题诗曰:
这家老妇不是人,
财主没有想到唐伯虎会写下如此粗俗之语,不禁愣了一下,伯虎接着写道:
九天仙女下凡尘。
财主甚为高兴。谁知伯虎又写道:
生下儿子是个贼,
财主勃然大怒,还没等到他发作,唐伯虎又续道:
偷得蟠桃孝母亲。
财主看后,不由得转怒为喜,对唐伯虎连连称赞。
此诗通过“逆挽法”,先抑而后扬,让人时惊时喜,构思巧妙。

菱形诗
有一首写山的诗,诗形组成菱形,如下:
山山
山远花山
山路草云接山
山又猿飞绿鸟树山
深客片抱偷澄僧林
片绕僧树请澄
饭山山吟
客寻
此诗属怪体,有“飞雁诗”之称,横不成诗,竖难明意。诗中8个“山”字,乃八句诗的领头字。
首句从右上第一个“山”字起,向左下方斜接第二行第二字“远”字,再沿右边“三座山”的内侧山麓向左下方斜走,便能发现第一句“山远路又深”。
同法,次从左上第一个“山”字起,向右下方斜接第二行第三字“花”字,再沿右边的内侧山麓向右斜下方走,就可发现第二句“山花接树林”。
以下依次纵横交错,每一句成一斜线,左右读之,能找出五言诗一首,全诗是:
山远路又深,山花接树林。
山云飞片片,山草绿澄澄。
山鸟偷僧饭,山猿抱树吟。
山僧请山客,山客绕山寻。

苏小妹遥寄回环诗
苏东坡的妹妹苏小妹也是当朝才女,曾有苏小妹以诗文择夫,在新婚之夜以诗三难新郎秦少游的佳话。
他们三人以互赠叠字诗为乐。某月的一天下午,苏小妹与哥哥苏东坡正荡舟湖上,欣赏那无边景致,忽然有人呈上苏小妹丈夫秦少游捎来的一封书信。打开一看,原来是一首别出心裁的回环诗。秦少游诗曰:
古代幽默诗文(2)
小妹看罢微微一笑,立即省悟出其中的奥秘,读出了这首叠字回文诗:
静思伊久阻归期,久阻归期忆别离,
忆别离时闻漏转,时闻漏转静思伊。
小妹被丈夫的一片痴情深深感动,心中荡起无限相思之情。面对一望无际的西湖美景,便仿少游诗体,也做了一首回环诗,遥寄远方的亲人:
古代幽默诗文(2)
小妹的诗的读法是:
采莲人在绿杨津,在绿杨津一阕新。
一阕新歌声漱玉,歌声漱玉采莲人。
东坡在一旁深为小妹的过人才智暗暗高兴,他也不甘寂寞,略加沉吟,便提笔写了如下一首:
古代幽默诗文(2)
这首诗的读法是:
赏花归去马如飞,去马如飞酒力微。
酒力微醒时已暮,醒时已暮赏花归。

无限风光在九溪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是中国人常讲的俗语,苏州以园林著称,杭州以风景驰名。而有人认为,杭州风景绝佳之地是九溪十八涧。
有一次,清代学者俞樾约了几位朋友,经虎跑、龙井,过杨梅岭到九溪十八涧游玩。因翻山越岭,路途较远,大家都有疲劳之感。于是走走歇歇,缓步而行。有一人触发诗兴,随口吟道:
坐坐停停行,山山水水情。
前前后后看,大大小小岭。
俞樾说:“好则好矣,可不是诗。”那人道:“信口胡诌,原不是诗。要说做诗,当然还得俞学政(俞樾曾为河南学政——掌管学校生员考课升降之事)。”他的提议引起大家的兴趣,于是众人一致要求俞樾做诗。
俞樾不负众望,略一思考,随即吟道:
重重叠叠山,曲曲环环路,
叮叮咚咚泉,高高下下树。
刚一念完,大家齐声称妙:好诗,好诗!
通过重重叠叠、曲曲环环、叮叮咚咚、高高下下等一系列重叠词进行修饰,形象而又鲜明地将山、路、泉、树的特色描绘出来。寥寥20字,写尽了九溪十八涧的自然风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