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王昌龄诗十三首

分类: 图文:古典诗文 |

王昌龄
(698—757),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译文】
闺中少妇未曾有过相思离别之愁,在明媚的春日,她精心妆饰,登上高楼。
忽然看到路边的杨柳春色,惆怅之情涌上心头。她后悔当初不该让丈夫从军边塞,建功封侯。
《芙蓉楼送辛渐二首·其一》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译文】
迷蒙的烟雨,连夜洒遍吴地江天;清晨送走你,孤对楚山离愁无限!
朋友啊,洛阳亲友若是问起我来;就说我依然冰心玉壶,坚守信念!
《采莲曲》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译文】
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田荷叶中,仿佛融为一色,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相互映照。混入莲池中不见了踪影,听到歌声四起才觉察到有人前来。
《从军行七首·其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译文】
青海湖上乌云密布,连绵雪山一片黯淡。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隔千里,遥遥相望。
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
《送柴侍御》
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译文】
沅江的波浪连接着武冈,送你不觉得有离别的伤感。
你我一路相连的青山共沐风雨,同顶一轮明月又何曾身处两地呢?
《送魏二》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译文】
江楼上醉饮话别橘柚正飘香,江风吹洒细雨带给小船凄凉。
想象你独自远在潇湘明月下,满怀愁绪梦里静听猿啼悠长。
《出塞二首·其一》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译文】
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人未回还。
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如今还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塞下曲》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译文】
牵马饮水渡过了那大河,水寒刺骨秋风如剑如刀。
沙场广袤夕阳尚未下落,昏暗中看见遥远的临洮。
当年长城曾经一次鏖战,都说戍边战士的意气高。
自古以来这里黄尘迷漫,遍地白骨零乱夹着野草。
《长信怨》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奉帚平明金殿开,暂将团扇共徘徊。
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译文】
金井边的梧桐秋叶渐黄,珠帘不卷可知夜里飞霜。
熏笼玉枕有如容颜憔悴,静卧愁听南宫漏声悠长。
天亮殿门刚开就拿扫帚打扫,寂寞时摇一把团扇独自徘徊。
如玉的容颜还不及乌黑寒鸦,它还能带着昭阳殿的日光飞还。
《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
清辉澹水木,演漾在窗户。
荏苒几盈虚,澄澄变今古。
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
千里共如何,微风吹兰杜。
【译文】
我和从弟在南斋高卧的时候,掀开窗帘玩赏那初升的玉兔。
淡淡月光泻在水上泄在树上,轻悠悠的波光涟漪荡入窗门。
光阴苒苒这窗月已几盈几虚,清光千年依旧世事不同今古。
德高望重崔少府在清江河畔,他今夜必定如庄舄思越之苦。
千里迢迢可否共赏醉人婵娟?微风吹拂着清香四溢的兰杜。
《春宫曲》
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
平阳歌舞新承宠,帘外春寒赐锦袍。
【译文】
昨夜的春风吹开了露井边的桃花,未央宫前的明月高高地挂在天上。
平阳公主家的歌女新受武帝宠幸,见帘外略有春寒皇上特把锦袍赐给她。
《西宫春怨》
西宫夜静百花香,欲卷珠帘春恨长。
斜抱云和深见月,朦胧树色隐昭阳。
【译文】
西宫夜晚寂静,百花飘香,想要卷起珠帘外出赏花,又怕春恨绵绵徒增烦恼。
斜抱着云和在月下独自凝望夜空,只看见一片朦朦胧胧的树影不见昭阳宫。
《浣纱女》
钱塘江畔是谁家,江上女儿全胜花。
吴王在时不得出,今日公然来浣纱。
【译文】
钱塘江边是谁的家乡呢?江上的女孩全部都漂亮如花。
好色的吴王统治时她们不敢出门,如今却毫无顾忌地到春江洗纱。
前一篇:百家姓起源(上)
后一篇:母爱似水·名家文萃(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