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萤窗小语(12)|刘墉

(2024-07-13 20:22:56)
分类: 图文:现代诗文
萤窗小语(12)|刘墉

        斗剑
        某次到朋友家拜访,看到他正跟不满三岁的孩子拿着竹剑比斗。一般父母跟孩子玩,总是让着,但是我位朋友却不一样,有时故意被孩子刺到,有时却用很大力气,把孩子的竹剑打落地上。我奇怪地问:“孩子那么小,你为什么不让着他呢”用那大力气,孩子的手会被震痛的。”朋友回答说:“这就是幼年当有的教育,我们不可使孩子总是获胜而骄做,也不可让他总是失败而气馁,而应该使他知道在未来人生的战场上,有胜利也有挫折,这样他将来才能担得起重任,受得了考验。”
        教育当使孩子们勇于面对现实,有理想而非妄想,有自信而非自大,有暂时的失败,而无永久的没落。

        三点不动,一点动
        爬山的人有一句术语:“三点不动,一点动!”意思是爬山的时候,双手双脚中总要有三点能够保持稳定,另一只手或脚才能进一步攀援,否则就容易发生危险。
        为人处世不也如此吗?先要求自己的稳健,才能做进一步打算。只知攻而不知守的人,常是经不起打击的。

        最好的一场戏
        据统计,一出戏如果演五场以上,最好的不会是第一场,用为那时难免生疏而有点紧张;也不可能是倒数第二场,因为那时已能熟练而容易松懈;更不会是最末一场,因为那时演员心想是最后一次演出,特别卖力,难免表现得过火。
        由此可知,一件好的艺术品,只有在技巧纯熟,心情稳定,表达自然的情况之下,才能产生。

        年轻的心境
        我经常发现那些爱跟学生谈天并生活在一起的老教授,显得比实际岁数年轻得多。因为他们接触的总是朝气蓬勃的学生,有着强烈的进取心;求知欲和快速的行动,所以不知不觉地自己也跟着青春起来。
        年轻是一种心境,谁说不对呢?

        高速公路
        随着时代的进步,高速公路成为了必要。高速公路固然能缩短行车的时间,但也有许多必须遵守的规则。譬如速度太慢不能行驶,因为会影响后面车辆的前进;在路上不能随便停车,更不能任意掉头或转弯,否则因为后面煞车来不及,就容易肇事。
        这个时代不就是如此吗?赶不上的人要被淘汰,未被淘汰的人也必须认定自己努力的方向,只要投入这个速度的社会,想更改或停止,就千难万难了。

        诗的感觉
        诗,有狭义与广义,前者是专指文学的一种形式,后者则能用来形容一切幽远、优美、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引人共鸣而无法述说的事物。
        所以我们可以形容一幅画很有+诗意”,一首曲子很有“诗情”,一个人很有“诗心”,或者说有一串非常“诗”的日子。
        总之,广义的诗就在我们心中,它不必诉诸文字,也不一定要吟咏在外,只要心中有诗的感觉,眼前的一切就都变得有诗意了。

        最难演的一场戏
        如果我们把人生形容成戏,那么这场戏就应当是指舞台剧。而非电影。因为我们面对的是活生生的观众,而非摄影机;我们是按部就班地演下来,而不能剪接;我们演坏了就再也无法收回,因为那不能喊NG。此外比舞台剧更难的是,我们没有剧本,所以不能预知下一刻的发展;更没有排演的机会,因为从生下来的那一刻,便步上了舞台。而当剧评家为这场戏下评语,历史家盖棺定论时,我们早已随着走下舞台而离开人世了。
        人生,这是一场多么难演的戏呀!

        养书千日,用在一时
        我有一位朋友,什么都省就是买书很大方,只要看上眼便毫不犹豫地付钱,所以他的书相当多,如同一个小图书馆。
        当我问他如何读那么多书的时候,他回答:“我把书买回来去,先大概地翻一遍。有些书如果没时间看,把大纲记下来也就可以了。因为书随时可能用到、突然碰到难题,别人无法解决,我却可以立刻查到,那许多书就像另一个脑海,使我左右逢源。”
        我们常说“养兵千日,用在一时”,对于书何尝不是“养书千日,用在一时”呢!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世说新语》中,陈进曾说:“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这句话实在是对极了!我们常见一些所谓天才儿童,不过几岁就被捧为天才,或开画展、音乐会,以示其艺术才能;或当众表演,计算,以示其数学天份;在外国甚至能不读中学就入大专。但是这些天才当中,获得超凡成就的又有几人?倒是小时候被认为蠢材的爱迪生成了发明大王。
        有超人的聪明者,不见得有超人的抱负。他们常仗恃自己的智力,放弃平实的奋斗;有太多的爱好,无专一的努力;凡事都认为容易,而不去深入思考;念书过目成诵,却毫无自己的见解。加上大人们的虚荣心作祟,在旁一味鼓吹,于是益发造成急功好利的毛病。
        发掘这种天才,吹捧这种天才,实在是害了他们哪!

        遗忘时间
        我有一对朋友,先生做生意,整年在外忙碌,妻子是艺术家,终日沉湎于绘画,奇怪的是两个人都不容易老,看来比他们实际岁数年轻得多。我有一次问到他们的养生之道,答案非常巧妙。
        “忙碌使人忘了时间,艺术使人不感觉到时间,既然时间已经不被记起,便像是静止般的,不易催人老了!”

        临渴掘井
        电话局查号台的小姐,应当是最忙碌的了,她们整天不停地为市民查号,难得有片刻的空闲。我曾经访问一位查号小姐,有什么办法能够使得工作轻松一点,她口答:“只要打电话的人查号之后,不要急着立刻拨号,而以几秒钟时间,把查到的号码用笔记下来,避免日后再查同一号码,就能减少许多查号台的工作,而且也可以为打电话的人,节省许多时间。”
        这不是大家常犯的毛病吗?我们总是急于解决眼前的问题,而不是为日后的同一问题着想;常临渴掘井,却不未雨绸缨。

        认定方向
        我有一次坐在车上看到旁边一辆空计程车违规肇祸,就抱怨他说:“空车没有载客,应该从从容容地开才对,为什么还这样漫无章法呢?”正在驾驶的司机却侧过脸回答:“就因是是空车,所以容易出事!”空车的驾驶因为急于找客人,总是东张西望,注意力不集中;有时正要左转,心想右边客人或许多些,又临时改为右转,所以速度虽不见得快,却最易出事。倒是载了客人的车子,司机心里有一定的方向,纵使开快,也不容易肇事。”
        多么有道理啊!我们人生不也是如此吗?认定方向的人,速度快而平稳;没有志向而访惶犹豫的人,不但速度慢,且容易出错。

        天才与流星
        常听人说天才多半体弱而短命,其实这是不正确的想法。据专家研究,天才往往有比一般人更好的体质,只是常因为用功过度,而害了自己的身体。
        传说在唐代有诗鬼之称的李贺,每天一大早就外出发掘灵感,偶有心得则写在纸条上投入锦羹,回家之后再彻夜整理,除非大醉或家里有丧吊的事,绝不间断。他的母亲见他这样用功,曾担忧说:“这孩子恐怕要呕出心血来,才肯停止。”果然李贺在二十六岁就死了。
        天才常像是流星,以最快的速度和璀璨的光亮,留给世人最深的印象。或许正因为他们有着更炽烈的情感,锲而不舍的态度和不到力竭绝不终止的持续力,所以能造成惊天地、泣鬼神的作品,而成之为天才。但也总是留给世人“如果他们略加保养身体,不那么早逝,恐怕会有更多好作品出现而影响更深远”的惋叹。

        流年暗中偷换
        许多蒙古人不说多少岁,只说“有了多少回”,意思是过了多少度春天。在北国,季节的变换特别鲜明,春天的萌发,夏天的繁荣,秋天的萧瑟,冬天的沉寂,各有各的风采。春去春回,也给人特别深刻的感觉。而在台湾,四季的变换,不太明显,尤其在繁忙中逝去,很难自觉,只有到月历撕去最后一张,才给人一种“又过了一回”的感伤。
        古诗中说“流年暗中偷换”,真是描写得太传神了,时光的手,就是在偷偷地更换日子,更偷换了我们的黑发为白发,健壮为衰老,敏捷为迟缓,偷换了我们的生命力死亡,想到这些,我们怎能不时刻警醒,分秒必争呢?

        尽在不言中
        据说有一次释迦牟尼在大会上说“法”,拿着一朵花,面对众人,一句话也不讲,大家都不知道什么意思,只有迦叶会心地一笑,释迦就把法门传给了迦叶。
        这虽然只是有关禅的一段故事,但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往往有同样的情形,所谓“尽在不言中”,于心灵的沟通上,常有更完全的感应,问题是我们怎样在这个纷杂嚣攘的世界中,保持一颗敏锐的心。

        增益己所不能
        李后主与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两位最著名的词人,而她们的遭遇也是相近的。由后主的宫廷生活与易安的恋爱时期,到后主的失国北上与易安的夫亡南渡,同样给予他们强烈的打击,但也因此造成词风由清丽婉约而雄奇凄厉的变化,更增加他们作品的广度与力量,奠定了文学史上不朽的地位。
        同样的道理,在我们的生活中可能有大不如意的事,就近处看,虽是祸,就远处看,未尝不是福,因为那些刺激、震荡,带来的常是“增益己所不能”的力量。

        童年的眼睛
        我们小时候都读过童话,在童话里说纺织娘会纺纱,牵牛花会吹喇叭,彩虹更搭起了七色的桥……童话充满想象,它不但充实了我们几时的生活,更永远美化我们的心灵,所以即使到成年,我们还总是会以儿时眼睛看这个世界。
        在国内为大人们写的书相当多,但是为儿童创作的东西却显得贫乏,除了那些古老的吴刚伐木,月里媳娥和西洋的安徒生、格林,我们更应该为孩子们创造一些现代中国的童话,这样不但能充实他们幼小的心灵,也可以培育出更多富有想象力的下一代。

        好读书,不求甚解
        我们常形容人读书不精是“不求甚解”。这句话原出自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不求甚解,并非绝对不好,因为许多文学作品都有着超乎表面的意思。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疏影横斜,暗香浮动,如果硬要从某个角度去看,或是写得更明朗,也就少了弦外之音,不够耐人寻味了。
        过度地了解,反倒容易减少美感,读诗做人,常是如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古代愚人故事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