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八副“骂人”不带一个脏字的对联,过瘾!

(2024-07-08 20:35:34)
分类: 图文:古典诗文
八副“骂人”不带一个脏字的对联,过瘾!

纪晓岚骂庸医联
据说纪晓岚曾被庸医骗过,所以,最恨庸医。他拟了一副集句联:
不明才主弃;
多故病人疏。
这两句联语是取自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一诗的。原诗句是:“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纪晓岚各颠倒了一个字,便成了嘲讽庸医的绝妙之作。
“才”谐音“财”,嘲其医术不够高明,而为财主所弃也。出的问题太多,所以病人也疏远了他,真是对庸医的绝佳讽刺了。

讽李鸿章联
李鸿章是安徽合肥人,他官文华殿大学士时候,任户部尚书的是翁同龢。
翁是江苏常熟人,户部尚书的职位相当于今之财政部长,古称“大司农”。
有人撰一联云:
宰相合肥天下瘦;
司农常熟世间荒。
李鸿章曾任军机大臣,为官时,亲属家人跟着沾光,所以说“宰相合肥天下瘦”。
此联把他们的官职和籍贯都写在里面,不但字面对得十分工整,而且上下联都有双关意思,因此成为脍炙人口的对联。
此联主要是讽喻李鸿章,翁同龢有些冤枉。
翁是咸丰状元,光绪帝的师傅。在1894年至1895年的中日战争中,他是反对李鸿章求和,并支持康有为的维新变法的。他也不能算是贪官,论理不该“陪斩”。

讽洪承畴联
洪承畴本是明朝将领,崇祯时,曾任蓟辽总督,抵御清兵。
崇祯十四年(1641)与清军在松山会战,第二年,松山陷落,洪承畴被俘,降清。
降清后,他曾书门联:
君恩深似海;
臣节重如山。
第二天,有人在对联两边各加上了一个字,变成了:
君恩深似海矣!
臣节重如山乎?
只加一个虚词,便将原来的意思翻过来,变成了深刻的讽刺。
此联骂洪承畴受了明朝的大恩,却变节降清,做了大汉奸。
有一次过春节,洪承畴还在家中休息时,突然听到门口有敲门的声音。管家前去查看是何人,却发现外面并没有人,然而在地上却有一副对联。
管家便将这副对联拿给洪承畴观看,洪承畴一看,顿时气得火冒三丈。
这副对联的上联是:
一二三四五六七
下联是
孝悌忠信礼义廉
上联“一二三四五六七”缺少或忘了一个八字,就成了忘八(王八)。
下联也是少了一个字,宋代有八德,分别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而下联明显是缺少一个“耻”字,合起来就成了无耻。
上联:忘八,下联:无耻,两者合起来就是:王八无耻。

讽秦桧联
秦桧是南宋时的奸臣。
他构陷岳飞谋反,将岳飞下狱,韩世忠为岳飞讨不平,质问秦桧,岳飞有何罪。
秦桧说:其事“莫须有”。
韩世忠气愤地说:莫须有何以服天下?
后来,岳飞含冤而死,而秦桧被永远地钉在了耻辱柱上,在岳飞庙前,还有秦桧跪像。
秦桧之后,民间流行这样一副对联:
人从宋后羞名桧;
我到坟前愧姓秦。
宋代以后,再也没有人起名叫桧了。
作为秦姓后裔,见到先祖跪地遭人唾骂,“愧姓秦”油然而生。

讽刺主考官联
清代科举考试,弊端层出不穷。
康熙年间,一次江南乡试,正主考姓左,副主考姓赵,他们受贿将富商程某等数人录为举人。
落第的考生不服,便把一尊财神塑像抬到文庙,又将科场大门上的“贡院”匾额,改成“卖完”二字,当作横批。
然后在大门两旁,贴出一副对联:
左丘明两眼无珠;
赵子龙一身是胆。
这样一闹,左、赵二人,都受到严惩。
此联用典奇妙,切合二主考姓氏,痛骂左某“两眼无珠”,录取不才;又揭发赵某“一身是胆”,贪财枉法,真是妙。

钟耘舫讽秀才联
号称“对联天子”的四川文人钟耘舫,才华盖世,从来不屑与权贵往来。
一日,善于巴结逢迎的当地秀才朱某来钟家提出比赛对联,并出上联道:
大丈夫半截人身
“大丈夫”三字的下部均可截下“人”字,意在讽讥钟耘舫莫以“志士”自足,“大丈夫”亦是凡人,没什么了不起。
钟耘舫早想教训一下朱某,于是略加思索了一下,对道:
朱先生三个牛头
这“朱先生”三字的半截都为“牛”字之头,对联的意思是提醒朱某不要一味攀附权贵,甘当权贵的“憨牛”。

解缙讽刺秀才
明初大学士解缙因擅长对对联,被人们誉为“对联大师”。
一天,有个秀才,要来与他比试比试。
两人一对阵,这个秀才便摇头晃脑地念道:
牛跑驴跑跑不过马;
鸡飞鸭飞飞不过鹰。
解缙听了,感到这个秀才可鄙可笑,当即就写了一副对联送给他: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这副对联,把那个搬弄是非又无真才实学的秀才描绘得惟妙惟肖,想嘲弄人的人反被嘲弄,秀才狼狈不堪,无言以对。

学童讥秀才联
清朝乾隆年间,江西有个林秀才,自恃读了几年的书,为人非常的狂傲,且常常在人前显摆自己的那点墨水,一听说哪里有个读书人学识很高,那他总要去找人家比试一番方才罢休。
这天,林秀才听说一所学堂里有个私塾先生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就找上门来。进了学堂,只见一群学童正在玩游戏,他大大咧咧的往里一站,大声说出上联:
稻粱菽麦黍稷,这些杂种,哪个是先生?
那一群正在玩耍的学童一听林秀才的上联,纷纷愣住了,不知如何应对。林秀才看到没人能应对,心中顿时别提有多得意了。
这时,不知道从哪里走来了一个眉清目秀的小学童,走到了林秀才的面前,把小胸脯一挺,伸出大拇指,很神气的对出下联:
诗书易礼春秋,许多正经,何必问老子!
林秀才一听,顿时脸色异常的尴尬,只好灰溜溜的走了,惹得学堂的那些小学童纷纷大笑。

纪昀骂中书联
乾隆五十三年,工部(当时也称水部)署遭遇火灾。乾隆批交尚书金简大司空负责修复。
一日早朝前,群臣在朝房待诏,刘墉拟出上联:
水部火灾,金司空大兴土木
一时无人能对,适值纪昀入朝,亦到此间。众官将刘墉出的五行联告知纪昀,并要他作对。
纪昀略一思索,时有一新选中书,为南方人,体魄魁伟,常自负为“南人北相”。便道:“要对上亦不难,不过于新中书有所不便。”众官说此事无妨,纪昀于是对出下联:
北人南相,中书君什么东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