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妙联趣对赏鉴(4)

(2024-07-07 20:21:10)
分类: 图文:古典诗文
妙联趣对赏鉴(4)

逗笑联(文人雅士,唱和逗笑)

醉汉骑驴,步步颠头算酒帐;
艄公摇橹,深深作揖讨船钱。
——北宋诗人苏东坡对黄山谷。生动形象!

碧纱帐里坐佳人,纱笼芍药;
清水池边洗和尚,水浸葫芦。
——北宋才女苏小妹对才僧佛印。幽默风趣。

佳人汲水,绳牵井底观音;
和尚撑船,棒打江心罗汉。
——北宋尼姑琴操对才僧佛印。

妹妹看书心思汉;
嫂嫂怕日手遮阴。
——北宋才女苏小妹对嫂嫂。此系双关逗笑联。

小儿不识道理,上桌偷食;
村人有甚文章,中场出对。
细颈壶儿,敢向腰间出嘴;
平头锁子,偏从肚里生锈。
——元末戏剧家高则成六岁对父友。“出对”寓出句令对;“生锈”寓腹内有才。

出水蛙儿穿绿袄,美目盼兮;
落汤虾子着红袍,鞠躬如也。
——明代翰林学士解缙幼年对朝官,生动形象。

雨阻行人,谁是行人之友;
天留过客,我为过客之东。
前面茅舍,便是老夫住处;
仰瞻大厦,堪为游子栖身。
客至堂前,快些安排茶水;
娘忙厨内,定然备办酒席。
嫩笋初烹,片片难入君子口;
老姜细切,条条嚼断文人筋。
谯楼上,叮叮咚咚,现已三更三点;
画堂前,你你我我,还得一口一盅。
恶客无情,去去去,快去快去;
贤东有趣,来来来,再来再来。
——相传,明代洞庭湖畔褚家洲有一财主喜好唱和对句,自称“褚善对”。小解缙欲试其才。一日见其进亭避雨,跟入出句,并称:就是褚善对在此也难对上。褚对后引其回家,对至深夜。虽为逗笑,倒也有趣。

牛头喜得生龙角;
狗嘴何曾出象牙。
——明代民族英雄于谦六岁对太守。对句虽较失礼,童趣倒也媚人。

眼皮坠地,难观孔子之书;
呵欠连天,要做周公之梦。
——明代才子徐文幼年对唐万阳。生动形象,巧!

苏州门风,家家尽吹单孔笛;
松江胜景,户户皆弹独弦琴。
——明代苏州才子王鳌对松江才子徐阶。苏州用竹筒吹火;松江使拉弓弹棉。幽默风趣。妙!

七男一女同桌凳,何仙姑羞也不羞?
三宫六院多姬妾,圣明主理当自爱。
——清代乾隆皇帝宴群臣,坐在八仙桌前突发灵感出上句。“八仙”为:吕洞宾、张果老、汉钟离、曹国舅、李铁拐、韩湘子、蓝采和、何仙姑等八人。对句虽使乾隆难堪,但机巧劝君,忠勇堪敬。

曲礼一篇无母狗;
春秋三传有公羊。
——清代礼部尚书韩菼巡学时,听一塾师把《礼记》中“临财毋苟得”读成“临财母狗得”。韩出句质问,师未悟,而学生韩慕庐却随口对以下句,工整贴切,巧妙自然。尚书喜出望外,赞其“真才子也!”

妹妹我思之;
哥哥你错了。
——清代一主考阅卷时看到一考生将《尚书·秦誓》中“昧昧我思之”错写为“妹妹我思之”,便口吟下句调笑。

小子牵牛入户;
状元打马回乡。
红芋苞谷蔸根火,那种福老父享矣;
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些事小子为之。
——前联为清代神童陶澍对东家,人小志大!邻居见其才智机敏,前途无量,对其父说:你以后就等着享福吧。其父曰:只要有红芋、苞谷充饥,有蔸根火取暖,就是福气了。陶听后便吟出下联。神童神矣!

水浅鱼游肚磨地;
山高牛过背擦天。
——清代举人廖日敬幼年对地主。

双镜悬台,一女梳妆三对面;
孤灯挂壁,两男作揖四低头。
——清代才子宋湘幼年对嫂嫂。

小婢无知,自负红颜违我命;
大人容禀,须防绿帽戴君头。
——清代老知府欲纳小婢为妾,婢对句讽之。

天不怕,地不怕,就是老婆也不怕;
杀何妨,刮何妨,即使考试又何妨。
——清代惧考秀才对惧内县令。正言而寓反意,令人捧腹。

贤婿枉顾,路途坎坷,高一步,低一步;
泰山错爱,世态炎凉,睁只眼,闭只眼。
——清代跛脚女婿对独眼岳父。幽默风趣。

迷蒙雨至,停耕南陇之田;
泥泞路遇,望作东家之客。
客已至矣,庭前准备茶饭;
宾既来兮,厨下安排酒席。
不嫌茅屋小,请君略坐片时;
且喜华堂宽,留我何妨数日。
谯楼上,咚咚咚,锵锵锵,三更三点,正合三杯消百困;
草堂前,你你你,我我我,一人一盅,但愿一醉解千愁。
西床已设,今宵且可安身;
东家盛情,明日定留早膳。
有问尊客,何以操刃而磨;
无故扰东,必当杀身以报。
倘死我家,未免一场官府事;
欲全吾命,须有十两烧埋钱。
银钱凑够十两;
称头尚短八钱。
千里送君终有别;
八钱约我必重来。
恶客,恶客,快去,快去;
好东,好东,再来,再来。
——清代梁章钜《巧对补录》载:安丰地区一老翁能耕善对。一日携子耕田,遇雨而归,途中出句令子对,突被一赶路文人对上。请回家中,通宵唱和。虽多俚言俗语,倒也幽默风趣。此乃寻趣逗乐,虚拟编撰,并非恶人敲诈勒索。

九重殿下,排两班文武官员;
十字街头,叫几声衣食父母。
红杏枝头飞粉蝶;
绿杨树下钓青蛙。
纷纷柳絮飞;
声声莲花落。
——清代一家三子,老大沿街乞讨,老二钓蛙为生,老三卖唱度日。后其父发家致富,请堂师教三子读书。师出句试才,三人均以实情对答。父责其无出息。堂师却赞其才智机敏,孺子可教。慧目识才,何分贫富,师德高矣!

绣阁团圆同望月;
香闺静好对弹琴。
——相传,清代一家娶亲,求人请大学士纪晓岚题联,纪信笔题写此联。后来得知此户姓牛,不禁哈哈大笑,因联中含有“犀牛望月”“对牛弹琴”之意,虽属无意,但系巧合,确实令人捧腹!

竹本无心,遇节岂能空过;
松原有子,过时尽是干苞。
——文学大师郭沫若幼年对塾师。此寓节礼事,只是节过钱光!

坏小子最喜打架;
恶老头专爱骂人。
不读书何能立业;
爱武打也可成家。
孺子可教;
恩师谬夸。
——作家向恺然六岁对塾师。喜文爱武,嗜好不同。为师者,善识人长,因人施教,更能育人成才!

你不要掉下去;
我可以爬上来。
——河南焦作赵雯麒五岁对外祖父。

谁?
我。
何往?
特来。
老兄好?
小弟安。
几时回府?
明日返舍。
快去不屈留;
既来定叨扰。
灶下无灯无火;
厨中有酒有肉。
为客贪杯非君子;
做东惜酒是小人。
夜已深了不可再饮;
天未明么正好重猜。
咚咚咚已经三更三点;
来来来最后一人一杯。
——古代酒鬼逗笑联。此为“塔形联”。

大伯手中摇羽扇;
家君头上戴鹅毛。
读书作文临帖;
传呈放告排衙。
读书宜朗诵;
喝道要高声。
七篇古文;
四十大板。
别胡说;
快招供。
放屁!
退堂!
哼!
喝!
——古代皂隶之子同塾师逗笑联。此为“锥形联”。

(摘自张允杰编著《对联知识一本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