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四大名著开篇词:经典背后无尽的深意与韵味

(2024-06-24 20:17:27)
分类: 图文:古典诗文
四大名著开篇词:经典背后无尽的深意与韵味

        一、《水浒传》开篇词:《破阵子·试看书林隐处》
        试看书林隐处,几多俊逸儒流。虚名薄利不关愁,裁冰及剪雪,谈笑看吴钩。评议前王,并后帝,分真伪,占据中州,七雄绕绕乱春秋。兴亡如脆柳,身世类虚舟。
        见成名无数,图名无数,更有那逃名无数。刹时新月下长川,江湖桑田变古路。讶求鱼橼木,拟穷猿择木,恐伤弓远之曲木,不如且覆掌中杯,再听取新声曲度。
        【译文】
        在深邃的书林中寻觅,多少才华横溢的儒士身影浮现。
        他们超脱于名利之外,无忧无虑,剪裁冰雪,谈笑间论及天下大势。
        评说往昔的君王与帝王,分辨真伪,掌控着中原大地。
        七雄纷争,春秋乱世,兴亡如同脆弱的柳枝,身世则像空荡的舟船。
        看那世间多少追求成名之人,图谋名利者无数,更有逃避名利者无数。
        转瞬之间,新月已悬于长河之上,江湖变幻,桑田已成古路。
        惊讶于求鱼于木,如同穷猿择木而栖,
        又担心伤害那远射的曲木,不如且将手中之杯斟满,再聆听那新曲的旋律。
        【解读】
        这首《破阵子·试看书林隐处》揭示了作者对历史英雄与人生际遇的深刻思考。词中描绘了超脱名利的儒士,评议历史真伪,感叹兴亡无常。面对世事纷扰,作者倡导放下纷扰,享受当下,倾听新声,追求超脱与豁达的人生。

        二、《三国演义》开篇词:《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译文】
        滚滚的长江向东奔流而去,浪花翻滚间洗尽了无数的英雄豪杰。
        那些历史上的是非成败,转瞬间就像烟云一样消散,化为乌有。
        只有那巍峨的青山依旧矗立在那里,静静地目睹着人间世事的变迁,看着夕阳一次次地染红天空。
        白发苍苍的渔翁和樵夫,悠然地坐在江边的小洲上,他们早已习惯了观看秋月春风的变换,对世间的一切早已看淡。
        他们相聚时,只需一壶浊酒,就能喜笑颜开,畅谈古今。那些历史上的种种事迹,在他们眼中都不过是笑谈中的谈资罢了。
        【解读】
        这首《临江仙》展现了作者对历史沧桑的深沉感慨。滚滚长江象征历史洪流,英雄人物浮沉其中,终随浪花消逝。青山依旧,人生短暂,夕阳几度红。渔樵笑谈古今,世事过眼云烟,透露的超脱和豁达之意与《水浒传》开篇词有异曲同工之妙。

        三、《西游记》开篇词:《混沌未分天地乱》
        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
        自从盘古破鸿蒙,开辟从兹清浊辨。
        覆载群生仰至仁,发明万物皆成善。
        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
        【译文】
        在混沌未分的时代,天地混乱一片,模糊不清,广大无垠且深邃渺茫,没有任何生物能够窥见。
        自从盘古大神劈开混沌的鸿蒙,天地才得以开辟,从此清浊得以分明。
        这天地承载着所有的生灵,他们仰望着至高的仁慈,而万物的起源和生长,都是出于这种仁慈和善良。
        如果你想要了解这天地造化的伟大功绩,了解万物生成的奥秘,就须阅读《西游释厄传》,也就是这部揭示厄运与解脱的传奇故事。
        【解读】
        这首诗揭示了《西游记》的宏大背景与深刻主题。混沌初开,天地分清浊,盘古创世展现了宇宙生成的神秘力量。万物仰赖至仁,彰显天地之善。欲知天地造化奥秘,需从《西游释厄传》中探寻,体现了对自然、宇宙与人生哲理的深刻探索与赞美。

        四、《红楼梦》开篇词:《题石头记》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译文】
        满篇纸上写满了看似荒诞不经的言辞,但实际上字里行间都饱含着作者的一把辛酸泪水。
        人们都说这部作品的作者是个痴人,可又有谁能真正理解其中蕴含的深意和滋味呢!
        【解读】
        《红楼梦》开篇词表达了作者对人生虚幻和命运无常的深沉感慨。“满纸荒唐言”揭示了书中故事的荒诞与离奇,“一把辛酸泪”暗示作者创作过程的辛酸与痛苦。最后一句“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表达对读者能否真正理解作品深层含义的忧虑与期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