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能常这样对我说
吉默的家庭是一个非常“规矩”的家庭,每一个人从不轻易表露自己的感情。亲人们之间难得互相拥抱,很少互相亲吻。握手,也具有男子气概,像父亲教给孩子们的那样:坚定、豪爽,双眼无所畏惧地直视对方。
可是,随着岁月的流逝,父亲的头发渐渐地变得花白。吉默看到父亲变多了,全然不像以前那么刻板。他会在人前流泪并不觉得难为情,他会大大方方地握住母亲的手并且当着儿孙们的面亲吻她……有一次,父亲对吉默.巴肯契姆说,年纪越大就越觉得自己过去混淆了人的自然感情的流露与不得体的举止这两个不同的概念。一个人的生命如此短暂,应该将自己内心真实的感情在活着的时候告诉人们。
父亲变得容易亲近了,吉默感觉到他对他的爱也在日益增长。吉默非常渴望能用一种意味深长的方法表达出来。然而,当吉默每一次与他“再见”告别后,总要为自己没能俯首向他吻别而后悔得直拍巴掌。就连“我爱你”这句话也如梗在喉,想说,却缺乏勇气。
终于,吉默觉得不能再这样下去了,吉默都快被这种所谓的“男子气概”压抑得喘不过气了。一个星期六的下午,吉默迈着轻快的步伐走进离家35英里远的父母亲家中。走进父亲的书房,发现他坐在轮椅里,正在壁台上埋头工作。
“我来这儿只是为了一个目的,”吉默说,“我想告诉你一些事,然后我想做一些事。”
突然,吉默觉得自己真像一个傻瓜。吉默46岁了,父亲86岁了,但是,既然已迈出了第一步,那么,绝不回头。
“我爱你。”吉默激动得再也说不出第二句话来。
“你来这儿就是为了对我说这句话吗?”他彬彬有礼地问道,然后放下笔,双手插进了衣袋,“你不必跑那么远的路来对我说这句话,但我听了感到非常高兴。”
“我想对你说这句话已有好几年了,”吉默说,“我发觉我很容易把这句话写在纸上,却很难将它说出口。”
他若有所思的点着头。
“还有一件事。”吉默说。
他并没有抬起头来,双眼依然凝视着前方,慢慢的点着头。吉默俯首吻了他,首先在他的面颊上,然后在他光洁的前额上。他伸出了他那双强健的手,握住吉默的胳膊,把吉默拉向他。然后,他双臂抱住了吉默的脖子。最后,他松开了吉默。吉默感到窘迫。他嘴唇神经质地颤抖着,泪水在他的眼眶里滚动。
“我父亲死在印第安纳州,那时我还年轻。”他说,“不久以后,我离开了家去学院教书,然后又去法帼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结束后,我定居佛罗里达州。除了偶尔去看望妈妈以外,很少回家乡。”
“妈妈年纪大了,我去看她,并请她到佛罗里达和我们住在一起。”他顿住了,咧嘴笑了笑,一个含蓄的笑:“但她说:‘不,我住在这儿很好。我很高兴你来请我去和你们住在一起。我不会那样做,但我希望你还是能经常这样地来请我,一直到我死的那一天。’”
他抬起头来,望着吉默说:“我知道你很爱我,我希望你能经常这样对我说,一直到我生命结束。”
那个星期六的下午,激情如同洪水般在吉默心中汹涌。他忘不了这一天。当吉默驱车回家时,吉默仿佛觉得他的灵魂在升腾、升腾,一直到达永恒的苍穹,在那儿自由翱翔。
读故事,悟道理:
用我们发自内心的感情,向自己的亲人和自己所爱的人说“我爱你”吧,不要亵渎这神圣的话语,用实际的行动去实践自己所说的话——去真正地爱。
神秘的耳朵
一天下午,一个男婴在美帼华盛顿市一家医院里呱呱坠地了。
“医生,我可以抱一抱我的孩子吗?”孩子的母亲一脸幸福地向医生请求道。医生犹豫了一下,把裹着婴儿的小被递进了她的怀里。那位母亲打开小被,看见了婴儿的小脸,她不禁蹙起了眉头,倒抽了一口冷气。医生不忍心再看,迅速将脸转了过去。原来这个婴儿一生下来便没有耳朵。
他的父亲给他取名叫凯文。一段时间过后,凯文的父母很庆幸地发现孩子的听力没有什么障碍,跟正常人一样,缺少耳朵,只是损坏了他的相貌,但是天真的凯文并没有意识到与别的孩子有什么不同。在父母的关爱下,他度过了快乐无忧的童年。
光阴流逝,当凯文七岁的时候,他走进了校门。有一天,凯文突然从学校里跑回家,一头扎进妈妈的怀里,大声哭了起来,哽咽着向妈妈说出了在学校里的遭遇:“一个男孩,一个大人……管我叫畸形人!”听了孩子的倾诉,妈妈叹息着搂紧了凯文,她知道这孩子今后的人生将会遭遇连续不断的打击。
凯文渐渐地长大了,因为没有耳朵,越发显得与众不同。同学们都很喜欢他,要不是因为相貌缺陷,他也许会当上班长呢。在文学和音乐方面,他也表现出了非凡的天赋。
“为什么我没有耳朵呢?”凯文经常问妈妈。
“为了把你和別的孩子分清呀!”妈妈安慰着儿子,心里却充满痛楚。
终于有一天,杰米明白了自己实际上是个残疾人。因为没有耳朵,他感到自卑,再也不愿去学校了,性格也变得越来越孤僻,甚至不敢走出家门。杰米的父母为此感到十分苦恼。杰米的爸爸去请教一位熟识的医生:“难道孩子的缺陷真的一点补救的办法都没有吗?”
“如果能得到一双耳朵的话,我相信我可以给他做移植手术。”医生非常肯定地告诉他。可是到哪里去找一双耳朵呢?有谁肯为一个孩子做出如此巨大的牺牲呢?而且做这个手术也需要一大笔费用。
两年过去了,有一天,爸爸对杰米说:“孩子,你要去医院做个手术。妈妈和我已经找到了为你捐献耳朵的人,不过捐献人的身份是保密的。”
移植手术非常成功,杰米终于有了一双耳朵。他高兴极了,简直像换了一个人一样。他又重新回到了学校,他的各项潜能不断地开花结果,迅速成长,成功接踵而至。大学毕业后,他结婚了,并且如愿以偿进入了外交领域,当了一名风光体面的外交官。
工作在富丽堂皇的政府大楼里,出入觥筹交错的外交场合,回到家里有娇美贤淑的妻子相伴,杰米幸福之际常举手抚摸着耳朵,他真想当面好好感谢那位神秘的捐献人,正是因为这双耳朵,重新给了他生活的勇气和信心,他才能够取得今天的成就。
“我必须得知道!”他急切地催问着爸爸,“是谁给了我如此慷慨的捐助?”
“孩子,根据约定你不可以知道……至少现在还不行。”
无数的岁月静静地流过,深埋着他们的秘密。虽然他也私下里进行了长时间的调查,但仍然没能找到这位神秘的捐献人。然而,揭示谜底的那一天终于到来了。
那是杰米一生中经历的可能最黑暗的一天。他和爸爸一起站在妈妈的棺材跟前。慢慢地,轻轻地,爸爸向前伸出一只手,撩开妈妈那浓密、灰白的头发……他惊讶地发现安卧在那里的妈妈居然没有耳朵,他一下子什么都明白了。
“我终于知道了妈妈为什么说她很高兴自己永远都不用剪头发。”早已泪流满面的杰米对爸爸低语道,“没有人觉得妈妈不如从前美丽,是吗?”
读故事,悟道理:
母亲是伟大的,母亲对于子女的爱要远远超出一般人的想象。去关注、呵护自己的母亲吧,她为我们牺牲了太多、太多……
世上最幸运的人
这是一个贫寒的家庭,一家人相依为命。爸爸辛辛苦苦地工作,养活一家子,儿子也知道生活的艰辛,一直都很懂事。
有一天,儿子眉头紧锁,郁郁不乐,显得心事重重。父亲把一切看在眼里,关切地询问儿子,儿子怎么也不肯说,他不想为难父母,后来才吞吞吐吐地说:“同学们都有自行车,只有我没有……”
父亲沉默了,因为家里实在没有多余的钱。
过了几天,儿子惊喜地跑回家,对父亲说:“爸爸,给我两块钱吧。我要玩转盘游戏,转盘上有自行车。”
父亲看着儿子渴望的眼睛,没说什么,把钱递给了儿子。
儿子欢天喜地地去了,不久便垂头丧气地回来了。
“我是世上最不幸运的人。”儿子忧郁地嘟囔着。
父亲意识到自行车对儿子的重要性,若有所思地转身走了。
第二天,父亲让儿子再去试一次运气。儿子有点迟疑,但在父亲鼓励下,还是拿着钱去了。这回,大喜来临,儿子一蹦一跳地跑回家,对父亲说:“我中了,我中到自行车了,我是世上最幸运的人,再大的困难也难不倒我了……”
若干年后,儿子事业有成,拥有了不薄的家产。只有那辆自行车他一直保存着。每当他受到挫折时,他都会想起自行车,想起他是世界上最幸运的人。
而那位父亲呢,一直保守着一个秘密。
父亲临终前,把儿子叫到床边:“儿子,你知道那辆自行车是怎样得到的吗?”
儿子困惑地看着爸爸。
“这辆自行车是爸爸买的。我从亲戚朋友那里借钱买了那辆自行车。因为,我不想破坏你的感觉,让你觉得是世上最不幸的人。为此,我辛苦了10年,才把钱还清……”
有这样一位无私奉献的父亲,他的确可称得上是“世界上最幸运的人”了。
读故事,悟道理:
父母对我们的爱是无私的,为了不辜负父母的期望,我们一定要奋勇向前,不断进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