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优雅女人的气质修炼法则(2)

(2024-04-19 20:45:27)
分类: 图文:现代诗文
优雅女人的气质修炼法则(2)
陆小曼

        女人气质美,就可以永存其美
        气质是一个女人身上永不落幕的经典。一个女人气质美,就可以永存其美。即便是她老了,甚至死去,想起她,依然是初见时美好的样子。
        不妨跟我做一个心灵小游戏:对自己提奥黛丽·赫本的名字,你脑海里会出现什么样的形象?那一定是《罗马假日》里那个有着俏皮的眼神、天真的微笑、紧瘦的腰身,在罗马的喧嚣街头飘扬起自由的裙摆,逃离皇室的甜美公主,一个享受市井生活的天真女孩。这就是世人心中永远的赫本。
        因为气质,所以永恒。
        这样的美女,还可以举出许多,最想说的,是那些永不消逝的民国临水照花人,比如张爱玲、林徽因、陆小曼。据我所知,有不少人,包括男人女人,都对民国女人有不可遏制的心驰神往。
        民国临水照花人,想来我不说也是众人皆知,虽然早就不是上海穿旗袍招摇的年代,但无论时隔多久,想起她们,依然是鲜活的俏模样。
        提及张爱玲,依然是那个穿着祖母的旧旗袍双手掐腰桀骜不驯的贵族女子,很少有人会想起她在遥远的异乡蜷缩着衰老的样子。她在容貌上不占优势,但一个贵族出身的女子,受过良好的教育,即使不算美丽,其贵族的气质也打了很好的底色,何况她还有一个神奇的头脑和一支绮丽神秘的笔呢!这样一个集贵气、才气、傲气、稚气于一身的女子,其气质自然是卓尔不凡。
        提及林徽因,给人的印象永远是那个穿着民国学生装、梳着两条小辫儿、才貌双全的大家闺秀,她活得多彩,爱得纠结。她曾为徐志摩写诗,说他是人间的四月天。事实上,在那些男人的心中,她才是他们梦中的四月天。她的美貌、她的才情以及她惹人怜惜的小性情,这一切都让人心动不已。
        提起陆小曼,永远是那个托腮凝思写情信的娇小姐。如果说“南唐北陆”中的唐瑛是男人心口的朱砂痣,那么陆小曼便是那床前的一抹明月光。她不是玫瑰,却比玫瑰美艳动人。她是一汪碧海,澄净透明却又深广难测。她可以在任何一个时代独领风骚,她可以挑起所有男性潜藏的热情与欲望。
        提起戴望舒的雨巷,依然是那个撑着油纸伞的丁香姑娘;提及胡蝶,永远是20世纪30年代肥皂、香烟广告上那个笑意盈盈以招牌酒窝飨世的美丽女子……
        一个时代远去了,抹不去的是那个时代留下的传奇;美人们远逝了,留下了数不尽的红颜沉香。
        今时今日,我们怀念张爱玲、林徽因、陆小曼,不仅是因为她们生得高贵,活得多情,爱得尽兴,而且是因为她们在特定年代背景下的特定女性气质。她们之风华绝代,她们之明艳美丽,是一道不可忘却的风景……俱往矣,数风情才女。
        或许你觉得那个年代太独特了,那群女子太幸运了,或者太遥远了,其实,在我们身边也并不乏这样的好女人。我同学的姨妈就是这样一个女人,如今她已经年过六旬,当上了外祖母,可每次见到她,想到她,我脑海里依然是她当年妖娆得体的样子。烫过的大波浪黑短发,乔其纱上衣,笔挺的裤装,明眸善睐,适中的身材,友善的微笑,反正举手投足都让我迷恋。她走路的姿势、一笑一颦都是我们那一帮黄毛丫头模仿的对象。那时候我们发誓,等我们长大了,一定也做个这样的女人。其实她并不娇贵,只是计划经济时代粮食局里的一名职工,但她却万般美好。她没有香水,但身上总散发出似有似无的香皂的淡淡幽雅香气。现在的她老了,偶尔回老家,看她牵着孙女散步的样子、嬉戏的样子、跳广场舞的样子,我总是幻听幻觉,仿佛她的身边就站着年轻时的她。我丝毫感觉不到她的苍老,她带给我的,依然是美好的视听感受,我愿意看到她、接近她。我觉得春风再美比不上她的笑。
        所以,有气质的女子,就是最好的女子,她们永远明艳动人,因为那种直抵人心的优雅范儿被永远定格,初见时是什么样子,再见时或者怀想时依然是那个样子。
        红颜都将老去,生命终将消逝。最后剩下的,是值得人怀念的特有气质。民国范儿如此,你的范儿亦如是。

优雅女人的气质修炼法则(2)
张爱玲

        气质不是少数女人的专利,而是天下女人共享的福利
        是时候抛出这个问题了:气质是什么?
        气质就是一个人的秉性认知学识、修养厚积薄发的独有的气度气韵气息,它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表现在其言行和举止中,渗透在其灵魂和血液里……
        你也许见过这样的女子:她们并不漂亮,出身也不显赫,做着很普通甚至是卑微的工作,可她们总是那么得体相宜,光彩照人,让人看上去很舒服,喜欢接近她。
        而有些女人尽管位高权重,打扮得浓妆艳抹、珠光宝气,可是衣服和首饰在她们身上一点都不好看,简直就是浪费了。
        以上述两种女人为例,前一种女人尽管平凡普通,但有气质;后一种女人身价颇高,但没有气质。
        我曾多次听人讲过下面这个上海女人的故事:
        一身纯白的套装,面带微笑。每天早上,她走过公司的大门,不少人会投去羡慕的目光。她的高雅华贵由内向外散发,她的灿烂微笑毫不做作。
        然而她只是这家公司的勤杂工,做着领报纸、送文件、打开水、拖地板之类的琐碎事,每月仅一千五百元的薪水,还经常被大家召来唤去。她下岗后找到这份差事,两年前离婚,负心的丈夫除了女儿,什么也没有留下。她寄宿在娘家,和女儿住在父亲那间书房里。
        父亲对她的影响极大。她小时候,家里日子过得很清苦,但父亲常对她说:“精神富足才算是真正富有,无论贫困还是富贵,都要优雅地活着。”
        父亲不光用乐观的态度影响孩子,还用行动告诉他们如何快乐地过好每一天。父亲衣着极讲究,穿的虽不是名牌西服,可总风度翩翩。即使在最艰难的时期,父亲也不忘周末带着女儿到公园散步。有一次父亲指着远处一对正在散步的父女说:“看见了吗?那是一家公司的老总和孩子,我们过得丝毫不比他们差。”
        她相信父亲的话,美好的生活靠心灵来创造。她从不追求奢华的生活,可她的生活绝对有品质。她爱听音乐,喝自己磨的咖啡;她没有名牌的香水,但不化淡妆从不出门;她只是一名打工者,但从不觉得自己比别人低贱;她极少有品牌服装,但打扮得优雅脱俗;她从不在乎别人的评价,但在意自己是否真正开心;她也常常教育自己的女儿,但从不讲那些浮华世俗的东西。总之,她就这般不亢不卑自我感觉良好地生活着。
        总有人把气质和家境、身份、金钱挂钩,看了这个上海女人的故事,您还坚持自己的观点吗?
        我们可以把美妙的气质比喻成一件精美绝伦的衣裳。这件衣裳不会因岁月而褪色,不会因换季而降价,不会因时尚而落伍,它永远新鲜,永远靓丽,是所有女人的终极目标。可是这件衣裳,你用金钱买不来,用权力征服不来,只能靠修炼,提高认知、丰富学识、陶冶性情、提高境界得来。
        你有钱,你可以买尽天下的时装,用华伦天奴、香奈儿、迪奥……把自己包装成披金挂银的娇小姐或“身价百万”的贵妇,但你却买不来气质这一件人见人爱的衣裳。
        应该承认,气质多少会有一些先天的因素,但更主要的却还是后天的修炼和滋养。
        值得开心的是,懂得这个道理的女人如今是越来越多:高学历人数的上涨,工作后参加进修者与日俱增,各种技艺学习班的兴起,女性刊物的走红便是明证。天生丽质固然幸运,但如果缺少比外包装重要得多的气质,你在男人眼里也不过是一个毫无内容的绣花枕头,可玩赏而不值收藏,但凡有点水准的男人绝不会因为你穿了一件世界上最名贵的时装而动真情。况且“青春饭”总有吃完之时。而有气质这件衣裳的女人永远风度翩翩,韵味悠长。
        
        (本文作者:苏瑾、紫檀、马丽、孔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