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生气大全集(8)|若谷

(2024-03-26 20:29:15)
分类: 图文:现代诗文
不生气大全集(8)|若谷

        屈中有伸,伸时念屈
        妙善禅师是世人非常景仰的一位高僧,被称为“金山活佛”。1933年他在缅甸圆寂,其行迹神异,又慈悲喜舍。所以,直至现在,社会上还流传着他难行能行、难忍能忍的奇事。
        在妙善禅师的金山寺旁有一条小街,街上住着一个贫穷的老婆婆,与独生子相依为命。偏偏这儿子忤逆凶横,经常呵骂母亲。妙善禅师知道这件事后,常去安慰这老婆婆,和她说些因果轮回的道理。逆子非常讨厌禅师来家里,有一天便起了恶念,悄悄拿着粪桶躲在门外,等妙善禅师走出来,便将粪桶向禅师兜头一盖,刹那间腥臭污秽的粪尿淋满禅师全身,引来了一大群人看热闹。
        妙善禅师却不气不怒,一直顶着粪桶跑到金山寺前的河边,才缓缓地把粪桶取下来,旁观的人看到他的狼狈相,更加哄然大笑,妙善禅师毫不在意地道:“这有什么好笑的?人身本来就是众秽所集的大粪桶。大粪桶上面加个小粪桶,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呢?”
        有人问他:“禅师!你不觉得难过吗?”
        妙善禅师道:“我一点也不会难过,老婆婆的儿子以慈悲待我,给我醍醐灌顶,我正觉得自在哩!”
        后来,老婆婆的儿子为禅师的宽容感动,改过自新,向禅师忏悔谢罪。禅师欢欢喜喜地开示他。逆子受了禅师的感化,从此痛改前非,以孝闻名乡里。
        妙善禅师将身体看做大的粪桶,加个小的粪桶,也不稀奇。这种认识正是他高尚的人格和道德慈悲的表现,而正是这一刻他弯下了腰,忍住了屈辱,才感化了忤逆的年轻人。
        为人处世,参透屈伸之道,自能进退得宜,刚柔并济,无往不利。能屈能伸,屈是能量的积聚,伸是积聚后的释放。屈是伸的准备和积蓄,伸是屈的志向和目的。屈是手段,伸是目的。屈是充实自己,伸是展示自己。屈是柔,伸是刚。屈是一种气度,伸更是一种魄力。伸后能屈,需要大智;屈后能伸,需要大勇。屈有多种,并非都是胯下之辱;伸亦多样,并不一定叱咤风云。屈中有伸,伸时念屈。屈伸有度,刚柔并济。
        人生有起有伏,当能屈能伸。起,就起他个直上云霄;伏,就伏他个如龙在渊;屈,就屈他个不露痕迹;伸,就伸他个清澈见底。这是多么奇妙、痛快、潇洒的情境啊!

        一箪食,一瓢饮
        历史上以苦为乐最典型的人物便是孔子的弟子颜回。孔子曾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弘一法师为僧半生:“持戒谨严,淡泊无求,一双破布鞋,一条旧毛巾,一领衲衣,补丁二百多处,青白相间,褴褛不堪,还视为珍物。素食唯清水煮白菜,用盐不用油。信徒供养香菇、豆腐之类,皆被谢绝。”
        颜回生活的清贫可能是由于他的不善营生,又不愿放低自己行借贷之事,索性安贫乐道、以苦为乐。倘若他有能力或者有条件改善自己的生活,可能就不会一箪食、一瓢饮地住在简陋的小屋里了。弘一法师不同于颜回,钱帛对于他来说是轻而易举的小事,可以说,他是主动地将所有物质上的需求推却出去,而颜回却是被动地简略物质上的需求。
        弘一法师这么做,是要用清苦的生活来验证、实现自己佛学上寄托的理想和追求。
        一次,弘一法师去好友夏丏尊家,他拒绝了朋友提供的饭菜,只是每日去化缘。一天,夏丏尊来看他,正巧赶上弘一法师吃午饭,只见他的碗中除了饭外只有一点咸菜。
        夏丏尊心里很难过,便问他:“你不觉得咸菜太咸吗?”
        弘一法师淡然答道:“咸有咸的味道。”
        饭后,弘一法师端来一杯白开水。夏丏尊对他说:“我这里有茶叶,你为什么不泡上一些呢?怎么每天都喝淡水呢?”
        弘一法师只是说:“淡有淡的味道。”
        弘一法师曾说:“出家人的生活在人们看来是相对很清苦的,但对于真正的出家人而言,他们并不会认为苦,而是相反地把苦当成乐,并且从中获得真正的快乐。”
        或许,对于弘一法师而言,他的苦修换来的是心灵上的轻松愉悦吧!人生的悲苦从来都是无法逃避的,正因为如此,那颗才子的敏感心灵才选择了抛却尘世,皈依佛门吧!
        1918年,李叔同39岁,当年暑假的时候,他对自己的好友和学生们说:“余明日入山,相聚只今夕,公等幸各自爱。”大家听他如此说,都知道他出家的心意已决,不免相对而泣。忽然,中间有一位朋友问道:“君果何所为而出家乎?”李叔同回答说:“无所为。”朋友又问:“忍抛骨肉耶?”李叔同说:“人事无常,如暴病而死,欲不抛又安可得?”第二天天一亮,他就毅然入山出家了。
        人生真正的苦痛往往是来自精神上的。当看透了生死离别,不再抗拒无常,亦不再执著于情爱。我们眼中的物质上的苦,又怎能算得上苦呢?譬如,达摩面壁,凡人皆称其为苦修。有谁知道达摩祖师在静修中,心归空灵,慧及宇宙,体肤之苦皆化为心灵的极乐,于他自身,并无半点苦楚可言。

        一切的一切全在于自己
        人,有的可以永远做自己生活的主人,而有的只配永远做自己生活的奴隶。希望失望、可爱可怜、积极消极、自强自卑……一切的一切全在于自己。
        在美帼,有一个黑人青年,他在一个环境很差的贫民窟里长大。他的童年缺乏教育和指导,跟别的坏孩子学会了逃学、破坏财物和吸毒。他刚满12岁就因抢劫一家商店被逮捕;15岁时因为企图撬开办公室里的保险箱,再次被逮捕;后来,又因为参与对邻近的一家酒吧的武装打劫,他作为成年犯第三次被送入监狱。
        一天,监狱里一个年老的无期徒刑犯看到他在打垒球,便对他说:“你是有能力的,你有机会做些你自己的事,不要自暴自弃。”年轻人反复思索老囚犯的这席话,作出了决定:虽然他还在监狱里,但他突然意识到他具有一个囚犯能拥有的最大自由:他能够选择出狱之后干什么;他能够选择不再成为恶棍;他能够选择重新做人,当一个垒球手。
        5年后,这个年轻人成了明星赛中底特律老虎队的队员。底特律垒球队当时的领队马丁在友谊比赛时访问过监狱,由于他的努力,使年轻人假释出狱。不到一年,年轻人就成了垒球队的主力队员。
        这个年轻人尽管曾陷于生活的最低潮,尽管曾是被关进监狱的囚犯。然而,他认识到了真正的自由,这种自由是我们人人都有的,它存在于自由选择的绝对权利之中,我们所有的人都有这种权利。

        忍苦难,得大道
        忍耐分为两大类:
        第一,是对人为的加害要能够忍受。忍受别人对你的侮辱、对你的陷害。能忍,绝对有好处。原因何在?因为能忍,所以心地清净。
        第二,是自然的变化。如冷热、寒暑的变化,能够忍;饥饿、干渴要能忍;遇到天然的灾害,也要能够忍耐。
        忍辱就是最基本的忍耐,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耐心。当年翻译经卷的法师,看到中国人有一种倔强的个性。谈到忍,中国人什么都可以忍,连杀头也没有关系,都可以忍,只有侮辱不可以忍。因此,翻经法师就将这一名词译作忍辱。辱都能忍,那还有什么不能忍的呢?所以忍辱是专对中国人倔强的个性翻的,它原来的字义只是“忍耐”,没有辱的意思。其用意是告诉我们小事情要有小的耐心,大事情要有大的耐心。
        忍耐是一种无畏的力量,水是忍耐的,但流水的力量最大,洪水泛滥,冲坝决堤,水滴石穿,磨圆石棱……
        山里有座寺庙,庙里有尊铜铸的大佛和一口大钟。每天大钟都要承受几百次撞击,发出哀鸣。而大佛每天都会坐在那里,接受千千万万人的顶礼膜拜。
        一天夜里,大钟向大佛提出抗议说:“你我都是铜铸的,可是你却高高在上,每天都有人对你顶礼膜拜、献花供果、烧香奉茶。但每当有人拜你之时,我就要挨打,这太不公平了吧!”
        大佛听后微微一笑,安慰大钟说:“大钟啊,你也不必羡慕我,你可知道吗?当初我被工匠制造时,一棒一棒地捶打,一刀一刀地雕琢,历经刀山火海的痛楚,日夜忍耐如雨点落下的刀锤……千锤百炼才铸成佛的眼耳鼻身。我的苦难,你不曾忍受,我走过难忍能忍的苦行,才坐在这里,接受鲜花供养和人类的礼拜!而你,别人只在你身上轻轻敲打一下,就忍受不了了!”大钟听后,若有所思。
        忍受艰苦的雕琢和捶打之后,大佛才成其为大佛,钟的那点捶打之苦又有什么不堪忍受的呢?
        事业失败需要忍耐,感情受挫需要忍耐,人生磨难需要忍耐,经济合作需要忍耐,人际关系需要忍耐,家庭生活需要忍耐。
        所以,明代禅宗憨山大师就讲:“荆棘丛中下脚易,月明廉下转身难。”一个人学佛处处都是障碍,等于满地荆棘,都是刺人的。普通人看来,荆棘丛中下脚非常困难,但是一个决心修道的人,并不觉得太困难,充其量满身被刺破而已!最难的是什么呢?月明廉下转身难。要行人所不能行,忍人所不能忍,进入这个茫茫苦海中来救世救人,那可是最难做到的。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忍耐能让你超越平庸,让你的寻常人生闪烁光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