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妙趣横生的汉字故事(4)

(2024-03-20 20:44:03)
分类: 图文:古典诗文
妙趣横生的汉字故事(4)

        马皇后送给刘伯温枣桃
        晚年时的朱元璋总是对大臣们疑心重重,生怕别人会夺他的江山,并且为巩固自己的江山不惜一切代价。当时国师是刘伯温,一次他带领太子出去游玩,他和太子间的对话,被朱元璋知道了,而朱元璋就觉得刘伯温是在侮辱他,就很生气地大骂。
        在朱元璋大骂时马皇后听到了,她知道皇上想对国师下黑手,心里特别难受,也特别气愤。马皇后想救国师,可是想想在这火烧眉毛的时候就是在皇上面前美言也无济于事啊,那有什么万全之策呢?突然马皇后想到了一条妙计。她让太监给刘伯温送去两盒礼物,一盒枣,一盒桃。当刘伯温收到这两盒礼品时很纳闷,心想马皇后要送礼一定会送一些新奇的食品,怎么在这时候送这两件呢,一定有什么用意,思索之后突然明白这是“早逃”的谐音,于是连夜逃出城,隐居起来,由此免于一死。

        纪晓岚茶盐救姻亲
        有一年,两淮盐运使司亏空了1000万两白银,当时被人举报上告到了皇帝那里,乾隆皇帝于是准备追查历任两淮盐运使。其中有纪晓岚的儿女亲家卢见曾。此时纪晓岚在京城听到消息,十分着急,也很为难。如果前去报信,被发现的话会连累自家;如果不报信,自己的亲家肯定会倒楣。纪晓岚思来想去,终于想到一个绝妙的方法:他拿了一撮盐、一撮茶叶,装到一个信封里,然后把空信封封好,就赶紧打发仆人连夜送到卢见曾的家里。卢见曾接到信封后立即打开,可是打开一看很惊奇,看了又看,想了又想,终于明白了其中的用意:“盐案亏空查(茶)封!”卢见曾恐慌不已,赶紧将财产转移,等到调查的时候,他把一切都安排妥当了。纪晓岚使用妙计救了自己的亲家。

        有机可乘
        有一个普通职员要去外地出差,他想要乘飞机,但是又害怕经理不给报销,于是想了个办法,他给经理发了一封电报:“有机可乘,乘否?”经理看了电报,他以为是生意上的“机”就回电说:“可乘就乘。”职员出差回来报销时,经理不给报销飞机票,说是按照规定不能报。于是这位职员就拿出经理给他的电报,经理看了特别无奈,只好硬着头皮给他报销了。
        文中使用了一语双关,“有机可乘”的“机”本来是“机会”的意思,而这位职员巧妙地借用了这个“机”字为自己报销飞机票提供了机会。他把机会的“机”当成了飞机的“机”,让经理上当了。

        狼狗之辩
        纪晓岚向来思维敏捷,聪明过人。纪晓岚任户部侍郎时,他的上司户部尚书和御史大人一起来给他拜年。刚踏入纪府,突然有只狗窜了过来,把两人吓了一跳。当时纪晓岚正在书房,听到狗叫声立马出来迎接两位大人。三人寒暄了半天,尚书大人突然指着狗大吼:“是狼?是狗?”纪晓岚一听心里不是滋味,心想:好啊,竟敢侮辱我,不给你们点颜色看看,不知道我的厉害。便笑笑说:“我以前被发配新疆时对狼和狗有一番的研究,区分狼和狗有两种方法,第一看尾巴,下垂是狼,上竖是狗。”这时正在郁闷着的御史大人终于明白了,便笑了起来。而纪晓岚接着又说:“第二,狼是吃肉的,狗则不同,遇肉吃肉,遇屎吃屎。”
        就这样纪晓岚巧妙地挖苦了御史大人和尚书大人。

        苏东坡巧吃佛印鱼
        苏东坡喜欢美食,也喜欢研究美食。有一次他做好了鱼正准备吃,这个时候他的好友佛印来了,苏东坡便把鱼藏了起来。佛印通过巧妙的方式吃到了鱼,并学到了做鱼的方法。
        一天佛印也做了一份鱼,正要吃,苏东坡来了。佛印也想和苏东坡开个玩笑,就把那份鱼放到磬头里。苏东坡一进入大殿就闻到一股鱼香味,并看见大磬里热气腾腾,便开口问道:“大法师,本学士今天想请教你一件事,问完就走。”佛印心想这个苏东坡想照搬我的方法,我可千万别上当。苏东坡又说:“我写书的时候想起一副对联,只记得上联,忘记了下联,那副上联是‘向阳门第春常在’。”佛印想了想这个与鱼没有关系,就回答说:“下联是‘积善人家庆有余’。”苏东坡大笑:“既然是庆(磬)有余(鱼),那你就快点把鱼端出来。”

        有贼形的“赋”
        古代有一个不太识字的富商经常外出经商。有一天他带领几个朋友到外地做买卖,当船经过一座寺庙时便停靠了下来,他和他们的朋友一起上岸游寺。富商看到墙壁上写“江心赋”三个字,便急急忙忙转头要离开,来到江边就叫船夫开船。
        朋友们实在很不解就跟上来问明原因:“你为什么慌张地跑掉啊?”这位富商很慌张地回答说:“赶紧离开这里,这里有江心贼。”朋友们听了边笑边解释:“那是江心赋,不是江心贼。”富商心里还是很不服,嘴里嘟囔着:“赋就赋吧,还长个贼形!”

        华佗再见
        华佗是三国时期的神医,他行医无数,救治好了很多病人。但是在现代却出现了可笑的事。
        有个青年由于英语很好,单位就让他给外宾当翻译。在领着外宾参观走访的时候,他翻译得很好。有一次,他陪着外宾来到一家医院,医院的匾额上写着:“华佗再见”。其中一位外宾问“这块匾上写的字是什么意思?”这位青年是说:“再见,华佗。”外宾不禁感觉到奇怪,为什么叫我们华佗呢?但是也没好意思问,只是藏在心里。
        其实,在文中提到的是“华佗再见”其中的“见”同“现”,意思是形容这家医院的医术很高明,就如同华佗再世。“见”和“现”在这里是相近的意思。

        列阵而逃
        清末时期,有一个名叫李奎元的著名山东画师。慈禧要修建颐和园时,听说了这位画师,就传旨召他进宫。想让他画一个屏风,到时候放到仁寿殿。可是李奎元特别恨慈禧,又不能抗旨,只好无奈答应了。
        献画那天慈禧请来了文武百官,只见屏风上画着一个胖小孩跪在午门前,手里托着一个大寿桃,而后面排列着各国的军队,飘扬着各国的国旗。大臣们看了都拍马屁说道:“这是仙桃祝寿,万国来朝!”慈禧一开始还很得意,可突然感觉有什么地方不对,大声骂道:“他好大的胆子,竟敢拿谐音来骂我!”便立马派人去捉拿李奎元,但是李奎元早已逃走。
        原来,这是一个暗讽,各国军队列“阵”,托桃意为“脱逃”,总的意思就是讽刺当年慈禧“临阵脱逃”。

        “百无一是”和“自无一是”
        唐伯虎是江南四大才子之一,他不仅是绘画奇才,在诗文字谜方面也有独特的见解。他的好友祝枝山家里有一个花园。春天来了,园中牡丹盛开,祝枝山就邀请了很多好朋友前来赏花。并且相约每个人从不同颜色的花中选一株,然后进行点评,评出牡丹之王。人们议论纷纷,只有唐伯虎赏而不言。大家都知道唐伯虎是赏花高手,就让唐伯虎发表意见。唐伯虎便说:“依我看,百无一是,百无一是啊!”此时人们听了满脸狐疑,非常不解,心想这个唐伯虎口出狂言,牡丹是花中之王,他竟然说没有一株能看得上眼。这时祝枝山说:“是啊,是啊,自无一是,自无一是啊!”
        原来在“百无一是”和“自无一是”中都藏着一个“白”字,他们两个都是在夸白牡丹是牡丹之王。

        草菅人命
        民国时期,山东陆军的某个将军是个大老粗,不认识太多的字,但是喜欢舞文弄墨。有一次部队要上战场了,他就召集士兵们讲话:“我们军人应该命丧疆场,马革里尸!”还有一次他竟然还把“草菅人命”念成了“草管人命”。后来,有人想要捉弄他,就写了一副对联请他指教。上联是:山管人丁水管才,草管人命;下联是:皮里袍子布里脚,马革里尸。这个将军看了非常高兴,直夸写得好。而其他人却发出戏谑的笑声。
        文中将军不识字,总是把形似的字相混淆,比如“草菅人命”的“菅”和“管”字很相似,而“马革裹尸”的“裹”和“里”很相似,由此而引起了一堆的笑话。

        房子为什么拆了卖
        在土地改革时期,一位高级官员到下面视察工作,他发现有一个村把地主的房子先拆了然后卖掉,再把钱分给百姓们。这位官员很不解,就去向村干部问其原因:“你们为什么不把现成的房子分给大家,而是拆了再卖呢?”村干部告诉他:“这是上面的规定,我们也是按规矩办事啊。”听了村干部的话,他感到更是不解,因为土地改革的政策中好像没有这么一条。
        于是他想调查这是怎么回事,最后发现是区政府的干部把上级的文件抄错一个字。规定里写的是,对地主的房屋可以折分给群众。就是说房子不能够公平分配,让分了房的人拿出钱来给那些没分上房的人。但是现在区干部多抄了一点就变成了“拆房”。一点之差就让意思相差甚远。

        买鸡风波
        从前有个王五,是个监生但是识字不多。有一天太守给了差役一张条,让他买鸡两只,兔一只。差役不识字,就拿去给监生看,监生就说:“买两只鸡,免一只。”最后差役买了一只鸡回来拿给太守,太守看了非常生气,问:“我明明写着买两只鸡,一只兔,为什么买了一只回来?”差役说是监生告诉他的。于是太守把监生关进了斋戒库,监生看到斋戒两字就哭起来,别人问他为什么哭泣,他说:“这是我父亲的灵座,不知道是谁建的?我睹物思人了。”太守一气之下就把他革职让他回去苦读诗书。
        原来,“斋”字的繁体和“齐”字的繁体很相似,所以监生就把这两个字混淆了,所以看到“斋戒”两个字,还以为是自己父亲的名字了。而前面,他把“兔”字看成了“免”,所以最后闹得自己被革职。

        汉字的对话
        汉字形态各异,变化多端,在汉字中添一笔,去掉一笔都可能组成新的汉字。以下的汉字对话正是体现了汉字的变化。
        “飞”对“乙”说:“亲爱的,你慢慢飞,翅膀丢了你怨谁?”“飞”字去掉翅膀就是“乙”。
        “口”对“日”说:“小样儿,你系条腰带我就不认识你了?”在“口”字中间加一横就是“日”字。
        “女”对“奴”和“妃”说:“看到两位姐姐,我才知道嫁错人的后果是很严重的。”
        “兵”对“丘”说:“看看战争多残酷,两条腿都炸飞了。”形象的表达了“兵”和“丘”的关系。
        “木”对“术”说:“你以为脸上长颗痣,就是美人了?”
        “尺”对“尽”说:“结果查出来了,你怀的是双胞胎。”
        这些对话中的字都是用诙谐的方式表达了字形的变化,也体现了汉字的多变性。

        送礼越重越好
        据说,以前有个叫庞振坤的才子,他所在的村有位财主横行霸道,贪婪小气。有一次财主老婆生了第八胎,还请客庆贺并且要求佃户送礼越重越好,否则就不让种地。佃户们听了很着急,因为按当地的规矩只有第一胎需要请客祝贺,其他就可以免了。于是佃户们去找庞振坤让他出个主意。请客的日子到了,庞振坤就带着佃户们去了。他们每人都背着一筐石头。财主看到十分生气,准备发怒。庞振坤笑笑说:“你不是说礼越重越好么?”说完他们就去吃饭了。财主气得脸发绿。
        汉字中一词多义的词很多,比如文中的“礼越重越好”的“重”是指“贵重”,而庞振坤把它解释为“重量”巧妙地回击了财主。

        (摘自文若愚著《语言常识全知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