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中容易读错的字

分类: 图文:古典诗文 |

《回乡偶书二首·其一》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乡音无改鬓毛衰”中的“衰”,念“崔”,不读“摔”。
《望庐山瀑布》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遥看瀑布挂前川”中的“看”念“刊”,不读“看见”的“看”。
《房兵曹胡马诗》唐·杜甫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胡马大宛名”中的“宛”,这里作为国名念“渊”,平声。一般都念“晚”。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其一)》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绝胜烟柳满皇都”中的“胜”念“生”,平声,超过的意思,不读“剩”。
唐·李商隐《无题》唐·李商隐
八岁偷照镜,长眉已能画。十岁去踏青,芙蓉作裙衩。
十二学弹筝,银甲不曾卸。十四藏六亲,悬知犹未嫁。
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
——“银甲不曾卸”中的“卸”念“下”,不读“谢”。
《采桑子十首(其五)》宋·欧阳修
何人解赏西湖好,佳景无时。飞盖相追,贪向花间醉玉卮。
谁知闲凭阑干处,芳草斜晖。水远烟微,一点沧洲白鹭飞。
——“谁知闲凭阑干处”中的“凭”念第四声,不读第二声。
《丑奴儿》宋·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为赋新词强说愁”中的“强”念“抢”,“勉强”的意思。不读“墙”。
《南歌子(新开池,戏作)》宋·辛弃疾
散发披襟处,浮瓜沈李杯。涓涓流水细侵阶。凿个池儿,唤个月儿来。
画栋频摇动,红葵尽倒开。斗匀红粉照香腮。有个人人,把做镜儿猜。
——“涓涓流水细侵阶”中的“阶”念“该”,不读“皆”。
《逢入京使》唐·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参”有两个读音:岑参,人名,这里“参”的读音同参加的“参”。曾参(亦为人名)、人参的“参”都念“深”。“故园东望路漫漫”的“漫漫”是平声,念“蛮”,不读“慢”。
《送灵澈上人》唐·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刘长卿”的“长”不念“常”,念“掌”。古人的排行中,年岁长的称为“长卿”,年岁小的称为“少卿”。“荷笠带夕阳”中的“荷”念“贺”,是动词,背的意思。
《二月一日晓渡太和江三首(其一)》宋·杨万里
绿杨接叶杏交花,嫩水新生尚露沙。
过了春江偶回首,隔江一片好人家。
——“绿杨接叶杏交花”中的“接”是入声“借”,若念成“街”也可以,因“接”在句中是第三个字,第三个字的平仄声调不重要。“过了春江偶回首”中的“了”念“了断”的“了”,不能念成白话的“了”。因为诗里没有轻声的字,每个字都要读清楚。
《春暖郡圃散策三首(其三)》宋·杨万里
春禽处处讲新声,细草欣欣贺嫩晴。
曲折遍穿花底路,莫令一步作虚行。
——“曲折遍穿花底路”中的“折”是入声字,读“这”。“莫令一步作虚行”中的“令”是动词,念“灵”。作名词时念“另”,如命令。
《南歌子》宋·李清照
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凉生枕簟泪痕滋。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
翠贴莲蓬小,金销藕叶稀。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
——“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中的“其”,念“鸡”,是语助词,不读“期”。“翠贴莲蓬小”中的“贴”是入声字,不读“铁”。
《饮酒二十首(其五)》东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而无车马喧”中的“车”,要念“居”,不读“火车、汽车、电车”的“车”,那是俗音,古人没有这个读音。“飞鸟相与还”中的“还”,要念“旋”,不读“环”和“孩”。不同的读音有不同的意思。念“环”时是“还家”的意思,念“旋”时是在空中飞翔的样子,所以这里应该念“旋”。“欲辨已忘言”中的“忘”,要念“王”,不念“望”。
《敕勒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阴山下”中的“下”,在这里不念“夏”,念上声,是诗韵里的马韵。“笼盖四野”的“野”,在这里不念“也”,念上声“雅”,也是马韵。“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见”,在这里不念“建”,念“现”。
《过故人庄》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绿树村边合”中的“合”是入声字,不读“和”。“还来就菊花”中的“菊”也是入声字,不读“局”。普通话没有入声。“青山郭外斜”中的“斜”念“霞”,押麻韵,不读“鞋”。
《使至塞上》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单车欲问边”中的“车”,念“居”。“大漠孤烟直”中的“直”是入声字,读“制”。“萧关逢候骑”中的“骑”,念“记”,是名词,“候骑”是在前面防卫、打听消息的骑马的人。做动词时念“奇”,如“骑马”。
《望海楼晚景》宋·苏轼
横风吹雨入楼斜,壮观应须好句夸。
雨过潮平江海碧,电光时掣紫金蛇。
——“壮观应须好句夸”的“观”在这里是入声。作动词时念“关”,作名词时念“贯”。“横风吹雨入楼斜”中的“斜”念“霞”。“电光时掣紫金蛇”的“蛇”念“啥”,不读“舌”。
《万安道中书事三首(其二)》宋·杨万里
携家满路踏春华,儿女欣欣不忆家。
骑吏也忘行役苦,一人人插一枝花。
——“骑吏也忘行役苦”中的“骑”是名词,念“记”,“骑吏”是一个骑马的官吏。“忘”在这里作动词,念平声“汪”,不读“望”。“一人人插一枝花”的“插”是入声字,不读“叉”。
前一篇:人体知识奇趣多(5)
后一篇:妄谈·论婚姻家庭(2)|宣永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