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老属相·十二生肖(8)

(2024-02-17 20:46:54)
分类: 图文:现代诗文
古老属相·十二生肖(8)

        象征精神力量的午马
        传说中的龙马是龙头马身的神兽,它身居黄河,驮图出河,献给伏羲,伏羲凭此而演绎八卦。
        无论是虚拟的天马、龙马,还是现实的骏马,它们都象征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奋发进取的民族精神。
        龙马是黄河的精魂,是黄河文明的产物,是华夏民族始终坚守的主体精神的化身,人们将之概括为“龙马精神”。
        马在十二生肖中位居“六畜”之首,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占据极高的地位,这与它积极进取的文化象征意义是密不可分的。
        高昂的马首、颀长的脖颈、飘逸的马鬃、健壮的四肢、洒脱的马尾、光滑的马皮、高大的身躯,充分展示出一种气势强劲、彪悍雄武的精神和气质。正因为如此,马才具有了神性,它才能上天入水,驰骋纵横。
        马在十二地支中代表午,排在十二地支的第七位。方位正南方。若以一天的时辰来看,午是代表正午11时至13时,此时正是太阳光最强的时候。若以季节而言,午代表六月,正是农人忙着耕种的月份。一切都显得充满活力。
        马是与太阳荣光共处一处的幸运动物,因此,马年出生的人,也具有比常人倔强一倍的崇高精神。
        马是精神力量的象征,也是温驯忠诚的形象。考古资料证明,四五千年以前的龙山文化时期,野生的马已被驯养。它们一方面不失其勇武豪迈之气,另一方面又增添了通晓人性之情。自此以后,马成为人类生死相依的亲密伙伴。
        性情温驯的马善解人意,甘为人类负重驾辕、效力沙场,成为古代主要的交通运输工具。如春秋时期,齐桓公之贤臣管仲,利用“老马识途”的特点走出困境。后人以此比喻经验丰富的人熟悉情况,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
        战国中期,赵武灵王进行军队改革,提倡“胡服骑射”,以一人一骑为单位,较之战车作战,灵活自如,为军队快速取胜铺平道路。
        马任劳任怨、赤胆忠诚之举,常常受到人们的褒扬。在古代文献中,不乏记载着人和马之间所建立的深厚情意的感人故事。
        《三国演义》有赤兔马,它原是吕布的坐骑,毛色赤红,神骏威武,时人咏叹:“人中有吕布,马中有赤兔。”后被曹操所得,赠予关羽。从此,赤兔马伴随关羽南征北战,战功显赫。关羽被害后,赤兔马也抑郁而死。
        刘备的坐骑,也是一匹善解人意、挽救主人的宝马良驹。《三国演义》中描写了一个惊心动魄的马跃檀溪的故事。
        在《史记·项羽本纪》中,记载楚霸王项羽的坐骑为乌骓马。当他兵败垓下,大势已去时,不禁慷慨长叹。所以,即使虞姬自刎而别,项羽也不忍让乌骓马与自己同归于尽。当他逃至乌江,穷途末路之际,便将爱马托付给亭长,无奈地说:“我骑此马已经五年了,所当无敌,此马曾经一日行千里,我不忍杀之,就赐给你吧。”
        这些可歌可泣的人不愿舍马、马不忍离人的故事,在历史上比比皆是。这种情节在古乐府诗《爱妾换马》,以及梁简文帝萧纲,刘孝威、庾肩吾和唐代张祜等作品中,皆有所表现。
        在少数民族文化中,也流传着许多人与马之间感人至深的故事。如蒙古族马头琴传说,满族民间故事《花莫利》。故事说的是一匹名为花莫利的骏马,为人们建立战功的动人事迹。即使是性能低下的马,也能凭借着锲而不舍的执着精神,为人立下汗马功劳。
        在我国古代,马还是能力、圣贤、人才、有作为的象征。古人常常以“千里马”来比拟贤才。千里马是日行千里的优秀骏马。
        相传周穆王有八匹骏马,常常驮着他巡游天下。八骏的名称:一个叫“绝地”,足不践土,脚不落地,可以腾空而飞;一个叫“翻羽”,可以跑得比飞鸟还快;一个叫“奔菁”,夜行万里;一个叫“超影”,可以追着太阳飞奔;一个叫“逾辉”,马毛的色彩灿烂无比,光芒四射;一个叫“超光”,一个马身十个影子;一个叫“腾雾”,驾着云雾而飞奔;一个叫“挟翼”,身上长有翅膀,像大鹏一样展翅翱翔九万里。
        有的古书把八骏想象为八种毛色各异,分别有很好听的名字:赤骥、盗骊、白义、逾轮、山子、渠黄、骅骝、绿耳。其实,骏马的神奇传说都是在形容贤良的人才,切莫真的相信神话。周穆王的八骏,其实比喻着他的人才集团,才华卓越,本领非凡,各自用特殊的能力,在共同辅助周天子的天下大业。
        以马喻示人才的事迹,还有著名的“千金买骨”的典故。战国时期,各国的君王竞相争夺招揽人才,以求邦国的稳固长久。燕昭王也不例外,准备以谦恭虚心的姿态和优厚的报酬来招聘优秀人才。
        燕国有个叫郭隗的臣子,他向燕昭王讲了一则从前关于千里马的寓言:从前有个君王想花千金求一匹千里马,3年过去了,一直未能如愿。门人便主动请缨,表示可以弄到千里良马。国君派他去,3个月内就找到千里马的下落,但是马已经死了。门人拿出五百金买下了马的骨头,回来交差。
        国君生气地说:“我要的是活马,你怎么花五百金去买回一堆枯骨?”门人答道:“是啊,今天我替大王花五百金买下千里马的骨头,那一匹活生生的千里马就不知多昂贵了。天下人由此知道大王这样看重千里马,还愁别的千里马不纷纷而来吗?”果然,不到一年,“千里马”们纷纷投奔而来。
        郭隗讲到这里,话题猛然一转,说道:“今天,大王要是真心求贤招才,那就先重用我吧。连我这样不怎么杰出的人都受到重视,那些比我强的真正贤才呢?千里马一旦打算投奔谁,再远也会自动来。”
        这则出自《战国策》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求贤若渴的道理。正因为马象征着人才,所以善相马的人又被喻为善识才、善举才者。像战国时期赵国的王良、秦国的伯乐和方九堙等,都是相马专家。人才的埋没或缺乏表现的沉闷局面,就被叫作“万马齐喑”。
        在我国,有很多有关马的习俗。在山东章丘龙山镇城子崖发现,自父系氏族公社时起,人们就开始驯化马。许多古籍中有“相士作乘马”的记载,作乘马就是用四匹马驾车,作为运载的工具。
        我国自古就有祭马的民间风俗。春祭马祖,夏祭先牧,秋祭马社,冬祭马步。马祖是天驷,是马在天上的星宿;先牧是开始教人牧马的神灵;马社是马厩中的土地神;马步为马灾害的神灵。
        汉族民间信仰马王爷,农家于农历六月二十三祭祀,祭品为全羊一只。
        蒙古族有马奶节和赛马节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八月末举行,为期一天。这天,牧民们穿上节日服装,分别骑着马,并带着马奶酒,赶到指定地点,然后准备节日食品。
        太阳升起时,开始赛马,参赛的马匹为两岁小马。比赛结束后,人们分别入席,在马头琴的伴奏下,纵情歌唱,开怀畅饮,一直到夜色降临,人们才载着余兴纷纷散去。
        佤族过春节时,要喂马吃糯米饭,并观察马在厩中的姿态以占吉凶,以为头朝东方为幸运年,朝向西方是不吉利的兆头。
        在湖北,传说新娘出嫁时,本家历代亡灵都会跟从前往,途中可能会撞着各种煞神附身,会给男家带来不利。所以,在迎亲的这一天,男方会请方士一人,在门外设一香案祭告天地和车马神,并杀鸡以驱鬼。祭毕,抓米撒在新娘的彩轿上,表示打掉煞神。新郎也同时向花轿四周行礼,礼毕方可入内。
        在东北地区,有汉、满族踏马杌的婚俗,新娘下车后,足踏马杌,脚不沾地,以避邪祟之扰。
        贵州苗族有背马刀提亲的婚俗。青年男女相爱,经男女双方家中议婚三次之后,就要背马刀前往正式提亲。
        这些不同民族关于马的民俗,都体现了人们对马的重视与爱戴。
        阅读链接
        我国有着丰富多彩的马文化,在画马方面,历代人才辈出。由历代画马的艺术,就可以知道马的价值与当时国力的强盛兴衰。
        如唐代国富兵强,唐人画马因此有华贵和优美的倾向。宋代重文轻武,宋人画马不重彪悍,也避去华丽,南宋末年的龚开画的瘦马,乃借马比喻亡国之遭遇,都与文人的画潮有关。清代郎世宁《百骏图》中的马散游在草原里,姿态神情各不同,或坐、或立、或卧,远近繁简,各尽其宜。

        (摘自张恩台著《生之由来:生庚生肖与寿诞礼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