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说话的魅力(6)|刘墉

(2024-02-05 21:36:45)
分类: 图文:现代诗文
说话的魅力(6)|刘墉
        
        请找我的代言人

        学生在背后还称你老师,你必定是个成功的老师。

        故事一:班宝久仰了
        “以前开同学会,就数他们神,现在就数他们怪。”小于一进门就摇头。
        “谁怪啊?”于太太问。
        “班宝啊!”
        “什么班宝不班宝?我又不认得你那些同学。”
        “就是我以前班上的一对,那女生年轻时候漂亮极了,才大一,就被班上小包追去。小包又高又帅,功课又棒,因为是郎才女貌,所以大家管他们叫‘’。”
        “那女生既然漂亮极了,你当初为什么不追呢?”
        “我要追啊!可是慢一步,让小包抢先了啊!不过幸亏没追,红颜祸水,小包是一等一的人才,可是娶了她,却做什么垮什么,现在大家都不错,就数他们可怜。大概因为以前比谁都强,现在比谁都差,所以怪吧!讲话老是酸溜溜的,今天私底下还跟我开口……”
        正说呢,突然电话响,于太太过去接:
        “您是哪一位?小包?哦!我知道了,您是小于的同学,班宝对不对?我当然知道,小于早就跟我说他大学班上有一对,郎才女貌,人见人羡。哪儿的话?您是客气,什么时候来寒舍玩啊?”抬头看小于,小于摇摇头,于太太就继续说,“您找小于啊?他还没进门耶!”

        故事二:孩子重要
        砰砰砰!“什么声音?”小刘吓一跳。
        “洗衣机啦!洗得少,没摆好,脱水的时候就这样。”刘太太冲到阳台,把机器关了,伸手进去,“我摆摆平,不要一边重一边轻,就不会吵了。”
        小刘拿着报纸跟过去:“你今天这么晚洗衣服干吗?你不是都上午洗吗?衣服又不多,急什么?”
        “当然急!”洗衣机又呼啦呼啦地转起来,刘太太转身,把丈夫推进屋,放小声,“朱大妈的两个孩子都感冒了,发高烧,三天都没退,我不知道,跑去收会钱,她还请我坐,给我倒水,我哪敢喝啊?逃都来不及了,回家就把衣服全脱了,又怕细菌死不掉,招上你们,所以干脆洗掉。”
        “咱们大毛不是常跟朱家的孩子玩吗?”
        “是啊!幸亏这两天她孩子生病,没在一起,我已经叮嘱大毛了,离他们远点,他那两个孩子八成得的是流行感冒,招上就得连烧七十二小时,你说可怕不可怕?”
        电话突然响,刘太太过去,正要接,看见“来电显示”是朱太太,眼睛一瞪:“糟了!我忘了,她今天没现钱,说晚上叫她先生去提款机提,现在八成要送来。”
        “没关系,我来。”小刘一笑,把电话接起来,“喂,是朱太太啊!对了,孩子好点了吧?听我太太说您两位公子有点不舒服,挺为您操心的,不过我才看报上登,这阵子流行性感冒,虽然发烧不容易退,可是不会有什么大碍,三天之后自然就退了,您公子怎么样?噢!明天一定就好了。会钱?什么会钱?哎呀!这不用急嘛!您好好照顾孩子,我太太明天再去您府上拿好了。”
        突然旁边伸出手,把话筒抢了去:
        “喂!朱太太啊!您交给巷口老板娘就成了,她离您近,我明儿会去她那儿。”
        电话挂上,又狠狠给丈夫一巴掌:
        “你敢情要我再洗一次衣服?”

        有话好说

        谈到“帮腔”和“美言”,一般人都会想,是由太太帮丈夫,其实如前面两个故事,太太可以帮先生,先生也能帮太太。

        未经套招的真言
        当别人打电话找你的另一半时,没错,你是可以立刻把电话交给他,但是如果你是会说话的人,何不借这个机会,为另一半做点公关?
        电话是突然来的,你不可能事先准备,你们两口子不可能在几秒钟内套招。这时你说的话,格外让对方信任。
        可不是嘛,当小于的太太说小于常提班宝是郎才女貌、人见人羡的一对时,对方听在耳里,心想:小于居然私下跟他太太赞美我们。他能不高兴吗?
        尤其对于失意人,今天他不如意,你还能记得他的优点,特别令他感动。

        雪中送炭的话
        同样的道理,当朱太太听到刘先生一接电话,先问她孩子的病情,又安慰她说不会有大碍,明天一定好,还叫她别急着送会钱,好好照顾孩子的时候,也一定有雪中送炭的感觉。
        哪个父母,当孩子生病,不知所措的时候,听见朋友说“我清楚这种病,不会有大碍”,能不觉得像在茫茫大海里抓住一截浮木?
        朱太太也一定会感激刘太太,因为刘先生的话,证明她一定回家对丈夫说了,否则刘先生不可能编得出来。

        人分亲疏,话分内外
        当然,那些听话觉得贴心的人,都不知道对方私底下是怎么说的,因为说话人已经把负面改为正面。
        人都一样,在人前与人后,可以说两种不同的话。前一刻他在家里还损别人叫“王矮子”“孙猪头”“丑丫头”,后一刻,碰上那些人,又立刻改成了“王先生”“孙老板”“某小姐”。连小学生都懂得把爸爸妈妈讲的“浑蛋人”,改成某伯伯、某伯母。
        看对象、分亲疏、别内外,几乎成为人们说话的本能。问题是,只有那真会说话的人,才知道怎么把私房话当中的材料,经过选择,变成“动听的言语”。

        用情不是矫情
        或许你要责怪这太矫情,只是我问你,你敢说自己讲话,在人前人后完全一样吗?
        如果你能像前面故事中的于太太和刘先生,把“赞美”与“关怀”提炼出来,让对方高兴,帮朋友解忧,这矫情不是比你直言好上千万倍吗?
        “用情”不是“矫情”,能多花点心思说让人舒心的话,就是一种“情”的表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