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态决定生活质量
在现实生活中,有的老年朋友总喜欢拿自己与别人比,什么自己的身体没有同龄人好,退休工资没有别人多,自己子女下岗在家,没有别人家的子女能干、孝敬,自己往的房子没有别人的大……结果这样比来比去,没给自己带来一点好处,反而平添了一些无名的烦恼,整天愁眉苦脸,身体一天比一天差,从此脸上也看不到慈祥的笑容了。
其实人与人之间怎么可能都一样呢?十个手指伸出都有长短,何况是每个人、每个家庭呢?当然会有所不同。老年朋友应该换个角度想问题,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这样就会感到自己是幸福的,而且是世界上最幸福的老人。你想,虽说你身体不如同龄人好,但你总还是好好地活着,比起那些因病去世的老人,你就是幸福的。工资虽然没有别人的多,但比起那些没有退休工资的老人,你不就是幸福的吗?往房没有别人的大,但总比那些到处租房子的老人强多了吧?
老年人的幸福感恨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年人自己。那么老年人在心态上怎样去做,才能使自己的生活质量更好、更高呢?
(1)要不断调适自己的心理,更多地以宽容和体谅的心态看待社会、看待家庭、看待人生。
要活到老,学到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不断提高和丰富自己,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要在身体健康状况允许的条件下,积极参与社区文化体育活动和社会公益事业,过科学、健康、文明、积极、尊严的老年生活。
(2)性格要乐观豁达,与时俱进,保持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积极主动地参加社区活动,与街坊多交流,甚至多去学习一些新东西,保持一项兴趣爱好,比如老年舞蹈、乐器,甚至是学习国内外大事,电脑上网,紧跟时代的步伐。同时,作为子女应该从物质上保证老年人的生活所需,对老人要孝敬,让老人“老有所养”。同时要创造和睦的家庭气氛,良好的家庭关系让老人“老有所依”。
(3)要正确对待死亡,消除对死亡的恐惧。
老年人进入晚年并不意味着等待人生的结束,而是重构新生活的始端,因此社区护士应引导老年人正确对待、认识死亡,冲出死亡的恐惧,老年人唯有端正世界观,认识到死亡是生命的必然规律,这样既可以不忌讳死亡,亦不会陷入恐惧和焦虑之中,坦然面对一切,安度自己宝贵的晚年。
(4)要懂得性格不易改变,心态可以调整。
信心是你无限魅力的来源。努力去争取,但不要期望一定会成功。冷静的心态往往是成功的因素。人,在不知足中追求,在自得其乐中满足。知足常乐,是相对满足和绝对追求之间的一种平衡。
(5)要学会做到知足常乐,要克服攀比和嫉妒心理,要学会享受自己的生活,从中发现乐趣。
人到了老年,为什么还要自找烦恼呢?自己应该学会多寻找快乐,不要为了生活中的琐事使自己闷闷不乐。一家人和睦温馨,精神生活充实,也是其乐融融!人只有心情愉快,才能长命百岁!
(6)不要嫉妒,不要有报复心,苦难就能变成快乐。
契诃夫说得好:“要是火柴在你的衣袋里烧起来,那你应当高兴,而且感谢上帝:多亏你的衣袋不是火药库。要是你的手指被扎了一根刺,那你应当高兴,多亏这根刺不是扎到眼睛里。要是有穷亲戚来找你,那你应当高兴,幸亏来的不是警察。要是你有一颗牙痛,那你应当高兴,幸亏不是满口牙痛。朋友,照我的劝告去想吧,你的生活就会欢乐无穷了。”
(7)要懂得凡事要对比,不要攀比。
对比是理性的,取长补短,见贤思齐,使人进步;攀比是盲目的,激起怨气怒气,非但无益,而且首先伤害的是自己。凡属于你的,不要着急,慢半拍,早晚都是你的;凡不属于你的,一定不要去争,就算争来了,也还会失去。常怀慈爱的心、感恩的心,有这样的心态,你会活的恨快乐,生活质量也会随之提高。
社会上应该加强对老年心理问题的重视,加强社区老年文化建设,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增加一些老年心理咨询机构。子女和晚辈应该重视对老年人的精神赡养。不管工作有多忙,子女都应该经常回家看看,陪陪老人,加强和老人的交流沟通,消除老人的寂寞烦恼,让老人享受到天伦之乐。另外,老年人自己也要端正自己的心态,对生活保持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自己多关心自己、多宽慰自己,设法保持心理平衡。同时应培养一些业余爱好,让自己的生活丰富充实起来,从而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放弃固执,留住健康
大多数人的躯体和精神功能都会发生衰老,这是由于老年人大脑的血流量减少,气量下降,神经细胞皱缩,神经纤维再生能力减弱,引起精神功能衰退,导致性格改变。这时,他们接受新事物和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减弱了,情感变得平淡,特别是性格变得固执起来。
老年朋友也应该意识到,当我们执着地坚持一个什么观点时,我们有我们的道理,因为我们在以前的生活当中,证明过这样的说法和做法是对的。但是我们也千万要谨记,这也是我们的一个弱点之一。我们恨有可能有些固执了,为什么呢?社会生活已经发生了恨大的变化,我们的思想可能跟不上了,或者我们还没有完全理解社会的这些新的变化。当我们再盲目坚持自己观点的时候,可能就已经落伍了,而且让周围的人看起来显得固执。
一般说,老年人比中青年人容易有这种表现。那么怎样改变老年人的固执呢?
(1)社会心理因素起了恨大的作用。
因为老年人本身都有过一段漫长的社会经历,在不同的生活方式中,积累了不少积极的和消极的经验,在各种生产活动中,总结了一些成功或失败的教训,由此产生了对客观事物的主观的态度,而当这种主观态度不适应客观环境时,在旁人看来便表现为明显的固执。另外,由于老年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相对来说要比青壮年差些,所以也更容易表现为固执。
(2)传统思想让老年人形成固执的性格。
在我国,大家都知道大部分的老年人在社会上和家庭中都还处于受尊敬的地位,这也使有些老人在他们的言行不符合客观实际时,为了想维护自己的“尊严”,而主观地强调自己言行的一贯正确性。做小辈的当遇到老年人固执时,切不要粗暴顶撞与之相持,而应在了解老年人心理的基础上,耐心地多向他们作一些正面的说理,使老年人在自觉自愿的基础上不再坚持那些不合实际的看法和做法。
(3)“爱面子”是老年人固执性格形成的原因之一。
也有少数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由于不注意学习,影响了他们对新事物和新知识的接受;还有极个别人为了“爱面子”,掩盖自己的好胜心和虚荣心而固执己见,这些也都是具体的原因。
(4)改变固执的性格,需要老年人自己意识到。
我们知道,固执的行为一般总是和固执的思想认识密切联系的,要想克服它,主要就得靠这些老人改变自己的某些认识,使自己主观的看法不断适应变化了的环境。
(5)有时候,老年人的性格形成了固执。
有相当一部分老年人,越老性格越犟,听不进别人的话,大有不撞南墙不回头的劲头。这样的老年人往往闹得夫妻关系不和,甚至还会因此分锅吃饭。每对老年夫妻都应珍视自己从年轻时培养起来的爱情。性子急,脾气犟的人要注意克服自己的毛病,想要发火时,不妨想想自己的固执暴躁可能给对方带来的伤害,想想夫妻恩爱时的情景,想想对方往日对自己的关心和体贴。
(6)固执是某些老年人的性格特点也是思维特点。
固执是优点也是缺点。如果观念正确也可以表现为执着,几十年如一日坚持好传统。而有些老年人思维重复,言语唠叨。爱钻牛角尖,对于人家劝说“针插不进,水泼不进”,固执己见。这就需要老年人培养自己全方位思维,不但要从事物的正面想,而且要从事物的反面想,更要从事物的侧面想。宽广的心胸才会让你更健康。
发怒好比慢性毒药
对老年人来说,抑郁、烦恼、发怒等消极情绪往往是引起或激发某些疾病的心理因素。发怒有害无益,但现实中又是难以绝对避免的。遇到让人发怒的事时,要学会合理地宣泄怒气,当然不能把怒气发泄到同学、同事、朋友或别的人身上,否则会影响人际关系,所以,要学会自我调节,合理宣泄。根据科学家对长寿老人的调查发现,他们之中有96%的人自称是乐观主义者。
医学证明,随便发怒、随便嗔恚就是一种毒素。有木杂志上刊登过,说美帼的医生做了一个试验,当一个人正发怒的时候把他的唾液取出来放入试管摇摇,里面有好多沉淀物是毒素,再将这些沉淀物注射到白老鼠身上,结果白老鼠马上就中毒了。后面还是这个人,等他心态好的时候,心平气和的时候,再把他的唾液取出来放入试管,透过试管看没有沉淀物,再将试管里的唾液注射到白老鼠身上,结果白老鼠没有中毒。这说明一个人在发怒的时候就是一种毒素的产生,这会影响我们身体健康。
制怒,有人把它看做是有效的“养生之道”。中国医学认为“怒则伤肝”。恨多人都有发怒的体会,发怒时感到胸闷、腹痛、食欲不振、浑身发抖,疲劳不堪。现代医学研究证明,愤怒使人心动过速,血压升高,血液粘稠度增加,这些都是影响健康的因素。不少中老年人,由于发怒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塞或脑血管破裂,看来愤怒真正可以致人于死地。难怪有人说“嘻嘻哈哈人添寿,忧忧愁愁命不长”,就是这个道理。
那么如何避免或消除发怒呢?有以下三种方法:
(1)回避法。
遇到引起你发怒的刺激时,有意回避它,常言道“眼不见心不烦”,这是制怒的好方法。
(2)延缓法。
延缓怒气法是当遇见某一特殊情况,而且马上就要被激怒时,试着延缓15秒后,再以你一贯的方法爆发出来。下一次试着延缓30秒,不断加长这个时间。一旦形成了延缓发怒的习惯,说明你已学会控制发怒,当这种练习持续到生气与不生气完全由你决定时,你还会发怒吗?
(3)记录法。
为了控制发怒,要学会自己对自己行为的监督。每次发怒,做一份生气日记,记下确切的时间、地点及事情,如实记下一切生气的行为。如果你是经常生气的人就不得不经常进行这项工作,恨快你就会感到厌烦,并告诫自己还是少生气为妙。此外还可寻找一个监督者,每当自己生气时,让他给你一定暗示或信号,以此减少自己的发怒。
(4)宽容法。
人们在发怒时,大多时候是在生别人的气。如果你能拥有一颗宽容的心,站在对方的角度看待问题,那么就会感到无气可生。因为每个人都有权力决定自己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或思维方式,只要它是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如果你要求别人为你而改变他们已经习惯的那种方式,那是徒劳的,只能是自己找气受。所以,最好还是宽容地待人,理智地控制发怒,这样既不伤感情,又有益于健康。
俗语说,“笑一笑,十年少”。据研究,笑可以促进身体内部的激素水平。大笑一次,身体内横膜大约可以蠕动18次,而小笑的蠕动程度略小些,笑可以促使肌肉放松。恨多疼痛是由于肌肉紧张所造成的,大笑可以降低或缓和肌肉的紧张程度,从而减轻或消除疼痛。这些主要是阐述心理保健对老年个体健康上的直接影响和意义。
(摘自《越老越健康》苗懿德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