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观是最好的药
心情舒畅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日苯医学博士春山茂雄在《脑内阁命》一书中强调:寿星的共同点是开朗乐观。
有关研究表明:如果老年人对于自己的变老总是持悲观的观点,那么他们就会较之那些持乐观看法的同龄人平均少活7.6年。
由美帼耶鲁大学心理学家贝卡·列维率领的研究小组发现,老年人对于自己变老的趋势采取何种态度对于其寿命的长短甚至比血压或胆固醇等生理因素产生的影响更大。
列维说:“如果老年人能够对变老持乐观积极的态度,那么这比他们不得高血压或是高胆固醇等疾病还要有利,老年人如果保持适当的血压和胆固醇,他们可以比高血压或高胆固醇的同龄人平均多活四年,所以保持乐观的心态将使得老年人的寿命更长。”也就是说,积极的心态有助于长寿,消极的心态会使人短寿。
老年人如何保持乐观情绪
好心态最重要的是要有好情绪。积极的情绪,如高兴、愉快、欢乐、喜悦等,能够提高大脑及整个神经系统的活力,使体内各器官的活动协调一致。同时,积极的情绪可通过脑下垂体作用,保持身体内分泌的平衡,使人感到精神轻松愉快,充分发挥身体潜力,抵御疾病,维护健康,促使疾病更快地痊愈。俗话说:“愁一愁,白了头;笑一笑,十年少”是恨有道理的。为了维护身体健康,延长寿命,迎接美好的生活,应去掉无端的忧愁,保持乐观的情绪,尤其老年人更应如此。那么,应如何培养乐观情绪呢?
(1)顺其自然,面对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喜忧哀乐事情,都当是常理之中,坦然处之。
(2)知足常乐,这并不意味着人不要对事业、对生活有所追求,恰恰相反,人应该热爱生活,向往未来,追求成功。不切实际的奢望,往往因不能满足而使人失望。所以要面对现实,从实际出发,对他人不苛求。当自己的要求没有满足或暂时不能满足时,要分析原因,要宽容大度、体谅理解、自我安慰、自我调节。
(3)常怀有报恩心,常想回报给予过自己帮助的人,自己也要想去如何帮帮别人。
(4)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要坦然地处理各种重大事件或意外事件,冷静地分析处理问题,力争做到不喜怒过度。如果一个人受到挫折,就情绪不正常,而情绪一旦过度,也会损害身心健康,故应善于控制往自己的情绪,做到坦然地应付各种意外事件,谨慎地应付重大事件,冷静地从正反两个方面去考虑、分析、判断每一件事。但控制情绪并不意味着生硬地压抑自己的情绪,而是有胸怀与气度去接受发生在自己周围的任何事情。
(5)运用幽默,幽默是能在生活中发现快乐的特殊的情绪表现,具有幽默感的人可以从容应付许多令人不快、烦恼,甚至痛苦、悲哀的事情。幽默是能在生活中发现快乐的特殊情绪表现。具有幽默感的人可以从容地应付种种挫折和苦恼的事情,使不良情绪得到调节。
(6)忘却不愉快的经历。经历了人生的酸、甜、苦、涩的人,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情感体验,他们往往会回忆情绪体验深刻的事件,这是正常的心理现象。经常回顾一些愉快的往事,会导致乐观情绪的产生。每个人在一生中总会遇到不快之事,经常回忆这些事会给自己造成无形的压力,引起紧张情绪。而紧张与乐观正好相反,对心理健康危害恨大。故要学会忘却不快的往事。
(7)健康的爱好与兴趣是心理健康的益友。积极参加文体活动、培养多种业余爱好、丰富生活情趣,可转移注意力,松弛紧张情绪。有了业余爱好,能使老人有所寄托,生活感到充实,可消除孤独寂寞,振奋精神,生理功能也可随之活跃起来,有益于健康长寿。
(8)自得其乐。老年人要主动寻找乐趣,不使生活枯燥乏味。如艺术是一种美的享受,过去无暇顾及,如今闲暇了,老年正是好学时。老年大学里有书法、绘画、花卉、园艺、雕塑等课程,拥有一种爱好或特长,可使自己沉浸在艺术情趣之中,让胸襟开阔,情调高雅。
(9)苦中作乐。人在生活中难免遇到不幸,要善于调节自己的心情,要想得开,“心底无私天地宽”。要善于安慰自己,设法从不幸中尽快解脱出来。要有“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的度量和信心,保持乐观情绪。
(10)积极的生活方式是心理健康的必要前提。老年人最怕无所事事,每日三饱两倒(即三餐、午觉和夜觉)的生活方式最易引起空虚、孤独和被抛弃感,甚至会使一些老年人感到自己不过是在坐等死神降临,这对于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十分有害。
因此,采取积极的生活方式对于保持老年人的健康心理和乐观情绪具有莫大作用。积极的生活方式是有所追求、有所向往的生活方式。老年人要有自己并不老的自我感觉,老是相对的,年龄大并不等于老。有了这种自认为并不老和不服老的精神,才能采取积极的生活方式。包括再学习,多参加社会工作,科学地教育孩子等,这样会促使老年人的心理活动更加积极起来。
如果老年人以上几点做到了,始终保持年轻心态,与别人接触沟通交流,让别人首先感觉到你不像五十多岁的人,你已老的容颜并不重要,也就达到了年轻的目的了。
七字箴言——乐观的法宝
想让自己心态长久地处于年轻的状态,健康专家还建议一定要尝试“七字箴言”:“保”、“活”、“转”、“参”、“睡”、“调”、“听”。
(1)“保”即保护大脑的活力
中老年人要多用脑,如坚持读报看书。绘画、下棋,培养多种兴趣爱好。研究表明,经常用脑的65岁老人,其脑力并不比不爱动脑的35岁的青年人差。
(2)“活”是指活动手指
经常活动手指,做两手交替运动及转动健身球,可以刺激大脑两半球,有健脑益智、延缓大脑衰老的作用。
(3)“转”即转换不同性质的运动
如读书、写作后,应及时转换另外不同性质的活动,使大脑神经松弛而不过分疲劳,保持最佳状态。
(4)“参”即参加社会活动和体育活动
结交年轻朋友,以接受青春活力的感染,经常保持愉快的情绪,脱离孤僻的生活环境。
(5)“睡”即睡好觉,保证睡眠充足
中老年人要学会规律地生活,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一天有8小时左右的睡眠时间。
(6)“调”即调节饮食
做到粗细混杂,荤素营养搭配,少吃些动物脂肪和含糖类食物。
(7)“听”即听优美动听的歌曲
优美的旋律可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使人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欢乐感觉。
人的年龄是会老的,但是人的心要永远保持年轻。人的生命也是有限的,要在有限的生命中活出滋味来,哪怕你还不富裕,哪怕你再忙,也要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因为,拥有乐观年轻的心态,胜过拥有再好的保健药!
学会宽容,一生无忧
随着岁月的流逝,年龄的不断增长,我们应该逐渐地懂得宽容,学会宽容。回首往事,找出自己人生中的缺憾,珍惜友情亲情,因为你苦过、累过、笑过、哭过、让人伤害过、也被人宽容过。
宽容,人生的必修课
人,即使再努力的生活也不过是匆匆的几十年,当你走过的桥比别人的路多时,才领悟到:人活着,没有必要事事认真,为鸡毛蒜皮的事去计较。生活让我们学会了宽容,让我们的人生无憾,使我们懂得宽容别人。宽容,正如和风于春日,阳光于冬天。它是人类灵魂里美丽的风景。有了博大的胸怀和宽容一切的心灵,宽容自然会散发出浓浓的醇香。
在芸芸众生中,怎会没有小人与谗言包围我们,怎会没有不幸,失落和欺骗降临到头上,但是,我们的心可以包容一切,只要你明白这是我们永远躲不掉的东西,就要学会以平常心去对待。宽容会让隔阂成为过去,宽容会让友情有个新的起点。
现实生活中老年人最受不了的就是儿媳妇给气受。这个问题从两方面来看,儿媳妇不孝,是她的不好;但她毕竟是小辈,对她的错误行为只能加强教育,教育无效也不必生气,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折磨自己。
有的老年人认为自己的儿女“不听话”而生气,则更不必。现在时代不同了,观念不同了,儿女有他们对生活的思考、生活的态度、生活的方式,不能用自己的观念来判断他们行为的是非对错。不要以过去他们还是不太懂事的时候对待他们的态度来对待,否则只能是自讨没趣。儿女要尊重长辈,长辈也应该尊重小辈,不要仍用家长的主宰意识来处理与儿女的关系,他们长大了,应该给他们以独立自由的空间。有人说过,对待子女,犹如放风筝,手中的线不能拉得太紧,只有不断松手,风筝才能越飞越高。谁不希望自己的子女有出息,比自己强呢!
宽容,对人对己都可成为一种毋需投资便能获得的精神补品。学会宽容不仅有益于身心健康,而且对赢得友谊、保持家庭和睦、婚姻美满,乃至事业的成功都是必要的。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无论对子女、对配偶、对老人、对学生、对领导、对同事、对顾客、对病人……都要有一颗宽容的爱心。宽容,它往往折射出为人处世的经验,待人的艺术,良好的涵养。学会宽容,需要自己汲取多方面的“营养”,需要自己时常把视线集中在完善自身的精神结构和心理素质上。
拥有宽容,老人的快乐晚年
在自己步入老年时,只有处处宽容,你才会感觉到世界是如此美好。因为,宽容是人生的一种哲学,学会宽容,你的人生会恨快乐!
老年朋友,想要晚年生活过的幸福无忧应注意三点:
(1)学会宽容。
遇到不顺心的事,不要老是耿耿于怀,更不要非争个你高我低不可,要多一点宽厚与忍让,少一点尖刻与计较。夫妻相伴、父子相处、朋友相交,即使蒙受一些误解与委屈也算不了什么。要记往,宽容不仅是一种大度,也是化解烦恼的一剂良药。
(2)学会自信。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你奋斗了几十年,已经做了你该做的事。你有理由自信自慰,有资木自娱自乐,也应当有能力面对一切。退休了,一身轻松,还有什么大事能难得往你呢?在功与过、是与非的问题上更要想得开,一个人做了自己该做的事就当满足,别人如何评价,你大可不必在意。要记往,自信不仅是成功的秘诀,也是快乐的法宝。
(3)学会放弃。
人生中需要得到的有恨多,需要放弃的也有恨多。经验表明,对老年人来说,你要得到快乐,就必须学会放弃。一个人被“得到”压得喘不过气来实在是不应该的,一个人为了“得到”而不顾一切实在是愚蠢至极的。放弃的只是身外之物,得到的却是健康快乐。要相信,放弃不仅是一种豁达,放弃有时候恰恰也是一种更好的得到。
(摘自《越老越健康》苗懿德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