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南唐·李煜词作8首赏析

(2023-12-24 21:01:47)
分类: 图文:古典诗文
南唐·李煜词作8首赏析

李煜,字重光,号钟隐,又号钟峰白莲居士,南唐末代君主,诗人,世称南唐后主、李后主。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依然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注释】
        秋月:一作“秋叶”。了:了结,完结。
        楼:一作“园”。
        东风:指春风。东:一作“西”。
        雕阑玉砌:指远在金陵的南唐故宫。砌:台阶。依然:一作“应犹”。
        问君:一作“不知”。能:或作“都”、“那”、“还”、“却”。几多:一作“许多”。
        恰似:一作“恰是”、“却似”。
        【译文】
        这年的时光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
        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题解】
        此词为亡国之音,时李煜囚居汴京。全词至佳处莫过于两问。开篇问天:春花秋月,可谓良辰美景,然作者却殷切盼其早日了却,可谓追忆往事,感伤故国,长歌当哭,悲愤已极。篇末自问,以水喻愁,将无形之愁化为有形之水,既言忧愁之多,如春江之水,又言忧愁之久,逝者如斯,不舍昼夜。

        《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注释】
        锁清秋:深深被秋色所笼罩。清秋,一作深秋。
        剪,一作翦。
        离愁:指去国之愁。
        别是一般:一作“一种意味”、另作“别是一番”。别是,一作别有。
        【译文】
        默默无言,孤孤单单,独自一人缓缓登上空空的西楼,抬头望天,只有一弯如钩的冷月相伴。低头望去,只见梧桐树寂寞地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笼罩在清冷凄凉的秋色之中。
        那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让人心乱如麻的,正是亡国之苦。那悠悠愁思缠绕在心头,却又是另一种无可名状的痛苦。
        【题解】
        李煜的词以被俘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后期词作多倾泻失国之痛和去国之思,沉郁哀婉,感人至深。《相见欢》便是后期词作中很有代表性的一篇。这首词上片选取典型的景物为感情的抒发渲染铺垫,下片借用形象的比喻委婉含蓄地抒发真挚的感情。

        《浪淘沙令》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注释】
        潺潺:这里形容雨声。
        阑珊:指春天已尽,春色将残。一作“将阑”。
        罗衾:丝罗被子。不耐:受不了。一作“不暖”。
        身是客:指被拘汴京,形同囚徒。
        一晌:一会儿,片刻。一作“饷”。贪欢:指贪恋梦境中的欢乐。
        凭栏:靠着栏杆。一作“凭阑”。
        江山:指南唐河山。
        【译文】
        门帘外传来雨声潺潺,浓郁的春意又要凋残罗织的锦被受不住五更时的冷寒。只有迷梦中忘掉自身是羁旅之客,才能享受片时的欢娱。
        独自一人在太阳下山时在高楼上倚靠栏杆遥望远方,因为想到旧时拥有的无限江山,离别它是容易的,再要见到它就很艰难。像流失的江水凋落的红花跟春天一起回去也,一是天上一是人间。
        【题解】
        此词是作者去世前不久所作。低沉悲怆,透露出李煜这个亡国之君绵绵不尽的故土之思,可以说这是一支宛转凄苦的哀歌。

        《相见欢》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注释】
        胭脂泪:原指女子泪水流经脸颊时沾上胭脂的红色。这里胭脂是指林花着雨的鲜艳颜色,指代美好的花。
        相留醉:一本作“留人醉”。
        几时重:何时再度相会。
        【译文】
        林花调谢,失去了春天的红艳,未免过于匆匆。无奈摧残它的,有那朝来的寒雨和晚来的风。
        风雨中的残花,像女子脸带胭脂把泪淌,使人迷醉,更不知何时才能重逢?人生长恨,就像那流水长向东。
        【题解】
        南唐后主的这种词,都是短幅的小令,况且明白如话,不待讲析,自然易晓。他所依靠的,不是粉饰装做,扭捏以为态,雕琢以为工,这些在他都无意为之;所凭的只是一片强烈直爽的情性。

        《乌夜啼》
        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烛残漏断频欹枕,起坐不能平。
        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
        【注释】
        漏断:漏壶中的水已经滴尽,表示时间已经很晚。漏,漏壶,为古代计时的器具。
        欹枕:古同“攲”,斜,倾斜。欹枕,头斜靠在枕头上。
        平:指内心平静。
        漫:枉然,徒然。
        不堪行:不能行。堪,能够。
         【译文】
        昨天的夜晚,风雨交加,遮窗的帐子被秋风吹出飒飒的声响,窗户外传来了令人心烦的风声雨声,整整响了一夜。蜡烛燃烧的所剩无几,壶中水已漏尽,我不停的多次起来斜靠在枕头上。躺下坐起来思绪都不能够平稳。
        人世间的事情,如同流水东逝,说过去就过去了,想一想我这一生,就像做了一场大梦,以前的荣华富贵生活已一去不复返了。醉乡道路平坦,也无忧愁,可常去,别的地方不能去。
        【题解】
        这首秋夜抒怀之作,具有李后主词的一般风格。它没有用典,没有精美的名物,也没有具体的情事,有的只是一种顾影自怜,空诸一切的观念。一切都是那么朴素,那么明白,却又令人低回与困惑。大约是词人后期之作吧。

        《长相思》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注释】
        烟水:雾气蒙蒙的水面。
        塞雁:塞外的鸿雁,也作“塞鸿”。
        风月:风声月色。
        【译文】
        一重又一重,重重叠叠的山啊。山是那么远,天是那么高,烟云水气又冷又寒,可我的思念像火焰般的枫叶那样。
        菊花开了,菊花又落了。塞北的大雁在高空振翅南飞,思念的人却还没有回来。悠悠明月照在帘子上,随风飘飘然。
        【题解】
        这首小令,《新刻注释草堂余评林》在词调下题作“秋怨”。这“秋怨”,便是统贯全词的抒情中心。虽然通篇未曾出现“秋”、“怨”字眼,但仔细吟诵一遍,便会觉得“秋怨”二字确实最为简洁、准确地概括了本词的旨意。 全词写了一个思妇在秋日里苦忆离人、急盼归来,然而最终没有盼来的怨恨心绪。

        《临江仙》
        樱桃落尽春归去,蝶翻金粉双飞。子规啼月小楼西,玉钩罗幕,惆怅暮烟垂。
        别巷寂寥人散后,望残烟草低迷。炉香闲袅凤凰儿,空持罗带,回首恨依依。
        【注释】
        蝶翻轻粉:《道藏经》:“蝶交则粉褪。”按:这里的“轻粉”,即“粉褪”之后。又按:蝶交粉褪,正指“春归去”景象。
        低迷:模糊。
        闲袅:指香烟缭绕上升。凤凰儿:凤凰形的香。
        【译文】
        宗庙难献的樱桃已落尽——全都随着春天归去,无知的粉蝶儿还是寻乐双飞。杜宇转化的子规在小楼西面夜夜泣血鸣啼。倚着楼窗的玉钩罗幕了望,惆怅地看着幕烟低垂。
        入夜后小巷里一片岑寂,人们都已纷纷散去,凄然欲绝面对烟草低迷。炉里的香烟闲绕着绘饰凤凰的衾枕。但见她愁容满面空持罗带,怎能不令人回首恨依依。
        【题解】
        此词是在凉城被围中所作。全词意境,皆从“恨”字生出:围城危急,无力抵御缅怀往事,触目伤情。

        《清平乐》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注释】
        春半:即半春,春天的一半。
        砌下:台阶下。砌,台阶。落梅:指白梅花,开放较晚。
        【译文】
        离别以来,春天已经过去一半,映入目中的景色掠起柔肠寸断。阶下落梅就像飘飞的白雪一样零乱,把它拂去了又飘洒得一身满满。
        鸿雁已经飞回而音信毫无依凭,路途遥远,要回去的梦也难形成。离别的愁恨正像春天的野草,越行越远它越是繁生。
        【题解】
        这首《清平乐》,表现了作者在恼人的春色中,触景生情,思念离家在外的亲人的情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