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得好(白话文1)|清·石成金
(2023-12-16 20:48:56)分类: 图文:古典诗文 |
【《笑得好》是清朝早期著名的笑话集,分初集,二集,共有笑话200则。作者石成金,清代医家。字天基,号惺庵愚人,江苏扬州人。】
虑二百岁寿诞
有一老人富贵双全儿孙满堂,到百岁那天,家里都是来祝寿的人。老人此时卻皱着眉头,似乎很不快乐,大家见了,便问:“您老如此全福,还有什么事让您忧愁吗?”老人回答说:“我什么都不愁,我所忧愁的是我二百岁寿诞那天,那时来祝寿的人肯定又多了几千几百人,我怎么记得住啊!”
屎攮心窝
龙是百虫的老大,有一天它发下命令,严查有三个名字的虫子,然后抓来治罪。蚯蚓与蛆,一起逃跑躲避,蛆问蚯蚓:“你有三个名字吗?”蚯蚓说:“识字的人叫我蚯蚓;不识字的人叫我曲蟮;乡下农民叫我寒现;这不,三个名字了?”蚯蚓问蛆:“说来听听,你怎么有三个名字?”蛆说:“我一般称蛆,但也有称我为谷虫,还有人称我为读书相公。”蚯蚓说:“你既然被称为读书相公,一定很有学问,你给我讲讲书中所说的仁义道德。”蛆愁眉苦脸说:“我如今因为被屎烧心窝子,书中说的仁义道德,都不晓得了。”
黑齿妓白齿妓
有两位娼伎,一个牙齿乌黑,一个牙齿雪白。黑牙齿的想方设法遮掩黑牙齿,白牙齿的想方设法露出牙齿。有人问黑牙齿的娼伎姓什么?黑牙齿的娼伎紧闭嘴巴,把嘴唇鼓一鼓,用喉咙回答说姓顾。又问:“你几岁啦?”黑牙齿娼伎,鼓起腮帮子回答:“十五”,再问:“会什么技艺?”她用喉咙回答:“会敲鼓。”这人又问那位白牙齿的娼伎“姓什么?”白牙齿娼妓将口一呲,发出一声资,回答:“姓秦”,问:“几岁啦?”她口又是一呲,回答:“十七岁啦。”问:“你会什么技艺?”白牙齿娼伎露出那口雪白的牙齿说:“会弹琴。”
剩个穷花子与我
张、李二哥们在街上遇到一位坐轿子的富翁,轿子周围有很多奴仆,张生急忙拉着李生到一人家门后躲避,他说:“轿子里是我一位亲戚,我如果不躲避,他见到我必然下轿子行礼,彼此这样子很尴尬。”李生听了,说:“这是应该的。”二人等轿子过去后,一起向前行走。不一会,有位看着像是贵族的人,他骑着马,衣冠齐整,很多随从跟着。张生又拉着李生到一人家门后躲避,他说:“这位骑马的人,是我从小就很要好的朋友,我如果不躲避,他看到我,就会下马行礼,这样子彼此很费事。”李生听了,说:“应该的应该的”。骑马人过去后,二人一起前行,偶然看到前面有位乞丐,穿着破衣破帽叫着化走来,李生拉着张生到一人家门后躲避,他说:“这穷叫花子是我的亲戚,也是我的好友,我要躲躲他,不然,他看见我能不羞愧吗?”张生很惊讶地问:“你怎么会有这样的亲戚呢?”李生说:“富贵的都被你拣了去,只留给我穷叫花子耍耍。”
愿变父亲
一富翁将欠他钱的人叫到家中,富翁说:“你们要是真的很贫困没钱还,那对我发誓,说愿来生偿还,我立刻把借条烧了。”欠富翁钱少的人说:“我愿来生变马,让主人骑坐,用来还清宿债。”富翁听了点点头,将他的借条烧了。欠富翁多点钱的人说:“我愿来生变牛,替主人出力耕田耙地,用来还清宿债。”富翁听了点点头,将他的借条烧了。最后是一位欠最多钱的人,他说:“我愿来生变作你父亲还债。”富翁听了很生气,说:“你欠我最多钱,不偿还,还占我便宜,你什么意思?”富翁于是吩咐仆人:“给我往死里打。”正要打,那人说:“听我讲句实话:我欠你的钱最多,就算变牛变马也还不完。我之所以来生要变作你父亲,是要受苦一生,任劳任怨,积成极大的田房家业,自己又不肯享用,尽数留给你快活受用,我不就把欠你的债给还清了吗?”
还要我的饭吃
有父子他们分居多年,儿子有钱,父亲因为年纪大又生病不能挣家,后来沦为乞丐,有回乞丐经过儿子家门,有认识指着乞丐对儿子说:“这人不就是你父亲吗?怎么你不照顾他?”儿子说:“我虽然是他生的,但我现在已经不需要吃他的饭了,难道他自己的饭,还想我给他吃吗?”
称儿子
有一父亲带着儿子走在街上,有不知道他们是父子的人,指着儿子问:“这位是谁啊?”父亲回答说:“他啊,虽然是朝廷极宠爱吏部尚书真正外孙第九代的嫡亲女婿,但也是我亲生的儿子。”一大串的字一口气说完。
题呼
有一姓王的婆娘,不但家里有钱还喜欢炫耀,她想在棺材上题字,拿很多钱请来道士,吩咐道士多写些好字,好到能在乡里四处炫耀。道士为此也想了好多方案,总是觉得不够闪光,最后题写“翰林院侍讲大学士国子监祭酒隔壁王婆婆之柩。”
相法不准
有人去问算命师说:“大师,听说您以前算命很准,怎么现在算得一点都不准呢?”算命师摸着额头很不安说:“现在和以前不同了,以前我一见到大头宽面的人,立马可以算出他是富贵人家;可是,现在就邪门了,我所遇到那些大头宽面的人,却是个个落魄;反倒是那些尖头尖嘴的人,因为他们懂钻刺,倒成了富贵人家。你让我算得准,这不是为难人吗?”
让鼠蜂
老鼠和蜜蜂结拜为兄弟,他们请来秀才当主盟。秀才不得已前往,三人排列而行。有人见了问:“您怎么走在鼠辈后面呢?”秀才回答说:“他两位,一个会钻,一个会刺,我不让着他们能行吗?”
哑子说话
有一个叫花子,他平时假装自己是个哑巴,到街上讨要钱财时,他先用手指着木碗,然后又指着自己的嘴巴,说“哑哑”,有一天他讨到二文钱,来一酒家买酒喝,酒喝光后,说:“再给我添些酒。”酒家伙计问:“邪门了,你不是哑巴吗?今天怎么说起话来了。”叫花子说:“平常老子没钱,叫我如何说得出话?你看,今天我不是有俩钱,自然会说话了嘛。”
兄弟合买靴
兄弟俩一起出钱买了一双靴子,之前商量好了分穿。等鞋子买好了,弟弟白天都将靴子穿走,哥哥没穿过一次,哥哥心里不痛快,于是他夜里不睡觉穿着靴子走来走去,没多久靴子便破了。弟弟和哥哥商量说:“我们再合买一双新的吧。”哥哥皱着眉头说:“不买了,让我夜里睡个觉啊!”
话不应
有人到庙里向神明求签,然后拿去请道士详断。道士说:“先给香火钱,才能说得灵验;要是没给香火钱,硬要让我说,那是一点都不灵验。”
臭得更狠
有位富翁去作客,在宴席中放了一个屁。当时他身边另有两位客人,其中一位客人说:“这屁很响,但闻不到这响屁有一丝一毫的臭气。”另一位客人说:“不但不臭,还有一种异样的香味呢。”富翁皱着眉头说:“我听说要是放出来的屁不臭,说明我的五脏已经出问题了,看来我死期快到了,我是不是要死了?”一客人赶紧用手在空中往鼻子空招,再用鼻子出力连嗅说:“臭味来啦,臭味来啦。”另一客人皱起鼻子,连连大吸气,然后用手掩起鼻子眉头紧皱露出忧愁的样子说:“我这里闻到的更臭。”
红米饭
有人家里有丧事,有回他偶然在吃红米饭,有一个迂腐的读书人以为家中有丧事的人不适宜吃红米饭,于是便对人家说:“红色的是代表喜气,你这样不适合吧?”那人说:“红米饭,有丧事的人不能吃;难道白米饭,才是有丧事的人吃的吗?”
戏太冷清
有人请来戏班款待亲家,演的戏目是《琵琶》,戏开始时,有十多人出来,亲家嫌这戏不热闹,他满脸怒气,说:“戏太冷清了。”招待他的主人,急忙暗中嘱咐戏班主,说:“改武戏。”于是戏台上热闹起来了,亲家很开心,他回头对主人说:“这才对嘛,我不开口,真以为我外行了。”
烧蚂蚁用邻箕
有一位老太婆,她总是手拿一串念珠,手中数珠口中高声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一天,她念着阿弥陀佛,忽然叫:“二汉二汉,你来看,这锅上有好多蚂蚁,我看着心烦,赶快拿火来烧死它们。”说完又念着“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不一会,她又叫:“二汉二汉,你代我将锅下的灰扒些出去丢掉,粪箕不要用自己家的,会烧坏了,你去拿邻居张三家那个来用。”
吃人不吐骨头
猫儿没事时都是眼睛半闭,口中发出呼呀呼呀的声音盘坐着。有两只老鼠远远见了,私下说:“这猫儿怎么今天念起经了,我们能出去了。”两只老鼠才刚出洞,猫儿上来就咬住一只,连骨吃完。另一只老鼠逃出,它向众鼠说:“我见他闭眼念经,以为肯定是有一颗良善的好心,没想到他竟然做出吃人不吐骨头的事来。”
少米少床
有一贫穷的人在众人面前说:“我家虽然不富裕,但家用器具一样不少。”于是他屈起一手指说:“所缺的,是龙车凤辇,其他的饮食一件不少。”接着他再屈起一手指,说:“算起来,缺龙心凤肝。”旁边有位小孩皱着眉头说:“夜里睡觉没床铺,只好地上铺草蒲;家中无米,晚上饭还没谱,竟在人前吹牛逼。”这人仰头想一想,说:“是的,是的,怎么我这么健忘,我家什么都有,所少的不过是龙心凤肝今晚饭,龙车凤辇夜里床。”
疮痛
有人腿上生了一毒疮,非常痛。有天他在墙壁上挖了一个洞,他将痛腿放在穴内。有人见了,问:“这是什么道理?”那人攒眉说:“这疮太痛了,受不了,我挖个壁洞把这痛腿伸过去,好往别人家里疼疼去。”
方蛇
有位逢人便说他遇到一条大蛇,他这样说:“这蛇十丈宽,百丈长。”听说的人不信。这人就说:“我当时没看清楚,是八十丈长。”人家还是不信,于是他接着减三十丈,再不信,再减二十丈,渐渐的减到十丈,他忽然发现自己的话有问题了,说:“哎啊,蛇竟然长方了。”
大澡盆
有两位喜欢四处旅游的人在客栈相遇,于是各自说自己在旅途上遇见的奇事。一位说:“我到过一个地方,那儿有个洗澡盆,可让一千多人同时在里面沐浴。”另一位说:“这洗澡盆有什么好奇怪的;我到过一个地方,那儿有一竹子,这竹子一头顶着天,一头抵住地,到现在再无法向上长了,于是这竹子便弯下,朝着地继续长,这才叫奇怪,懂吗?”先前那位说:“哪里有这样的大竹子?”另一位说:“如果没有我这根大竹子,你的大澡盆用什么来箍?”
代哭
扬州的习俗是若有人家里死了人,会雇佣妇女在棺材旁哭,一般都是雇佣邻近有岁数的女人。有回一位被雇佣来代哭的女人,一边哭一边嘀咕:“想起来这关我什么事啊?”有人听到,说:“你是人家雇佣来的,你已经拿了人家的钱,不应该是这哭法吧?”女人一听,边哭边改变嘀咕:“想起来,这又关你什么事啊?”
两脚桌子
有一人到木匠那订做桌子,他想节约木材,木匠迎合他的意思说:“我给做个两脚桌子,靠着屋前的柱子来用,您觉得如何?”十五那天赏月,他将桌子移到庭中,准备放些点心,可是这桌子怎么都放不稳,于是让人连夜去把木匠叫来。木匠到了,他便责备木匠。木匠说:“家里可以省,到了外边如何省?”
后一篇:北宋·晏几道词作15首赏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