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八、万姓
万姓源头有二,均出于姬姓人名。一支是晋国毕万的后代。西周初年,姬高被封于毕,称为毕公高,其后裔毕万在春秋时任晋国大夫,后来毕万家族势力强大,建立魏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毕万的子孙,或姓魏,或姓万。
另一支是芮伯万的后代。芮国是周文王时期建立的姬姓侯国,为伯爵,国君称芮伯,故址在今陕西大荔县朝邑城南。春秋时,芮国有一个国君名万,人称芮伯万,据说因宠姬太多被母亲芮姜赶出了芮国,居于魏城(今山西芮城)。他的后代有以其名为氏者,是为万氏。芮国在公元前640年灭于秦,子民多以国为氏,姓芮。
八十九、顾姓
顾姓得姓源头有两支:第一支出自己姓,形成于夏末商初,系以国为氏,出自今河南范县。顾国为颛顼的玄孙陆终长子樊的子孙的封国,在夏朝时为夏之同盟国,后为商汤所灭。亡国后的顾国子民,散居全国各地,为表示对故国的怀念之情,遂以原国名为姓氏,产生了中国最早的顾姓群体。第二支出自姒姓。春秋战国时有越国,都于会稽(今浙江绍兴市),为姒姓,相传始祖是夏代少康的庶子无余。越国在越王勾践之后渐趋衰落,约在公元前306年为楚所灭。到秦汉之际,越王勾践的7世孙闽君摇佐诸侯灭秦,西汉惠帝三年(前192年)以功被封为东海王,都东瓯(今浙江永嘉县西南)。后来摇又封自己的儿子期视为顾余侯(一说摇封其子余于顾邑,在今浙江绍兴市,人称顾余侯),居于会稽,其支庶子孙以其封号的第一字为氏,又形成了一支顾姓居民。上述两支顾姓,一支起源于北方,一支起源于南方,后人为了便于区分,称源于北方的顾姓为北顾,源于南方的顾姓为南顾。
九十、赖姓
赖姓祖根在河南息县,但其源流有二说。一说出自姬姓,始祖为叔颖。西周初年,周文王之子叔颖受封于赖(今河南息县东北包信镇),为子爵,公元前538年灭于楚,部分王室贵族逃至鄢(今河南鄢陵县)定居下来,以原国名为姓氏,即赖姓。另一说认为赖氏出自姜姓。炎帝后裔列山氏,又称厉山氏、赖山氏,初居山西汾水流域,后有一支东迁,约于商代在今河南鹿邑县东的厉乡建立赖国,后被周人讨伐被迫南迁,受封于赖(今河南息县包信镇),公元前538年灭于楚,子孙以国为氏,姓赖。
九十一、武姓
武姓主要有三个源头:其一,出自子姓,为商王武丁之后。武丁时期,官族分析,武丁后代有一支以武为姓。其二,亦出自子姓,为春秋时期宋武公之后。宋武公名司空,“武”为其谥号,他的子孙以祖上谥号为氏,姓武。其三,出自姬姓,为周平王少子姬武之后。周平王少子出生时,掌纹似“武”字,遂以武为氏。
九十二、康姓
康姓有五个来源,第一支康姓源出姬姓,这是康姓最为主要的源头。西周初年,周武王封其同母弟姬封于康(今河南禹州市西北),称为康叔。后来发生了武庚叛乱,周公旦平定了叛乱后,改封康叔于卫,建立卫国,都于朝歌(今河南淇县西南),康叔也因此被称为卫康叔。卫康叔的子孙,有的以他原来的封邑名作为姓氏,就是康氏。有的姓氏书则说,康叔是姬封的谥号,康姓的得姓,系康叔的子孙以谥为氏。第二支康姓源出康居国。汉朝置西域都护府,康居国(约在今巴尔喀什湖一带)亦派侍子待诏于河西,后来留居于中国,他们的后代遂以康为氏。第三支康姓源出突厥。据《隋书》记载,突厥有康姓。第四支康姓源出康国。唐代康国(在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一带)人来中国者,有的以康为姓,如康谦。第五支康姓为匡姓所改。宋代,宋太祖名赵匡胤,宋太宗名赵匡义,为避皇上名讳,宋朝初年,匡姓改为主姓。北宋末年,诏民间不得以主为姓,匡姓遂又改为康姓。
九十三、贺姓
贺姓来源主要有两支:第一支出自庆氏,此为贺姓主源。庆氏,姜姓,为齐桓公之子公子无亏之后。无亏之孙庆封以父亲庆克的字为氏,姓庆。东汉末年安帝时,庆氏为避讳而改为贺氏。第二支出自少数民族。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鲜卑族的贺赖氏、贺兰氏被改为贺氏。
九十四、略
九十五、尹姓
尹姓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支系以地为姓,是少昊的后代。少昊是我国古代东夷族的首领,号称金天氏。他有个儿子叫殷,任工正之职,受封于尹城(今河南宜阳县西北),子孙世袭其职,后遂以地名为姓氏,是为尹氏。另一支尹氏系以官为氏,产生于周代。商、周时有师、尹之官,为朝廷重臣,职位相当于后来之宰相。西周宣王时有大臣尹吉甫,兮姓,名甲,字伯吉甫,曾任太师之职,位居三公(太师、太傅、太保)之首。其子尹伯奇以其父之官名为姓,即尹姓,以示家族之荣崇。
九十六、钱姓
钱姓的远祖可以追溯至五帝之一的颛顼。颛顼的玄孙陆终生彭祖。传彭祖为古代最长寿者,活了八百岁。彭祖在尧时被封于彭(今江苏徐州市),建立大彭氏国。后为商王武丁所灭,子孙以国为氏,姓彭。彭祖的后裔有个叫彭孚的人,在西周时任钱府上士(钱府,掌管钱财的官署;上士,官名,是上士、中士、下士三种士中职位最高者),遂以官职名称为姓氏,即为钱氏。
九十七、施姓
施姓主要有三个源头:其一,出自国名。夏代有一个诸侯国有施氏,位于今湖北恩施一带,国亡后,施国公族后代,世代以施为姓。其二,出于子姓,是商朝后裔。周文王第九子康叔受封为卫侯,负责管理商朝遗民,其中就有“施”姓,据说是制造旗帜的工匠。其三,来源于春秋时,系以字为氏。鲁惠公的儿子子尾,字施父,后代即以先辈字中的“施”为姓。这一支施姓是鲁国王族后裔,起源于鲁国王族之姓姬姓。此外,明代名臣方孝孺被杀后,其后代逃难四方,改为施姓。因为在他们看来,“施”就是“方人也”的意思。
以下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