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清亡了,满语也消亡了,汉语中保存的满语词汇有哪些?

(2023-10-01 21:23:51)
分类: 图文:古典诗文
大清亡了,满语也消亡了,汉语中保存的满语词汇有哪些?
满语春联

        满语为满洲人使用的语言。满清入主中原后,曾想在全国普及满语,但却没能成功。在北京住下来的很多满族人却以会说北京话为体面了。也就是说,在满语和汉语的接触中,汉语处于强势地位,满语处于弱势地位,但是不等于说满语对汉语完全没有影响。如今,满语虽然几乎消亡,但它的一些词汇被汉语借用,由于生产生活、地名等的沿袭,这些词语至今仍保留在汉语中。
        一、地名
        哈尔滨:满语原义为“晒网场”;
        齐齐哈尔:旧称“卜奎”,满语是摔跤手之意。也有一说认为,齐齐哈尔是满语“皙陈嘎拉”的音译;
        佳木斯:满语意为“驿丞村”或“站官屯”;
        伊春:满语意为“皮毛之乡”;
        吉林:源于“吉林乌拉”,满语吉林谓“沿”,乌拉谓“江”,现在称吉林其实就是使用了汉语的略称,如果意译的话,叫沿江就不好听,音译叫吉林江也不好听,还是吉林好;
        鸭绿江:“鸭绿”满语音“亚路”,意指田地的边端。鸭绿为音译;
        塘沽:满语音“唐姑”,意指百,据说是因为塘沽离京有一百里。
        二、名词
        嬷嬷:汉语意为乳、奶,现转意指乳母。过去满语体系中的“嬷嬷”,是一种中性的称呼词。但是现在随着影视剧的影响,“嬷嬷”已经逐渐变成了一种带有贬义的对中老年妇女的称呼。
        饽饽:指糕点,饼干。香饽饽,通常是美食的代称。而现在,香饽饽既可以形容食物,也可以形容事物或者人本身,指的是主人公因为能力出众或才华突出,受到各方争抢。如你真是一个香饽饽;
        萨其马:原意为“狗奶子糖蘸(狗奶子为野果名)”,如今指代一种特殊的糕点,各大超市有售,也叫沙琪玛;
        嘎达、旮沓、疙瘩:汉语意为地方、区域。比如赵本山就是大城市铁岭那嘎达的;
        妞:女孩儿的意思,这个传播得挺广,试问哪位不喜欢小妞?
        哈喇:在满语中,“哈喇”的意思是刺鼻,它可以用来形容各种散发出刺鼻味道的事物。今天我们常常用这个词语来形容忍不住流出的口水,组词多为“哈喇子”。除此之外,有的地区还会用它来形容味道变化的食物油。
        三、动词
        咋呼:意为泼妇,在东北话里则是瞎喊、不礼貌或不文明的意思;
        呵斥:汉意为责备、斥责;
        剋:满语意思指打,北方方言则引用为指责,如挨剋了;
        克扣:意同汉语敲竹杠、揩油,比如军阀克扣军饷;
        磨蹭:原意为迟钝,今汉意为繁琐缓慢,拖拖拉拉;
        胳肢;意为搔腋下使人发痒、发笑,这个女孩子好像最喜欢这样,汉语发扬光大又在后面加了个”窝“字,就成了名词,至于指哪儿,你抬起胳膊去闻闻。
        四、形容词
        埋汰:肮赃的意思;
        磨叽:也有说墨迹,指办事拖拉,如”那个人真磨叽,一碗饭吃了俩小时“;
        各色:也有说个色,指性格特殊,不合群;
        白:意为徒然。这个流传很广,如白干了、白辛苦、白跑一趟等;
        挺:意为很、甚,我们常用,如做女人挺好,做男人要挺起来。
        ……
        其他的如影视剧中保留的也有很多且为人们熟知,如阿玛、额娘、阿哥、格格、贝勒爷、额驸、包衣等等。这些称呼,都是女真族传下来的称呼。某些满族人今天仍旧在使用这类满族传统称呼。
        由于古汉语博大精深,且满语中原有大量的汉语借词,因而有些被误认为是保存于汉语中的满语借词,实际上原本就是汉语,比较难以区分。
        如“邋遢”,就是地地道道的汉语。
        眼见得路迢遥,芒鞋邋遢,抵多少古道西风鞭瘦马。——元 王子一《误入桃源》
        (据网络资料综合整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