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楼顶上冒“青烟”
鼓楼始建于元至元九年(1272年),原名为“齐政楼”,鼓楼下面是一座城台,约4米高,台前后各有三道券门,左右各一道。楼面阔五间,三重檐,歇山顶,灰筒瓦绿琉璃剪边,是一座以木结构为主体的拱券式建筑,通高46.7米,总占地面积7000平方米。
元代,鼓楼地处元大都中心,商业活动频繁,交通便利,是著名商业区。至明代以后,商业中心转移,鼓楼成为明清两代向全城击鼓报时之处。
从清末开始,市井就流传有司槌狐仙之说,所以这座古老的建筑一直给人们一种神秘之感
1950年8月,鼓楼顶上出现了一种怪异的现象:每当夕阳西下,夜暮降临时,鼓楼顶端就会升起一缕青烟。这种现象吸引了不少围观者。
当时正是酷暑时节,纳凉聊天的人很多,鼓楼附近各个茶棚、酒肆客人也较多,人们茶余饭后谈论最多的便是鼓楼冒烟的话题。一些迷信的人认为鼓楼闹鬼,或者是大蟒成精了,在鼓楼作祟。
为了攻破这些迷信说法,当时的城建部门就命令消防队员和建筑工人攀云梯上鼓楼观察。攀登队到达楼顶后,发现楼顶上空聚集了无数的蚊子在成团飞舞。这些旋转飞舞的蚊子大军,在夕阳的余辉中,确实像一团青烟从楼顶升起。
消防人员之后喷洒了灭蚊剂,将蚊子彻底消除。自此,鼓楼冒青烟之谜才被解开。
豫亲王府与协和医院的疑案
北京协和医院就是以前的豫王府。想当年老豫王久经战场,屡建战功,曾多次得到皇上重赏。其赏赐之丰,金银之多,凡人都难以想象。加之清王朝的世袭制度,豫王的后代永远都能领受一份王爷俸禄,所以清王府子孙的生活都是赛过神仙的生活。
然而,否极泰来,盛极而衰是自然的规律。辛亥阁命后,大清王朝倒台,豫王府那些过惯了贵族生活的人突然失去了经济来源,他们坐吃山空,没过多久家里的“老底儿”就折腾的所剩无几了。
钱用完了,可一大家子人还要过日子,怎么办呢?他们只好决定把祖产给卖了。但那么大一座王府,中国人买不起,买也没有用。他们就把豫王府卖给了美帼人。立了字据,过了款,一家人就收拾东西搬家另寻住处了。
东西搬的差不多时,上辈老王爷的仆人(已80多岁)听说了此事,脸色大变。他让人搀扶着去找少福晋,也就是少王爷的媳妇。他说王爷府里怎么会没有钱呢?还有银窖没有挖出来呢!少王爷得知老仆人说的大概位置后,赶紧找人来挖。
可是这消息很快也让买房子的美帼人知道了,他们立即带来官府的人,拦着不让挖。人家手里握着白纸黑字的字据,钱也付过了,再加上当时的官府也怕外国人,最后那一窖银子就白白地送给外国人了。老仆人一瞧这些败家子,轻易就把老王爷出生入死挣下的俸禄白白地让外国人给拿走了,不由得气血攻心,当场就背过气去,后来怎么也没救活。
东城老北京人都说,协和医院盖这么大的楼,买那么好的洋设备,不是美帼人带来的钱,而是用的中国人的钱!
八达岭北三楼底下为啥是空的
八达岭关城南北各有四座敌楼,有七座基座是用石头、砖头加粘土填的,夯得很瓷实,但是北三楼底下却是空空如也。这是怎么回事呢?在民间流传着这样一段故事。
据说在很早以前,八达岭附近曾广泛传唱着一首藏宝歌:“八个金锅露着沿儿,八个金镢露着袢儿……”这歌儿一共8句,每句8件宝贝,总共说出了64件宝贝!
后来,有人把这首藏宝歌给改了,改歌者把每句前面的两个“八个”去掉,然后又在后边补了两句:“宝贝宝贝啥时现?城楼一倒全能见。”
是谁改的歌词。为什么要改呢?歌词与八达岭关城有关。当年,明王朝补边(修八达岭关城),派个挺大的官当督办,关城修了九年九月零九天,累死了九千九百零九个人,官府把累死的人全部填入了城墙沟子。
老百姓见官府如此草菅人命,就在关城快修好,督办要跟皇上领功请赏时,重新改编了那首藏宝歌,并广为传唱。
修关城的督办听后可就心神不宁。他想,刚修好的关城要让采宝的拆了,上头要说是偷工减料,怪罪下来可要杀头的呀!正当督办为此事发愁时,旁边斟茶倒水的小书僮说道:“不知大人为何总是唉声叹气,有什么使您犯愁的事吗?”
督办没好气地说:“做你的事吧,告诉你有啥用!”
书僮诡秘地一笑,小声说道:“宝贝宝贝啥时现?城楼一倒全能见!”
督办听后大吃一惊,于是便向书僮讨要计策。书僮毫不谦虚地说:“这点儿小事,好办。请问大人您是要十年计,还是要百年计?”
督办问他此话怎讲。
书僮告诉督办说,等关城修好了,要他赶紧上奏皇上,说北国正在操练人马,请朝廷派兵把关。有兵在,谁还敢拆墙!此乃书僮的十年计。然后,书僮又给督办述说了百年计。督办听后,大为惊喜,立即按书僮说的去做。
明王朝的那若干年,朝廷因怕北国来犯,关城上年都有重兵把守,因此,关城安然无恙。但是到了清朝,北方是满人的大后方,自然无须用兵去把守。
这时,大泥河村有个叫“跑不了”的人的父亲,听说了那首藏宝歌,开始打起了挖宝的主意。
此人上过几年私塾,也算是有点文化。家境也很好,有三十二亩好地,可是他总想发大财,是一个贪得无厌的人。
有一年,“跑不了”的父亲到八达岭关城下的岔道村串亲戚,没事时,就到城墙上溜达。溜达来溜达去,竟让他看出破绽来了。
他发现,关城八个敌楼只有北三楼有块石碑,还没字。他感觉有些蹊跷,就一不做,二不休把石碑推倒了。搬开石碑,他果然发现碑底下有个木匣,打开木匣,里面放着一本书。
拿到书后,他连忙跑回家,没黑夜没白天地看,看了七七四十九天,终于看明白了。原来,书上说关城的三楼底下藏有金条和元宝。他高兴极了,心想,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发财了。
他雇了五个棒小伙儿,在北三楼里头往下挖,挖出来的石头、泥土倒到墙外头。小伙子们没黑没白地干了七七四十九天,才把机关挖了出来。
机关是一个砖砌的小门儿,没挡,里头是砖砌的小窖,窖里放着好多好多金条、元宝。小伙子们把这些东西全部用箩筐提到城墙上,然后去请“跑不了”的父亲。
“跑不了”的父亲一听说有那么多的金条、元宝,便疯了似的跑过来。当他看到城墙上堆的东西时,“扑通”一声摔倒在地,昏死了过去。
原来这些金条、元宝两个一磕就碎,全是砖头刻的。
为了挖这些“宝物”,他把地卖光了,钱花没了,现在却挖来一堆假货,怎会不气急攻心?人们在岔道村找了一块门板,抬他回家,还没进村,他已气绝归西了。
“跑不了”的父亲为采宝倾家荡产,连自己的性命都搭进去的事不径而走,以后再也没人干这样的傻事了!
八达岭关城保存下来了,而北三楼底座下的空儿也没人填,所以至今依旧是空空如也。
玉带桥的来历
西堤的六座小桥造型各异,玉带桥是最漂亮的一个,是颐和园里的著名景观。相传这座桥是乾隆皇上传旨建造的。
自从清漪园建成以后,乾隆皇帝特别喜欢园中的景致,经常来此赏景观花,有时一住就是半个多月。
一天,乾隆要夜游昆明湖,并让纪晓岚、和珅陪同。傍晚时分,他们三人登上了一条装饰得非常华丽的游船。
这天正好是农历十五,皓月当空,微风习习,昆明湖上波光粼粼。乾隆一边欣赏着这美丽的湖光山色,一边和纪晓岚、和珅聊着天。
和珅提议说:“万岁爷,今晚月色如此美妙,何不对月畅饮呀?”乾隆兴致正高,听说饮酒,立即应允。
不一会儿,一个小太监就送上一坛宫廷御酒液。
纪晓岚为乾隆满上一杯:“臣先敬万岁爷一杯!”乾隆接过酒杯一饮而尽。
游船围着南湖岛转了一圈,又穿过十七孔桥,向西堤驶去。此时已是午夜,乾隆皇帝已有几分醉意。纪晓岚又敬了乾隆一杯,乾隆连道:“好酒,好酒!”
和珅也不敢怠慢,连忙也满上一杯,上敬乾隆。
乾隆这时已微醉,便问和珅:“和爱卿,你相信真有天女下凡这种事吗?”
“那只是文人编的一些瞎话,哪儿有什么仙女呀?”和珅答道。
纪晓岚一见乾隆有些醉了,又听他问仙女下凡的事,心里就琢磨开了:这万岁爷风流倜傥,虽然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可总是拴不住他的心,每次下江南和私访都有风流韵事,今儿借着月色与美酒,一定又想七仙女了。
于是便想逗逗乾隆,他说道:“万岁,以臣之见,和大人之言并非全对,您想呀,要是没有仙女,哪儿来的那么多故事呀?我看还真有仙女下凡,只是这凡人不易见到。”乾隆一听,连忙问:“以爱卿之意,朕可有遇仙之命呀?”
“您是真龙天子,并非一般人,又这么有诚意,一定能遇到您喜欢的仙女!”这句话说的正合乾隆的心思。这时游船已驶近西堤,乾隆一边观赏着西堤的夜景,一边想这那仙女的事,越想越入迷,恍恍惚惚地靠在船栏进入了梦境……
他独自一人在西堤漫步,走过柳桥,刚要上练桥,忽然看见镜桥上站着一位貌若天仙的姑娘。乾隆心想:难道我真的遇上天仙了?虽然皇宫佳丽三千,也抵不上这一个呀!如果她肯到皇宫里做我的妃子该多好啊!
于是他紧走几步,要与那姑娘搭讪几句。那姑娘见有人过来了,慌忙走开,乾隆急忙追去。只见那姑娘一舞长裙,一条洁白的玉带,便飘落在昆明湖畔,转眼间变成了一座美丽的石拱桥,她轻盈地走上石桥,没以踪影。
“仙女,仙女”乾隆喊道,往前刚追了几步,却“扑通”一声掉进湖里。“来人呀,来人呀!”他大声喊着,睁开眼一看,自己还倚在船栏上,哦,原来是南柯一梦呀!
这时游船正行驶到镜桥旁。乾隆说:“快停船,快停船,朕要在此寻仙!”纪晓岚、和珅听了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这时候游船已靠上了西堤,乾隆急忙下得船来,走上西堤,快步登上镜桥,朝四下观望,一切景致同梦中看到的如出一辙,只是看不到那位仙女,他想了想说“传朕旨意,在这练桥和豳风桥之间建一座石桥,要像玉带一样飘在湖畔。”他一连说了三遍,纪晓岚、和珅连忙答应。
工部大臣接旨后,即刻找人设计,没过多久,一座形似玉带的汉白玉石桥就建成了。后来人们把这座石拱桥叫成了“仙女桥”,又因它形似玉带,所以也叫“玉带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