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骑马归来
西风东渐,也带来服饰的变革,西式服装影响着中国服饰,并与中国服饰结合,形成一些新品种、新款式。民国时期出现了骑马装、连衣裙等新品种,文胸与泳装也应运而生。男人们更是穿起了洋装。
扬鞭策马骑马装
20世纪30年代,林徽因、梁思成居住在北京。金岳霖、沈从文等朋友时常在林徽因家聚会,林徽因家的客厅俨然成了一个文艺沙龙,被称为“太太的客厅”。阳光洒进宽敞的客厅,陈设简朴,女主人林徽因的衣服和言谈给人简单雅致的美感,客厅的先生有的正在欣赏她,有的却假装没有注意她。金岳霖是林家的常客,他的住所与林家有一个门相通。老金的身材高大,穿什么都显得舒展,有一股绅士的气质。梁思成喜欢坐在他的椅子上,或低头看书,或微笑看着大家交流。
萧乾跟着沈从文第一次去“太太的客厅”拜访林徽因,当时林徽因肺病已经相当严重,卧床不起了,萧乾以为林徽因一定是穿着睡衣,半躺在床上接待,情况却出乎意料,林徽因穿的是一套骑马装,话讲得又多又快又兴奋,不但沈从文和萧乾插不上嘴,就连在座的梁思成、金岳霖两位也只是坐在沙发上吧嗒着烟斗,点头赞赏。
林徽因是个喜欢新鲜的女子,她喜欢上了骑马,马上置办了一套新骑装。穿着新骑装,戴着帽子,马背上的林徽因英姿飒爽,有那么一股豪气,与客厅里妙语连珠、睿智的林徽因,与爬上应县木塔顶上全神专注、忘我工作的林徽因,都不一样。林徽因的美丽是多样的,无论穿什么样的服饰,都能与她的气质相融,恰到好处。
花想容来陈云裳
唐代大诗人李白在《清平调三章》中有“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的诗句。后来“云裳”常常指代华丽的衣裳。民国时期的上海滩有位知名的影星,有“南国影后”之誉,艺名就叫“陈云裳”。
陈云裳也穿旗袍,但是更多的情况下,她喜欢西式风格的服饰。西风东渐,将西方审美意识和注意腰身的裁剪技术之风吹进了中国。20世纪30年代末期,旗袍出现了改良品种,借鉴西式服装剪裁方法,有了胸省和腰省,同时,第一次出现肩缝和装袖,使肩部和腋下变得适体。凸显女性玲珑的曲线之美成为女服制作中的一种时尚风格。西式的连衣裙漂洋过海传入中国,上衣下裳连属形式的服饰,古代就有,算不上新品种,但是加入腰身,凸显身体曲线,则是西式女服的特点。
陈云裳的签名照
连衣裙的变化很多,采用皱褶的面料,有着大下摆的连衣裙,在微风中呈现飘逸的美感,乃是夏季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配上西式的小马甲,又具有了装饰性。陈云裳就有多款连衣裙及连衣裙式的服饰。面料有纱、绉、绸、缎等,她通常的穿法是在连衣裙里面穿一件衬衣,衬衫通常是平肩小领,也有小方领,泡泡袖。连衣裙的款式也是经常变化。
穿连衣裙的陈云裳
阮玲玉不拒义乳
民国初年,女性的内衣流行一种马甲,这种马甲与穿在外面的坎肩不同,一般都比较短小,俗称“小马甲”,在小马甲的前片,缀有一批密纽,使用时将胸部紧紧扣住。茅盾先生的小说《创造》中有这样的描写:“沙发榻上乱堆着一些女衣。天蓝色沙丁绸旗袍,玄色绸的旗马甲,白棉线织的胸褡,还有绯色的裤管口和裤腰都用紧带的短裤,都卷作一团。”
旗袍讲究腰身,将女性的S形曲线完美呈现,但是对于胸部平坦的女性来说,无疑是个缺陷。民国初年,女性没有合适的内衣衬托胸部的丰满与性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之后,一些受过西方教育、思想比较开放的女子开始琢磨如何改变平坦的胸部。有的人用棉花塞在胸前,使胸部凸出;还有人将小皮球剖成一半,做成假乳。1914年美帼女子克劳斯贝用两块手绢和一条窄缎带制作了第一只无骨撑裸露腰腹的文胸,给女性内衣带来了一场革命。文胸不再用来压平胸部,而是用来突出胸部,隆胸细腰丰臀成为当时的流行审美形象。
义乳实践者阮玲玉
20世纪20年代末期,文胸漂洋过海来到中国,当时人们称之为“义乳”,作为时尚的弄潮者,开放女性的代表,阮玲玉勇敢地戴上了“义乳”,再穿上她喜爱的旗袍。
有了“义乳”的衬托,胸乳部与旗袍的曲线结合得近似完美,走起路来,挺胸抬头,曲线毕露,风姿绰约,女人味十足。
到了20世纪30年代,法国生产的文胸运至上海,进入香闺,成为时髦女性的心爱之物。因为是一个新物品,习惯了用传统抹胸的中国女子开始并不习惯,更主要还是经济条件的限制,一般女子是用不起的。因此那时月份牌中的女郎有的穿着薄如蝉翼的旗袍,里面露出的是肚兜和背心,而不是文胸。多数女性还是使用传统的胸衣。
文胸可以保护胸乳,修正体态,却为封建卫道士所不齿,有一批标榜道德卫士的人跳出来,要求政府禁止女性使用文胸。因为阮玲玉等一批明星的亲身实践,女性纷纷效仿,穿戴文胸的流行浪潮才未被打压下去。文胸终于成为女人的贴身密友。
20世纪30年代的风气开放,女装追求性感,在交际场所出现了以“露、透、瘦”为特征的新颖女装。在上海这样的大城市,袒胸露臂成为女性服饰的一种时尚潮流。
连体泳装开始风靡
西风东渐不仅仅带来西式裁剪技术、纺织面料与辅料,更为重要的是带来了开放的服饰观。泳装、睡衣都是舶来品,接受了新思想、新观念的中国女性也与西方女子一样,换上了裸露身体的泳装,走进公共泳池,玉臂拨清波。这对于长期在笑不露齿、走不露脚禁锢思想统摄下的中国女性无疑是一个解放。
抛头露面,在公众场合下敢于袒肩露背的女子,当时主要是受过西方教育的名媛与时尚的领潮者影星,陈云裳便是其中的一位。这时候的泳装尽管还是以连体衣为主,袒露肩、背、腰部不是很多,然而在八九十年前,已经非常了不起了。
陈云裳泳装照
骄阳下的海边,波澜不惊,脚踩在细碎的小沙上很是柔软,一群老少爷们在海中追逐,劈波斩浪。穿着小斜领、胸口有两粒扣装饰的连体泳装的陈云裳从更衣室走向沙滩,泳装面料厚实,手臂、大腿却裸露在外。她撑着一把伞,遮挡正午的阳光,也遮挡了一些窥视的视线。一开始,她在沙滩上驻足、玩耍,在海里击浪的人们并没有注意。当她走到海边,放下洋伞,迈进海水里,人们才注意到,是位穿泳装的靓女。呼叫声响起,人们的目光唰的一下转到了这边。虽然这片沙滩、这处海边浴场不是第一次走进女泳客,但是20世纪40年代,女性敢于穿着泳装闯进被男性占据的海边浴场,并不多见。男人火辣辣的眼光,仿佛具有穿透力,若非足够勇敢的女性,在那个时代,很难承受。
陈云裳落落大方,在水中游动,身体矫健,浪遏飞舟。走出海水,用浴巾擦拭水珠,依然我行我素,任由男人们目光上下扫描。
穿泳装的徐来
徐来在《残春》的大胆出演,为她赢得了名声。“徐来出浴”的镜头成为经典。生活中的徐来也拍摄了一些穿泳装的照片,大胆出位的泳装撩拨了影迷的心弦。
她们的亲身实践,引领泳装走出了家庭,迈向了社会。
西装在身皮鞋亮
西装在20世纪30年代是时髦的男子装束,受到知识阶层的青睐。
在演艺界,流行效仿美帼明星的装束,以中分头和吊带裤为时尚。茅盾先生的小说《官舱里》中,有这段服饰变化的记录:“男青年是穿洋服的,玄色的佛兰绒上衣,克罗米纽子,袖口上一排五个,光芒闪闪的;连领的绸衬衫,多处是黑绲边,甚至领子上也是黑绲边;两个假肩头实在太阔,又翘得太高了,叫人看着难受;一双尖头皮鞋太尖了。”所谓洋服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西装。
1934年,四位喜剧明星殷秀岑(左二)、韩兰根(左三)等模仿美国明星的装束,以中分头和吊带裤为时尚
因为西服流行,也有了配套的衬衣、毛衣、大衣。20世纪30年代流行深色绲边、宽驳头、单纽、圆摆的西装。对于那个时期的男子服饰可以简单概括为:30年代以前,长袍马褂占据上风,霸主地位稳固;30年代以后,西装则显示出“世界服装”的本色,大有居上之势,与长袍马褂分庭抗礼。喝过洋墨水的知识分子,穿西装的居多,《再别康桥》的诗人徐志摩就是西装的拥趸。
清华大学里的教授大多有海外留学背景,因此穿西装的较多。校长周诒春习惯穿西装,西装挺括,仪表堂堂,有“洋翰林”美称。
在清华校园,同学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位身穿笔挺西服、头发一丝不苟、走起路来常常带着一根文明棍、仪表帅气的教授,那就是陈岱孙。
哲学家金岳霖生活西化,家里有擅长制作西式糕点的厨师。他的服装以西服为主,扎领带,戴礼帽。西装相对单薄,春夏秋季穿着都很自在,冬天为了保持穿西装的风度,一般不能在西装里面穿太多的衣裳,因此,冬季在室外需要套大衣,金岳霖不穿大衣,而是在西装外面套一件棉袍。到了室内棉袍一脱,又是一身西装。
穿西装的金岳霖、陈岱孙和朋友合影
画家们的洋范儿
傅抱石1932年在南京玄武湖
傅抱石也有洋范儿的时候,1932年经徐悲鸿推荐,他去日笨留学。临行前,他在南京玄武湖拍下了一张照片:西装革履,脚蹬黑皮鞋,外面罩一件呢子大衣,梳着二八开的分头,还戴着一顶呢子礼帽,礼帽放在石凳上,跷着二郎腿。
画家们的穿着也很多样。画国画的画家多穿长袍马褂,年事稍大的则蓄山羊须;画油画的,喜穿西装扎围巾。有的画家打扮更新潮,叼烟斗、头发梳得光亮,类似当今的“雅痞”。宋征殷便是其中的一个,宋征殷曾留学日本,他穿着西装作画,却在西装外面罩一件工作服,作画时叼着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