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汪曾祺|戏台天地——为《戏联选》而写

(2023-05-05 21:39:54)
分类: 图文:大千梨园
汪曾祺|戏台天地——为《戏联选》而写

        中国传统的戏台,大多装饰有楹联。这些楹联有的表达人生哲学,有的暗合行业和事件,妙趣横生。
        从不少对联中可以看出中国人的历史观和戏剧观。有名的对联是:“戏台小天地,天地大戏台”。这和莎士比亚的名句“整个世界是一座舞台,所有的男男女女只不过是演员”极其相似。古今中外,人情相通如此。这是一条比较文学的重要资料。“上场应念下场日,看戏无非做戏人”,莎士比亚也说过类似的话:“每个人都有上场和下场”,但似无此精炼。中国汉字繁体字的戏字,左从虚,右从戈。于是很多对联便在这上面做文章。大意无非是:万事皆属虚空,何必大动干戈!其实在汉字的戏字是“戲”,左旁属“虚”是后起的异体字,不过后来写成“虚”了,就难怪文人搞这种拆字的游戏。虽是拆字,但也反映出一种对于人生的态度。
        有些对联并不拆字,也表现了近似的思想,如:“功名富贵镜中花,玉带乌纱,回头了千秋事业;离合悲欢皆幻梦,佳人才子,转眼间百岁风光”。如:“牛鬼蛇神空际色,丁歌甲舞镜中花”。
        有的写得好像很有气魄,粪土王侯,睥睨才士,一切都不在话下,如清代纪昀的长联:“尧舜生,汤武净,五霸七雄丑角耳,汉祖唐宗,也算一时名角,其余拜将封侯,不过掮旗打伞跑龙套;四书白,五经引,诸子百家杂曲也,李白杜甫,能唱几句乱弹,此外咬文嚼字,都是求钱乞食耍猴儿。”这位纪老先生大概多吃了几杯酒,嬉笑怒骂,故作大言。他真能看得这样超脱么?未必!
        有不少对联是肯定戏曲的社会功能的。或强调其教育作用,如“借虚事指点实事,托古人提醒今人”;或强调其认识作用,如“有声画谱描人物,无字文章写古今”。有的正面劝人做忠臣孝子,即所谓“高台教化”了,曾国藩、左宗棠所写的对联都如此。他们的对联都很拙劣。
        倒是昔年北京同乐轩戏园的对联,我以为比较符合戏曲的艺术规律:“作廿四史观镜中人呼之欲出;当三百篇读,弦外意悠然可思”。至于贵阳江南会馆戏台的对联:“花深深,柳阴阴,听剧院声歌,且凉凉去;月浅浅,风翦翦,数高城更鼓,好缓缓归,”这样的对看戏的无功利态度,我颇欣赏。这种曾点式的对生活的无追求的追求,乃是儒家正宗。
        有一副酬雨神的戏台楹联:“小雨一犁,这才是天随人愿;大戏五日,也不过心到神知”写得很潇洒,很有点幽默感,作者对沿袭酬神并不看得那么认真,所以可贵。这应该算是戏联里的佳作。甚至闹蝗虫也可以演戏,这是我以前不知道的。武进奔牛镇为捕蝗演戏戏台的对子:“尔子孙绳绳,民弗福也,幸勿集翼于原田每每;我黍稷郁郁,神其保诸,报以拊缶而歌呼呜呜”,写得也颇滑稽。大概制联的名士对唱戏驱蝗也是不大相信的,这副对联“不丑”。
        很多会馆都有戏台。北京虎坊桥湖广会馆的戏台是北京迄今保存得比较完好的古戏台之一。会馆筑台唱戏,一是为了联络乡谊,二是为了谢神。广西两粤会馆戏台台联:“百粤两省廿七部诸同乡,于时语言,于时庐旅;五声六律十二宫大合乐,可与酬酢,可与佑神”,说出了会馆演戏的作用。
        三百六十行,都有行会。他们定期集会,也演戏,一般都在祖师爷的生日。行会酬神戏台的对联有些写得不即不离,句句说的是本行,而又别有寄托,如酒业戏台联“正值柳梢青,乍三叠歌来,劝君更尽一杯酒;如逢李太白,便百篇和去,与尔同销万古愁”,铁器行戏台联:“装成千古化身,铁马金戈,总是坚心炼就;演出一场关目,风情火性,无非巧手得来”,都是如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