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战国时代青铜镜
镜子的故事|高士其
报载:去年12月日笨本州中部冈山市的一个古墓里发现十三面中国古代铜镜,估计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这些古镜呈圆形、有花纹,都是用青铜制成的。
青铜镜是镜子的祖先,它的发现一向为考古学家所珍视。
考古学家在一百多年以前,就在埃及一座坟墓里找到一个有柄的金属圆盘,已经生锈,当时人们不知道这个圆盘作什么用。
有的说:这个圆盘是用来代替扇子的;有的说:它是一种装饰品;又有的说:这是一个烤饼的烤盘。
后来经过试验证实,这是一面青铜镜子。
古时候,镜子除了用青铜制造的以外,还有用银子制造的银镜、用钢制造的钢镜。但是,这些金属镜子,一遇到潮湿就会发暗生锈,失去本来面目。为了避免这一点,就不能让它的表面同空气和水分接触。这就需要用玻璃来制造了。
从金属镜到玻璃镜,镜子走了一段有趣的历史。
在人们还没有学会作玻璃以前,是不懂得制造玻璃镜子的。
威尼斯人是制造玻璃的能手,首先发明制造玻璃镜子的也是他们。他们的制法是把水银和锡的合金——汞合金,和玻璃粘在一起。他们一直保守着这种秘密。
于是,欧洲的王公贵族,阔佬名人都到威尼斯去订购镜子。
法帼有个女王叫作玛丽·麦迪奇,在她结婚的时候,威尼斯共和国曾献给她一面玻璃镜子作为礼物,这面镜子虽然小得很,据说它的价钱却值十五万法郎哩。女王很爱它。
爱好镜子竟成了一种风气。镜子变成一种显耀的东西。当时的贵族都争先恐后地宁愿什么都不买,却一定要买一面玲珑的镜子。
从此,法帼的金钱都流到威尼斯去了。
为了挽回这种利益,法帼驻威尼斯大使奉到密令,叫他收买两三名做镜子的技师,把他们偷偷地运到法国去。
不久之后,在法帼诺曼底地方也建立了一座制造玻璃镜子的工厂。
法帼爱买镜子的人更多起来了。有钱的人都想给自己家里弄到一面镜子。人们开始用镜子装饰床铺、餐桌、椅子和橱柜。甚至于在礼服上也缝上小镜子片,使跳舞的时候,在灯光照耀之下闪闪烁烁地发光。这真是美丽呀!
镜子的需要一年比一年增加,但是它的质量还很低劣,玻璃表面不平,照出来的嘴脸歪曲不正,而且镜子都很小,不能照全身。
于是人们渴望着有大玻璃镜的出现。
制造大玻璃镜之功,是属于法帼人的。但是,制造大玻璃镜就需要用大玻璃板,而把玻璃板磨平和磨光是一件十分细致和沉重的工作,这种工作既吃力又费时间,结果大玻璃镜的价钱就非常昂贵了。
幸而在今天,人们已经发明一种用机器磨玻璃的方法,而且还能使这种方法自动化。这样就使镜子的价格大跌,一般平民也都买得起。
玻璃镜子的制法越来越完善,它的用途也越广。
人们已经不再用汞合金了,而是在玻璃板上涂了一层薄的银子,在它的上面又涂上一层漆来保护这层银子。这样制成的镜子,照出来的影子非常清楚。
现在人们已经能造出一种新式玻璃,一面看去是镜子;一面看去是透明的玻璃。把这种玻璃装在汽车上,就使你能浏览窗外的风光人物,而过路的人不能望见你,只能看见他自己。
科学技术的进步真令人兴奋。
一九五七年三月二十七日
(刊发于1957年3月30日《人民日报》文艺副刊)

西湖上的三个坟|宋云彬
西湖上有三个埋葬民族英雄遗骨的坟:栖霞岭下的岳坟,三台山下的于坟,南屏山下的张苍水坟。西湖上有这三个坟,是西湖的光荣。
很多的民族英雄当中,岳飞和于谦都是抵抗外来民族侵略立下大功而反给奸臣、昏君冤杀了的。然而几百年来,谈到岳飞连六七岁的小孩子都知道,谈到于谦知道的人就不多了。这是可以理解的。岳飞的反抗对象是强大的女真族。女真族后来在中国北部建立了金国,跟北方的汉族地主联合起来,对中国农民进行民族压迫和封建剥削。中国人民反对这种压迫和剥削,对于那位亲领大军,屡次打败金兵,还作出“痛饮黄龙”的豪语的民族英雄岳飞,自然非常敬仰;再经过《说岳全传》一类的文学作品的描写,使得六七岁的小孩子都会讲岳家军打金兵的故事了。至于于谦,他的反抗对象是瓦剌部。瓦剌部原是蒙古族的一支,远不及岳飞时候的女真族那么强大。瓦剌部的也先也万万比不上那女真族的兀术。他们侵扰我国边境,志在掠夺,也没有到中国来建立一个王朝的野心。只因明朝那个皇帝(英宗)昏瞆糊涂,听信太监的话,才酿成所谓“土木之变”。于谦出来支撑危局,作了一系列的紧急措施,又击退了围攻北京的瓦剌兵,迫使也先知难而退,最后索性把俘虏去的皇帝也送回来了。总而言之,瓦剌部的入侵虽然一时形势非常严重,但因为于谦的应付得当,很快地把它挡回去了,所以后人对于谦的认识没有像对岳飞的那样深刻,而知道于谦的人也就比知道岳飞的人少得多了。
但是,我们如果就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那么于谦的功勋决不在岳飞之下。当五十万大军在土木堡溃散、皇帝被俘的消息一传到京师,胆小如鼠的侍讲徐珵之流都主张迁都,于谦坚决反对,主张立新君,修战备,表示“丧君有君,群臣辑睦,甲兵益多”,让也先无可要挟,更不能长驱南下。他亲自在北京德胜门外督战,跟也先相持至五日之久,终于把瓦剌兵给击退了。那时候于谦的心目中只有国家和人民,并没有把那给也先俘虏去的皇帝搁在心上。这是有事实可以证明的:也先围攻北京的时候,带了那个倒霉皇帝来,放在自己的兵营里,以为这样可以让于谦有所顾忌,不敢作猛烈的抵抗。但是于谦不管这些,下令用火炮轰击也先的兵营,打死打伤了几千瓦剌兵,也先的弟弟也给打死了。虽然也有人给于谦作辩解,说什么“先已遣谍探知英宗驻驾地距营远,故以火炮击也先营,死者数千人”(《明史考证》引章珝《琬琰录》)云云,但这是冬烘先生的看法和想法,他们不了解于谦是个民族英雄,仅仅把他看作朱明一姓的忠臣。
于谦给英宗冤枉杀死以后,遗骸运归他的故乡(钱塘),葬西湖三台山下。过了两个世纪,清人入关,又出现了许多民族英雄,其中张苍水是抵抗到底,不屈而死的。他写出过这样的诗句:“国亡家破欲何之,西子湖头有我师:日月双悬于氏墓,乾坤半壁岳家祠……”结果张苍水求仁得仁,西湖上多了一个民族英雄之墓,跟岳坟、于坟鼎足而三。西湖有了这三个坟,不但为湖山生色,为民族增光,对于爱国主义教育也起了很大的作用。可惜解放以来,负文物管理之责的和负西湖园林管理之责的,只注意了岳坟和岳庙,而不注意于坟和张苍水坟,任其荒废,不加修葺。这是非常不对的。今年是于谦被杀五百周年,我们应该用各种方式来纪念他,写文章、做报告都可以。借纪念于谦来进行具体而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并引起一般人学习祖国历史的兴趣;同时我们应该把于坟和张苍水坟整理一下,恢复它的原来样子。
一九五七年三月十四日于杭州
(刊发于1957年4月9日《人民日报》文艺副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