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上的和车下的
一个人慢悠悠地走在马路上,任凭身后的汽车喇叭叫个不停,他却仍然不慌不忙,一副很不情愿让路的样子,嘴里还嘟嘟囔囔:“你着急,谁不着急?有种就开上来吧!”
后来,这个人坐到了汽车上,又非常愤恨那些不及时让路的步行者和骑车人,甚至动不动就出口不逊:“怎么?找死啊!”
一个人在站牌下等车的时候,引颈翘首,望眼欲穿,恨不得让每一辆过来的公交车都在此立即停下。后来,这个人终于挤到了车上,但他立即就喝令关上车门,并怒目而视那些仍然往上挤的人,盼望这辆汽车加快速度,永不再停。
同是一个人,在车下是一种态度,在车上又是一种态度。在车下的时候,看着车上的人有毛病;等到自己上了车,又反过来看着车下的人有毛病。
人总是习惯站在自己的角度想问题。有的时候,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多为别人想一想。
两块石头
一对父子住在深山中,他们相依为命,靠着每天从山里采集到的新鲜野生竹笋维持基本的生活,日子倒也过得其乐融融。
俗语说:“雨后春笋”。山中大雨过后,正是采摘竹笋的大好时机。这一次,他们父子俩也趁着雨后采收了大量的新鲜竹笋,高兴地哼着山歌,背着丰收的竹笋,准备到山下市集中发一笔小财。
而雨后的山中,土石也容易松动,父子俩人在山路上走着走着,忽然走在后面的儿子大声惊叫:“爸……爸……有……”父亲诧异地回过头来,正想问儿子有什么事。倏地,一块石头从山上滚落,“咚”地一声,不偏不倚地敲在父亲的头上。
父亲痛得要命,不禁想大声责骂儿子,问他为什么不把话讲清楚。
但父亲回过神来想了想,觉得这也不能完全怪罪儿子,毕竟他一天到晚在山里头,没什么说话的对象,遇上紧急状况一时口吃,倒也无可厚非。父亲想清楚之后,决定好好地教会儿子讲话,尤其特别强调这一句:“爸爸,有石头!”
几个月后,儿子终于能够很清楚地把话讲清楚了,即使遇上紧急情况,也不会再结巴了。又是一次大雨过后,父子俩照样采收了大量的竹笋,开开心心地下山赶集。
走在前面的父亲忽然又听见儿子着急地大叫:“爸爸,有石头……”
父亲立刻机警地往旁边一跳,正好见到一块拳头大的石头从身旁掉落,内心不禁暗自庆幸,自己把孩子教得真好。
却不料儿子顿了一顿,又接着说:“……有……两颗……”
“咚”地一声,又是一块石头,重重地落在父亲的头上。
未能明了事情的真相便轻率地作出判断,所得到的肯定是要命的结果,正像故事中的爸爸的遭遇一样。
帮别人就是帮己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只小老鼠不小心掉进了一只装满水的大木桶里,无论它怎么挣扎,根本就爬不出去。老鼠吱吱地发出凄惨的哀鸣,可是却没有谁能听见。可怜的老鼠心想:“也许这就是我的宿命,这只桶应该就是我的坟墓。”正在它绝望时,一只大象从桶边经过,听到了小老鼠的呼救声,于是就用鼻子把它救了出来。
小老鼠对大象说:“谢谢你的救命之恩,我希望能报答你。”
“你认为你怎样才能报答我呢?你不过是一只弱小的小老鼠。”大象不屑地说!
没过多久,一天晚上,大象在丛林中不幸被猎人捕获。猎人们用绳子把大象捆了起来,准备天亮后运走。大象痛苦地躺在地上,无论它怎样挣扎也无法扯断绳子。
这时,小老鼠出现在大象面前。它开始用力地咬绳子,终于在天亮前咬断了绳子,大象在小老鼠的帮助下获得了自由。
小老鼠对大象说:“我已经偿还了你的救命之恩,我的诺言也履行了。”
有的时候,你可能对别人伸出的是援助的手,而实际上,这只手也是伸向你自己的。
打破那只碗
有一位老人,辛辛苦苦过了一辈子,如今儿女们也已成人,他也过起了舒适安逸的生活。
老人有个习惯,每逢吃饭时,都要端着饭碗来到街上,与许多老人一边吃饭一边谈那些往事,生活就在平淡中慢慢流逝。这已是他多年养成的生活习惯。
直到有一天,一个文物商人从街上走过,偶然看见那个老人正端着的饭碗,那上面优美的花纹引起了商人莫大的兴趣。他连忙走向前去,向那位老人询问有关那只碗的事情。
老人只知道那只碗是他父亲去世时留下的,自己用了很多年。商人端起碗仔细观看,惊讶地发现那的确是一件难得的文物,他出价一万元,要买下那只碗。
老人很吃惊,但还是拒绝了,这毕竟是祖上留下的东西,是不能轻易卖的。
碗虽没卖,但商人走后,老人心里却不踏实起来。过去用这只碗吃饭没感到什么,现在却吃什么也不那么香了。
当人们知道他有一只很有价值的瓷碗时,差点挤破他的门,有的问还有没有其他宝贝,有的开始向他借钱,更有甚者,晚上竟破门而入。他的生活被彻底打乱了,他不知道该怎样处置那只碗。当他的儿女们也隐隐约约地向他打探这方面的事情的时候,老人再也坐不住了,他叫来左邻右舍,拿起一块砖,当众把碗砸了个粉碎。
此后,老人的生活又恢复了以往的平静。
面对充满诱惑的世界,我们烦恼的根源,是那只放在心灵世界的欲望之碗,我们想方设法来满足它,结果却总不能填满,事实上,永远也不可能有填满的那一天。打破那只碗吧,别以为它会给你带来什么东西,事实上,只有打破那只碗,你才可能获得你想要的东西,比如快乐。
从烟囱里爬出来的一个人
爱因斯坦对学生说:“有两位工人从烟囱里爬出来,一位很干净、一位很肮脏,请问谁会去洗澡?”
一位学生说:“当然是肮脏的工人会去洗澡。”
爱因斯坦反问说:“是吗?干净的工人看见肮脏的工人,他会觉得的确很肮脏。肮脏的工人看到干净的工人很干净,就不这么想了。我想再问你们,哪个工人会去洗澡?”
另一位学生似乎发现了答案:“因为干净的工人看到肮脏的工人,以为自己也是肮脏的,肮脏的工人看到干净的工人,就会以为自己是干净的。所以干净的工人会去先澡。”
在场的学生都认同这个答案,爱因斯坦笑着说:“答案是错的。理由很简单,两个工人从烟囱里爬出来,怎么可能一个工人干净而另一个工人肮脏呢?”
人们的思维常常受困于习惯。只有跳出了习惯、打破思维的定势,才能发现事物的本质。原因就在于真理往往是超越常理的。
不喜欢的人
有两个同学闹了矛盾,还打起了架,惊动了老师。
这天上课时,老师给每人发了一张纸条,要求全班同学以最快的速度,写出他们所不喜欢的人的姓名。
有些同学在30秒之内,仅能够想出一个,有的同学甚至一个也想不出来,但是另外一些学生却能一口气列出15个之多。
老师将纸条逐一收上来,然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那些列出数目最多的同学,自己也正是最不受欢迎的人;而那些没有列出来的,或者不喜欢的人很少的同学,也很少有人讨厌他。于是,老师告诉他的学生:当你喜欢别人时,别人可能会接纳你;但是当你不喜欢别人时,别人就不会接纳你。你对别人怎样,别人也会对你怎样。
当你喜欢别人时,别人可能会接纳你;但是当你不喜欢别人时,别人就不会接纳你。你对别人怎样,别人也会对你怎样。
刺猬取暖
一群刺猬在一个寒冷的冬天挤在一起取暖。但是,它们的刺毛开始互相击刺,于是不得不分散开。可是寒冷又把它们聚在一起,于是同样的事又发生了。
最后,它们发现只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就可以彼此取暖,而不至于互相刺伤了。
距离是一种美,也是一种保护。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彼此需要有一定距离。要想友谊长久,一定不要忘记“好朋友也要保持距离”这一简单的道理。
没有早一点接受幸福
一个未婚怀孕的女孩,一直不敢告诉自己的母亲以及孩子的父亲她怀孕了。因为她害怕令母亲蒙羞,也怕对方的家庭不接受她,她的肚子在恐惧中一天天大了起来。
直到有一天无法再自我欺骗了,她咬着牙告诉了母亲,也告诉了孩子的父亲。宽容的母亲接受了她,对方的家庭因为早想抱孙子,而兴高采烈地迎娶她过门。
结婚的那天,丈夫望着已有6个月身孕的泪流满面的妻子说:“你是后悔嫁给我吗?”
她拭去眼角的泪,说:“不,我只是后悔没有早一点接受幸福。”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事情都不是光想象能得出结论的,只有真实地去接触,才能知道事情的真相。
有事先的考虑是很好的,因为经过思考之后处理事情,总是不会措手不及。但这也不是绝对的,因为思考和妄想通常只是一线之隔。
有的时候,我们总是抱怨幸福来得太晚,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为什么不是你接受得太迟呢?
幸福度量衡
一位演说家问他的经纪人亚伯特:“你是怎么做到不会忧虑的呢?”亚伯特没有正面回答,而是讲了一个发人深省并令他永生难忘的故事。
亚伯特说:“我以前常常会为了一些小事而感到忧虑,直到1934年的春天。有一天,我沿着伟伯市的西道尔蒂街走的时候,看到了一个景象,它扫除了我的一切忧虑。
“整个事件不过十秒钟的时间,然而,就在这短短十秒钟的时间里,我了解到许许多多生活的道理,甚至比我过去十年时间里所了解到的还要多。
“我曾在伟伯市做了两年的杂货店生意,不但使我多年的积蓄都泡汤了,还使我背了一大笔的债,足足花了我七年的时间才还完。在一个星期六,我把杂货店给关了,准备到商矿银行去贷款。一路上我像是一个打败仗而失去勇气与信心的人,突然我看到了一个没有脚的人,他坐在一张装有溜冰鞋轮子的木板上,他的两手上各拿着一块木板,然后就用两手撑在地上,沿着街道向前滑行,我遇到他的时候,他刚越过街道正在把自己给撑高几寸,以便跨上人行道,当他把小木板弄倾斜的时候,他的眼光正好与我相对,他愉快地笑着问候我说:“早安!先生,今天真是个好天气啊!”他的语调显得非常轻松。
“当时我站在那儿久久地注视着他,深深地意识到自己是多么富有,我不但有两条腿,而且是两条可以走路的腿。刹那间,我对于自己的自怜感到羞耻,我对自己说,他连腿都没有却能拥有快乐、喜悦和自信,那么我还是个有腿的人,我当然也能。
“我感到我的胸膛已经挺了起来,我原本打算只向银行借100元的,但是,现在决定要借200元了;我原本打算跟银行的人说我是想试着去堪萨斯市找工作的,现在我要以充满自信的口吻,向银行的人说,我是要到堪萨市去做事的。很快地,我拿到了贷款,而且,我也找到了工作。
“之后,我在我的舋洗室里的镜子上贴上了一张写了几句话的纸条,每天当我在刮脸的时候,我就把它们读一遍,上面写着:‘我曾经因为没有鞋子而感到沮丧,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一个没有脚的人之后,我改变了。’”
不要把幸福的标准定得太高,生命中的任何一件小事,只要你细心品味过,可以说都与幸福有关。因为无论怎样,幸福只是一种感觉。
一把不能打开的锁
老锁匠一生修锁无数,技艺高超,收费合理,深受人们敬重。更主要的是老锁匠为人正直,每修一把锁他都告诉别人他的姓名和地址,说:“如果你家发生了盗窃,只要是用钥匙打开的家门,你就来找我!”
老锁匠老了,为了不让他的技艺失传,人们帮他物色徒弟。最后老锁匠挑中了两个年轻人,打算将一身技艺传给他们。
一段时间以后,两个年轻人都学会了不少东西。但两个人中只能有一个得到真传,老锁匠决定对他们进行一次考试。
老锁匠准备了两个保险柜,分别放在两个房间,让两个徒弟去打开,谁花的时间短谁就是胜者。结果大徒弟只用了不到十分钟就打开了保险柜,而二徒弟却用了半个小时,众人都以为大徒弟必胜无疑。老锁匠问大徒弟:“保险柜里有什么?”大徒弟眼中放出了光亮:“师傅,里面有很多钱,全是百元大钞。”问二徒弟同样的问题,二徒弟支吾了半天说:“师傅,我没看见里面有什么,您只让我打开锁,我就打开了锁。”
老锁匠十分高兴,郑重宣布二徒弟为他的正式接班人。大徒弟不服,众人不解,老锁匠微微一笑说:“不管干什么行业都要讲‘诚信’二字,尤其是我们这一行,要有更高的职业道德。我收徒弟是要把他培养成一个高超的锁匠,他须做到心中只有锁而无其他。否则,心有私念,稍有贪心,登门入室或打开保险柜取钱易如反掌,最终只能害人害己。我们修锁的人,每个人心上都要有一把不能打开的锁。”
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每个人心中都应有一把锁,锁住一切贪欲与私念,真诚地对待生活。
提醒自我
一个老太太坐在马路边望着不远处的一堵墙,总觉得它马上就会倒塌,很危险。于是见有人向那里走过去,她就善意地提醒:“那堵墙要倒了,远着点走吧。”
被提醒的人不解地看着她,大模大样地顺着墙根走过去了——那堵墙没有倒。
老太太很生气:“怎么不听我的话呢?!”
又有人走来,老太太又予以劝告。
三天过去了,许多人在墙边走过去,没有遇上危险。
第四天,老太太感到有些奇怪,又有些失望:“它怎么会没事呢?眼见着要倒啊!”
她不由自主地走到墙根下仔细观看,然而就在此时,墙倒了,老太太被掩埋在灰尘砖石中,气绝身亡。
提醒别人时往往很容易,很清醒,但能做到时刻清醒地提醒自己却很难。所以说,许多危险来源于自身,老太太的悲剧便因此而生。
三只公牛
从前,在靠近原始森林的一个牧场里生活着3头肥壮的公牛。它们形影不离,总是在一起吃草,一起到河边喝水,一起睡在牧场。
附近森林里的狮子早就对这3头牛垂涎三尺了,但因为3头牛从不分离,所以它始终没有下手的机会。最后,狮子想出了一个主意:离间3头公牛之间的感情,然后再一个个地对付。
一天,一头公牛远离了它的两个伙伴,独自在森林边吃草。狮子慢慢地走上前,主动和它打招呼说:“朋友,听着!你要留心你的两个伙伴,因为我听说它俩为了霸占草地想干掉你。你瞧,它们在那儿正窃窃私语,而且还不时地瞅你一眼,生怕你听见了。”
愚蠢的公牛转过它那笨重的大脑袋,果然看见它的两个伙伴在咬耳朵,便轻信了狮子的话。打那以后,这头公牛和自己的伙伴离得愈来愈远了。
几天以后,狮子又用同样的诡计,在第二头公牛面前搬弄是非。结果,那头公牛也相信了狮子的挑拨,渐渐地也离开了自己的伙伴。
就这样,过去曾经亲密无间的3头公牛,现在却视同陌路,不再一起吃草了,也不一起喝水,一起睡觉了,相互离得远远的。
看到计谋终于得逞,狮子高兴极了。一天,狮子突然从密林中奔出来,扑向一头公牛,咬断了它的脖子。而另外两头在远处分散吃草的公牛眼睁睁地望着狮子吞食了自己的伙伴,只想着那是它应得的报应。
不久,狮子又吃掉了另一头公牛。后来,最后一头公牛也成了狮子口中的美食。
如果你相信了小人的花言巧语,而疏远了自己的亲密伙伴,那么最终的结果必定是给小人以可乘之机,并被其所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