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放下就是快乐(节录6)|吕叔春著

(2023-03-28 21:40:00)
分类: 图文:现代诗文
        你有权选择自己对逆境的态度
        一个女孩向父亲抱怨她的生活,抱怨事事都那么艰难,她不知该如何应付生活,想要自暴自弃了。
        女孩的父亲什么都没有说,只是把她带进厨房。他先往三口锅里倒入一些水,然后把它们放在旺火上烧。不久锅里的水烧开了。他往第一口锅里放些胡萝卜,第二口锅里放入鸡蛋,最后一口锅里放入碾成粉状的咖啡豆。他将它们浸入开水中煮,仍然一句话也没说。
        女孩咂咂嘴,不耐烦地等待着,纳闷父亲在做什么。大约20分钟后,他把火闭了,把胡萝卜捞出来放入一个碗内,把鸡蛋捞出来放入另一个碗内,然后又把咖啡舀到一个杯子里。做完这些后,他才转过身问女儿:“亲爱的,你看见什么了?”
        “胡萝卜、鸡蛋、咖啡。”她回答。
        他让她靠近些,并让她用手摸摸胡萝卜。她摸了摸,注意到它们变软了。
        父亲又让女儿拿一只鸡蛋并打破它。将壳剥掉后,她看到了是只煮熟的鸡蛋。
        最后,父亲让她啜饮咖啡。品尝到香浓的咖啡,女儿笑了。她怯声问道:“父亲,这意味着什么?”
        父亲解释说,这三样东西面临同样的逆境——煮沸的开水,但其反应各不相同。
        胡萝卜入锅之前是强壮的,结实的,毫不示弱,但进入开水后,它变软了,变弱了。
        鸡蛋原来是易碎的。它薄薄的外壳保护着它呈液体的内脏,但是经开水一煮,它的内脏变硬了。
        而粉状咖啡豆则很独特,进入沸水后,它们倒改变了水。
        在艰难和逆境面前,你有权选择自己对逆境的态度,可以选择放弃,也可以选择把自己变得更坚强——甚至,选择改变环境!

        在绝境处寻找生机
        这是一则非常有意思的寓言:
        两条欢天喜地的河,从山上的源头出发,相约朝大海奔去。它们各自经过了山林幽谷、翠绿草原,最后在隔着大海的一片荒漠前碰头,相对叹息。
        因为这时它们不能再朝前奔去。若不顾一切往前奔流,它们必会被干涸的沙漠吸干,从此不复存在;要是停滞不前,就永远也到达不了自由、无边无际的大海。云朵闻声而至,向它们提出了一个拯救它们的办法:把自己变成蒸汽,由云朵牵引着飞越沙漠。
        一条河绝望地认为云朵的办法行不通,执意不就范;另一条河认为可以一试,于是毅然化成了蒸汽,让云朵牵引着它飞越沙漠,终于随着暴雨落在地上,还原成河水流到大海。
        不肯改变的那条河,宿命地流向前方,给无情的沙漠吞噬了。在面对生活的困境时,我们都应当像第二条河那样,凭着自己坚信的理念和梦想,在绝处中寻找生机,而不是用死亡来拒绝面对难题。
        这不禁让人想起一名乳癌病患者,她也曾想过放弃自己的生命,但就在被推入手术房的那一刻,她想起了自己年幼的孩子,于是不断地和上帝“讨价还价”,祈求上帝让她多活10年,待她那两个年幼的孩子年长一些,才来把她带走。
        在那一刻,孩子成了她活着的最大的意义。为了孩子,她积极乐观地面对病魔,一路走来已有12年,而上帝也未向地“讨债”。她说,患病后认识的另一名女士就没这么幸运了,虽然病情相似,但她却因丈夫离开,而自怜自艾,放弃与病魔搏斗。面对死神的挑战,患病不到五个月的她选择弃权,像极了沙漠中被索汲水分至死的第一条河。
        反观前者,从最初难以接受而准备放弃生命,到后来能自适豁达地面对自己的病情,她显然已飞越过生命中干旱的沙漠,尝到了生命源泉的甘甜。
        其实,我们每个人自己的心中就有一片云朵,而上帝也就在我们心中。当我们身陷困境的时候,是让云朵化为一股牵引自己的力量,亦或是就此妥协,全在于自己的选择。

        剔凿生命的石屑
        孔子年轻的时候,很喜欢到他隔壁的邻居家去。他的邻居是一位技艺精湛的老石匠,一块块岩石经过他的刻凿,便成了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的花鸟石刻。
        一天,孔子又踱至邻家,那个老石匠正叮叮当当为鲁国一位已故大夫刻石铭碑。孔子叹息道:“有人淡如云影来去无痕,有人却把自己刻进了碑石,刻进了史册里,这样的人真是不虚此生啊!”
        老石匠停下锤,问孔子说:“你是想一生虚如云影,还是想把自己的名字铭进碑石、流芳千古?”
        孔子长叹一声说:“一介草木之人,想把自己刻到一代一代人的心里,那不是比登天还难吗?”老石匠听了,摇摇头说:“其实并不难啊。”他指着一块坚硬又平滑的石块说:“要把这块石坯刻成碑铭,就要雕凿它。”老石匠说完,就一手握凿一手撑锤叮叮当当地凿起来,一块块石屑很快在锤子清脆的敲击声中飞起来。不一会儿,岩石上便现出了一朵栩栩如生的莲花图案。老石匠说,如果想使这个图案不易被风雨抹平,那就要凿得更深些,要剔掉更多的石屑。只有剔凿掉许多不必要的石屑,才能成为浮碑。
        敢于剔凿掉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不断割舍生命中多余的“石屑”——这样的人生才能凸现生命的质感,镂刻出别样的景致。

        眼睛所看到的地方,就是你会到达的地方
        拳王吉姆·柯伯特有一回在做跑步运动时,看见一个人在河边钓鱼,一条接着一条,收获颇丰。奇怪的是,柯伯特注意到那个人钓到大鱼就把它放回河里,小鱼才装进鱼篓里去。柯伯特很好奇,他就走过去问那个钓鱼的人为什么要那么做。钓鱼的人答道:“老兄,你以为我喜欢这么做吗?我也是没办法呀!我只有一个小煎锅,煎不下大鱼啊!”
        柯伯特更是不解了:“锅的大小没有办法改变,但你可以把鱼切小后再煎啊。”
        很多时候,我们习惯性地告诉自己:“算了吧,我只有一个小锅,可煮不了大鱼。”
        我们甚至会进一步找借口来劝退自己:“更何况,如果这真是个好主意,别人一定早就想过了。我的胃口没有那么大,还是挑容易一点的事情做就好,别把自己累坏了。”
        戴高乐说:“眼睛所看到的地方,就是你会到达的地方,惟有伟大的人才能成就伟大的事,他们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决心要做出伟大的事。”
        教田径的老师会告诉你:“跳远的时候,眼睛要看着远处,你才会跳得够远。”
        拿破仑曾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一个人目标的大小,决定着他的成就的高低。一味地弃大择小,是永远到达不了你所期望的高度的。当然,如果目标实在太大,可以像煎鱼一样,将其分成小块来处理。

        生活的空间
        有个女人抱怨她住的街区太过脏乱。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天的早晨,她打开窗户想呼吸一下新鲜空气,砰!砰!砰!楼上的邻居狠命地拍打家里的擦脚垫。女人猛地关上窗子,想以关窗的响声表示抗议,不料因用力过大,震落了窗玻璃,反而划伤了自己的手!
        女人打算离开这个可怕的地方。去哪里比较好呢?她想起了住在某城市的姐姐一直希望她搬过去和自己做伴,她还记得姐姐这样说过,“你听说过吗?这里可是个天堂般的城市哦!蓝天白云,宁静安逸,每一缕空气你都可以深深地吸进肺里……”
        女人觉得,在作出去的决定之前,应该尽可能多地掌握那儿的讯息,特别是社区环境方面的细节,以免搬过去又后悔。于是她给姐姐打了电话。
        接到电话姐姐非常开心,高兴地说:“晚上10点以后不能大声喧闹;星期天不能开割草机;垃圾要分门别类,并在规定的时间里扔在规定的地方;如果你准备在家里聚会,必须提前告示你的近邻,征得同意或谅解;如果你想搭建一个阳台,必须征得地方政府的许可,并按规定的要求实施……”
        放下电话,女人感慨良多,那个“天堂”般的城市,原来一点也不自由啊!
        人人都希望拥有一个洁净、舒适的生活空间,宽松、明朗的工作环境。然而要想得到这份快乐,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为,人在追求这份快乐的过程中,比较容易犯“以自我为中心”的毛病,结果反而给自己带来负面影响和消极后果。真正的天堂在自己的心中,只有自己拿得起,放得下,才会有快乐。

        无谓的纠缠
        有一个男子因犯盗窃罪被告上法庭,各方面证据都表明,他的确犯了罪,难逃法网了,但他的辩护律师还想为他努把力。他请来那位男子的母亲做出庭证人。
        可是,事情因为他母亲而变得更糟了,那位母亲也是个愚蠢的说谎家,她的供词中处处自相矛盾。辩护律师纵有天大的本事也回天无力了。
        就在这时,事态却出现了180度的大转弯。原来,起诉人向老太太发出一连串严厉的盘问,显然是要同时证明那个男子和他母亲都有罪。他企图让作证的母亲丢脸,他对老太太一会儿引诱,一会儿夸奖,一会儿恐吓,一会儿申斥。她的精神崩溃了,语不成声,当她擦眼泪时,不小心弄掉了眼镜,起诉人向后退着,脚后跟正好踩在眼镜上,踩个粉碎。
        法官当即宣布休庭,他让辩方律师搀老太太下去。陪审团显然也被起诉人的行为激怒了,他们也许在想:可怜的老太太有了这么一个犯罪的儿子已经够不幸了,这个凶神恶煞似的起诉人何必还要那么残忍呢?
        陪审团随即复庭,宣布被告人无罪释放。
        这场本来十拿九稳该赢的官司,最后却被起诉人打输了。
        我们在许多时候,也会犯起诉人那样的错误,把自己的精力纠缠在一些无谓的事上。而事实上,这种行为愚蠢之极。

        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可怕
        前怕狼后怕虎,放不下恐惧的阴影,只能做一辈子的胆小鬼。
        有一个男人在40岁的时候参加了一个同学聚会。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看看昔日并肩苦读的同学,如今个个神采飞扬的样子,男人感到非常地压抑。从来不沾酒、怕酒的他,竟然拿起满满一杯酒,一气喝干,接着第二杯,第三杯……直到被护送回家。
        躺在床上,仿佛是躺在一条小舢板上在大海里漂呀漂……他想象不出自己为什么会是个无所不怕的胆小鬼。打小时候起他怕保姆、怕邮差、怕鸟、怕猫、怕蛇、怕蝙蝠、怕黑暗、怕大海、怕飞、怕城市、怕荒野、怕热闹又怕孤独、怕失败又怕成功、怕精神崩溃、怕女人、怕恋爱不成受到伤害……反正这辈子从来没有下过什么赌注,平顺的人生从没有高峰或谷底。
        借着酒性他作了一个决定:进行一次不带钱的旅行。目的地为6000多公里以外的死人谷。
        经过6个星期的艰难行程,终于到了死人谷。但是,呈现在眼前的景象好像很平常,和它那个可怕的名字没有半点联系。当地人告诉他,“死人谷”这个名称,是多年前由一位探险家取的,原应为“私人谷”,只是被后人讹传为“死人谷”罢了。
        放下你的恐惧,你会发现,一切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可怕。

        妥协的智慧
        一只雄狮住在密林里,跟一只猕猴成了朋友。猕猴非常信任狮子,就把自己的孩子寄养在狮子那里。一天,一只饥饿的秃鹫寻找食物,趁狮子睡着了,就把小猕猴抓走,飞到树上去了。狮子醒来后,四处寻不见小猕猴,一抬头,却见秃鹫抓着小猕猴在树上,于是便对秃鹫说:“这个小猕猴是我受猕猴的委托来护养的,没想到你抓走了,使我辜负了朋友的信任,请允许我向你讨还小猕猴。”秃鹫说:“去你的吧,我现在又饿又累,只想吃肉,除非你拿自己的肉来交换!”
        狮子知道秃鹫不会白白送还猕猴,为了不辜负朋友的信任,狮子毅然剜下自己两肋上的肉,向秃鹫换下了小猕猴。
        有人说:“狮子怎么这么懦弱啊,应以牙还牙,捣毁秃鹫的窝,给它来个覆巢无完卵。”有人说:“狮子不是兽中之王吗?它应该唤来百兽,向秃鹫宣战。”也有人主张狮子应该想条妙计,让秃鹫主动放弃小猕猴……
        其实,有时候,威势权力和谋略确实可以帮助我们达到某种目的,但是它们决不是万能的。也许,当狮子搬来救兵时,小猕猴早已成了秃鹫的腹中物。因此,关键时候妥协一点,也不失为大智慧、大勇敢。
        为了不违背对朋友的承诺,放下身段,忍受暂时的耻辱又算得了什么呢?

        乐观与悲观
        两个青年到一家公司求职,经理把第一位求职者叫到办公室,问道:“你觉得你原来的公司怎么样?”
        求职者面色阴郁地答道:“唉,那里糟透了。同事们尔虞我诈,勾心斗角,部门经理粗野蛮横,以势压人,整个公司死气沉沉,生活在那里令人感到十分压抑,所以我想换个理想的地方。”
        “我们这里恐怕不是你理想的乐土。”经理说,于是这个年轻人满面愁容地走了出去。
        第二个求职者也被问到这个问题,他答道:“我们那儿挺好,同事们待人热情,乐于互助,经理们平易近人,关心下属,整个公司气氛融洽,生活得十分愉快。如果不是想发挥我的特长,我真不想离开那儿。”
        “你被录取了。”经理笑吟吟地说。
        一味抱怨的悲观者,看到的总是灰暗的一面,即便到春天的花园里,他看到的也只是折断的残枝,墙角的垃圾;而乐观者看到的却是姹紫嫣红的鲜花,飞舞的蝴蝶,自然,他的眼里到处都是春天。

        参照标准
        一个人去买碗,他懂得一些识别瓷器质量的方法,即用一只碗轻撞其他碗,发出清脆声音的碗肯定是质地好的。但来到店里,他却发现每一只碗发出的声音都不够清脆。最后店员拿出价格高昂的工艺碗,结果他还是不甚满意。店员最后不解地问:“你为什么拿着碗轻撞它呢?”那人说这是一种辨别瓷器质量的方法。
        店员一听,立即取过一只质量上好的碗交给他:“你用这只碗去试试。”他换了碗,再去轻撞其他的碗,声音变得铿锵起来。
        原来他手中拿着的是一只质地很差的碗,而用它去轻碰每一只碗,都会发出混浊之音。参照标准变了,一切都变了。
        生活中也是如此,参照标准如果错了,那么你眼中的整个世界也就错了。

        莲花的诱惑
        小三的死与莲花有关。雪白的莲花以其无可挑剔的美丽,让小三下定了要摘到它的决心。手伸过去,差一点;探身过去,还差一点;再慢慢地往水里移一下脚,小三的中指尖刚刚触到莲花的一瓣。
        “就差这么一点点了!”小三当时一定这么想,她又往前探了一下身子,已没她肩头的水突然淹住了她的头……当我们把村上的大人们喊来的时候,波平水静,莲花依旧,小三却永远地消失了。
        目睹这一事件的我,当年只有8岁,与小三同龄。
        “莲花是妖。”小三的母亲说,大人们也都这么说,塘里淹死过几个莲花一样美丽的女孩。从此,我很少到池塘边去。
        中学。大学。上班。一路走来,还碰到过许多类如小三与莲花的故事。比如能干的小王,由贪污、索贿百元、千元、数万元,最终陷入囹圄。去探视他,他后悔地说:“在一步步的诱惑中,我完了。”
        生活中,类如莲花的诱惑还有很多很多,金钱,美色,权势,在不自觉中,我们常常会迷失自己,失去了曾经的坚守。

        荒地生花
        寺门前有一片荒地,什么都不长,年年那么荒着。没有谁把这块荒地当一回事,没有人会想到它有什么用,更不相信它有朝一日会成为一片风景。
        但双目失明的心明大师没有把它当成荒地,剃度之后,在别人休息的时候,他却摸着锄头垦荒。一锄一锄整地,播下一粒粒花种。日复一日,一有空就到地上忙碌,那些耳聪目明的人认为他有“病”。
        然而,就在别人的讥笑中,心明大师撒播的花种发芽了,长了茎、绿了叶。一夜春风,花蕾全部绽开,和尚们步出寺门一看,在美丽的花朵面前,全都呆住了。
        只有心明大师很平静,他是瞎子,无论多美的花,他都无法看见。他之所以把荒地变成花地,只是为了给别人看,让别人明白:在一个瞎子面前,其实没有荒地。
        这世上,许多看上去没有希望的荒地,只要用心开垦、播种,都会充满希望。心明大师的行为启示我们别浸沉在世俗的眼光中,每个人都可以使荒地生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