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就是快乐
有一个富翁背着许多金银财宝,到远处去寻找快乐。可是走过了千山万水,也未能寻找到快乐,于是他沮丧地坐在山道旁。一个农夫背着一大捆柴草从山上走下来,富翁说:“我是个令人羡慕的富翁。请问,为何没有快乐呢?”
农夫放下沉甸甸的柴草,舒心地擦着汗水:“快乐也很简单,放下就是快乐呀!”富翁顿时开悟:自己背负那么重的珠宝,老怕别人抢,总怕别人暗害,整日忧心忡忡,快乐从何而来?
于是富翁将珠宝、钱财接济穷人,专做善事,慈悲为怀。帮助别人的善举滋润了富翁的心灵,也让他尝到了快乐的味道。
时下,人们被名利缠身,何有快乐?成天陷入你争我夺的境地,快乐从何而言?成天心事重重,阴霾不开,快乐又在哪里?成天小肚鸡肠,心胸如豆,快乐又何处去寻?
“放下就是快乐”是一个开心果,是一粒解烦丹,是一道欢喜禅。只要你心无挂碍,什么都看得开,放得下,何愁没有快乐的春莺在啼鸣,何愁没有快乐的泉溪在歌唱,何愁没有快乐的白云在飘荡,何愁没有快乐的鲜花在绽放!
乐在简单
敏在上大学时,曾在省报发表了一则小文,得到100元稿费。很多同学要敏请客,敏很为难,这么多同学,但只有100元,买什么好呢?班上的生活委员说:“这容易,你把钱给我吧。”当天下午,他在黑板上写出通知:本班某某为庆祝处女作发表,定于本周周末,请全班同学在教室看电影,并招待奶糖一袋。
全班同学都很高兴,没有因为只是一部电影、一袋奶糖而嫌弃。后来生活委员找敏结账:“租一部电影碟花2元,奶糖每袋2元,全班47人,共开支96元,还剩4元钱,给你。”
那次请客,同学们都很高兴。许多年以后,当敏和老同学回忆起他们那个快乐的周末时,敏自己也高兴了很久。后来敏也曾多次请客,请吃请喝,花费也不小,但从没有那样快乐过。为什么呢,因为那次请客,是乐在简单。
快乐是生活的赐予,我们谁都可以拥有。它不是商品,也不是谁的专利。快乐不用钱买,更也不是俯拾皆是。一个人是否快乐,要看你自己用什么样的心态去看待它、如何去寻找它、如何去操作和经营它。
珍惜你所拥有的
从前有个国王,整日郁郁寡欢。于是他派大臣四处寻找一个快乐的人,并把快乐的人带回王宫。大臣四处寻找了好几年,终于有一天,当他走进一个贫穷的村落时,听到一个人在快乐地放声歌唱。循着歌声,他找到了那个正在田间犁地的农夫。
大臣问农夫:“你快乐吗?”
“我没有一天不快乐!”农夫回答。
大臣喜出望外,把自己的使命和意图告诉了农夫。
农夫不禁大笑起来,说:“我曾因没有鞋子而沮丧,直到有一天,我在街上遇到一个没脚的人,才发觉自己是多么幸福,我至少还有脚。”
快乐是什么?
快乐就是珍惜你已拥有的一切。像那位贫穷而快乐的农夫一样,不为自己所没有的沮丧,只为自己所拥有的快乐。
无忧人生
黄昏时分,马路尽头一辆自行车由远而近。骑车的男子在附近工厂打工,坐在后架上的妻子是一个脑子不健全的女人,她不会照顾自己,只能寸步不离地跟着男人,而那位丈夫像呵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她关心备至。每天傍晚他们都准时从这里经过,再停下来走进商店挑一些糖果或小孩子的玩意儿。
今天她会看中什么呢?
女人来到玻璃柜前,她的眼睛盯住了一朵艳丽的线绸花。说真的,这种大红花只适合幼儿园的娃娃戴,倘若出现在大人头上实在俗不可耐,但是男人毫不犹豫地买下,细心地别在女人的发辫上。
不少人围过来善意地议论,女人紧跟在男人背后,低头窃笑,那样子既像一个可爱的孩子,又如一位幸福羞涩的新娘。男人牵过女人的手在她耳边说了几句什么,扶着她坐上自行车后架,然后在众人的笑声中慢慢离去。
女人虽然不幸,却感受不到人世的纷争复杂,她的内心世界虽然浑沌无知,却多了一份我们缺少的纯净透明,多了一份我们苦苦追寻的快乐满足。
做自己最好
一对孪生兄弟因为逃难而失散,个性活泼的哥哥在饥寒交迫下投身寺院当了和尚,个性安静的弟弟则在机缘巧合下被人收养,还娶了妻子生了儿女。
但兄弟俩过得极不快乐,多年后他俩重逢,哥哥羡慕弟弟娶妻生子,享尽家庭温馨;弟弟羡慕哥哥皈依佛门,远离尘世纷扰。
一天,兄弟俩相约在半山腰的小凉亭闲谈。正要离开时,发生了山崩。他们慌乱地躲进一个小山洞,幸免于难。半夜,哥哥怕弟弟着凉,脱下僧衣给弟弟盖上;清晨,弟弟感激哥哥的照顾,脱下上衣给哥哥盖上。
几天后,兄弟俩获救了,他们决定调换身份,以过上自己向往的幸福生活。于是哥哥被送回了弟弟家,弟弟被送回了寺院。哥哥为了衣食拼命干活,累得半死也撑不起一家温饱,丝毫享受不到在家生活的温馨;弟弟为了准时撞钟、诵早课,和衣而睡、彻夜未眠,半点感受不到出家生活的悠哉。
兄弟俩在疲累不堪后才发觉,还是做自己最好。
生活中,我们总是拿自己的不如意与别人的幸福相比较,这样就出现一种情况:人们都在羡慕别人而抱怨自己,忘了自己生活中美好的部分,其实每个人的生活都充满酸甜五味,所以,做自己最好。
让路
一个绅士过独木桥,刚走几步便遇到一个孕妇。绅士很礼貌地转过身回到桥头让孕妇过了桥。孕妇一过桥,绅士又走上了桥。走到桥中央又遇到了一位挑柴的樵夫,绅士二话没说,就让樵夫过了桥。第三次,绅士再也不敢贸然上桥,而是等独木桥上的人过尽后,才匆匆上了桥。眼看就到桥头了,迎面又赶来一位推独轮车的农夫。绅士这次不甘心回头,摘下帽子,向农夫致敬:“亲爱的农夫先生,你看我就要到桥头了,能不能让我先过去。”
农夫不干,把眼一瞪,说:“你没看我推车赶集吗?”
话不投机,两人争执起来。这时河面上浮来一叶小舟,舟上坐着一个胖和尚。和尚刚到桥下,两人不约而同请和尚为他们评理。
和尚双手合十,看了看农夫,问他:“你真的很急吗?”
农夫答道:“我真的很急,晚了便赶不上集了。”
和尚说:“你既然急着去赶集,为什么不尽快给绅士让路呢?你只要退那么几步,绅士便过去了,绅士一过,你不就可以早点过桥了吗?”
农夫一言不发,和尚便笑着问绅士:“你为什么要农夫给你让路呢,就是因为你快到桥头了吗?”
绅士争辩道:“在此之前我已给许多人让了路,如果继续让农夫的话,便过不了桥了。”
“那你现在是不是就过去了呢?”和尚反问道,“你既已经给那么多人让了路,再让农夫一次,即使过不了桥,起码保持了你的风度,何乐而不为呢?”绅士满脸涨得通红。
在人生旅途中,我们是不是有过类似的遭遇呢?有的人常因为已经多次的奉献,而开始急急地去索取,实际上,并未得到应有的幸福,而丧失了自己的风度。
改变不了环境,就改变自己
有一个女孩被强暴了,非常痛苦。她去找心理学家咨询。一见到心理学家她就哭了,泣不成声地说:“我好惨呵,我多么不幸呵,我这一辈子都忘不了这件事情了……”
心理学家对她说:“这位小姐,你被强暴是你自愿的。”
听完这句话,这位小姐吓了一跳,说:“你说什么,我怎么可能自愿被强暴。”
心理学家对她说:“你被他强暴一次,但你的心里天天都记着他,这等于你天天都心甘情愿地被他强暴一次,那你一年下来,就被他强暴了365次。”
“这是怎么回事呢?”女孩不解地问。
“在你身上发生了一件不好的事情,而你天天在回想,这不是很笨的事情吗?这与重蹈覆辙有什么区别呢?”
事实上,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当你注意一件事情的时候,你就注意不到其他事情。所以,从抑郁中摆脱出来的方法并不复杂。只要你脑海中的“电影”改变了,抑郁也就没有了。
英帼作家萨克雷有句名言:“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也对你哭。”确实,不管你生活中有哪些不幸和挫折,你都应微笑着面对生活。
你改变不了环境,但你可以改变自己;你不能左右天气,但你可以改变心情;你不能选择容貌,但你可以展现笑容;你改变不了事实,但你可以改变态度;你不能控制他人,但你可以掌握自己;你不能预知明天,但你可以把握今天;你不能延伸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决定生命的宽度。
童心不可欺
一个孩子曾经问爷爷:“您有花皮球吗?”
爷爷说:“没有。”
不料孩子并不满足,而是一口气把这个问题问了四遍。
爷爷挺纳闷儿,于是,在连续回答了四次后,反问了一句:“你为什么老问这个?”
孩子说:“我喜欢听您说‘没有’。”
“为什么?”
“因为,在您说‘没有’时,胡子一翘一翘的特别好看。”
平心而论,故事中的孩子的确有点顽皮,但爷爷却偏偏因此笑得像一朵花——不为别的,就为小孙子的这个“愿望”。
或许这就叫快乐!
还有一个真人真事。
在美帼,曾有个小女孩儿给林肯写信,希望他留起胡子,林肯极认真地读了这封信,不仅立刻回了信,还真的留起了胡子。
这也叫快乐。
难道不是吗?
也许我们的确无法弄清楚林肯总统为什么会突然留起胡子,但可以认定,他及时给孩子回信的行为就是一种快乐。
童心不可欺,孩子们追求的是最简单的快乐,没有任何杂念,满足了他们,才会觉得自己也快乐。
寻找快乐
一群年轻人到处寻找快乐,但是,却遇到了许多烦恼、忧愁和痛苦。
他们向哲学家苏格拉底询问,快乐到底在哪里?
苏格拉底说:“你们还是先帮我造一条船吧!”
年轻人们暂时把寻找快乐的事儿放到一边,找来造船的工具,用了七七四十九天,锯倒了一棵又高又大的树,挖空树心,造成了一条独木船。
独木船下了水,年轻人们把苏格拉底请上船,一边合力荡桨,一边齐声唱起歌来。苏格拉底问:“孩子们,你们快乐吗?”
年轻人齐声回答:“快乐极了!”
苏格拉底道:“快乐就是这样,它往往在你为着一个明确的目标忙得无暇顾及其他事情的时候突然来到。”
快乐寓于专心致志地做一件事之中,有人成天追求表面的幸福快乐,却内心空虚如砥,其实,人最大的快乐是自己的心有所追求,并得到满足。
天真无邪的快乐
孩子是最天真无邪的,他们会因一个小小的批评而痛哭流涕,也会因一句漫不经心的夸奖而兴奋万分,最难能可贵的是他们那种很容易满足的品性,这使得他们总能在人们的举手投足中寻找到快乐。
老王的儿子从学校回来后兴奋地说:“爸爸,我被评为三好学生啦!看,还有一朵小红花呢!”
“好儿子,真争气!”老王高兴地拍了拍儿子的脑袋,夸奖着自己的孩子。然后又习惯性地问道,“儿子,你们班上评上三好学生的人不多吧?”
“大家都评上了三好学生!”孩子得意地答道。老王听了儿子的回答,满脸的笑容立马不见了。
又有一次,老王的儿子参加了学校的田径赛跑,在200米比赛中,儿子得了第二名,回到家后,孩子一边拿出奖状向父亲邀功,一边上气不接下气地向父亲描绘着那场“激动人心”的比赛。父亲看了看一脸兴奋的儿子,惊讶地问:“小超,每次赛跑,你不都是第一名的吗?这次跑了第二你怎么会如此高兴?”
“老爸,您不知道,那个跑第一的让我追得有多惨,跑完比赛都快趴下啦!”
小孩子懂得的事固然不如我们大人多,但是他们却知道怎样想才是最快乐的,或许,我们在郁闷时,换个心态,换个思考,烦恼也就换成了快乐!
保持内心的宁静
富有的农场主在巡视谷仓时,不慎将一只名贵的手表遗失在谷仓里,他在偌大的谷仓内遍寻不获,便定下赏金,谁能找到手表,给他50美元。
农场内的孩子们在重赏之下,无不卖力地四处翻找,但是谷仓内满坑满谷尽是成堆的谷粒和散置的大批稻草,要在这当中找寻一只小小的手表,实在是大海捞针。
孩子们忙到太阳下山仍然一无所获,便一个接着一个放弃了50美元的诱惑,一起回家吃饭去了。只有一个贫穷的小孩,在众人离开之后,仍不死心地努力找着那只手表,希望能在天黑之前找到它,换得那笔巨额赏金。
谷仓中慢慢变得漆黑,小孩虽然害怕,仍不愿放弃,手上不停地摸索着,突然他发现在人声静下来之后,谷仓里出现一个奇特的声音。
那声音“滴答、滴答”不停地响着,小孩立刻停下所有动作,谷仓内更安静了,“滴答”声也响得十分清晰。小孩循着声音,终于在偌大漆黑的谷仓中找到了那只名贵手表。
外部的宁静可以帮助你找到失去的东西,而内心的宁静则可使你审视自己的人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