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戏的不瞒打锣的】
比喻不对关系亲密者隐瞒事情。李晓明等《破晓记》第二十七回:“唱戏的不瞒打锣的,你的意思我明白。”
【吃人的狮子不露齿】
比喻真正厉害的人不暴露自己的意图。梁斌《红旗谱》十八:“对呀!常说,‘吃人的狮子不露齿’呢!在阁命军没过来以前,咱还是鞧着脖子呆着,不叫他们看出咱们的心事。”
【吃药不瞒郎中】
郎中:医生。比喻对帮助自己的人不可隐瞒真实情况。《水浒》一百二十二回:到了天明,安道全已舌卷囊缩,四肢抽搐,不能言语。急请了过先生并几位名医齐来诊视,吃药不瞒郎中,竟将昨夜安道全不肯服过先生的药,先服自己的药等话说了。
【出外做客,不要露白】
谓出门在外,自己的钱财不可显露出来。《朱砂担》第四折:“这一晚既然要躲那贼,只该悄悄的睡罢了,还要点着灯,数这珠朱颗儿做什么!自古道:出外做客,不要露白。可知被那贼瞧破了也!”
【打了牙往自己肚里咽】
比喻吃了亏,还不好让别人知道。《醒世姻缘传》第七十三回:“每年这会,男人撩斗妇女,也有被妇女的男人采打吃亏了的,也有或是光棍势众,把妇人受了辱的,也尽多这‘打了牙往自己肚里咽’的事。”亦作“打落牙齿往肚里咽”。《何典》第六卷:“那女眷吃了亏,只得打落牙齿往肚里咽,再也不敢响起。”
【大事瞒不了庄乡,小事昧不住邻居】
谓大小事都瞒不过乡邻。郭澄清《大刀记》第一卷开篇十三:“‘大事瞒不住庄乡,小事昧不住邻居。’谁家存粮缺粮,老街坊都摸个七成八脉的。”
【法不传六耳】
六耳:指三个人。谓秘密的事不让第三个人知道。《金瓶梅》第七十三回:“法不传六耳,我肯和他说?”高阳《慈禧全传》:全庚很郑重的叮嘱一句:“但有一件,‘法不传六耳’,玉掌柜,咱们俩的心腹话,你可不能跟第三个人说。”
【隔墙须有耳,窗外岂无人】
意谓秘密的事会被人窃听或总会泄露出去。语本《管子·君臣下》:“墙有耳,伏寇在侧。墙有耳者,微谋外泄之谓也。”《水浒传》第十六回:“休得再提。常言道:‘隔墙须有耳,窗外岂无人。’只可你知我知。”亦作“隔墙有耳”。《三侠五义》第一百三回:“白五爷又吩咐雨墨不必忙在一时,惟恐隔墙有耳。我等深服白五爷精细。”
【会捉鼠的猫儿不叫】
比喻会做事的人不露声色。《金锁记》第十五出:“会捉鼠的猫儿不叫,会偷情的人儿不躁,我在此日夜思想要戏窦娥,怎奈他站定在婆婆面前,不好动手。”
【机事不密祸先行】
谓不能保守机密,祸害会马上招来。《杨家府演义》第七卷:“常言‘机事不密祸先行。’老爷在堂上大声说这等话:只恐有人走漏消息。”亦作“机事不密则害成”。《绿野仙踪》第六十三回:“这奴才平日是个细心人,这事有一百二十四分是他无疑了。常言道机事不密则害成,又言先发者制人。我须预为之地方可。”亦作“机不密,祸先招”。《醒世恒言》第二十卷:“常言道:机不密,祸先招。这样事体,只宜悄然商议。
【家有黄金,外有斗秤】
谓一个人家中财产有多少,外人可以衡量得出来。浩然《金光大道》第二部十四:“常言说,家有黄金,外有斗秤。你的底儿我摸得八九不离十。”亦作“家有黄金,外有戥秤”。浩然《艳阳天》第一卷三十四章:“家有黄金,外有戥秤;谁家过日子,家里一本账,左邻右舍也有一本账,光闹哄就行吗?”
【路上说话,草里有人】
比喻秘密的话会被人偷听去。《西游记》第十回:这正是“路上说话,草里有人”。原来这泾河水府有一个巡水的夜叉,听见了百下百着之言,急转水晶宫,慌忙报与龙王道;“祸事了!祸事了!”
【瞒上不瞒下】
谓对上可以隐瞒,对下不能隐瞒。《三春梦》第二十五回:“何英曰:‘若蒙诸位将爷释放蚁命,小可无可酬谢,这两瓮酒,暂且奉送,……’旗军言曰:‘这亦做得,古人云:瞒上不瞒下。’”
【瞒天瞒地,瞒不了隔壁邻居】
意谓秘密瞒不过近邻。罗旋《南国烽烟》第一部十九:“你说呀!怎么变成哑巴了?人家说,瞒天瞒地,瞒不了隔壁邻居。你倒瞒起同床夫妻来了!”
【没有不透风的墙】
比喻秘密总会泄露出去。袁静等《新儿女英雄传》第五回:“人家不知道,就去抓何世雄啦?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什么都瞒不过人!”
【清水下杂面,你吃我看见】
比喻对方所作所为,自己是知道的。《红楼梦》第六十五回:“你不用和我花马吊嘴的,清水下杂面,你吃我看见。见提着影戏人子上场,好歹别戳破这层纸儿。你别油蒙了心,打谅我们不知道你府上的事。”
【穷遮不得,丑瞒不得】
贫穷了无法遮盖住不让别人知道,做了丑事无法瞒哄住不让别人知道。《歧路灯》第六十六回:“穷遮不得,丑瞒不住。我近来负欠颇多,不过是典庄卖地,一时却无受主,心里急,事体却不凑手。”
【三人误大事,六耳不通谋】
意谓谋划机密事,人多容易泄密坏事。《蝴蝶梦》第二折:“百般的拷打难分诉。岂不闻‘三人误大事,六耳不通谋’!”
【天机不可泄漏】
天机:天意,喻指重大的机密。机密的事不能向外透露。《通俗常言疏证`天文》引《五灯会元》:“普月曰:杜口毗耶,已声天机泄露。”《红楼梦》第十三回:“天机不可泄露。只是我与婶娘好了一场,临别赠你两句话,须要记着。”亦作“天机休泄漏”。《救风尘》第二折:“我将这情书亲自修,教他把天机休泄漏。”
【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谓天地间只有你我两人知道这个秘密。《儿女团圆》第二折:“我叮嘱他这桩事,则除是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柳青《创业史》第一部十二章:“郭主任,你放心!这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从我嘴里漏了风,你往咱脸唾!”亦作“你知我知,天知地知。”《拜月亭》第四出:“这件事你知我知,天知地知,呀!便死做鬼魂灵,一心无愧。”
【偷来的锣鼓打不得】
比喻暗中做的事,不能张扬出去。二月河《康熙大帝》:站在他身后的孔令培一把攥住郑春友的手臂:“慢,太尊,偷来的锣鼓打不得!”保柱也擦了一把脸上的汗,冷冷说道:“算了吧!我今晚立刻就走。老郑,你也赶快安排一下后事,走吧!”
【雪里埋不住死人】
比喻真相早晚要暴露。《故道春秋》二十六:于文清本想赶去看看,为自己的事只好避嫌,他郑重其事地跟李大成说:“你们没必要遮遮掩掩的,放开量让他们搞去!俗语说,纸里包不住火的,雪里埋不住死人的!”
【做贼三年,不打自招】
比喻长时间暗中做坏事的人,往往会因麻痹大意而自我暴露。《五行战记》:“哈哈!做贼三年不打自招,露馅了吧!还说不知道要去哪里,连你这平时很少去餐厅吃饭的人都知道细雨餐厅的饭菜便宜……”
【不怕慢,全怕站】
意谓不怕进程缓慢,就怕停住不干。刘江《太行风云》五十八:“人常说,不怕慢,全怕站,不走弯路就好办。”亦作“不怕慢,就怕站”。浩然《艳阳天》第二卷八十三章:“不怕慢,就怕站,只要大伙儿一伸手,就算有头脑了。”
【紧行无好步】
比喻做事急慌或图快容易出差错。《三国演义》第七十四回:“魏王有戒:关公智勇双全。他虽中箭,只恐有诈,故鸣金收军……‘紧行无好步’,当缓图之。”
【酒能成事,酒能败事】
谓饮酒能促成好事,也能把事情搞坏。《水浒传》第四回:“但凡饮酒,不可尽欢。常言‘酒能成事,酒能败事’,便是胆小的吃了也胡乱做了大胆,何况性高的人!”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旧谓谋求事情成功,在于人争取努力;但能否成功决定于天意。《三国演义》第一百三回:“不期天降大雨,火不能着,哨马报说司马懿父子俱逃去了。孔明叹曰:‘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成大事者,不计小败】
谓做人事业的人,不会计较小的失败。《带印奇冤郭公传》第二十九回:“相机而行。古人说:‘成大事者不计小败’,孔圣人说:‘小不忍之则乱大谋’。此汉高祖所以终胜霸王也。”【成大事者,不惜小费】
谓成就大事的人,不吝惜小的费用。成大事者不惜小费《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八十八回:芬臣见他不省,只得直说道:“走了内线,恐怕不免要多少点缀些。虽然用不着也说不定,但卑职不能不声明在前。”苟才道:“这个自然是不可少的,从来说欲成大事者,不惜小费啊。”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萧何:汉初大臣。楚汉战争中,曾荐韩信为大将;建立汉朝后,又协助高祖灭掉韩信。谓成就韩信的是萧何,败亡韩信的也是萧何。比喻成败皆由同一个人所致。宋·洪迈《容斋续笔》卷八:“信之为大将军,实萧何所荐,今其死也,又出其谋,故俚语有‘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之语。”《赚蒯通》第一折:“这非是我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做恁的反复勾当。但是小官举荐之人,日后有事,必然要坐罪小官身上。”
【创业百年,败家一天】
谓创建家业艰难,毁坏家业却很容易。冯德英《山菊花》第八章:“你这么个大人,还老叫我替你操心?创业百年,败家一天。我年过花甲,精神有限。这个家业往后全靠你兄弟二人维持。
【大意失荆州】
荆州:今湖北江陵,三国时为军事重镇。《三国演义》载:蜀国大将关羽镇守荆州,因他骄傲麻痹,被孙权设计袭取。比喻因疏忽大意而造成重大损失。陈登科《淮河边上的儿女》:“快吧!不要大意失荆州,我们不靠圩边走,奔南河底去。”
【胜败乃兵家常事】
对用兵打仗的人来说,打胜打败是常遇到的事。比喻办事有成功也有失败。语本《旧唐书·裴度传》:“夫一胜一负,兵家常事。若帝王之兵,不合败,则自古何难于用兵?”《水浒传》第五十五回:“哥哥休忧,胜败乃兵家常事,何必挂心?别生良策,可破连环军马。”亦作“胜败兵家之常”。《英烈传》第三十六回:“胜败兵家之常,今日此战,誓必捉你。”
【事怕三疲】
谓事情最怕再三拖延,拖延疲沓了,就不好办了。《带印奇冤郭公传》第三十三回:“再不然拖累他们几日,不放他回去,事怕三疲,又谁肯赔上许多讼费始终为公呢?”
【事无三不成】
意谓事情不经历多次努力不会成功。《西游记》第八十三回:“常言道:‘事无三不成。’你进洞两遭了,再进去一遭,管情救出师傅来。”
【先下米,先吃饭】
比喻早着手,早办成。《金瓶梅》第十八回:“亏你有脸儿还说哩!奴当初怎么说来?先下米的先吃饭。你不听,……你做差了!你抱怨那个?”《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四回:“俗语说‘先下米,先吃饭’,果然有命,水到渠成。”
【小不忍则乱大谋】
旧谓在小事上不能容忍,就会把大局搞乱。语本《论语·卫灵公》:“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三国演义》第一百一十七回:“‘小不忍则乱大谋’,父亲若与他不睦,必误国家大事,望且容忍之。”《三宝太监西洋记》第十九回:“成大事者不借小费,小不忍则乱大谋。掌三军,封万户,岂可这等样儿的匹夫之勇,妇人之仁?”
【有意栽花花不活,无心插柳柳成阴】
比喻有心办的事办不成,无心办的事倒成功了。《醒世恒言》第二十卷:“常言道:‘有意栽花花不活,无心插柳柳成阴。’张木匠儿子恁般聪明俊秀,何不与他说,承继一个,岂不是无子而有子。”亦作“无心插柳柳成荫,有意种花花不活”。《合锦回文传》第十一卷;“柳公收得这女儿,虽不姓柳,却与姓柳的一般亲热,这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了。今忽遭变故,到底是有意种花花不活,岂不可悲可悼?”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