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好人学好人,跟着巫婆跳假神】
巫婆:装神弄鬼替人祈祷搞迷信活动的女人。谓跟着好人学好,跟着坏人学坏。刘江《太行风云》五十九:“真是‘跟着好人学好人,跟着巫婆跳假神’。不生疮,挨你日月多了,也得起块大疙瘩。”也作“跟着啥人学啥人,跟着巫婆会跳神”。冯志《敌后武工队》二十一:“俗话说,跟着啥人学啥人,跟着巫婆会跳神!天天和特务们花天酒地的鬼混,就是成佛做祖的人,也难说他不变心。”
【见鞍思马,睹物思人】
谓看到与自己亲密者的所用之物,就会触发对其的思念之情。《清平山堂话本·戒指儿记》:“小姐讨这颗宝石,仔细看了半晌,见鞍思马,睹物思人。只因这颗宝石,惹动闺人情意。”亦作“赌物思人”。《金瓶梅》孟玉楼道:“你聪明一场,这些儿就不知道了?乐有悲欢离合,想必看见那一段儿触着他心,他睹物思人,见鞍思马,才掉泪来。”
【见过鬼怕黑】
比喻受害一次,以后见到类似的情况仍害怕。《大唐双龙传》:“徐子陵心中暗叹,昨夜可说是他真正对一位心仪的女性动真情,岂知却碰了整鼻子灰,俗语有云见过鬼怕黑,现在对著能令他动心的另一绝世佳人,岂敢不步步为营,翼翼小心,免致再行差踏错。”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朱:朱砂,红色颜料。比喻环境的影响会使人变好或变坏。晋·傅玄《太子傅箴》:“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声和则响清,形正则影直。”《醒世恒言》第十一卷:“因他父兄都是个大才子,朝谈夕演,无非子史经书,目见耳闻,不少诗词歌赋。自古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强将手下无弱兵】
比喻本领高、能力强者的手下,不会有无能的人。《三侠五义》第八十二回:“好孩子!真是强将手下无弱兵。这要是从铡口里爬出来,方是男儿。”亦作“强将之下无弱兵”。《二刻拍案惊奇》第九卷:“强将之下无弱兵。恁样的姐姐须得怎样的梅香姐,方为厮称。”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谓白天所想的事,往往会在夜间梦中出现。语本汉·王符《潜夫论·梦列论》:“昼有所思,夜梦其事。乍吉乍凶,善恶不信者,谓之想。”《合锦回文传》第十二卷:“常言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梁生是夜朦胧伏枕,恍惚见梦兰走近身边。”
【上梁不正下梁歪】
比喻居上位的人行为不正,下面的人也就跟着学坏。《金瓶梅》:“只家中大小,把你也不着在意哩,正是上梁不正下梁歪!”《官场现形记》四十四回:“‘上梁不正下梁歪’,你若是个好的,小老婆同你打架吗?”《缀白裘·铁冠图夜乐》:“不要怪他们,这叫做上梁不正下梁歪。”
【上行下效】
上面的人怎样做,下面的人就怎样仿效。《官场现形记》第六十回:“中国一向是专制政体,普天下的百姓都是怕官的,只要官怎么,百姓就怎么,所谓上行下效。”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上面的人喜爱什么,下面的人就一定喜爱的更厉害。《资治通鉴·唐高宗上元元年》:“夫人之慕名,如水趋下,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紧紧抓住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问题》:“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党群干群关系方面出现的许多问题,都能从领导机关、领导干部的作风中找到原因。
【一步走错,步步走错】
谓在关键之处处理错了,下面就都跟着错下去。曹禺《雷雨》第三幕:“傻孩子,你不懂,妈的苦多少年是说不出来的,你妈就是在年轻的时候没有人来提醒——可怜,妈就是一步走错,就步步走错了。”
【一个烂桃坏满筐】
比喻一个不好的人会败坏集体。陈登科《风雷》第一部第一章:“一个烂桃坏满筐。凡是自己不找赚钱门路,光要救济的,光想要贷款的,一个不准贷,也不发救济粮。”
【一个老鼠坏了一锅汤】
比喻不好的人虽少,但危害却很大。柳青《创业史》第一部二十九章:“咱要那个货做啥嘛?犁地掉了铧,还不知道!套磨,反插了磨棍!一个老鼠坏了一锅汤!你收他,你和他互助去!我退!”
【一好百好】
一样好,样样都好。康式昭等《大学春秋》十六:“许瑾曾经救人负伤,做过好事,从此以后,他就处处拔尖,样样突出,一好百好,什么都是顶呱呱。”
【一马有病百马忧】
比喻同伴中会相互影响。严亚楚《龙感湖》第三十九回:“有道是,一马有病百马忧。他们这一走,是会影响全局的啊!”亦作“一马不行百马忧”。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第十章:“‘一马不行百马忧’,只要你们这班带个头,大家就会跟着上工的。”
【一人吃斋,十人念佛】
比喻一个人做某件事,带动许多人去跟着做。《平妖传》第七回:“常言道一人吃斋,十人念佛。因这杨巡检夫妻好道,连这老门公也信心的。”
【一人向隅,满坐不乐】
向隅:面朝着屋子的一个角落。“一人向隅,满座不乐”意谓因一人情绪不好,影响了满座的人都不高兴。冰心《秋雨秋风愁煞人》:“你一个人在这里做什么?雅琴说你病了,现在好了吗?”英云道:“‘我何尝是病着,只为一人向隅满座不乐,不愿意去搅乱大家的兴趣就是了。’我知道她又生了感触,便也不言语,拉过一个垫子来,坐在她旁边。”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意谓书读得遍数多了,其中的意义自然会明白。语本《三国志·魏书·王肃传》注引《魏略》:“(董)遇善治《老子》……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义相见。’”亦作“读书千遍,其义百见。”宋·朱熹《训学斋规》:“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
【共君一夜话,胜读十年书】
意谓与有才识的人交谈,能获大教益。《二程全书·伊川先生语》卷八上:“古人有言曰:‘共君一夜话,胜读十年书。’若一日有所得,何止胜读十年书耶?”亦作“共君一面话,胜读十年书”。卧龙生《玉手点将录》:“陆文飞一抱拳道:‘与君一夕话,胜读十年书,小弟今天算是长了不少见识。’”
【好记性弗如烂笔头】
记性再好也不如用笔记。清·范寅《越谚》卷上:“好记性弗如烂笔头。劝人勤记账目。”
【井淘三遍吃甜水,人从三师武艺高】
井多淘几遍就能吃上甘甜的水,人多随从几个老师学习就会本领高强。《我把胜利献给你——足球新星“彗星”郑智写真》“井淘三遍吃甜水,人从三师武艺高”。郑智经常说“父亲郑海川、霍顿教练以及朱广沪指导,这是对我帮助最大的三个人。没有他们的苦心培养,言传身教,就没有我的今天。”
【千招要会,一招要好】
意谓既要掌握多种技能,还要特别精通一种。萧军《五月的矿山》第十一章:“鲁东山述完了改变这放炮班的经过,他说:‘……老人古语说得好,‘做到老,学到老,千招要会,一招要好”。’”
【窍门满地跑,就看找不找】
谓窍门很多,就看你肯不肯用心去钻研。周肖《霞岛》第十四章:“‘班长,你真有办法,硬是一点烟都没得啊!’‘窍门满地跑,就看找不找哇!’”亦作“窍门到处跑,看你找不找”。张长弓《青春》十二:“干么事都得动脑筋找窍门,窍门到处跑,看你找不找。”
【三人行必有我师】
三个一起行走的人中,一定有一个在某方面是我的老师。意谓应虚心向别人学习。语本《论语·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师傅引进门,修行在个人】
修行:学佛或学道。比喻师傅只起到引导作用,要取得成功在于自己刻苦学习。《99的别样暗恋》:“为之尘制订了详细的计划,然后意味深长地拍拍他的肩:‘师傅引进门,修行在个人,为师我也该告老还乡啦!’”亦作“佛爷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偷学的拳头打不死本人】
偷学他人的一点本领是制伏不了他本人的。鲁迅《故事新编·奔月》:“难道我的‘啮镞法’都没有知道么,这怎么行。你闹这些小玩艺儿是不行的,偷学的拳头打不死本人,要自己练练才好。”
【学如牛毛,成如麟角】
麟角:传说中动物麒麟的角,借喻宝贵稀罕。意谓学习的人多如牛毛,而有成就的人却极少。《太平御览》卷六七引《蒋子万机论》:“谚曰:‘学如牛毛,成如麟角。’言其少也。”亦可称为“为者如牛毛,获者如麟角”。
【学问无大小,能者为尊】
意谓有没有学问,不在于年龄大小;只要是知识渊博的能者,就会受到尊重。《镜花缘》第二十三回:“俗语说的:‘学问无大小,能者为尊。’他的学问既高,一切尚要求教,如何不是晚生?岂在年纪?”
【艺多不压身】
谓多学些本领对自己有好处。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十六章:“艺多不压身。日后你们要是不愿跟着老子打江山,可以到南京去跑马卖解,饿不了肚皮,”亦作“艺不压身”。《歧路灯》第四十四回:“这孙海仙说了些江湖本领,不耕而食,不织而衣,遨游海内,艺不压身。”
【有状元徒弟,没状元师傅】
意谓徒弟或学生一定能超过师傅或老师。李英儒《女游击队长》第三章:“有状元徒弟,没状元师傅。拐老头那点文化,很快要被学生掏尽了。有些都被学生超过了。”
【幼而学,壮而行】
谓年幼时努力学习,长大后就可施展才干。《绣襦记》第一出:“自古道:幼而学,壮而行。孩儿学既优长,正该着他去。倘得一官半职,也显平昔训子之功。”《西游记》第九回张氏道:“我儿读书人,‘幼而学,壮而行’,正该如此。但去赴举,路上须要小心,得了官,早早回来。”光蕊便吩咐家僮收拾行李,即拜辞母亲,攒程前进。
【千般易学,一窍难通】
窍:窟窿,通气小孔,也指事物关键。熟悉许多事物的一般知识,懂得怎样去做并不困难,而认识一个事物的本质,掌握它的规律,并不是容易的事。说明对于熟悉的事物要把握其本质和规律,也说明真正精通一门学问或一种技艺
是很难的。《戏情江湖》第三章:“卫紫衣暗暗好笑,目光深不可测。千般易学,一窍难通,若说看一看就会,那些酿酒师傅活活都要饿死啦!”亦作“千般易学,千窍难通”。
【虚心的人总是学十当一,自满的人总是学一当十】
虚心的人学了很多却觉得学得很少,自满的人学了一点就觉得学了很多。意谓真正好学的人才永不自满。
【学到老,不会到老】
意谓世上自己不会的事很多,即使学到老也学不完。明《金瓶梅词话》:第七十回:“常言学到老,不会到老,天下事如牛毛,孔夫子也识得了腿。”
【学到老,学不了】
谓学无止境。诸葛青云《金手书生》:“屠永庆叹道:‘学到老,学不了,那山更比这山高!我当时也和司空老弟如今这般,有点莫名其妙,但略过片刻,那满地橙针,竟一根根的自行飞起,又复回到了枝头以上!’”
【学贵专门,识须坚定】
学习要讲究专一,见识要正确而坚定。吴思敬《一个人不能骑两匹马》:“正因为如此,历来的学者总是重视‘专一’:清朝章学诚提出‘学贵专门,识须坚定’;清朝李渔认为‘技无大小,贵在能精,才乏纤洪,利于善用。能精善用,虽寸长尺短亦可成名’。”
【学问学问,要学要问】
要长学问就得勤学好问。王勤《谚语歇后语概论·六·谚语的构造》:“有的谚语把同一个词不间隔地说了又说,这是‘重迭’用词现象。有的是双音节词的重迭。如:学问学问,要学要问……”
【嗔拳不打笑面】
嗔:怒。意谓再气怒,也不打笑脸相迎的人。《五灯会元》卷十五:“泉州云台因禅师僧问:如何是和尚家风?师曰:嗔拳不打笑面。”《金瓶梅》第七十二回,伯爵对李铭说:“他有钱的性儿,随他说几句罢了。常言嗔拳不打笑面,如今时年尚个奉承的,拿着大本钱做买卖,还放三分和气,你若撑硬船儿,谁理你。休说你们,随机应变,全要四水儿活,才得转出钱来,你若撞东墙,别人吃饭饱了,你还忍饿……”
【大德不酬】
意谓接受别人无法报答的大恩惠,就不必报答,或不必再说些客套的谢辞。明·吴鳞征《还里人田券书》:“谚云:大德不酬。”亦作“大恩不谢”。张春帆《九尾龟》:孙英玉看了众人这样的成全,心上万分感激。便抢步过来,对着众人一个人打一个拱,口中说道:“我孙英玉蒙诸位这般的格外周全,感铭肺腑,却叫我将来怎样的报答得来?古人说的,‘大恩不谢’,我也只好把这件事儿长长的放在心上了。”
【对客不得嗔狗】
嗔:发怒地呵斥。意谓当着客人不可呵斥狗,以免客人误会。《村乐堂》第一折:“可不道对客不得嗔狗。我本待去了来,恰才王都管吃了几下打,我试安抚他者。”
【恭敬不如从命】
意谓对别人与其恭敬,不如顺从他的意思。多用作客套。《西厢记》第二本第二折:“先生休作谦,夫人专意等。常言道:恭敬不如从命。休使得梅香再来请。”
【好客主人多】
谓能够带来好处的客人,招待他的主人就多。《廿载繁华梦》第五回:“好客主人多‘且说当时有一位大理正卿徐兆祥,正值大比之年,要谋一个差使。叵耐京官进项不多,打点却不容易,幸亏由联元手里结识得周庸佑,正要从这一点下手,只是好客主人多,人人倒和他结识,不是有些关切,借款两字,觉得难以启齿。’”
【好借好还,再借不难】
谓借人钱物,如期归还,以后再借就不会遭到拒绝。《西游记》第十六回:“老孙可是那当面骗物之人?这叫做‘好借好还,再借不难’。”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