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一期“遇见”的开场,董卿说:“‘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是撩动心弦的遇见;‘这位妹妹我曾经见过。’这是宝玉和黛玉之间初见面时欢喜的遇见;‘幸会,今晚你好吗?’这是《罗马假日》里安妮公主糊里糊涂的遇见;‘遇到你之前我没有想过结婚,遇到你之后我结婚没有想过和别的人。’这是钱锺书和杨绛之间决定一生的遇见。”跟随董卿的声音和情感,深思一下,我们都有哪些难忘的遇见呢?
董卿说:“声音是一种传递信息的介质。朗读与音乐相通,都是传递爱的方式。在《朗读者》中,你要做的是用心去聆听。”董卿用她的声音带我们领略到文字的魅力,朗读的精彩。
有人对女人的声音这样评价:声音是女人随身携带的天然乐器。如果女人在与异性交往时能够很好地弹奏这种乐器,优美的旋律能够深入异性内心,将其深深打动,那么美好的事情自然会降临到你的身上。
与人交际中,我们的思想和观点都是以声音为媒介表现出来的。拥有悦耳动听的声音,不仅是锻炼口才的首要环节,也是打动人心的温柔力量。
东方卫视曾经有一档节目叫《幸福魔方》,它是一个处理人与人之间纠纷的电视节目。在节目当中做最后分析的是一位女心理学博士。这位心理学博士音调较低,音色甜美,使得做节目的嘉宾和观众在最后都能耐心地听她娓娓道来,沉浸在她轻柔亲切的声音之中。这种音色与音调非常容易引起大家的共鸣。
温言细语,谦顺柔和,是女性特有的语言风格,使人倍感亲切。温柔的声音是人类最美妙、最动听的声音,有一种直达人心的魅力。
靳羽西女士是全球公认的最有气质的东方女性之一,她说:“我专门向语言专家请教过说话的技巧,说话是尽量把声音放低,听起来会比较好听,显得人有涵养,有底蕴,容易赢得人们的好感和信任。”
有教养的女性是不会高声说话的,在生活中她们也很少出现泼妇式的吵闹。为了保持温柔的形象,很多女演员都做了声带手术,就是为了避免出现声嘶力竭的高调。
好的声音是可以通过练习实现的,它有一些基本的要求:持久、有力、准确、清晰、圆润。为了达到这些要求,我们必须对自己的声音加强训练。
首先练气。气息是人体发声的动力,就像汽车上的发动机一样,它是发声的基础。气息的大小对发声有着直接的关系。气不足,声音无力,用力过猛,又有损声带。所以我们练声,首先要学会用气。
吸气:吸气要深,小腹收缩,整个胸部要撑开,尽量把更多的气吸进去。我们可以体会一下,你闻到一股香味时的吸气法。注意吸气时不要提肩。
呼气:呼气时要慢慢地进行。要让气慢慢地呼出。因为我们在演讲、朗诵、论辩时,有时需要较长的气息,那么只有呼气慢而长,才能达到这个目的。呼气时可以把两齿基本合上,留一条小缝让气息慢慢地通过。
经科学考证,讲话时呼吸方法以采用胸腹式联合呼吸法(也称丹田呼吸法)发出的声音效果最佳。具体方法是:收缩小腹,以丹田的力量控制呼吸。这种方法全面调动了发声器官的能动作用,活动范围大,伸缩性强,对嗓子的保养也有一定的作用,是一种科学的运气方法。
其次练声。人类的声音源于声带,是通过气流振动声带而发出来的,而发音的音响、音高和音色则是由声带的振动频率所决定的。一个人的声音是否动听,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声带的好坏。因而,在先天因素的基础上,对声带进行后天的训练和保护,是拥有一副好嗓子最直接和有效的措施。
需要注意的是,在练发声以前,先要做一些准备工作。先放松声带,用一些轻缓的气流振动它,让声带有点准备,发一些轻轻的声音,千万不要张口就大喊大叫,那只能对声带起破坏作用。这就像我们在做激烈运动之前,要做些准备动作一样,否则就容易使肌肉拉伤。
女人柔美的声音是酒,芳香四溢,沁人心脾,她的声音里有高潮、有舒缓、有喜忧,引人入胜,扣人心弦。
将别人看在眼里,放在心上
想做一个说话讨喜的人,就要懂得哪些话该说,哪些话不要说。将别人看在眼里,放在心上,才能用言语打动别人,让别人不知不觉喜欢你。一个睿智的女人在说每一句话之前,都会考虑一下她要说的话是否合适,而不是口无遮拦,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给其他人造成不快。
董卿在《挑战不可能》节目上担任嘉宾时,看到一个整容的女嘉宾,而她又对这个姑娘为什么整容产生了兴趣,换作是大多数人,可能就会直接脱口而出:“为什么要整容啊?”但董卿不一样,她用了一个词“非自然生长”。观众纷纷感叹道:董卿的情商真的好高啊,太会说话了。是的,人人都有追求美丽的权利,人人都需要被尊重。在说话时考虑别人的感受,把别人放在心上,是一个女人聪慧、机智的表现。
一个在聊天时只考虑自己而忽略别人的人,往往会被别人看作自高自大、自私自利的人,这样的人爱以自我为中心,也往往会让大家避之不及。而那些能把对方放在心上,畅所欲言的人,才是真正的说话高手。
即使是亲密无间的朋友,我们在说话时也不能口无遮拦,不考虑别人的感受。有些女人说话之所以惹恼人,都是因为说话时不顾及别人的感受,不将别人放在心上。
当你看到一位身材肥胖的女同事,大声地询问她:“哟,你又长胖啦?你老公都弄什么给你吃,把你喂得这么肥啊?”你的女同事心里一定对你很不爽,说不定她会会立刻和你翻脸哩。
一位刚刚失去亲人的朋友正处于悲痛之中,如果你冒失地说:“最近过得如何,开心吗?听说电影院上映了一部喜剧大片,要不要哪天咱们一起去看看?”你的朋友也一定不会对你有什么好的印象。
一位新娘子在婚礼上穿了一件不太合适的衣服,但聪明的女人是不会批评新娘子的。如果你不注重场合,和周围的人议论新娘子的衣服:“哎呀,她这身礼服剪裁得真不错,可就是颜色嘛,看着很不合适……”你的话不仅会让当事人对你不爽,甚至就连旁边的客人也会觉得你这个人不解风情,大煞风景。
将别人放在心上的人懂得尊重别人,不随便打听、干涉别人的隐私,评论他人的是是非非。她们也不会无事生非,捕风捉影,乱传小道消息。所以我们在说话时要有事实根据,不能听风就是雨,随波逐流。总之,说话的时候要约束下自己,多考虑别人的感受,我们应该明白什么话是该说的,什么话是不该说的。
《看见》在播出药家鑫这一期节目时,柴静的一个举动又引发争议:节目2分16秒,柴静正采访受害者张妙的父亲张平选时,隔壁忽然传来一阵嚎啕大哭,是张妙的母亲。“为什么不进去劝劝?”柴静问。“不劝,劝也没用。”柴静起身,对着镜头说:“我去看看,我去跟她说说……”
她示意摄像师留在原地,不要拍摄。采访戛然而止。
进屋后,柴静把手搭在张妙母亲的手臂上。那时,她忽然问自己:如果这是20多岁的自己呢?不会做这个动作。也许手足无措,也许很“粗暴”地给对方擦去眼泪,嘴里不断说着:“不要悲伤,明天会更好”之类的安慰话。
还有一种可能,二十出头的柴静会端着摄影机闯进去,拍下母亲崩溃的画面,或等女人停止哭声后,继续追问采访。可是这一次,走进张妙房间后的柴静没有出现在镜头中;最终呈现的画面是张家门帘背后模糊映衬出的柴静拉着张妙母亲的剪影。再没有任何具象镜头,只听到女人断断续续的哭声。
“我不想‘消费’这件事。‘进去’只是私人举动。没必要在镜头前强调和夸张。”柴静说,“年轻时,总意识到镜头在盯着自己,必须夸张行为,取悦谁,来完成任务。到了我这个年龄,已经知道有些人承受的东西是他人无力改变也无法体会的。唯一能做的是在得到别人的允许后,陪伴于此。跟你一起,试图感受你的感受。‘陪伴’也在传达一种无能为力。对不起,没办法,只能感受。”
有时候,感同身受的安慰比千言万语都有用得多,因为你是站在她的角度上,体会她的难过与伤心,这种心与心互相怜惜的力量能让处在困境中的她感到自己并不孤单。
藏族有句俗话:“说一句话,要看在场所有的人的脸。”真正有智慧的女人,说话特别有分寸,说什么都会考虑照顾别人的心,这才是值得我们学习的。现在有些女人说话很直,不管什么话都敢说,结果得到很多人的赞叹,认为这不装,有个性。其实,说话时考虑别人的感受,这是做人最起码的素质。
谈事情,把重心放在对方身上;要责备,先把箭头指在自己身上。最重要的是,当你说话的时候,一定要记得别人。因为没有一个听人讲话的人,会希望被讲话者忽略;也没有一个忽略听众的说话者,能获得好的反应。
我们可以在平常和别人聊天时,尽量别让自己说出“我”字。每次当你想说“我”的时候,就改成“你”或者“他”。你会发现,在接下来的谈话中,你会不断地说出“你那天……”“你感觉”“你的看法……”,当你将这些话题不断地丢给对方,让对方畅所欲言的时候,对方已经在心里喜欢上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