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表清秀的第二任唐僧——徐少华
我转而找寻下一个唐僧。这时,小白龙的演员也提到日程上了。为了找高小姐,我在电影《精变》里看中了其中的魏慧丽,同时觉得里面的疯少爷比较清秀,可以试试小白龙。这个演员叫徐少华,是山东话剧团的演员。于是,约好一天,他和总政话剧团的一个参选唐僧的演员一起来试妆试戏。那天,副台长阮若琳也参加。化上妆以后,发现总政来的唐僧形象不够儒雅大方,演小白龙又不够英武,而徐少华演小白龙又觉得太文雅。阮台长当时决定:“不如让他来演唐僧!”于是,徐少华就接过了汪粤的衣钵,进了剧组。
徐少华在剧组一开始比较腼腆,整天躲在屋里看书,不和人来往。他当时很消瘦,为了增肥,我叫剧务多弄一些肉给他吃,他吃饱了就躺在床上,一直保持到胖瘦适度为止。以后,他逐渐活跃起来,在表演上,他很有灵气,师徒四人相处得也不错。
徐少华在组里演了《困囚五行山》《猴王保唐僧》《计收猪八戒》《坎途逢三难》《智激美猴王》《夺宝莲花洞》《大战红孩儿》《斗法降三怪》。从提前播出的几集中可以看出,徐少华扮演的唐僧以其清秀的外貌赢得了许多观众的喜爱。
就在拍摄《智激美猴王》(我们不是按照剧中顺序来拍的)时,徐少华忽然向我提出了一个要求:山东话剧团的领导给他报了山东艺术学院的名,让他去上大学,他要去考试。我非常意外,问他:“你也要放弃唐僧?”他向我解释:“我只是去考试,考上以后,我可以不去上学,只在拍戏空余时间去几天就可以了。”我不大相信:“天下有这样的好事?不上课就能给你文凭?”但是徐少华坚持要去,而且保证以后不会影响拍戏,我只好半信半疑地同意了。
当时,我们正在云南拍戏。为了照顾徐少华能如期赶到济南考试,我动员全剧组把唐僧在石林的戏加班赶出来。记得那是拍“唐僧掉进黄风怪妖洞”的戏,大家拍完日戏拍夜戏,等拍完黑狐精跳舞迷惑唐僧的戏时,天已经快亮了。徐少华如期赶上了考试,大家却累得够呛。
没有戴五佛冠的徐少华
我们转点到昆明拍唐僧变老虎和师徒和好的戏时,徐少华回来了。他没有耽误拍摄,我很高兴。但是,他又提出了一个让我为难的问题:他要求剧组出面和学校交涉,让他可以不上学却能拿到文凭!
我奇怪地问他:“当初不是你自己说可以不用去上课的吗?怎么又要剧组出面呢?剧组哪儿有这么大的面子可以左右学校?”
但徐少华却说:“中央台能办到,倪萍就是这样的,她就没有上课,《中国姑娘》能办到,《西游记》怎么就办不到?”
我问他:“假如只能顾一头的话,你准备如何?”
他说:“我还是要演唐僧。”听他这样说,我放心了。
这集戏拍完,做下面的准备工作时,徐少华回家了,临走时我把后面的日程和时间安排告诉了他。
1985年10月份,在苏州拍《趣经女儿国》。眼看出发日期到了,徐少华却杳无音讯。我打电话给山东话剧团,他们回答说,徐少华和他的爱人一起去上学了。我又把电话打到学校,表演系却回答:“没有这个人!”我一怒之下,把电话打到学校的教务处找教务长,要他立即叫徐少华到剧组拍戏!
教务长去找徐少华,他回来告诉我:“徐少华说有几个镜头要补,请几天假,这就去剧组。”
我对他大喊:“不是几个镜头!是一集重要的戏,没几天工夫是完不了的。”
徐少华到剧组来了,但心里不痛快,他勉强拍完了《趣经女儿国》,这是唐僧的重头戏。当时我和组里所有的人都认为他应该继续拍下去,他的唐僧很受观众喜爱,半路放弃,实在可惜。三个“徒弟”和武打设计林志谦请他吃饭,想说服他留下来,但他什么也听不进去,一拍完就立即回到学校去了。
临行时我应他的要求,派了两个制片跟他一起到济南去找他的学校,希望学校能让他少上点课,保证拍戏,到时照样拿文凭。但两个制片从济南来了电话,校方领导说,他们问过徐少华:“学业和拍戏哪个为重”时,徐少华表态:“当然以学业为重。”所以,他们也就没法开口了,问我怎么办。
我听到这种情况真生气了:“少华你真想走,说明白就是,何苦一再骗我呢!”
我气愤地把这事向主管我们的副台长阮若琳汇报了,她爽快地说:“那就换人!演员有的是!谁穿上那身衣服谁就是唐僧!”我一下子心里感觉踏实了。
找到下一个唐僧,还是个难题。马上就要出发去山西拍《扫塔辨奇冤》,但是没有唐僧,我真是心急如焚。
第三任唐僧迟重瑞很有佛相

《四探无底洞》剧照,玉鼠精由常青饰演
《西游记》已经拍了一大半,前面的演员已经有了一定影响,唐僧的形象、气质也不是谁都能够符合要求的。有的合适,来不了,有的愿来,不合适。我一面找人推荐,一面自己留心。
那几天,为了争取时间,大家在广播剧场录制抠像镜头,我则在剪接房编辑录好的戏。真是无巧不成书,那天我结束了工作,和场记于虹一起下楼。我走在前面,楼梯很窄,天已经昏暗,我和一个正在上楼的人擦肩而过。他已经走过去了,模糊中我似乎看到那个人个子魁梧,气质也不错。我急忙叫住他:“哎!你,站住!”
这一声,似乎把他吓了一跳,他回过身来:“您叫我?”
我说:“你是哪儿的?”
他彬彬有礼的回答:“我是这儿的,是广播剧团的。”
我又问:“你叫什么名字?”
于虹在一旁憋不住了:“他叫迟重瑞,是我们自己剧团的演员。”
是演员,太好了!我叫他:“你站到有光的地方来!”
小迟大概被我这一连串命令式的言语搞糊涂了。他很听话地站到窗前微弱的光线下,但仍然不大看得清楚。
于虹说:“还是回房间里去吧。”
于是我们回到剪接房打开了灯。我才看清小迟的模样:他相貌堂堂,举止温文尔雅,除了有点儿胖,没别的毛病。
我心里有底了,唐僧就是他!
我问他:“《西游记》里的唐僧,你愿不愿意演?”
他十分意外:“唐僧?不是已经有人了吗?”
我说:“没有了!你愿意吗?”
他非常高兴:“愿意!愿意!”
我又问:“这可要剃头!你肯吗?”
他毫不犹豫地说:“正好,我的头发稀,剃头可以让我的头发长得好些!”
我松了一口气:“好,那你今天到广播剧场后台去,叫他们给你试妆。但是你还要减减肥,现在你稍微胖了点儿。”
小迟试妆的结果很好,他方面大耳,颇有佛相。大家都满意。
在军艺礼堂拍摄抠像镜头时,为了补拍《除妖乌鸡国》里猪八戒井底救国王的一场戏,我们搭起了井龙王的水府。我让小迟演井龙王,试试他的戏,并看他是否能吃苦,受不受得了抠模子、戴面具的罪。他顺利地演完了井龙王。
我问他:“难受吗?”
他说:“抠脸模子真难受,不过没什么,别人不是也抠嘛!”
这次“擦肩而过”的经历,成就了《西游记》里第三、也是最坚决、最忠诚的唐僧。迟重瑞热爱唐僧这个角色,兢兢业业、心无旁骛地走完了最后的取经路,取到了真经。
想起来,也挺有意思。三个徒弟,无论是动不动就吵着要分行李回高老庄的猪八戒,还是大闹天宫不服管束的孙悟空,都能踏踏实实、有始有终地完成自己的角色,获得了成功。而本应该是最坚决的取经人唐僧,却恰恰没有能坚持到底。他们有的更重视电影,有的更重视文凭,都离开了取经路,半途而废了。我在楼梯上偶然相遇的最后一位,却把取经任务进行到底,和这个电视剧一起成功了。也许,这就是“缘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