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艺林散叶-知人(6)|郑逸梅著

(2022-12-19 21:49:04)
分类: 图文:现代诗文
艺林散叶-知人(6)|郑逸梅著
叶恭绰(1881-1968),号遐庵,书画艺术家

       435.吴中沧浪亭东邻结草庵,有一古栝,俗称白皮松,干大数围,明代沈石田曾提及庵中有古栝十寻,数百年物,则距今殆千年矣。叶遐庵寓吴,时去观赏,有“消得僧房一亩荫,弥天髯甲自萧森”句。
       436.刘开渠为叶遐庵塑像,遐庵画竹报之。
       437.顾闳中之《韩熙载夜宴图》,曾留叶遐庵家经旬,图中名物服御,遐庵一一考证之。  
       438.若干年前,每逢上巳及重九,旅居南京之诗人,例有雅集。某次,在清凉山扫叶楼作登高会,函约叶遐庵,遐庵婉谢曰:“此会我不便参加。”盖扫叶楼有类于庞凤雏之落凤坡也。
       439.叶遐庵之夫人为孙敏庄,字蕊漪,无锡人,善诗翰,能饮酒,又能操京语与粤语。遐庵与之若接若离。抗战时,回来上海,遐庵居建国西路懿园,夫人住愚园路柳林别业,遐庵每年除夕,必至柳林别业,向悬挂之祖先神像拜祭,旋即离去。夫人有事,则亲赴懿园,以粤语交谈,亦旋即离去。敏庄之胞兄慨翁,无锡名宿,有诗集行世。辛亥阁命,无锡成立军政分府,慨翁任副司令,坠马伤足,故行路微蹇。未几,应遐庵之招,往北京,任其私人秘书。盖遐庵之父仲鸾与慨翁之父虎峰,为光绪十四年戊子乡榜同年,同以知府分发南昌候补,相交莫逆,遂成姻亲。当遐庵就婚无锡孙家,逗留数月,仍返江西,虎峰以秦蕙田《五礼遇考》赠之。
       440.叶遐庵藏宣德炉四百件,本拟考释,编一图录,以窘于生计,藏炉悉以易米。
       441.叶遐庵妻孙蕊漪,居住沪上乌鲁本齐南路,患瘫痪。孙为梁溪人,与孙靖圻为一家,无子女,与遐庵分居数十年。
       442.叶遐庵侧室净持早卒,埋骨北京西山幻住园。后罗瘿公死,无葬处,遐庵让隙地以葬瘿公。
       443.叶遐庵著作与刻印之书甚多,有《诗文词前后集》《自订年谱》(六十岁止)、《书画集》《清代学者像传续集》(前集为其祖父叶兰台所收集,而遐庵刊行之。遐庵所辑之续集,有像无传)、《广东省考》《清代军机处考》《广东丛书》一二集、《清词钞》《五代文》《同人词钞》《清词存目》《续篋中词》《慨翁诗录》等。
       444.徐子为四十生辰,叶遐庵以郭频伽手写《楞严》及《金刚》《心经》赠之。
       445.叶遐庵藏《楝亭夜话图》,曹寅故物也。纸本墨笔,夜月苍凉,庭院沉寂,屋内置烛台,作三人共话状。三人者,曹寅、张见阳、施世纶也。后归吉林省博物馆。
       446.宋陈简斋,有“简斋铜”印,守湖州有年。清袁子才号简斋,得“简斋铜”印于湖州某处一井中,遂据为己用,后辗转为叶遐庵所购得。某岁,陈协之生日,叶即以是印为寿礼,陈固素喜简斋诗者。
       447.叶遐庵五十岁生日,以寿金助赈。
       448.叶遐庵晚年喜画竹,张大千、吴湖帆见之,常为加笔,以掩补其稚弱。
       449.潘兰史受业于叶南雪,南雪为叶遐庵之父,故潘与遐庵,交谊甚厚。
       450.叶南雪著《枢垣小识》,惜未成书。
       451.潘兰史为粤中海山仙馆潘仕成后人,曾随何星使廷璋,渡地中海,游意达利。
       452.潘兰史眷女校书洪银屏,银屏离去,兰史于香港襟海楼为之饯行。以《红豆》为题,作诗惜别,先后得五十余人之题赠,如吴趼人、邱菽园、曾鹤亭、陈蝶仙等,合为一册,名《红豆图咏》。
       453.陆澹安谓为人之道,亦一艺术,其艺术千变万化,比任何尖端科学为难。
       454.陆澹安不怕热,虽盛暑不流汗,不挥扇。
       455.林琴南译《茶花女遗事》,语挚情深,为时所称。陆澹安却认为语多疵累,为之窜改,友以徒劳无益劝止之,乃中辍。
       456.陆澹安藏王韬《蘅华馆日记》原稿本一册,自咸丰五年七月一日起,至三十日,后被毁。
       457.云南白药,乃滇人曲焕章所发明。陆澹安游滇,带来沪上,沪人始知是药之功效。
       458.陆澹安品评晚清四大小说家:以吴趼人为第一,李伯元次之,刘铁云又次之,曾孟朴为殿。
       459.陆澹安爱书画,朋好中擅书画者颇夥,但从不向人索求。
       460.陆澹安颇好客,尤欢迎稔友之来临,每来一次,彼辄记录之,因此朋好行踪,了如指掌。
       461.陆澹安撰《古剧备检》,包罗万象,都二百万言;搜集资料,不仰求于人,亦不涉足图书馆,可见其收藏该类书籍之多。
       462.旧时发行一种奖券,名“发财票”,每条一元,若得末尾奖,则一元还本。陆澹安却从不购买,谓“购之往往掷之虚北,不购则无异于得一末尾奖”。
       463.陆澹安之弟若严,作书喜学陶浚宣,有所变化,为新魏体书之创始。
       464.陆澹安长子生月日时与母同,幼子生月日时与父同。
       465.陆澹安子祖康,因名其长孙为小康,小康擅刻印。次孙为大同,能书画。
       466.陆澹安曾啖熊掌,谓味似洋鲍鱼;又尝驼峰,谓有特殊气味,均不可口。
       467.丁叔雅常寓吴北山家。
       468.丁叔雅蓄古琴,名沧海龙吟。
       469.丁叔雅与妇不协,弃家出游,晚居京师,嗜青花瓷及古琴,时亦购书。
       470.丁叔雅尝寄居吴北山家。
       471.清末四公子之一丁叔雅,宣统己酉卒,老伶工潘月樵为料理丧事。
       472.张香涛督粤,创广雅书院。书院废,改为东文传习所,复改为高等学堂,又改为第一中学校,面目全非矣。
       473.张香涛官两广总督,搜罗端溪砚石,曾以石片赠其戚湖州赵氏,赵氏珍蓄之。上有天然月兔形,甚为妙肖,且凡端石之优点,无一不具,其后人作为传家之宝。
       474.南京鸡鸣寺豁蒙楼匾额,出于张香涛手笔,抗战时拆去,供筑壕之用。
       475.清季铸当十铜圆,乃陈衍建议,张香涛试行者。
       476.张香涛慕阮文达甚,阮创学海堂,张创广雅书局。阮刻解经诸书,张刻考史诸书,不相袭而遥相师也。
       477.张香涛一日与李希圣谈诗,张谓诗以咏梅及雪,最难着笔,因古人咏之者太多,义被搜尽也。李谓不准,立成梅雪各七律一首,以逞其才。诗载《雁行楼诗草》。
       478.张香涛好人佞谀,易实甫以俚语为诗以调之云:“三十三天天上天,玉皇头戴平天冠,天平冠上竖旗竿,中堂更在旗竿巅。”
       479.张香涛喜表,往往数表随身。
       480.刘申叔、梁鼎芬、章太炎,均参张香涛幕府。
       481.刘肇均有《樱宁斋诗》,惜不永年,张香涛爱而手录之,高潜乞之归,为刊印成书。
       482.马相伯述上海旧事,曾见西洋第一艘轮船,乃海关验关所用,船名“孔夫子”。
       483.马相伯曾参加春阳社,演话剧《黑奴吁天录》,马饰老黑奴。老黑奴之子,则许啸天所充饰。
       484.潘月樵当时艺名小连生,演新剧常作激昂慷慨之说白。马相伯演说,既有表情,又有动作,因此有人谓小连生做戏似演说,马相伯演说似做戏。
       485.柳亚子赠马相伯,有云“一老南天身是史”,七字允当。
       486.马相伯曾云:“食以养体,学以养心,信仰以养性,明理以养神。”所谓信仰者,盖相伯天主教徒也。
       487.演说大家马相伯九十寿辰,适孙菊仙供奉自京南下,应聘演剧,年亦九十,沪人传为美谈。余槐青有一诗云:“名士登台演说长,名伶演剧亦登场。年华九十同称颂,南北双星酒一觞。”
       488.马相伯晚年居沪郊土山湾之孤儿院中,室在三楼,因特备小型升降机,便老人上下。
       489.当“一·二八”淞沪抗日战争,吴中耆宿张仲仁义愤填膺,发起组织“老子军”以助战。拟有草案,有云:“青年有童子军,则老人应有‘老子军’。少者壮者,前程远大,来日方长,若多牺牲,未免可惜。至老者忝在父兄,理应奉率。以年齿论,如商贾早有赢利,折阅本在意中,视死如归,是其天职。故取吴中范希文小范老子之意,创为本军草案。”后虽被军事当局劝阻,未成事实,然鼓励士气,具有功绩也。时马相伯年九十八岁,亦参与其事。
       490.马相伯老人一百岁祝寿,适其玄孙诞生一百日,因摄一影,称为《双百图》。
       491.马相伯在重庆,复旦大学学生为祝百岁寿。林子超、吴敬恒主持其事,于右任司招待,均御蓝袍短褂。
       492.汤临泽畏寒,暑天亦御袷衣。
       493.汤临泽家,藏有项墨林之书桌。
       494.汤临泽初至上海,作印无人顾问,黄晦闻力为揄扬,生涯乃大佳。王秋湄却鄙视临泽,谓其作印无古意,故临泽深德晦闻而殊恶秋湄。
       495.汤临泽寓居沪西拉都路兴顺里,一楼一底,凡二宅,一为其起居之所,一则其伪造书画之工场也。工场设一裱画桌,雇一工友,庭除墙壁间,悬有文徵明、祝允明,甚至文天祥、史可法等条幅,一任雨淋日晒,破损不完,然后就破损处加以修补,作为前人真迹出售,人往往受欺。
       496.平湖葛昌楹购得名人印甚多,如文徵明、仇十洲以及方孝孺、史可法等,后知乃汤临泽伪作,遂质入某银行,不赎。
       497.龚心钊辑《瞻麓斋古印谱》,后附女道士“鱼玄机”三字白文印及文天祥牙章。二印龚以二百金得之,实乃汤临泽伪作也。
       498.汤临泽能仿古制紫砂壶,可以乱真。吴湖帆有曼生壶一,因倩汤仿制一柄,既成,交呈湖帆,湖帆不辨孰真孰伪,汤指示之,湖帆乃分别贮藏。既而汤又以一柄给湖帆,湖帆大为讶异,询何来此第三柄。汤遂告以此乃尊藏原物,前二柄均仿制,聊以戏探耳!
       499.汤临泽尝以破旧宋纸,重行棰造,居然完好如新。
       500.孙筹成体甚健,十八岁一病,八十岁再病死。
       501.孙筹成有一怪癖,喜赴殡仪馆观死者遗容。及孙逝世,人往吊之,有人戏谓喜观遗容者,人亦观其容。
       502.旧时有一俗语:“秀才遇着兵,有理讲勿清。”孙筹成为清末秀才,辛亥阁命,又参军攻南京。秀才与兵,彼一身而兼之,因自号戎马书生。
       503.朱大可以三民主义制一谜,射一人名:孙筹成。
       504.吴梅之父国榛,字声孙,著有《勤甓斋残稿》,清光绪十二年卒,时吴梅只三岁。       
       505.吴梅与黄摩西友善,然颇以摩西能诗文而不能饮酒为憾。
       506.吴梅藏有阮大铖原刻四种曲,后董绶经刊四种曲,吴梅发现谬误擅改处甚多,谓他日必发其覆。既而战乱,吴梅客死,始终未揭。
       507.吴湖帆得虞世南手迹,吴梅劝其制一匾曰“虞斋”,而以四欧堂、丑簃、宝董室、梅影书屋为两庑,如圣门四配之列,亦可傲睨千古。
       508.龙榆生称吴梅专究南北曲,制谱、填词、按拍,一身兼擅,晚近无第二人。
       509.太湖石,为园林之主要点缀品,陈从周之《园林谈丛》一再谈之。吴梅有《臞庵笔记》,亦有所述,足资证考,且《笔记》未刊单本,寓目者少,乃录存之:“石以太湖石为佳,其玲珑剔透处,系水冲激而成,非人工也。顾真者极难得,往往石工矫揉造作,置诸水中,磨去楞角,如是者数年,出售亦得善价,惟有识者知其为伪耳。盖真者,乃石骨受波浪之涤荡,年久,孔穴自生,因在水中,殊难运致。惟元至正间,吴僧维则门人,运石人城,延朱德润、赵元善、倪元镇、徐幼文,共相商榷,叠成狮子林,有狮子、含辉、吐月诸峰,为江南名胜,此外未有能运致者。余少时,尝闻狮子林诸胜,顾经洪杨之役,峰石倾侧,几不成为园林,迁延不果游也。客岁为上海李平书君所购,欲筑双香别墅,芟繁涤秽,始偕俞粟庐宗海一至其地,当时尚未毕工,其石固错落有致,俟工竣,更需往游焉。相传明季张南垣,曾过此间,大肆评弹,至目为乱石坝,则未免过分。南垣善叠假山,不应如此轻率也。”今则狮子林,修复原状,为旅游重点,惜吴梅捐馆,未能涉足领胜也。
       510.从吴梅学而工词者,有唐圭璋、胡士莹、卢冀野、陆维钊、徐声越、王玉章、蔡正华、徐益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