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艺林散叶-知人(5)|郑逸梅著

(2022-12-18 22:06:41)
分类: 图文:现代诗文
艺林散叶-知人(5)|郑逸梅著
章太炎(1860-1931),清末民初民主革命家、思想家,著名学者

       350.章太炎作书,上款不加称呼。黄楚九故意用“楚公”署名,倩之作楹联,太炎不察,径写“楚公”,黄常以炫示于人。
       351.章太炎寄寓上海敏体尼荫路(今西藏南路),厅堂不张书画,只挂大鳄鱼皮一张于壁间,客来见之,咸为诧异。
       352.章太炎居苏,每晨九时起身,练习八段锦。
       353.章太炎极推崇恽铁樵,谓:“铁樵之医,并南田之画,子居之文,为恽氏三绝。铁樵有三嗜好,读书、下棋、雀战。”
       354.章太炎极称黄季刚之才,谓:“季刚清通练要之学,幼眇安雅之辞,并世吾未见有比也。”
       355.章太炎致孙仲容书,后署“末学”,在太炎书札中为仅见。
       356.章太炎在日笨,常与梁启超往还,且在梁处认识孙中山。
       357.有人问章太炎:“你的学问经学第一,还是史学第一?”太炎笑答:“都不是,我是医学第一。”
       358.章太炎斥龟甲文,谓:“龟甲文字,乃向壁虚造,不足凭信。”
       359.章太炎之侄女菉君,任章士钊私人秘书。
       360.章太炎拟黎宋卿为明太祖,而以刘青田自居。
       361.民国初年,以虞舜之《卿云》一曲作为国歌,章太炎大为反对,谓:“民国之产生,阁命流血而来,不能与尧舜禅让相比。”362.章太炎知医,著有《猝病新论》《霍乱论》。其时恽铁樵亦著《霍乱论》,刊印以授徒。
       363.章太炎致陈三立书,约于某日偕一日笨友人来访,请陈整其服御,毋作偃蹇落拓之态。
       364.章太炎曾以佛学《法相宗》证明《庄子·齐物论》。
       365.章太炎初从俞曲园,后背离师门,因作《谢本师》文。周作人初从章太炎,后亦有谢本师之作。
       366.章太炎于袁世凯主政时期,建议设立考文院,彼愿任院长,奈未通过阁议,以经费太巨也。
       367.章太炎尚汉学,唐蔚芝尚宋学,颇多矛盾,然唐主持国学专修馆,却倩太炎作学术演讲。
       368.章太炎因“苏报案”被逮,清吏因章为名士,以为必曾中式,即问得中何科,章微笑答曰:“我本满天飞,何窠之有。”盖故意用鄙夷不屑之口吻,以“科”作“窠”也。
       369.章太炎不喜浴,家人强之始澡身。
       370.章太炎不满于梁鼎芬,谓粗知伦理者,不欲与衔杯酒。
       371.梁任公撰文,原稿辄自留,章太炎撰文,往往不自留稿。
       372.章太炎不轻为人书联,即书直写求者之名,不加称呼。昔桂未谷,不轻易应人求书,自撰一联云:“愿与不解周旋人饮酒,难为未识姓名者作书。”
       373.章太炎与人谈,谓:“刘光汉之《左盦全集》,全帙数十册,其中著述,十之八九属于仪征刘氏祖孙伯叔未刊行之遗稿,光汉剽窃据为己有,其弟子滥行甄录,遂成此芜杂著作。
       374.章太炎之客室,贴有字条:“来宾谈话十分钟为限。”但彼与客谈,滔滔汩汩,动辄一二小时。
       375.章太炎论《治学》,谓:“曾涤生得力于《文献通考》,胡林翼得力于《资治通鉴》,左宗棠得力于《方舆纪要》。”
       376.朱镜宙为章太炎女婿,有《咏莪堂诗》。堂名,太炎所取也。
       377.李根源与刘成禺,均面有痘瘢,人称根源为李麻子,称成禺为刘麻哥。时章太炎居吴中锦帆路,生辰大会宾客,根源与成禺同往视嘏,太炎云:“你们两个麻子,陪我照相。”及太炎逝世,根源诗赠成禺:“我是腾冲李麻子,君为江夏刘麻哥。回首吴门十年事,太炎不见奈之何!”
       378.一九三五年,华北事变,上海学生赴南京请愿,列车被扣于苏州。时天寒风厉,群情益愤,居苏之章太炎知之,立请吴县县长,以饼饵等为饷。翌年六月十四日,太炎患鼻菌及胆囊炎逝世。
       379.章太炎遗体,于一九五五年四月三日,从苏州移葬杭州西湖之张苍水墓旁,由汪旭初、金兆梓、范烟桥、谢孝思、周瘦鹃送往。
       380.章太炎墓,最初在苏州锦帆路,周知堂曾去访谒,且在墓前摄一影。
       381.汤国梨谈及章太炎,辄称先外子。
       382.《章太炎自订年谱》,汤国梨谋付剞劂,张溥泉劝阻之,因此印数甚少,只赠少数亲友,绝不公开,盖其中对于孙中山、黄克强等颇有微辞也。解放后,载诸《近代史资料》中。
       383.章士钊初师事章太炎,后结契为兄弟。
       384.章士钊读书时的长沙东乡之老屋,庭前有梧桐,皮青干直,彼日夕徙倚其间,因自号青桐。后赴日本,旅居无聊,黯然有秋意,感于诗人之秋雨梧桐,遂易青桐为秋桐,晚年又易为孤桐。
       385.上海诗妓李苹香,乃黄左田之后人,其真姓名为黄箴,字鬘因。章士钊曾著有《李苹香》一书。
       386.章士钊藏有章太炎早年残稿,又孙师郑《诗史阁笔记》手稿。
       387.姜书阁之《桐城文派评述》,附《桐城派文人传表》,以章士钊殿于后。
       388.《凌霄一士随笔》,谓:“章士钊为律师,辩护之作,率文采斐然。”
       389.章士钊曾言:“我弱冠涉世,交游遍天下,认为最难交者三人,一陈独秀,一章太炎,一李根源。但我与三人,都保持始终,从无诟谇。我恃以论交之唯一武器,在‘无争’二字。然持此以对付黄克强,则顿失依凭,何以言之?我以无争往,而彼之无争,尤先于我,大于我。且彼无争之外,尤一切任劳任怨而不辞,而我无有也。由是我之一生,凡与克强有涉之大小事故,都在其涵盖孕育之中,浑然不觉。因而我敢论定,天下最易交之友,莫如黄克强。”
       390.章行严一日与人谈作诗,谓:“初学作者,先作三千首,既成付诸一炬,然后再作三千首,考虑去取。”
       391.章行严别署“黄帝子孙之嫡派黄中黄”,许啸天仿效之别署“黄帝子孙之嫡派许则华”,又蔡冶民别署“汉种之中一汉种”,张溥泉别署“黄帝子孙之一个人”,均因袭之也。
       392.章行严为吴北山女婿。北山墓志铭,乃沈寐叟书,行严遂喜寐叟手迹,见辄蓄之。
       393.章行严纳坤伶雪明珠为如夫人,人有背后称行严为“老头子”,雪闻之娇嗔作态,谓“不许乱呼”。
       394.章行严办《甲寅》杂志,其时北京大学学生张清源,致书行严,有所请益。行严阅信,觉文采斐然,事理条达,大为称赏,立致复书,此后每期杂志,由邮寄赠。清源后以第一名毕业于北大,一度与我同事,动乱中,被殴辱死。
       395.章士钊于一九七三年五月二十五日从北京乘飞机赴香岗,七月一日病逝,吊唁者千余人。其中颇有已往之电影名星,如黎明晖、李萍倩、林楚楚、陈娟娟等。
       396.蒋维乔,号竹庄,有日记八十册,不易印行,归诸公家,此外尚有《竹翁年谱》六册。
       397.蒋维乔于一九〇三年,任爱国学社教席,著有《鹪居日记》,其中颇多阁命资料,盖学社乃阁命组织也,惜未刊行。
       398.蒋维乔与高梦旦同事上海商务印书馆,编小学国文教科书,某课文中提及“镬”之用途,蒋用“釜”字,高则坚持要用“鼎”字,认为“釜”字不通俗;蒋则认为“鼎”字古老,距离时代太远,二人哓哓不已。张菊生闻之,前往劝解,原来梦旦闽人,闽人称“镬”为“鼎”也,结果用“釜”字。
       399.蒋维乔晚年耽禅悦,法名显觉。
       400.叶尔恺法名观澄,蒋维乔法名显觉,皆学佛有得。
       401.蒋维乔与章太炎相稔,曾记太炎琐事颇趣,谓:“太炎嗜烟卷,不绝口。一日余见其写一条,与友人汪允中云,今已不名一钱,乞借大洋两枚,以购纸烟。余曰,既借钱,何不多借几元?太炎笑曰,与彼不过两元交情,多恐不应也。”
       402.蒋维乔、黄炎培,均喜出游,凡所到处,辄择名胜摄取照相。商务印书馆所出版之各地名胜图片,大都取材于此。
       403.叶恭绰十八岁,撰《铁路赋》,张百熙见之,大为称赏。
       404.叶恭绰居北京小麻线胡同,乃施琅故宅。
       405.某岁,无锡杨味云寿,叶恭绰拟填词一阕以祝之,词未就,欲作一画以代词,画又未成,乃写一大“寿”字,又不惬意,而杨寿已过矣。
       406.叶恭绰喜集藏佛教图书文物,实则彼并不信佛。
       407.叶恭绰曾见明邵僧弥山水长卷,上有金圣叹题跋。
       408.叶恭绰藏有朝鲜笔,笔名崩浪,不知何所取义。
       409.叶恭绰自称公文第一,诗未成家。
       410.沈鸿烈邀叶恭绰作青岛之游,叶应邀,在青岛盘桓一周,为写“观音瀑”三大字,泐于崂山临海崖石上,轮舶入港,远处即见。
       411.叶恭绰早年预购北京西山数十亩地,作为生圹,名幻住园,后开辟市区,园夷为平地;又在南京紫金山中山陵旁,筑仰止亭。及叶逝世,其骨灰即埋葬亭畔。
       412.叶恭绰致其内兄孙慨翁书,有云:“孙伯亮已来过,人极清逸,涉猎甚广,拟与之合辑《清词存目》。”某日,伯亮诣恭绰于懿园,适夏剑丞在座,恭绰为之介绍,剑丞莞尔曰:“君夹袋中何多少壮而有为之士耶。”
       413.叶恭绰,在北京翠微山辟幻住园,为他年埋骨地,曾刚甫、罗瘿公逝,均瘗葬园中。齐白石生前,预求分幻住一角,恭绰诺之。白石死,却别卜丘垄。恭绰作古,付诸火葬,骨灰埋南京中山陵之仰止亭畔。仰止亭,恭绰生前所建也。
       414.叶恭绰有欢迎胡志明诗,越南黎有正译为越南文,借以广播。
       415.武进巢章甫,有《海天楼》图,倩叶恭绰亦绘一帧,叶诺之而因循未著笔。及章甫下世,乃伸缣为之,以当季子之剑。叶童年学画于陈衍庶,而陈名不彰。
       416.叶恭绰藏有叶小鸾遗像,毁于战火。我亦有小鸾遗像一帧,乃陶运百手绘,未知有所根据否矣。
       417.叶恭绰工书,为人书联,不肯率尔命笔,往往因未得佳联语而延搁多日者。
       418.叶恭绰有《新画中九友歌》,九友为张大千、吴湖帆、汤定之、余越园、夏剑丞、溥心畬、冯超然、邓芬、齐白石。
       419.叶恭绰矮小瘦弱,而书法却气雄力厚,殊不相类。
       420.叶恭绰与人书,有云“僻处沪西,有同大隐”,盖指其居建国西路之懿园而言。
       421.叶恭绰访古吴门,得贾秋壑“花下琴声”刻石一片,署“半闲堂”,八百年前南宋物也。
       422.叶恭绰藏有易实甫手稿,曾托陆丹林转贻实甫后人易君左。
       423.叶恭绰官交通总长,既卸任,犹喜人称之为叶总长。
       424.叶恭绰编《全清词》,所收清人词集凡三千余种,留与陆微昭,俾继续其业。陆于一九八〇年一月三十一日,病逝杭州。
       425.叶衍兰,号南雪,为叶恭绰之先人,博洽于学,又富藏书,自书篆联张壁:“尔雅虫鱼,离骚草木;钟鼎款识,书画题签。”又善吹笙度曲,有晋宋人风趣。
       426.冒鹤亭、潘兰史,均师事叶恭绰之祖父叶南雪。
       427.叶遐庵不仅画竹,偶亦画兰、画梅、画松,饶有逸致。
       428.叶遐庵赠吴湖帆联:“绩学源三郑,奇珍集四欧。”盖湖帆为吴郑龛孙,沈郑斋外甥,潘郑盦侄婿。四欧,则所藏欧阳率更四帖也。
       429.叶遐庵撰有笔记廿万言,多属于清末民国初年之政治内幕,一度拟整理付刊,奈因事未果,只发表一小部分于北京之《文史资料选辑》而已。
       430.叶遐庵旅游巴黎,法友导观屠宰场,二万多头牲畜,两小时内,剥皮去骨,血流成渠。叶睹之惨然不乐,从此戒除肉食,四十余年如一日。
       431.叶遐庵喜倚声,启导之者,武陵王梦湘。
       432.王献之《鸭头丸帖》,曾藏长沙徐叔鸿家,徐因榜其室为“宝鸭斋”。最后由叶遐庵收购,归上海市博物馆。
       433.叶遐庵谓松烟墨虽色黑,然易于污染,且不能透入纸内,真正书家,不喜用之。
       434.叶遐庵斋名“宣室”,有两重意义:一取唐人诗意“宣室求贤访逐臣”,一藏明代宣德炉甚多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