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容闳(1828-1912),中国留学第一人,教育家、外交家和社会活动家
82.我国留学美帼之第一人为容闳,字纯甫,广东香山人,设保国会,张之洞捕之。我国留学日笨之第一人为戢翼翚,字元丞,湖北房县人,创《国民报》,张之洞护之。
83.冒鹤亭,应经济特科试,文中用“卢梭”二字,阅卷者张之洞,素恶新名词,因而被斥。都人士有诗戏之云:“嬴得南皮唤奈何,不法试卷用卢梭。从今卷起书包去,且应明年进士科。”
84.溥仪从庄士敦学英文,乃徐世昌所绍介。
85.溥仪生于光绪三十二年正月十四日,但视寿辄于正月十三日行,因正月十四日,乃道光旻宁之忌辰。
86.溥仪尝对人说:“我身边有二百个御医,可是我的身体还是那么瘦弱。”
87.溥仪著《我的前半生》,得酬四千元。皇帝卖稿,此属创例。
88.溥仪喜谈《红楼梦》,曾咏一诗,有“红接拟作小蓬莱,中贮金陵十二钗”之句。
89.溥杰之启蒙师,乃书家赵世骏,由陈宝琛绍介入宫。
90.唐石霞为溥杰前妻,喜藏各种纪念金币。
91.唐石霞,女画家,满族。乃翁志锜,主辑《同文沪报》及《南方报》,与包天笑相稔。石霞以天笑为父执,特往拜访之。
92.唐石霞,女画家,所用口红乃从古方自制。
93.唐石霞女士,私自学画,不使人知,习作既久,居然可观。一日,忽被其父志锜发觉,大为惊讶,后刊《石霞画集》。
94.唐石霞在香港,广播北京掌故,月入三百金,但只敷屋租。
95.段祺瑞喜围棋,而以国手自居,实则其术殊不高超也,常与客弈,客揣知其意,乃于末局故意输一着,段大喜,以己术之终于胜人也。客若大负,则段反不悦,谓客作伪止步,我胜之不武。段之幼子亦善弈,与父对垒,率直为之,段不能胜,于是忿斥之:“你什么都不懂,只有这一套。”
96.周善培告人:“段祺瑞曾秘密行见溥仪,谋复辟,由于溥仪傲慢,段拂袖而去。”
97.段祺瑞为一武夫,却能文事,曾著《因雪记》《策国篇》《和李经方戏弈》诗。我藏有段所书楹帖,又在于右任家见段之寿联,皆大气磅礴也。
98.袁世凯一度欲聘章太炎为总统府秘书长,张仲仁力阻,谓太炎书生气太重,不称职,始作罢。
99.袁世凯撤销帝制令,由王式通起草。
100.袁世凯尝悬赏十万元,购何海鸣头。袁死,何常自炫其头颅代价之高。或谓当时悬赏仅万元,所谓十万,何自高身价耳!
101.袁世凯洪宪造瓷四万件,承事者报销二百四十万元。
102.吴长翼所编《八十三天皇帝梦》,收罗资料,以袁世凯女袁静雪《我的父亲袁世凯》为主,兼录张国淦、叶恭绰、唐在礼、梁漱溟、李泰棻、恽宝惠等笔记。按刘厚生之《张謇传记》,其中有若干节涉及袁氏,如《袁世凯之借刀杀人》《洪宪皇帝最得意之笔》《洪宪帝制之前因与后果》《洪宪皇帝梦中之背景不是泰山是冰山》等,内容翔实,确实可信,却遗漏之未选入。
103.张季直揭袁世凯之权诈,谓:“凡受命令做总理、总长的人,在世凯眼中看来,并不是有血肉、有灵魂的人,只是三岁小孩手中的玩物。需要的时候,把它玩弄一番;不需要的时候,即刻扔掉,毫不留情。”
104.袁世凯曾拜张季直为师。此后帝制自为,笼络耆旧,称张季直、徐世昌、赵尔巽、李经羲为“嵩山四友”,当时有人仿《月令》题曰:“是月也,师化为友。”
105.袁世凯自民国总统至洪宪皇帝,过渡时期,曾称主座。
106.袁项城妾洪氏,有羊脂白玉麻雀牌一副,所刻字纹绝精致,乃出宋小坡手。
107.袁世凯长子克定,人以“克宗定皇帝”戏呼之。
108.步林屋告人:“袁项城微时,曾受河南巡抚倪文蔚之栽培,心殊德之。”文蔚号豹岑,故项城生次子,即名之为克文,字豹岑,以示不忘。
109.袁项城任大总统,总统府设秘书厅,秘书长乃梁士诒。梁之属下,有机要秘书三:一张仲仁,一陈汉第,一冯学书;又有三秘书:一夏寿田,一闵尔昌,一曾彝进,皆知名之士也。
110.袁项城与诸贵显联烟,如长子克定娶吴大澂女,三子克良娶张之洞女,五子克权娶端午桥女,六子克桓娶陈启泰女,七子克齐娶孙宝琦女,八子克轸娶周馥女,九子克久娶黎元洪女,十子克坚娶徐世昌女;其长女伯祯为张人骏媳,三女叔祯为杨士骢媳。
111.袁克定娶吴大澂女,于归时,携大澂画扇多柄,分贻群季。
112.恽宝惠有一小文谈袁克定,有云:“克定暮年潦倒不堪,寄居在他表弟张伯驹的海淀别业。曾有一次,张国淦接他到城内,留其一饭,有我及张联棻作陪,他衣服破烂,步履蹒跚,我代送至大门,看他坐三轮车回海淀,后来即死于其地。青宫储贰,如此结束,原非意料所及。”
113.袁克定厌恶徐世昌,背人呼之为“活曹操”。又袁世海演三国剧,善饰曹操,亦有“活曹操”之称。一存其质,一状其人。
114.黎元洪在甲午之战充海军某舰长,舰被击沉,黎泅水得免于难。
115.上海《新闻报》三十年纪念,时黎元洪任总统,书八字以贻之:“目上于天,耳下于泉。”
116.黎元洪书一大对联,句云:“文章惟读周秦汉,儒术兼通天地人。”作端楷,有正书局影印问世。是手笔,抑代笔,不得而知。
117.溥仪结婚,黎元洪书赠一联,“汉瓦当文,延年益寿;周铜盘铭,富贵吉祥。”浮泛不切,绝属敷衍。
118-139.(略)
秋瑾(1875-1907)
140.秋瑾小字玉姑,居绍兴南门和畅堂,为明神宗时大学士朱赓别墅。
141.一九六〇年,上海中华书局刊《秋瑾集》,最近又出版,为第五次重刊矣,但尚有《登吴山》一绝,为集外遗珠。其诗云:“老树扶疏夕照红,石台高耸近天风。茫茫灏气连江海,一半青山是越中。”
142.秋瑾任大通学堂督办,为阁命机关。南社人士参加该校任教员者,有姚勇忱。
143.秋瑾童年,一至五岁,居福建厦门,其父在海关工作。后其父调至诏安县,秋瑾随之而往。海关设于鼓浪屿之鸡峰山下,今其楼址尚存。
144.宋渔父与秋瑾相识,渔父乙巳一月十三日日记有云:“巳正,至秋璿卿寓,谈良久,时秋君与诸同志组织一演说练习会,每月开会演说一次,并出《白话报》一册,现已出第二册。余向秋君言,愿入此会,秋君诺之。戌初回。”
145.秋瑾创《中国女报》,馆址在上海北四川路厚德里九十一号,刊有吕碧城、徐寄尘之诗文,又陈伯平之妹挽澜女士之小说。
146.秋瑾之死,甚易记,时为前清光绪三十三年,秋瑾年三十三岁。
147.秋瑾就义,有人作嵌字联挽之:“悲哉秋之为气,修矣瑾其可怀。”
148.上海电影制片厂,摄《秋瑾》片,我参与座谈会,谈及秋瑾其人之状态,我谓:“毛zd诗‘飒爽英姿五尺枪’,‘飒爽英姿’四字,可为秋瑾写照。则不妨易一句,为‘英姿飒爽一倭刀’。”盖秋瑾常御和服,身佩日笨刀也。
149.邹容,四川巴县人,故重庆有邹容路以纪念之。
150.号称“阁命军马前卒”之邹容,能刻印,留学日笨时,同学某以“壮游日笨”四字,倩邹镌刻,邹立以石掷还,曰:“尔仅游日笨,即曰壮,彼环游地球者,又谓之何?”邹所刻印,现尚存朱文印,刻“大海琴心”四字;又白文印,刻“飞来佳禽息梧”六字,为极希珍之品。
151.“苏报案”发,邹容本由张溥泉藏之于虹口一西教士家,邹闻章太炎被捕,遂于闰五月七日自首,翌年乙巳二月廿九日瘐死狱中。
152.邹容为柳亚子写一泥金扇面,“中国少年少少年”七篆书,一面由金松岑画一人吹军号。
153.邹容与彭家珍俱为蜀人,蜀中因有“吾川创建民国之士,始于邹容,成于彭家珍”之说。彭家珍配合孙中山六路北伐,于一九一二年一月二十六日,深入虎穴,壮烈牺牲。兹建专祠,许德珩为之题联。
154.宋教仁拟与徐血儿合作《辛亥阁命外史》,未果。
155.宋教仁逝世后,遗书归南京龙蟠里国学图书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