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连良先生亲授《白蟒台》,安云武饰王莽
封杰:今年是马派创始人马连良先生诞辰一百一十五周年,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京剧大家绝艺录》,特意请来了北京京剧院老生名家安云武先生,为大家讲解示范马连良马派艺术。安老师,您好!
安云武:您好!
封杰:我想请问您,大家都说马派是潇洒飘逸,那他表现在什么地方呢?
安云武:全面的,比如说他的唱、念、做,他是全面的潇洒,全面的漂亮,就是总体上美感,而且美到极致,包括他的扮相,他的化妆,他的服装,他使用的道具都美,所以给人以美的感受,很美了不就潇洒漂亮了吗?
封杰:是是是。
安云武:当然,具体比如说他身段的美,身段的潇洒;比如说他唱得潇洒,唱得那么圆润,那么时尚;比如说他念得那么口语化,那么风趣,那么有人物,那么有生活;他的表演那就甭说了,那是细致入微,表现人物非常的到位,非常的透彻,而且他在表现过程中,总体美的情况下,在各个环节都美。
封杰:等于马先生创立马派艺术是一个很综合的、完美的艺术。
安云武:是的。
封杰:他有一出戏,就是那个《白蟒台》,是您在1962年在北京戏校上学的时候马先生亲自传授给您的?
安云武:是。
封杰:这出戏也是马先生青年时期创造的一个剧本?
安云武:对,因为这个戏它只适合青年演,这戏太累,一般地说,你能唱了别的你唱不了《白蟒台》。
封杰:那它难在哪儿呢?
安云武:难在于,前面第一场不说了,就难在“蟒台”这一场。在舞台上,您站着唱坐着唱都成,“蟒台”这场是盘腿,这么一盘腿坐,就坐在台上,这场戏二十七八分钟,这里边有五段唱、五段念,你坐那儿唱你使不上劲,你提不起来这气口。这就要求功夫,同时也要求体力。这五段唱、五段念,一般人是念完就横,横了就没法再唱,有的是唱完再念的时候,你找不着两者的衔接位置了,这就很麻烦。
封杰:所以马先生就要求,唱什么位置念也什么位置?
安云武:对,他要求就是这样唱,以说为主;这个念要念出这个旋律来,念出音乐性来,念出节奏来。所以唱和念其实在他的认识上和他处理上,他这两者是完全衔接的。
封杰:这个戏重中之重就是“蟒台”?
安云武:对,“蟒台”。
封杰:这里面有五段念、五段唱?
安云武:对。
封杰:也就是表现出王莽又悔又恨,也是一种又怒,那您给我们详细介绍一下这段。
安云武:好,那我先把怎么坐先说一说。盘腿,就这么一盘腿也是为了便于演唱,在桌子上要垫起一垫子,就是咱们的椅垫,起码有这么高,垫起个椅垫就为了方便演唱。这场的扮相:大蓬头、道冠、道箍,然后身上这儿要中间要挎一个印,所谓的印,其实就是玉玺,手里拿一个云帚,穿的是一浅豆沙的褶子,脚底下穿云头履。压着光又不能总压,你总那么黑唱不成,什么时候起光呢,就是你压下光开始起,这时候有一个逆光打在王莽这个蓬头,后边一逆光,所以有一种很孤单的意境,一种感觉,再加上整个其他光是压下来的,所以就把这个在不违反大的原则,不大动干戈的情况下,把当时王莽在地窖里边,地穴里边那么一个特定的环境点缀一下,渲染一下。那么具体到这段【粉蝶儿】应当怎么唱?昆曲怎么唱?跟胡琴不一样,要唱出笛膜那个味道,“刘氏重兴”,就是吹,那笛膜,就这么一点要求,这也是马先生。(唱)这个锣鼓跟前面这个曲牌意境,这个曲牌的意境一直要控制到最终端,控制住,这静音要静到什么程度,收到什么程度,收到零,收到彻底无声就静下来了,他就把观众弹压下来了,让观众服服帖帖在那儿听,当然很难。
下面就是四句诗:“谋篡江山十八春,干戈滚滚不安宁。万里江山一旦尽,社稷犹如风前灯。”社稷犹如风前灯,那风前灯噗一吹灭了,江山到今儿这样了,随时可以灭亡了。他深知,他是个政治家,他是靠政变把前一任的皇上给推翻下去的,所以这套东西他清楚啊,所以四句诗不要念成平均律,要有上下句,上下句还不说,第三句还要短促一些,第四句要拉长一些,为什么要拉长呢?既是从诗词的格局来说应该是这样的,同时从感情上来说更是这样,“谋篡江山十八春”,这说他过去干什么;“干戈滚滚不安宁”,说明这些日子不怎么样;“万里江山一旦尽”,更不怎么样;“社稷犹如风前灯”,这风前灯这可就是感叹带哀叹啊!情感不同。所以我们要懂得古诗词吟唱的方法,古诗词来说,它是吟唱歌词,唐诗宋词都是吟唱,我们在舞台上更是吟唱,所以这个地方,长短句不同,处理不同,节奏不同,感情不同,要处理好。这时候报名:“孤—新始君王莽,字巨君。”好,这个“字巨君”我解释一下,原先在1963年学的时候是“字巨天”,后来我回到北京以后准备恢复这戏的时候,迟金声先生考证了一下,说看了书上的原文,对于王莽的介绍不是字巨天,是字巨君,君臣的君,所以我按照老师吩咐把这改过来,字巨君。这时候开始自报家门,介绍当初的往事,“只因平帝无道,有慢皇亲,上大夫徐世英与苏献定计,设下松棚大会,用药酒毒死平帝老王。孤得了汉室江山,坐了一十八载”。这段就是说他当初怎么害死平帝,这个叙述他没有,其中没有掺杂对这个事件的评论和感慨都没有,他只是叙述了一下。所以这个要念得比较得紧凑一点。叙事叙述要紧凑,像念要紧,“内有九载干戈不息”,这时候有点感慨,我一共做了十八年,“内有九载干戈不息”,画一句号。这一段历史已经说清楚了,告知观众,告知清楚了。下边再单说一段,“只因妖人刘秀在白水村起义,拜邓禹为军师,一路之上斩关夺寨,势如破竹。因此孤离城四十余里刨下地穴,孤砌造一台名叫白蟒台”。你看,这“白蟒台”三个字点题,点题的三个字,这戏叫什么?叫《白蟒台》,整个的事件是围绕着白蟒台而进行的,王莽在白蟒台藏着,刘秀是进到白蟒台把王莽逮住的,王莽要从白蟒台拉出去到云台观斩首的,所以这三个字很重要。
这一段就有了自己的处境和感情了,这时候在技术上要有处理,怎么处理呢?因此“孤砌造一台,名曰”,空一下吸气,“白蟒台”,这就直接塌下来不成,要有一个在平地再起,斜坡再上白蟒台,上来了,“台”,才能有那走音下来,这时候借这段民谣了,“卯金刀,坐龙楼,主去头,万事休”,“因此孤离城四十里刨挖地穴,砌造一台名叫白蟒台”。这段民谣我再解释一下,卯金刀,咱们繁写的刘,上边一个卯,下边一个金,这刀是个立刀,“卯金刀”;“主去头”,主字把那一点一去掉是个王字,所以这里边其实这个民谣,就是一种包括了,白蟒台,这白蟒台三个字点题,点题从这三个字的技术处理,就是白蟒,滑音,白蟒台,落这儿了吧,落这儿(台),抬起来抬,往上滑,(台)!再擞音再落下。所以这里边有一定的技术处理。
下面又是到叙述了,“孤王命王洪下涧取水,天到这般时候,怎么还不见到来?万般皆由命,半点不由人”。这时候王莽知道,在地穴里边很黑暗,知道有人来,这眼睛是一种模糊的,朦胧的,像咱们现在这舞台这么亮,我就看见你是谁了,那不成。
“你们是甚等样人,怎么打进孤的蟒台来了?”
“臣邓禹。”邓禹来了,这心里大大地吃了一惊。“你是邓先生?”
“正是。”
“您到此做甚?”
“迎王接驾。”这时候这心倒放下来了,得了,您来逮捕我来了,没什么别的盼头,所以倒淡定了。“怎么,你是前来迎王接驾的吗?”
“正是。”
“邓先生哪邓仲华,想当初孤王得了江山之后,也曾封你的官职,你执意不受,你先要拜严子陵门下学习道法,如今却道法学成,保定了刘秀前来捉拿于我,你纵然将我拿去,不过是千刀万剐,邓先生,你那心中岂(用眼睛犀利)不悲痛?岂不知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这敌国破——谋臣亡啊!”破,破,闭嘴了,破,鼻孔呼吸,这也是一种很重要的方法,多一个口腔呼吸,咱们口腔就多干燥一次,所以要多用鼻孔呼吸,“敌国破,谋臣—”,正好,“谋臣亡!”这一段从念到唱都比较的平稳,因为它跟邓禹的关系,首先是没有冤仇,也没有责难邓禹什么,邓禹是各为其主,人家各为其主,我就是为了保着刘秀我来打你,但是你,很惋惜很后悔,很觉得不爽,所以不是愤怒,也不是悲哀,都不是。那么就是说跟邓禹是这么样一种关系,所以他是一个有正常的平稳的关系,所以这一段【原板】也是一个正常的平稳的【原板】。(唱)就在【原板】的过门中,要有一种跳跃性,要有一种赶前错后,不是死节奏。错了吗?没错,对了吗?全不对,他没有音乐的跳跃性啊,没有感染力啊。所以(唱)“岂不知越国中范蠡、文种,他二人为吴仇建立奇功。你就该学范蠡五湖息影,那文种到后来死在剑锋”。这后两句感情要有所宣泄,节奏要有所变化。那么也就是说在很普通的【原板】里要有不同,不普通的处理,这段【原板】才能在普通的【原板】里唱出不普通的一种感觉和意境。
好,这个人物(唱),这儿还看不清楚,但是看见一白的,穿白衣服。邓先生,这位白袍将官他是何人?他是岑彭。“岑彭?你就是岑彭?”立刻不一样,跟邓禹的,王莽的脸面决然不同。“你就是岑彭,你到此做甚?”
“迎王接驾。”
“岑彭,你也是前来迎王接驾的吗?”跟刚才跟邓禹念“你也是,你是前来迎王接驾?”完全用的逻辑重音不一样,你也是前来迎王接驾的吗?你也是前来迎王接驾的吗?“岑彭啊岑彭,你呀可比不得邓先生了,想当年孤王武科场内,中了你的相貌,不中那马武奇才,点你为状元,又恐亏了将军之才,命你一同九梁王前去镇守棘阳,怎么?你也归顺了刘秀前来捉拿于我?”这时候要用典了,什么典故?“你怎不学乐羊子之故,反学那李陵背汉。”这第一个典故非常的盛意,这第一个典故是在《东周列国志》第八十五回上,我这剧本里有详细的介绍,第二个典故大家伙比较清楚了,反学李陵背汉,所以当念到用典的时候,一定要口齿特别清楚。说句实话,像这样的典故到现在,咱们现在在座的观众基本没人知道,你怎不学乐羊子之故,这个乐羊子之故现在没人知道是怎么回事了,所以你再不念清楚这观众他不是更不知道,本来就不知道,他再没听清楚,他不是更不知道吗?所以念典故要加重口齿的清晰度,你怎不学乐羊子之故,反学李陵背汉?这李陵背汉也要念清楚,观众好知道李陵,苏武牧羊的李陵是叛徒,反学李陵背汉,“你食我王莽的俸禄,却与刘秀办事报应昭彰,孤可容你,只恐天不容尔!”就一个垫“尔”,多么的难是吧。一般的情况下,念到这儿就横了,这里边又有贯口,又有很费力,很费劲的一些生僻的这个典故,再上非常难读的一些字。所以要非常用力,非常靠前,可是一般靠前念半天到这儿就哏了,“尔”,横了。所以怎么办呢?那么这段就从这儿就要开始唱起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