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周锐画说京剧:老黄请医

(2022-11-21 22:09:12)
分类: 图文:大千梨园
周锐画说京剧:老黄请医

        这出戏里没有唱,全是念白。
        老黄是客店的店主,有一天他为生病的客人去请医生,那医生叫刘高手。
        刘高手开门看:“我当是谁呢,原来是兄弟你呀。”
        老黄说:“是我。”
        刘高手问:“你还在那块儿住吗?”
        “没搬家。”
        “昨天我还提到你,今天就见着啦。不过我要弄清楚,你是谁呀?”
        老黄叹口气:“问了半天,不认得我是谁——我是开招商店的老黄。”
        刘高手骂了声“王八蛋”!
        “你怎么骂我?”
        “我骂我的眼睛,连你都不认识啦。你干什么来了?”
        老黄说:“我店里头来了二位客人,一男一女。男的病在我这儿啦,请您老给治治去。”
        刘高手问:“咱们什么时候去?”
        “马上就走。”
        “我吩咐吩咐他们。”
        “您要吩咐谁?”
        刘高手说:“我要吩咐丁香奴和柳寄奴,好好看守麦门冬,别叫木贼子上我的十二重楼,盗去我丹砂袍子,鹿茸帽子,皂角靴子。将我海马拉在素沙滩前,饮些水银。若有人参来寻我,让在官桂堂上坐,倒一杯普洱茶他吃。天晚了,用红灯白蜡,接我当归。倘若百步去迟,将你们捆在桑皮树上,打你们三千灯草杠子,七千竹叶片子。打得使君子直流,我是半夏也不饶。”
        什么丁香奴、柳寄奴、麦门冬、木贼子,刘高手说的全是中药名儿。最后是说把屎打出来了,也不饶半下——使君子和半夏也是中药。
        刘高手问老黄:“咱们怎么走?”
        老黄说:“走箭道。”
        刘高手说:“我不走那条道儿,我在箭道丢过人。”
        “你在箭道丢过什么人?”
        “那天我给人看病回来,路过箭道,那儿正在跑马射箭。小孩子从路上过,不得了啦,箭从他脑袋这边射进去,从那边钻出来。小孩子直哭。有人求我:“刘先生,您给看看吧。”我说“不要紧”,借个手锯来。我把这边锯了去,那边锯了去,找了两块膏药给小孩贴上,好了。”
        老黄挺吃惊:“刘先生,锯了两头,那当中的呢?”
        刘高手解释:“你不晓得,我是外科,不管里头的事。咱们不走箭道吧。”
        老黄说:“那就走乱葬岗。”
        “更不走啦!”
        “为什么?”
        “那天我走那儿过,几个小孩子踢球,我也去踢。没想到劲使大了,一脚把球踢到坟窟窿里去了。小孩子哭了,叫我赔球。我说明天给你买,小孩说不行。我拿拐棍试一试,还好窟窿不深。我就伸手去摸,够着啦。正在这时,被里头冰凉的一只手抓住了,他还说话哪。”
        “他说什么?”
        他说:“‘刘高手刘先生,我活着你拿药汤灌我,死啦还拿丸药打我哪。’”
        老黄说:“那都是你治死的。”
        刘高手说:“也不能走那条道,咱们走哪儿?”
        老黄说:“你跟着我走吧。”
        刘高手就拄着棍儿跟着老黄出了门。
        很快到了老黄店里。
        病人是位公子,刘高手把他的棍儿搭在公子的手腕上。
        老黄问:“您这是干什么?”
        刘高手说:“诊脉。”
        老黄惊奇:“只听说医生去给宫里娘娘瞧病时得放下帐子,拿根线拴在娘娘手上,这叫‘悬丝诊脉’,我还没听说过用棍子诊脉呢。”
        刘高手让老黄别说话,他的手指就在棍子的另一头诊脉。
        然后他问老黄:“莫不是产后经风?”
        老黄说:“不是。”
        “经血不调?”
        “更不是啦。”
        “女儿痨?”
        老黄说:“人家是男人,你怎么说的净是女人的病呀?”
        “原来是男人,怎么不早说呀。”刘高手怪老黄。“你既然请我看病,还应该把得病原因告诉我。”
        “你当医生还用别人告诉你得病原因?”老黄说,“他是因为在两军阵前,失一亲人,得一佳人,一惊一恐,伤寒成疾。”
        “我知道了!”刘高手就去对病人的妻子说,“你丈夫得这病,是因为在两军阵前,失一亲人,得一佳人,一惊一恐,伤寒成疾。”
        “先生说得一点都不错,”病人家属佩服道,“真是神医啊。先生给扎扎针吧。”
        刘高手说:“这针可不能胡乱扎,叫人扎过我就不扎了。”
        家属说:“没有扎过,第一个医生就是请的您。”
        刘高手说:“我不相信,我要看看。”
        他看了病人身上,说:“你们还是蒙我哪。你们说没扎过针,你瞧他身上多大的针眼。”
        老黄说:“那可不是针眼。”
        “那是什么?”
        “那是肚脐眼儿。”
        “怎么说,肚脐还有眼儿?”刘高手问老黄,“你有没有呀?”
        老黄说:“你自己也有呀。”
        “我也有?我为什么舍近求远哪。”刘高手看看自己的肚脐,“哎呀,我这个比他那个还大一圈。多亏你告诉我,我当了一辈子郎中,才晓得肚脐有眼。”
        刘高手给病人扎了一针,嘱咐道:“等明年开春才能拔针。”
        家属说:“麻烦您现在就给拔了吧。”
        刘高手拔了针。
        家属又说:“先生给开个方子吧。”
        刘高手说:“我今天带的药不全,小娘子过来,我取几味药。”
        老黄不明白:“怎么取?”
        刘高手在那位女客头上摸了一把,“这叫青丝。”接着又在人家脸上、鼻子上、嘴唇上抓到了“浮粉”、“素砂”和“豆蔻”。
        刘高手说:“老黄过来,再取几味药。”
        老黄说:“我身上还有药?”
        刘高手摸了老黄的头:“这是兔脑丸。”
        接着又从老黄的胡须、后背和手上抓到了“兔儿丝”、“龟板”和“鸡爪黄连”。
        刘高手说:“还不够,我自己也有药。”
        他摸自己的胡须。
        老黄说:“又有兔儿丝啦。”
        刘高手说:“这可是龙须。”
        他又摸自己的手。
        老黄说:“又有鸡爪黄连啦。”
        刘高手说:“这可是佛手!”
        老黄不平衡:“怎么你身上都是贵重药?”
        把这些乱七八糟的药一煎,病人吃了立刻吐了。
        家属说:“先生,这药他吃了不服。”跟“水土不服”一样,这里的“不服”是不适应的意思。
        刘高手便说:“叫小娘子吃。”
        老黄说:“人家没病呀。”
        “没病?”刘高手说,“吃下去就有病!”
        女客付了二十两银子的诊金,二人下场了。
        刘高手刚要回家,老黄叫:“回来回来!”
        刘高手问:“什么事?”
        老黄说:“您瞧我这店里,怎么客人来了住几天就要生病,这是什么缘故?”
        刘高手说:“哎呀,你们房间不好!”
        “怎么,您还会瞧风水哪?”
        “学过。”
        “您给我想个法子破破。”“破”是化解的意思。
        刘高手东看西看:“哎呀,你得罪了你们家祖宗,你得赶紧跪下。”
        老黄就跪下了。
        “我教你,你得说:‘祖宗你走吧。’”
        “祖宗你走吧。”
        “声儿太小。”
        “祖宗你走吧!”
        “祖宗还是听不见。”
        老黄只得声嘶力竭地大喊:“祖宗你走吧!!”
        刘高手边走边说:“我不走还住在你们这儿?”
        原来刘高手是耍弄老黄,讨便宜,让老黄跪着叫了他三次“祖宗”。
        《老黄请医》是昆剧《寻亲记》中的一出,后来被改成京剧。因为只说不唱,所以不需要改唱腔,只把原来的苏州话改成北京话就行了。可以想像,这只是“寻亲”过程中的一个小段,为了活跃气氛用的。但既然它从大戏里独立出来,就显示了它的受欢迎,它的生命力。
        它不仅有趣味,且有不凡的想象力——竟然想到用棍子来诊脉。其中还有一点讽刺,但未必只讽刺医生,而是讽刺所有学艺不精却装得了不起的人。刘高手时有自嘲,这就是幽默,他连自己的肚脐有眼儿都不知道。他能从人的身上抓到药,简直是荒诞手法了。
        你们看,它是不是很像相声?因为主要就是刘高手和老黄之间你一句我一句的对话。它让我想到郭德纲和于谦合说的一段相声,说医生给病人锯腿,发出锯木头的声音。锯到差不多的时候,在膝盖上“啪”地一撅,硬是撅断了。我觉得真的可以把《老黄请医》改成相声,让逗哏和捧哏穿上长袍马褂,戴上瓜皮小帽,各种艺术门类之间的借鉴和移植很常见啊。据郭德纲在综艺节目里介绍,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真有一种介于话剧和相声之间的表演形式,由相声演员化妆表演。有时也会有相声演员参加京剧演出,我就从电视里看过侯宝林、侯跃文父子演的《追韩信》,他俩扮演前后萧何。最近我看京剧《小过年》的演出视频时,发现著名相声演员姜昆在这出戏里一人演了两个角色(盲人和县官)。
        《老黄请医》里,刘高手说他有一次看见小孩的头部被箭射穿,他就锯掉两头,不管里面,他说自己是外科,里面归内科管。这情节取自一个古代笑话。我小时候抄过整本的《中国古代笑话集》,所以我知道。你瞧,京剧创作就是这样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吸取乳汁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