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露寺》又叫《龙凤呈祥》,是刘备招亲的故事。别人招亲都是喜气洋洋,一片祥和,刘备却是刀光剑影,胆战心惊。
魏、蜀、吴鼎立的三国时期,统治东吴的孙权和大都督周瑜定计,要以招亲的名义把西蜀的刘备骗来,如能除掉刘备,便能扩大东吴的地盘。刘备的谋士诸葛亮不慌不忙,鼓励刘备去东吴,他让保护刘备的勇将赵云带了存放妙计的锦囊。
刘备在船上唱:“汉刘备坐舟中心神不定,分明是那东吴又把计生。”
赵云唱:“主公且把心放定,为臣能挡百万兵。”
船到南徐,已有迎接人员将刘备安顿到馆驿。
刘备问赵云:“四弟,临行之时,先生可曾嘱咐什么言语?”
赵云取出第一个锦囊,刘备读道:“君臣来到东吴地,必须过府谒乔玄。”
“主公,”赵云问,“这乔玄是何人也?”
刘备说:“你知道大乔和小乔吗?”
赵云说:“她们是江东美女,曹操特地造了铜雀台想把她们抢回去呢。”
刘备就告诉赵云,大乔嫁给了孙权已经去世的哥哥孙策,小乔嫁给了周瑜,而乔玄便是二乔之父。“此人身居太尉,颇有见识。先生要我去拜此人,必有关照。四弟,备份厚礼,随我一同拜见乔太尉。”
再说那位人称乔国老的乔太尉,下朝回家跟老管家乔福聊了起来。
“乔福呀,刚才我见大街之上悬灯结彩,众百姓一个个交头接耳,也不知他们讲些什么?”
“哦,”乔福说,“他们都在议论孙刘两家结亲的事呀。”
乔国老吃惊道:“孙刘两家结亲?怎么老夫一些儿也不晓得呀?”
乔福说:“哎呀呀,此事闹得满城风雨,东吴人人皆知。况且那刘皇叔已经过江来了,现在馆驿居住,老相爷还不知道吗?”
乔国老嘀咕:“既是刘皇叔过江,也该来拜老夫一拜呀。”
“啊,”乔福说,“想必是要来的。”
正说着,刘备到了。
吹吹打打,主人出迎。双方坐下,寒暄一番。
刘备说:“太尉,我君臣过江原为两家和好,还望太尉多多照应。”
乔玄说:“那个自然。”
刘备让赵云拿出礼单,但乔国老推来推去,还是乔福不客气地收了礼。
刘备走后,乔国老长叹一声。
乔福问:“老相爷为何长叹?”
乔国老说:“你哪里知道,如今孙刘两家同心破曹,大功尚未成就。今皇叔过江招亲,这事我一点不知,只恐另有文章。若真这样,如何同心破曹?待老夫进宫面见国太,将此事撮合成就,也防备有人别有用心。”
乔国老见了吴国太,开口就是:“恭喜太后,贺喜太后!”
国太摸不着头脑:“我喜从何来?”
乔国老说:“太后将郡主嫁给刘备,岂不是大喜?”
国太更吃惊了:“有这种事?怎么本后一点也不晓得?”
“太后不知,是哪个的主意呀?”乔国老猜想,“想必是二千岁的主意吧。”二千岁就是孙权。
国太立刻把孙权找来:“我来问你,孙刘两家结亲,可是你的主意?”
“这……”孙权想打马虎眼,“儿臣不知。”
国太火了:“还敢欺瞒为娘不成?”
孙权只好说:“母亲既然知道,儿臣不敢隐瞒。只因刘备借去荆州,久不归还,我与周瑜定下美人之计,诓他过江招亲。刘备在我手中,荆州也就好办了。”
国太怒道:“我儿此言差矣!你要夺回荆州,就该递下战书,他那里出兵,你这里调将。怎么竟将胞妹作为钓饵,纵然夺回荆州,岂不被天下人耻笑?真正气煞为娘也!”
乔国老说:“是啊,千岁,若用此计,岂不被天下人耻笑啊。”
孙权一拂袖子:“你又来多口!”
孙权要杀刘备,乔玄却偏要在国太面前夸一夸刘备,连刘备身边的人也夸了个遍,于是就有了这一大段酣畅淋漓的“劝千岁”——
“劝千岁杀字休出口,老臣与主说从头:……”
读者不妨从网上找来这段唱,对着唱词欣赏一遍。而且它朗朗上口,我儿子小时候很快就学会了。
乔国老向国太极力推荐:“那刘备乃是汉室宗亲,可以配得郡主。”
孙权嗤之以鼻:“那刘备织草席出身,怎能做东吴的女婿,配不得!”
乔玄说:“配得的!”
孙权说:“配不得!”
国太说:“你二人不必争论,明日打扫甘露寺,待我亲自相看。”
乔玄问:“太后若相得上?”
国太说:“就招他为婿。”
孙权问:“母后若相不上呢?”
“你们爱怎样就怎样,出宫去吧。”
孙权生怕刘备被国太相中,赶紧与谋士吕范商议,决定命贾化带领刀斧手埋伏在甘露寺外,酒席筵前杀掉刘备。
那乔玄呢,却担心太后相不中刘备,他急忙让乔福送去一包乌须药,把花白的胡子染黑,好让刘备显得年轻一些。
收了乌须药,刘备叫赵云拿一锭银子赏给乔福。
乔福挺高兴:“这个荆州来的人好大方。我把相爷嘱咐的两句话说与皇叔,少不得又是一锭银子。啊,皇叔,我家相爷言道:明日席前,命那保驾将军内穿铠甲,外罩袍服,做一个防而不备,备而不防。”
刘备说:“多谢太尉关怀。——四弟,再看赏。”
“果然又是一锭!”乔福再打主意,“有了,我把这两句话,再对那位赵将军去讲,少不得又是一锭。”
乔福就跟赵云说:“啊,将军,明日甘露寺可是将军保驾?”
“正是。”
“我家相爷言道:明日席前,请将军内穿铠甲,外罩袍服,做一个防而不备,备而不防。”
“哦,晓得。”
“这防而不备……”
“知道了。”
“备而不防?”
赵云终于忍不住了:“哼,太罗嗦了!”
乔福嘟哝道:“这个人不是荆州来的,他不大方啊。”
第二天,乔国老在甘露寺前见到刘备,他指着刘备乌黑的胡子,双方大笑。
乔国老领着刘备上佛殿,刘备见了国太就要下拜。
国太说:“你乃汉室宗亲,本后怎敢受你的拜。”
乔国老在一旁说:“太后,新姑老爷过门,总是要拜的。皇叔拜过……哈哈哈哈。”
拜过了,刘备有点怀疑地问乔国老:“二千岁哪去了?”
乔国老说:“现在殿外。”
国太说:“宣他进佛殿!”
孙权拜见母后,然后向刘备马马虎虎拱了拱手。
国太问刘备:“久闻皇叔乃汉室苗裔,老身未曾领教,请道其详。”
刘备便自我介绍,刚唱了一句“我祖高皇兴炎汉”,便被乔国老打断:“啊,太后,可知皇叔的根基?”
“本后不知。”
“皇叔乃中山靖王之后,景帝之玄孙,荆襄王刘表之堂弟,当今献帝之皇叔。喏喏喏,太后请看,生得是龙眉凤目,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真乃是帝王的根本,哈哈哈哈。”
孙权冷冷地问:“他是帝王根本?”
“帝王根本。”
“与你有什么相干!”
“我说说也无关紧要哇。”
接下来刘备介绍几位兄弟,反正他每提到一位,乔国老都要浓墨重彩地赞叹一番,而孙权都会抬杠。
说到赵云时,乔国老夸奖他在曹军阵中七进七出。
孙权摇头:“是三进三出。”
“不不不,七进七出!”
“养养你的老精神吧。”
“本来是七进七出嘛。”
讲到诸葛亮在南屏山借东风,烧退曹兵八十三万,乔国老说得手舞足蹈:“风助火,火助风,好烧哇好烧!”
孙权说:“烧得你在此胡说八道。”
这时吕范来通知孙权去办公事,孙权向国太打了招呼就离开了。
酒宴开始,国太对刘备挺满意,请乔国老代为敬酒。
孙权领了以贾化为首的众军士,正要行动,见太后跟刘备十分融洽,一时不便动手,于是下令:“叫贾化……”
贾化起劲地答应:“在呀!”
“将人马……”
“怎么样?”
“暂退一箭地!”
贾化立刻泄了气:“嘿!”
此时赵云已经发现殿外有埋伏,急忙禀告刘备。刘备大惊,立刻就给国太跪下了。
国太听说有人要杀她的爱婿,十分生气,她问乔国老:“甘露寺外埋伏,是何人的主意?”
乔国老说:“想必又是二千岁的主意吧。”
国太怒道:“宣他进佛殿!”
乔国老大声传旨:“二千岁上佛殿!”
“领旨。”孙权来了,“参见母后。”
国太问:“我且问你,甘露寺外埋伏,可是你的主意呀?”
孙权说:“儿臣不知,须问吕范。”
叫来吕范,吕范又说:“此乃是贾化……”
国太说:“哦,原来是句假话。”
乔国老说:“太后不知,我东吴有一员大将,名叫贾化。”
“宣贾化!”
贾化来了,他手拿大刀,腰里还插着鞭啊锤啊各种兵器。
吕范提醒贾化:“太后宣你,放下兵器。”
贾化把兵器一样一样卸下:“贾化与太后叩头。”
“唗!”国太问,“甘露寺外埋伏,可是你的主意?”
贾化回禀:“贾化奉命办事,详情一概不知。”
国太说:“全身披挂还说不知,来,推出斩了!”
乔国老向刘备示意:“皇叔讲个情。”
刘备就向国太求情。
国太不解:“他要害你,怎么反倒与他讲情?”
乔国老说:“太后,新姑老爷讲情,总是要准的啊。”
国太对贾化说:“还不谢过皇叔。”
贾化向刘备拜谢。爬起来后,他气呼呼地嘟哝道:“今天也要杀刘备,明天也要杀刘备,哪个再要杀刘备,他就是刘备的大舅子!”
尽管满肚子不愿意,孙权还是当了刘备的大舅子。
不过,办喜事时刘备还是吓了一大跳。原来,孙权的妹妹孙尚香喜欢练武,所以洞房门外也摆着明晃晃的刀枪剑戟。胆战心惊的刘备要赵云继续保驾,但赵云的护送到此为止,他把刘备朝洞房里一推,就什么也不管了。
刘备遇到四个宫女,她们一起行礼:“迎接皇叔。”
刘备问:“两旁为何摆列刀枪?”
宫女回答:“此乃郡主所喜之物。”
刘备提出:“撤去刀枪,方可进宫。”
孙尚香听了宫女的禀报,不由一笑:“厮杀半生,何惧刀枪?撤去吧。”
刘备进了宫,对孙尚香说:“郡主,刘备飘泊半生,四海为家,今日得配佳偶,三生有幸。只是令兄孙权每每设计害我,还望郡主多多照应。”
孙尚香说:“皇叔但放宽心,有母后做主,料无妨碍。”
于是刘备过上美好生活,不知不觉已到年底了。
赵云想到临行时和先生约好年终返回,便去催促主公。
刘备却说:“你回去对我那二弟、三弟、先生言讲,说我在此处好得很,我是不回去了。”
赵云问:“主公若不回去,军国大事何人料理?”
刘备说:“军国大事,自有先生料理。”
赵云苦劝:“主公还是回去的好。”
刘备说:“再要多言,孤就不耐烦了!”
赵云无法,便拆开诸葛亮的第二个锦囊:“‘主到东吴地,迷恋不还乡。进宫报一信,曹操夺荆襄。’先生妙人也!”
赵云立即进宫:“主公,大事不好了!先生差人来报,那曹操带领人马,夺取荆州,要报当年赤壁之仇。”
刘备慌了:“四弟呀,倘若荆州有失,桃园弟兄往哪里安身?”
赵云说:“事到如今,并无别计,不如你我君臣悄悄逃走,回到荆州再做道理。”
刘备说:“本当逃走,只是舍不得郡主呀。”
赵云说:“若被郡主知道,你我君臣就走不成了。”
可他们的逃走计划被郡主和宫女偷听到了,孙尚香不但情愿一起逃走,还要来了国太的尚方宝剑,这样一来就不怕任何追兵了。
在柴桑关,周瑜坚决不放刘备回荆州,这时他遇到了来接应大哥的张飞。张飞命手下高喊:“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
从此,人们嘲笑那种机关算尽却损失惨重的情形,就会用上这句“赔了夫人又折兵”。
我知道一个机关算尽却自食其果的故事,跟这出《甘露寺》有关。
有个唱花脸的青年演员,我们叫他“甲”吧,他很想加入一个有名的戏班。尽管甲的演技不差,但那个戏班已经有了一位出色的花脸演员乙,一个戏班只需要一个当家花脸。甲就想办法要让乙走人,自己占据当家花脸的位置。可是,在乙没犯错误的情况下,怎样让他离开戏班呢?甲去跟戏班的管事的搞好关系,并设计了一个圈套让乙钻。一次要演《甘露寺》了,管事的按照甲的主意去找乙。
管事的说:“您能不能在前面演孙权,后面再来个张飞?”
乙说:“演孙权还是演张飞都可以,但我只能演一个。”因为常规就是这样的,除了挑班的大腕儿,一般演员在一出戏里只演一个角色。
“好的,再说吧。”管事的走了。
乙没想到,他已经上当了。
离演出的日期渐近,乙在心里嘀咕:到底让我演孙权还是演张飞?管事的怎么不来找我了?
直到演出前一天,报纸上预告:某某艺员将在《甘露寺》里前饰孙权,后饰张飞。这个“某某艺员”就是甲。
这可把乙气坏了。但他没法去找管事的闹——人家会说:你不答应演两个,别人答应了,你怪谁?
于是,甲成功地挤掉了乙,进入了他想进的戏班。
不过,从此后,每次演《甘露寺》他都得既演孙权又演张飞,再累也得演,不然的话观众会觉得他偷工减料了。
这还是小事,对甲来说,更大的损失是他的名誉被自己毁坏了。你瞧,这么多年过去了,他的这件缺德事还在被人谈论,一直到传入我的耳朵,被写进这本书。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