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上颇为流行的“鸡戏”,是抒情小喜剧《拾玉镯》,又名《买雄鸡》。此剧为全本《法门寺》中一折,亦常作单独演出,是花旦行当的优秀传统剧目,也是花旦戏中唯一全念“韵白”的戏,唱腔虽不多,做工却很吃重。特别是演员在舞台上轰鸡、喂鸡、数鸡等一系列虚拟表演,惟妙惟肖;表演怀春少女的一颦一笑,一招一式,艺术地再现生活,极富情趣。早年名旦田桂凤、筱翠花、刘筱衡、毛世来、许翰英、吴素秋、童芷苓最擅演此戏。1957年,杜近芳曾以此剧在波兰华沙世界青年联欢节获奖,后云燕铭、李玉茹等多次将《拾玉镯》带往欧洲、南美各国。此戏亦为赵燕侠的代表作,赵演来与众不同,有许多独到之处。她以细腻、传神、逼真的表演,成功地刻画了一个天真伶俐、俏丽俊美、追求婚姻自由的少女形象。1980年,赵燕侠赴美演出《拾玉镯》,当演到喂鸡一段时,老外们竟纷纷离座起立,昂首探视舞台,寻找真鸡。当他们发现舞台上空无一物、全凭演员逼真地虚拟表演时,都惊喜地夸赞赵燕侠技艺精湛的表演才华,热烈颂扬中国古典传统戏曲的艺术魅力。
《铁公鸡》
因所谓歪曲太平天国阁命,解放初即被禁演的《铁公鸡》,是以太平天国勇将铁公鸡之名为剧名的一出短打武戏。
《铁公鸡》在绝迹舞台四十年后的1990年5月,天津京剧团的张幼麟、胡小毛演出了经过重新整理的三本《铁公鸡》。到上海演出出现了“一票难求”、连日满座的盛况。这是五十多年来《铁公鸡》演出的“独此一家”!其它,京剧剧目中地名涉及“鸡”字的戏,还有武旦戏《鸡鸣驿》和武净戏《金鸡岭》。前者取材《彭公案》,述欧阳德、徐胜于鸡鸣驿捉拿九花娘的故事,剧中武旦需踩跷上下翻跌,清末余玉琴演此堪称一绝。后者乃《封神榜》故事,演姜子牙、准提道人等,于金鸡岭收服孔雀精孔宣的故事,主角孔宣勾脸精美,武打新奇。惜此两剧均早已失传矣。
至于现代京剧中唯一在舞台上出现“鸡”的,只有另一出现代京剧《半夜鸡叫》。这是1958年,北京鸣华京剧团据著名小说《高玉宝》中有关章节改编的。剧中除“地主”周扒皮夫妇、雇农孩子高玉宝外,还有一位身披“鸡形”的小演员扮的“公鸡”,演出中乐队时时奏出“鸡啼”效果,十分逼真。
(原题《鸡年说“鸡戏”》,作者苏宗仁,转载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