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周锐画说京剧:双包案

(2022-11-07 23:19:42)
分类: 图文:大千梨园
周锐画说京剧:双包案

        跟我们介绍过的《遇后龙袍》一样,这也是一出包公戏,不过它跟别的包公戏有点不同。别的包公戏里只有一个包公,可这出戏里不止一个包公,甚至不止两个、三个……
        包公去陈州救灾放粮,回来的路上惊动了一个黑鼠精。这鼠精与包公无怨无仇,但包公的名气太大了,鼠精就想前去胡闹一番,显显自己的本事。
        他吩咐:“众小妖!”
        “有。”
        “命你等变作王朝、马汉,三班衙役,速速变来。”只有包公手下才有王朝、马汉。
        小妖们立刻下场,等他们再出来时已经面目全非了。
        大家摇头晃脑地问头儿:“看我等变得可像?”
        “嗯,”黑鼠精挺满意,“待我变来。”
        你们很聪明的,知道所谓“变”,就是换个演员。
        于是假包公带着假王朝、假马汉,加上假衙役,甚至还有假犯人,一起前往包公办公的地方——开封府。
        再说真包公,他带着真王朝、真马汉,加上真衙役,刚走进开封府就愣住了。
        愣过以后,他吼道:“呔,何方妖魔,变化人形,敢坐老夫法堂!”
        假包公说:“何方妖魔,变化人形,打扰老夫审案。”
        真包公一看,堂下跪着两个书生,面貌和衣服一模一样。
        一个书生说:“包大人,小生名叫施俊,这妖怪变作小生模样,请大人明断。”
        另一个书生照样说了一遍,连声音都一样。
        真包公叫:“王朝、马汉。”
        假包公也叫:“王朝、马汉!”
        四个人一起答应:“有。”
        真假包公一起吩咐:“取照妖镜来。”
        开封府只有一面照妖镜,四个人就把它抬了出来。
        这面照妖镜当然是真的,但真的照妖镜没法照出假的施俊。
        真包公本来想用照妖镜照假包公的,但现在一想,它不能让假施俊现原形,又怎能奈何得了假包公?这妖魔妖术厉害,得用别的法子对付他。
        真包公叫:“王朝、马汉。”
        假包公也学着叫:“王朝、马汉!”
        “拿表来。”
        假包公有点傻眼了。这表不是手表,也不是报名表,是一种符纸。点燃了它,神通广大的张天师就会知道这边出了状况,就会召来天兵天将降魔除妖。
        最后天兵天将赶来了,乒林乓啷,打败了妖魔。
        画画的时候,我画了两个脸谱和衣服一样的包公。我想,如果他们两个用帽子上的帽翅来相斗,像斗蛐蛐儿一样,一定挺好玩。其中一个的帽翅被撞断了。而且,我把其中一个包公的胡子画得弯曲又僵硬。
        把这张画发到微信朋友圈。不一会儿,一位资深花脸演员来提意见:“真包公和假包公脸上的月牙是不同的,你画成一样就不对了。”
        我说:“这我没注意,他俩的月牙是相反的吗?”
        “对,我学戏时老师就是这样教的。”
        包公脸上为什么有月牙呢?至少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说包公小时候替人放牛,累了睡着了,被路过的马踩了一下,脸上就留下很像月牙的马蹄印。另一种说法更普遍,说包公“日断阳,夜断阴”,白天在阳间断案,夜里还要去阴间连轴转,就在他脑门上画个月牙代表夜晚。这个月牙一般是向左开口的。
        我看过李长春和李欣的《双包案》视频,现在赶紧重看一遍。
        我发现,在这个视频里真假包公额头上的月牙是一样的,都朝左。
        这其实不奇怪,不能说谁对谁错,不同演员有不同的处理。比如孙悟空的脸谱,李万春、李少春、郑法祥、张翼鹏各有画法。我们介绍过《悦来店》,十三妹的眉稍有颗红痣,有的演员点在左,有的演员点在右。
        我记得我看过一些清朝的宫廷戏画,其中有《双包案》这出戏。那么,那里面真假包公的脑门一样还是不一样?记不清了。我又去网上搜索宫廷戏画。戏画太多了,总算找到《双包案”。有趣的是,两个包公额上的月牙也不朝左,也不朝右,全都朝上!
        为了查“月牙”,我在宫廷戏画和有关文章里还意外得到一些知识。
        这些戏画是宫中如意馆的画师工笔描绘的,还注明“穿戴脸儿俱照此样”,是工具书呢。
        有一幅《阴阳界》的戏画,里面的判官戴着半黑半白的帽子,画着半黑半白的脸谱,胡子和衣服全是半黑半白的。我画《阴阳河》时参考了一幅剧照,那女演员的服装就是一半黑一半白的,现在看来是有所依据的,表现了剧中人物跨越于阴阳二界。
        有关文章里说到,清朝的皇帝大多喜欢看戏,还经常会颁发一些指导性的圣旨。同治皇帝就有一道圣旨说:“以后有差无差都得剃头,上角不准胖胖猪似的。”你看,皇帝对演员的形象很注意,要整洁,还不能太胖。但你不会想到皇帝会用如此接地气的说法降旨吧。
        还学到一条知识,关于戏曲人物为什么会有长长的水袖。我以前知道演员会在戏装里面穿一件水衣,这是为了保护戏装不沾汗渍什么的。没想到,水衣的袖子露了一点出来,竟被发现能配合歌舞表演,所以就干脆在戏装上接上一截袖子,且越来越长,就叫它“水袖”了。
        对了,开头我们说到,这出戏会不止一个两个包公,会有好几个包公,这是怎么回事?原来它跟《五花洞》一样被称作“闹妖戏”,既然《五花洞》里妖精可以变成好多个潘金莲,好多个武大郎,那变成好几个包公也就不奇怪了,多来几个妖精就行了。据说有的版本里连张天师也被复制了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