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趣联妙对的故事(五)

(2022-10-09 21:22:13)
分类: 图文:古典诗文
        席间佳联
        有一天,寇准与同僚一起饮酒赏月,看着池塘中的月影,便吟道:
        “水底月为天上月”。
        当时没有人能对出下联,恰好杨亿有事前来,于是有人请他对。杨亿听过上联后略加思索,开口即对:
        “眼中人是面前人。”
        寇准听了十分高兴,心想不愧是文坛代表,文采果然不凡,于是请他入席。酒过三巡,寇准见侍从端来一盘鲜菱角,便说:
        “菱角三尖,铁一团白玉。”
        杨亿见宴桌上放着一盘石榴,顺口对道:
        “石榴独蒂,锦包万颗珍珠。”
        寇准见他答对工整、得体,借着酒兴又出一上联:
        “洁酒客来风亦醉。”
        杨亿也来了兴致,恰巧见一卖花女刚刚离去,随声答到:
        “卖花人去路还香。”
        这时候寇准见到桌上的酒,就以酒为题出上句道:
        “刘伶借问谁家好?”
        杨亿答:
        “李白还言此处高!”

        改不得的笔画
        从前有一个进士老爷,专横跋扈,不可一世。有一年过年,他为了向人家炫耀,就在自家的大门上面贴了这么一副对联:
        父进士、子进士,父子皆进士;
        婆夫人,媳夫人,婆媳均夫人。
        正好无巧不巧,镇上有一个穷秀才,路过进士家门口,看见了这么一副对子,想想就笑起来了,到了晚上,他看了一下,旁边没有人,就偷偷在对联上面改了一些笔画。
        第二天一大早,那个进士的门口围满了一大堆看热闹的人,人们有说有笑的,议论纷纷,大家都说的:“改得好!改得好!”
        门外面一热闹,就惊动了进士老爷,他连忙开了大门,一看,当即就昏倒在门口的台阶儿上了。
        原来呀,进士家门口的对联,已经被那个秀才改了变成:
        父进土,子进土,父子皆进土;
        婆失夫,媳失夫,婆媳均失夫。

        出联加字戏师爷
        有一次祝枝山碰到一个叫徐子建的师爷。这个师爷自命不凡,傲气十足,口气很大地说没有能难住他的对子。这一次碰到祝枝山,他提出来要和祝枝山比对联。祝枝山就问呀:“哪个出?哪个对?”师爷满不在乎地说的:“当然是你出,我对喽!”祝枝山笑了一下,就说出了上联:
        三塔寺前三座塔;
        徐子建一听:就这个呀,有什么难的呀?张口就对:
        五台山上五层台。
        师爷正要催祝枝山出一个新对子的时候,祝枝山说的:“还没完,我能加字。”“这有什么呀?我也能添字。”祝枝山于是说的:
        三塔寺前三座塔,塔、塔、塔。
        徐子建想也没想,就说的:
        五台山上五层台,台……
        他说不下去了,总不能说五个“台”字吧?
        祝枝山说的:“‘抬’不动了吧?”哈哈大笑,扬长而去。

        自取其辱
        从前有个小官儿,后来退职了靠教书为生,就是他瞧不起那些手艺人。有一年过端午节,有个学生请他去吃饭。学生家里正好请了裁缝、木匠两位师傅在家里做活计,这个学生的父亲就请他们三个同桌。那个先生心里想呀:这两个“赤脚佬儿”,沾了我的光,我要笑一下他俩。吃饭的时候,他就说的:“今天东家请客,我俫同坐一桌,大家来点儿诗文,以助酒兴,怎么样呀?”两个师傅没办法,就说的:“好吧。”
        这个先生得意洋洋地开了口:
        “一点起,高、官、客,鸟字旁,鸡、鹅、鸭,无我先生高官客,尔等怎吃鸡鹅鸭?”
        裁缝师傅听到,接着说的:
        “雨字下,霜、雪、露,衣字旁,衫、袄、裤,我不制缝衫袄裤,先生怎御霜雪露?”
        木匠师傅也慢悠悠地接口说的:
        “一撇起,先、生、牛,木字旁,格、栅、楼,木匠不建格栅楼,何处关你先生牛!”
        那个先生一听,脸都气红了,但是他也是没话好说了。

        巧言善辩
        纪晓岚是清朝的学者、文学家。有一年,他过年回去探亲,乡里有一家弟兄三个请他写对子,他写了一副“惊天动地门户,数一数二人家”,横批是“先斩后奏”的对子。这一来不得了了,就有人以“犯上”,告了他个欺君之罪。
        乾隆皇帝知道了之后,立马就喊纪晓岚去查问,纪晓岚说的:“对子是我写的,这家老大是卖炮仗的,不就是惊天动地门户呀?老二是集市上头管斗的,一天到晚就是‘一斗,二斗……’地喊,不就是数一数二人家呀?老三是卖烧鸡的不就是先斩后奏呀?”被他这么一说,乾隆也笑了,这个事情也就这么算了。

        读错了对子
        有一户人家非常迷信,什么事情都要讨个顺遂。三十夜那一天,老子和两个儿子商议:“堂上要贴一副新对联,现在我们一个人说一句吉利话,凑出一副对子来。”两个儿子说的好的。父亲先说的:“今年好!”大儿子想了一下说的:“倒霉少。”二儿子接着也说的:“不得打官司!”念完了就由老子执笔,写了一条没有标点符号的长幅,贴了在堂屋的正中间。
        第二天,邻居们来拜年。一进门,看见那个对子,有人是这么念的:“今年好倒霉,少不得打官司!”父子三个气了眼睛直瞪,但是也是没有话说。

        咸鱼翻身
        有个书生家里穷,向亲友借钱,没有人借了给他。中举了之后,那些亲友开始来巴结。书生感慨万千,在门口贴了一副对子:
        “回忆去岁,饥荒五、六、七月间,柴米尽焦枯,贫无一寸铁,赊不得,欠不得,虽有近亲远戚,谁肯雪中送炭;
        侥幸今年,科举头三场内,文章皆合适,中了五经魁,名也香,姓也香,不拘张三李四,都来锦上添花。”
        那些想来得好处的亲戚看见了,哪个不脸红呢。

        宴客食言
        有个乡村塾师在一户人家任教,事前讲明了七夕乞巧节主家要设宴招待。到了七夕那一天,主家家里毫无设宴的动静,先生就出了一个上联让学生对:
        “客舍凄凉,恰是今宵七夕。”
        学生对不上来,就去告诉父亲。主人领会了对联当中的意思,笑道:“啊呀!我真的忘了。”而且代为对了下联:
        “寒斋寂寞,可移下月中秋。”
        到了中秋节,还是没有动静。那个先生又出了一个上联让学生对:
        “绿竹本无心,遇节即时挨不过。”
        主人看见了,又是笑笑说道:“我又忘了。”又对了一个下联:
        “黄花如有约,重阳以后待何迟?”
        转眼到了重阳节,还是没有动静。先生又出了一个上联:
        “汉三杰,张良韩信狄仁杰。”
        主家看见了大笑起来说道:“三杰是汉朝人,狄仁杰是唐朝人,老师怎么忘了的呀?”学生就把父亲的这番话转告给了先生,先生说的:“我没忘。就是你家父亲前唐后汉都记得清清楚楚的,怎么就偏偏忘了他还有一顿饭没请的呀。”

        名字入联
        1953年,钱三强率科学考察团出访,团员有华罗庚、张钰哲、赵九章、贝时璋、吕淑湘等人。在路上没有事,大家觉得无聊,于是就一起儿谈古论今。这时候华罗庚即景生情,得了一个上联:
        “三强韩魏赵”。求对下联。
        三强说的是战国时候的韩、魏、赵三个强国,但是又隐喻代表团团长钱三强的名字,这就不仅仅要解决数字联里面数字难对的困难,而且要在下联里面也嵌入一个科学家的名字。
        华老上联一出,大家都想了很长时间。过了一会儿,华罗庚不慌不忙地说出了下联:
        “九章勾股弦”。
        九章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著作,这本书第一次记载了我国数学家发现的勾股定理。同时,九章又是大气物理学家赵九章的名字。对得如此巧妙,在座的人一个个地都叫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