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三立(1914—2003)
第二节
相声术语
相声作为一门独立的曲艺形式,有其特殊的表术语言:
一、贯口
贯口,又叫贯活,就是一口气背诵一段故事、一个人的传略,一口气报几百个地名、菜名、影片名、戏名等。还有一口气说出多少个绕口令,也叫贯口。贯口类相声要注意合辙押韵,讲究平仄,表演时要注意气口,吐字要清,节奏感要强。
先来看看传统相声《满汉全席》报菜名的贯口:
蒸羊羔、蒸熊掌、蒸鹿尾儿、烧花鸭、烧雏鸡儿、烧子鹅、卤煮咸鸭、酱鸡、腊肉、松花、小肚儿、晾肉、香肠、什锦苏盘、熏鸡、白肚儿、清蒸八宝猪、江米酿鸭子、罐儿野鸡、罐儿鹌鹑、卤什锦、卤子鹅、卤虾、烩虾、炝虾仁儿、山鸡、兔脯、菜蟒、银鱼、清蒸哈什蚂、烩鸭腰儿、烩鸭条儿、清拌鸭丝儿、黄心管儿、焖白鳝、焖黄鳝、豆鼓鲇鱼、锅烧鲇鱼、烀皮甲鱼、锅烧鲤鱼、抓炒鲤鱼、软炸里脊、软炸鸡、什锦套肠、麻酥油卷儿、熘鲜蘑、熘鱼脯儿、熘鱼片儿、熘鱼肚儿、醋熘肉片儿、熘白蘑、烩三鲜、炒银鱼、烩鳗鱼、清蒸火腿、炒白虾、炝青蛤、炒面鱼、炝芦笋、芙蓉燕菜、炒肝尖儿、南炒肝关儿、油爆肚仁儿、汤爆肚领儿、炒金丝、烩银丝、糖熘、糖熘荸荠、蜜丝山药、拔丝鲜桃、熘南贝、炒南贝、烩鸭丝、烩散丹、清蒸鸡、黄焖鸡、大炒鸡、熘碎鸡、香酥鸡,炒鸡丁儿、熘鸡块儿、三鲜丁儿、八宝丁儿、清蒸玉兰片、炒虾仁儿、炒腰花儿、炒蹄筋儿、锅烧海参、锅烧白菜、炸海耳、浇田鸡、桂花翅子、清蒸翅子、炸飞禽、炸葱、炸排骨、烩鸡肠肚儿、烩南荠、盐水肘花儿,拌瓤子、锅烧猪蹄儿、烧鸳鸯、烧百合、烧苹果、酿果藕、酿江米、炒螃蟹。汆大甲、什锦葛仙米、石鱼、带鱼、黄花鱼、油泼肉、酱泼肉、红肉锅子,白肉锅子、菊花锅子。野鸡锅子、元宵锅子、杂面锅子、荸荠一品锅子、软炸飞禽、龙虎鸡蛋、猩唇、驼峰、鹿茸、熊掌、奶猪、奶鸭子、杠猪、挂炉羊、清蒸江瑶柱、糖熘鸡头米、拌鸡丝儿、拌肚丝儿、什锦豆腐、什锦丁儿、精虾、精蟹、精鱼、精熘鱼片儿、熘蟹肉、炒蟹肉、清拌蟹肉、蒸南瓜、酿倭瓜、炒丝瓜、焖冬瓜、焖鸡掌、焖鸭掌、焖笋、熘茭白、茄干儿晒卤肉、鸭羹、蟹肉羹、三鲜木樨汤、红丸子、白丸子、熘丸子、炸丸子、三鲜丸子、四喜丸子、汆丸子、葵花丸子、饹炸丸子、豆腐丸子、红炖肉、白炖肉、松肉、扣肉、烤肉、酱肉、荷叶卤、一品肉、樱桃肉、马牙肉、酱豆腐肉、坛子肉、罐儿肉、元宝肉、福禄肉、红肘子、白肘子、水晶肘子、蜜蜡肘子、烧烀肘子、扒肘条儿、蒸羊肉、烧羊肉、五香羊肉、酱羊肉、汆三样儿、爆三样儿、烧紫盖儿、炖鸭杂儿、熘白杂碎、三鲜鱼翅、栗子鸡、尖汆活鲤鱼、板鸭、筒子鸡。
再看说相声时一口气背诵许多个绕口令,也是贯口活:
扁担长,板凳宽,扁担没有板凳宽,板凳没有扁担长,扁担绑在板凳上,板凳不让扁担绑在板凳上,扁担偏要绑在板凳上。
一个牛郎,一个牛娘,牛郎想牛娘,牛娘也想牛郎。
一个班干部管另一个班干部,真是班干部管班干部。
慈池寺里有四十四棵大柿子树,青柿子肉厚又涩。
传统相声《报菜名》、《暖厂》、《洋药方》、《八扇屏》等是贯口,新相声《豆腐谱》、《新妇女》、《影片集锦》等也是贯口。
二、柳活、腿活
柳活是以学唱为主要艺术手段,腿活则以学唱戏剧片断、并以唱做念打为主要艺术手段。学唱歌曲、戏曲、曲艺、学唱少数民族特有的曲种的,都是相声中的柳活。柳活相声要注意唱词的平仄音、尤其写学唱曲艺的段子更要注意,不然唱出来难听,演员也受罪。柳活按排唱的时候,唱的要自然,唱的要合理,不能为唱而唱。
传统相声《学评戏》、《批铡美》等是柳活,新相声中《流浪者》、《爱情歌曲漫谈》等也是柳活。传统相声《捉放曹》、《汾河湾》、《窦公训女》等是腿活。
演员在表演学唱的柳活时,要注意“学”的功夫,要学谁像谁,学的不像不如不学。所以,在表演柳活的段子时,要有的放矢,要看演员的条件。侯宝林认为:相声既然是艺术,就不仅应该学得像,而且要学得美;只有学得像才能产生愉快幽默的笑,只有学得美才能使相声成为名符其实的艺术。这个认识对表演柳活的演员确实是必须记紧的。
三、倒口
倒口是运用各地方言为主要表演形式。比如《山东斗法》是以山东话表演的,《山西家信》是以山西话表演的,《钓鱼》是以天津话表演的,《列车新风》是用大连话表演的,《南北话》既有天津话又有上海话,还有北京的一些土语。表演倒口相声时,要特别注意引用方言土语的地道。如不熟悉方言土语,说出去,就会学的不像,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用外语表演相声也是倒口。今天的学外语和过去应有不同,过去的学外语倒不如说是学儿语,尽管外国味的中国字能取得一定的喜剧效果,也不如学几句真正的外语效果强。现在的新相声如《动力研究》、《我爱中国》、《东京客人》等都不同程度地使用了外语。
四、三翻四抖
“三翻”是指对矛盾假象渲染强调,也就是“系包袱”的过程,也是笑料的种子借以生根发芽的时机。通过对矛盾假象的渲染,把观众带到与真相迥然不同的境地中去,以便系牢“包袱”扣子。所谓“四抖”就是尽量把假象推到顶点,一般是把一件事甚至是同样的情节或同一句话,一而再、再而三地反复强调,然后急转直下,在第四翻抖响包袱,揭露矛盾和事态的真相。“四抖”正是笑料开花结果的时候。如《友谊颂》:
甲:外国能听懂相声吗?
乙:听不懂没关系,有翻译呀。
甲:噢,一个演员旁边站一个翻译,说一句翻译一句?
乙:那多好啊。
甲:现在我们开始说段相声。
乙:威诺比根柯劳司套克(一翻)
甲:相声是中国的民间艺术。
乙:柯劳司套克耶色伏克阿特音恰的。(二翻)
甲:形式活泼,战斗性强。
乙:伊泰斯来夫力安密勒腾特。(三翻)
甲:这个形式是绱鞋不使锥子——针(真)好;狗撵鸭子——呱呱叫。
乙:这……
甲:翻哪!
乙:我翻不过来,这么多俏皮话怎么翻哪!(四抖)
第三节
相声艺术的表现形式
一、单口相声
由一个人表演的相声叫单口相声。单口相声每段都有它一定的故事情节,情节中产生一定的笑料,又叫包袱,而包袱又推动着情节发展。表演单口相声,时而第一人称,时而又以第三者出现、时而跳出、时而跳入、有时叙述、有时品评、有时叙说的故事似说自己,有时又是一个局外人讲述故事。总之,表演单口相声的演员,虽然一个人在表演,但听起来似很多的人出现在舞台上,真是绘声绘色五彩缤纷。刘宝瑞是公认的单口相声表演大师,他的表演炉火纯青。《赶考》辛辣地讽刺了旧式文人的无知和统治者的愚昧:
果然,三场以后,吴情中了头名,黄统来了个第二名。这是他舅舅留了个心眼儿,一琢磨:这头名状元树大招风,回头皇上还要在金殿上御试,就黄统这学问非出漏子不可!得了,马马虎虎凑合个第二名,咱避点儿委屈吧。
哎,他还落个避委屈!
得中以后,果然皇上在金殿亲自出题考试,这就是“殿试”。
到了这天,应中的举子,聚集朝房。就听奏事处太监传旨:“圣上有旨,宣天字号举子进殿见驾!”
吴情一听,赶紧来到金殿,三拜九叩已毕,跪在丹墀。
皇上说:“天字号举子,朕出个上联,你来对个下联如何?”吴情跪奏:“微臣才疏学浅,恐出言不周,冒渎天颜,祈万岁恕罪。”
皇上说:“听题:雪地鸦飞白纸乱涂几点墨。”
这怎么讲啊?就是在雪地上头有几只乌鸦在那儿飞,如同一张白纸上滴了几个墨点子似的,这就叫“雪地鸦飞白纸乱涂几点墨”。吴情有真才实学呀,张嘴就来,对的是:“霞天雁过锦笺斜写数行书”。那意思是说呀,天空出彩霞的时候,飞过几排缤鸿大雁,就好像在美丽的信笺上写了几行字一样。这就叫“霞天雁过锦笺斜写数行书”。
皇上高兴了:“哎呀,真乃奇才!……哦,爱卿,你叫什么名字?”
“臣名吴情。”
皇上一听:什么?吴情!无情者必然无义呀,像这等无情无义之人,岂能忠君报国?
“来呀,锦衣卫,将他赶出殿外,终身不得再入考场,出去!”
给轰出去了!
接着奏事处太监又喊上啦:
“宣地字号举子上殿!”
谁呀?就是这位黄统。他进来磕完头,跪在那儿往两边儿直踅摸,干吗呀?找他舅舅哪!
皇上说:“地字号举子听题:一行征雁向南飞。”
黄统说:“我对:两只烤鸭往北走。”
啊?这都什么乱七八糟的!皇上一想:噢,你没听明白吧。“朕说一行征雁。”
黄统那儿还对付哪:“是啊,我对两只烤鸭。”
“唉!朕说征雁乃出征的征。”
“啊,我对烤鸭是火烤之烤。您那蒸雁是熟的,我这烤鸭也是熟的,来瓶二锅头,咱们是又吃又喝!”
嘿!皇上这个气呀!
“住口,胡说!金殿之上,信口开河,分明是欺君犯上,哼!锦衣卫,推出午门,开刀问斩!”
嗬,这下可把黄统他舅舅吓坏了,他是主考官哪。皇上要是追究起来,他有失职之罪呀。赶紧跪下了。
“臣启万岁,念其黄统年幼无知,一时失口,冒渎天颜,还望看在老臣面上饶他一死吧!”
皇上一听:“嗯……爱卿,他叫何名?”
“姓黄名统,黄——统!”
皇上高兴了:“哎呀,老爱卿,你怎么不早说呀!黄统这个名字太好了,这是朕的内侍呀。险些错斩了有用之臣,锦衣卫,快快松绑!就冲这个名字,朕要御笔亲点:黄统为头名状元并赐琼林宴!”
嘿!
文武百官全愣住了,一齐拱手:
“臣启万岁,黄统有什么用啊?”
皇上用手一指黄统,说:“黄统,黄统,皇宫里正缺一个马桶!”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