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梦笔山人
梦笔山人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27,969
  • 关注人气:1,05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民间笑话(节录1)|祁连休

(2022-10-29 21:58:08)
分类: 图文:现代诗文
中国民间笑话(节录1)|祁连休

        先秦两汉的民间笑话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郑人置履”:
        郑人有且置履者(要去买鞋子的),先自度(量好尺寸)而置之其坐。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吕氏春秋·似顺论·别类》“起死人”:
        鲁人有公孙绰者,告人曰:“我能起死人(让人起死回生)。”人问其故。对曰:“我固能治偏枯(半身不遂的病),今吾倍所以为偏枯之药,则可以起死人矣。”        
        这两则笑话都很有趣。前一则笑话,奚落那种宁可相信已经量好的尺寸,也不相信自己脚板的买鞋人,对教条主义者严重脱离实际的可笑行为作了辛辣的嘲讽。这则笑话后来一直在传播,直到今天人们都耳熟能详,足见它的生命力相当旺盛。后一则笑话,借助给人治病的事例,对那种看问题死板的机械论者混淆数量与质量的区别,以致办事情荒唐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讥笑。后来流传的某位治背的医生不管病人死活的笑话,很可能就是在这则作品启示下创作出来的。
        《孟子·滕文公下》“攘鸡者”:
        今有人日攘(偷窃)其邻之鸡者,或(有人)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请损(减少)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收手不干)。”如知其非义,斯速(便赶快)已矣,何待来年? 
        《风俗通义》“东食西宿”:       
        齐人有女,二人求之。东家子丑而富,西家子好而贫。父母疑不能决,问其女,定所欲适:“难指斥言者,偏袒(袒露一个臂膀来示自己的倾向性),令我知之。”女便两袒。怪问其故。云:“欲东家食,西家宿。”此为两袒者也。        
        这两则笑话也很有趣。前一则笑话,奚落那种知错不改的人,借故拖延时间,实际上就是不愿意改变自己的恶习。后一则笑话,通过某一个姑娘在挑选夫婿时的表态,嘲讽那些挑肥拣瘦、患得患失的人,暴露出这种人贪图享受、爱慕虚荣的内心世界。
        魏晋南北朝的民间笑话
        《笑林》“执竿入城”: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锯断)而入?”遂依而截之。
        《笑林》“不识镜”:
        有民妻不识镜。夫市之而归(把它购买回去),妻取照之,惊告其母曰:“某又索(弄)一妇归也。”其母也照曰:“又领亲家母来也。”
        《笑林》“自啮鼻”:
        甲与乙斗争,甲啮(咬)下乙鼻,官吏欲断之,甲称乙自啮落。吏曰:“夫人鼻高耳(而)口低,岂能啮之乎?”甲曰:“他踏床子就啮之。”
        以上三则笑话的故事情节都相当简单,然而却非常诙谐风趣,最后都以妙趣横生的话语收尾,抖出了一个个响亮的包袱,让读者、听众忍俊不禁。这三则笑话,无不具有劝诫的意味。它们通过三种不同的生活场景,刻画出形形色色的笑话人物形象——自以为见多识广的老翁、凭自个儿经验作判断的小媳妇与老婆婆、强词夺理的咬人者,让人们从笑谈中有所感悟,引以为戒。
        隋唐五代的民间笑话
        《启颜录·昏忘》:
        隋柳真为洛阳令,恍忽多忘。曾有一人犯罪,合决杖(应当判决受到用木棍打脊背、臀部或腿部的刑罚)。柳真见其罪状,大嗔(怒),索杖欲打,即脱犯罪人衣裳于庭中。坐讫,犹未行杖,即有一客来觅柳真,柳真引客向房中语话。当时寒月,其犯罪人缘(因为)忍寒不得,即踅(来回走动)起向厅屋头向日,取袄子散披蹲地。柳真须臾送客出厅门,还,遥见此人,大叫嗔曰:“是何物人,敢向我厅边觅虱?”此人出门径走,更不寻问。
        《启颜录·姓房人》:
        唐有姓房人,好矜门地,但有姓房为官,必认云亲属。知识疾其如此,乃谓之曰:“丰邑(京城长安出售丧葬用品的地方丰邑坊)公相,是君何亲?”曰:“是姓某乙再从伯父。”人大笑曰:“君既是方相(古代出殡时用纸竹扎制的形象可怕的开路神)侄儿,只堪吓鬼。”
        前一则为嘲笑官吏昏庸健忘的笑话。写隋代一县令,其人恍惚多忘,在执行公务时,转瞬间便忘却惩处罪犯,令其逍遥法外却浑然不知。朝廷任用此等人物做父母官,足见当时某些地方的吏治腐败到了何等程度。后一则为讥刺恶劣社会风气的笑话。写某人戏称一心攀附显贵者,是旧时作驱逐疫鬼和出丧开道之用的方相侄儿,对好夸耀门第之人给予无情嘲弄。两则笑话笔锋犀利,一针见血,对被嘲讽的对象不留情面,读来无不使人感到非常开心,非常解气。
        《启颜录·倾麦饭》:
        隋初有同州(今陕西大荔县)人负麦饭入京粜之。至渭水上,时冰正合,欲食麦饭,须得水和,乃穿冰作孔取水,而谓冰孔可就中和饭,倾饭于孔中。倾之总尽,随倾即散,其人但知叹惜,竟不知所以。良久,水清,照见其影,因叫曰:“偷我麦饭者只是此人。此贼犹不知足故自仰面看我。”遂向水打之,水浊不见,因大嗔而去,云:“此贼始见在此,即向何处?”至岸,见有砂,将(拿)去便归。
        这一则笑话简短而生动,通过蠢人的自我暴露,嘲讽某些人生性愚笨、懒怠,办事不动脑子,却自以为是,不思反省,或许能让人们从笑声中有所警觉。
        《朝野佥载》卷二“钥匙尚在”:
        昔有愚人入京选皮袋,被贼盗去,其人曰:“贼偷我袋,将终不得我物用。”或问其故,答曰:“钥匙今在我衣带上,彼将何物开之。”
        这一则笑话,奚落愚人被盗却满不在乎,竟用自我解嘲的方式来寻求心理上的安慰,既可笑又可叹。读了这则笑话,使人不禁联想到维吾尔族的阿凡提故事《灌肺法》。此故事写有一次阿凡提的羊肉突然被乌鸦叼走了,阿凡提不慌不忙地说:烹调方子还在我手里,我看它怎么吃!很显然,这两则作品在故事情节、表现手法、艺术风格上都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启颜录·昏忘》“多忘者”:
        鄠县有一人多忘,将斧向田斫柴,并妇亦相随。至田中遂急便转(急于大便而停下脚步),因放斧地上。旁便转讫,忽起见斧,大欢喜云:“得一斧。”仍作舞跳跃,遂即自踏着大便处,乃云:“只应是有人因大便遗却此斧。”其妻见其昏忘,乃语之云:“向者(先前)君自将斧斫柴,为欲大便,放斧地上,何因遂即忘却?”此人又熟看其妻面,乃云:“娘子何姓,不知何处记识此娘子?”
        这一则笑话,经过巧妙的艺术虚构与编织,汇集了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昏忘行为,并加以夸饰,从而塑造出一个健忘者的典型形象,颇为引人发噱。或许读者、听众在讥笑那人的昏忘言行时,也可能进行自我反省,把健忘者作为一面镜子。
        《大唐新语》卷十三《谐谑》“益州(今四川成都市)长吏(行政长官郡守)”:
        益州每岁进柑子皆以纸裹之。他时长吏嫌纸不敬,代以细布。既而恐柑子为布所损,每怀忧惧。俄有御史(掌管监察、弹劾百官的御史台长官)甘子布使于蜀,驿使驰白长吏:“有御史甘子布至。”长吏以为推(追问)布裹柑子事,惧曰:“果为所推!”及子布到驿,长吏但叙以布裹柑子为敬。子布初不之知,久而方悟。闻者莫不大笑。
        这是一则因误解御史姓名而引出的笑话,让人忍俊不禁。在作品当中,误会越大,产生的逗乐效果越强烈。这则笑话将为进贡土特产煞费苦心的益州郡守唯恐触怒皇上的惴惴不安心境表现得淋漓尽致。世人在发噱之后,很有感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