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京剧漫话(十九)|石呈祥

(2022-10-27 22:02:11)
分类: 图文:京艺论丛
        第七章京剧音乐中华独有

        念白如歌唱动听,曲牌悠扬可多用。
        以少胜多文武场,全在鼓佬掌握中。
        你看过梅派名剧《霸王别姬》吗?西楚霸王项羽在九里山中了汉军元帅韩信设下的十面埋伏,被困垓下,四面楚歌。项羽的爱妃虞姬为了宽慰霸王,强颜欢笑,舞剑作歌。“舞剑”一场,虞姬唱的[西皮二六]唱腔“劝君王饮酒听虞歌”,歌声凄婉,令人心碎;虞姬的舞姿和寒光闪闪的剑影,加上疾缓相间的[夜深沉]曲牌和沉沉的鼓声,为观众奏出了一曲英雄美人生离死别的京剧交响曲,悲哉!壮哉!美哉!体现了京剧音乐的独特风格。
        京剧音乐丰富多彩,包括唱腔、念白、曲牌和打击乐四个部分,这四部分各具特色,又相互联系,和谐统一。京剧音乐贯穿于京剧表演的全过程。无论是唱、念、做、打;交代故事情节,展现戏剧矛盾冲突;刻画人物形象,抒发人物的思想感情;配合演员的表演、烘托舞台气氛;统一舞台节奏,都离不开音乐。
        京剧音乐的表现力极强,诸如饮宴朝贺的喜庆场面、升帐发兵的威严场面、气象森严的公堂、宏伟壮丽的宫殿、江上行舟、水波荡漾、战场厮杀、人声马吼、风雨交加、电闪雷鸣、儿啼鸦噪、夜静更深、晨钟暮鼓等,各种情景都能表现,而且手法极为简练。比如用唢呐吹奏一支气势雄壮的[大开门]曲牌,就能营造出主帅升帐、发兵点将的庄严气氛;几声锣响,五鼓天明。
        京剧的唱腔、念白是京剧音乐的主要部分,已在第四章介绍,本章着重介绍京剧的乐队、曲牌和打击乐。
        一、不拿指挥棒的乐队指挥
        京剧乐队很有特色,不像西洋歌剧乐队那样庞大,演奏人员众多,乐器也多,开一场音乐会,台上一大片人,还得有一个拿指挥棒的专门指挥。京剧乐队少而精,人少,乐器也比较少(现代京剧例外),音乐效果却是最佳的。
        京剧乐队习称“场面”,由管弦乐和打击乐两部分组成。管弦乐部分称为“文场”,打击乐部分称为“武场”,合称“文武场”。
        文场的作用主要是为演唱进行伴奏,并演奏为配合表演而用的场景音乐。文场的主奏乐器包括胡琴、京二胡、月琴,俗称文场“三大件”;其他乐器还有三弦、笛子、唢呐、海笛、笙、箫等。
        胡琴又叫“京胡”,演奏胡琴的人称为“琴师”。京胡是京剧的主奏乐器,京胡伴奏是京剧的一大特色。京胡的音色明亮,虽然只有两根弦,却能奏出悠扬动听的旋律。在剧场里,琴师精湛的演奏往往也能得到观众雷鸣般的掌声。许多名演员都有自己的琴师,京剧表演艺术家所取得的成就和流派的形成、发展离不开琴师的辅佐与帮助,谭鑫培少不了梅雨田,梅兰芳少不了徐兰沅、王少卿,马连良少不了李慕良,杨宝森少不了杨宝忠,张君秋少不了何顺信,裘盛戎少不了汪本贞,等等。
        京胡的伴奏很难。由于京剧唱腔种类繁多,曲谱复杂,演唱与伴奏的曲谱又不相同,各种唱腔的板式不同,各个行当与流派的演唱特点不同,琴师不仅要熟记各种唱腔曲谱,还要知道一出戏何处有唱、如何唱,各个行当、各种流派的唱腔都得会拉。
        京胡伴奏并非简单地随着唱腔走,一个技艺高超的琴师为唱腔伴奏,通过随、衬、垫、裹等手法,能起到烘云托月的作用,为演员的演唱生色增光。京剧的演唱很灵活,随意性很大,一个唱段有多种唱法,每个演员的嗓音条件、艺术风格不同,唱法也各不相同,甚至同一演员在不同时间演唱的同一个唱段也不一样,琴师对这些情况都要心中有数。
        此外,琴师还要演奏各种曲牌。胡琴曲牌的种类繁多,琴师都要会拉,而且应当谙熟于心,得心应手。老一辈的琴师操琴不看琴谱,在台上应裕自如,临场发挥,往往是演员还没有张嘴,台下已是掌声四起,那是在为琴师叫好。他们在台上非常镇定,遇到突发事件能随机应变,化险为夷。有一次裘盛戎演《铡判官》,剧中有一大段气势雄浑的二黄唱腔。那天裘的琴师汪本贞激情迸发,用力过猛,在裘盛戎唱到最要好儿的地方,胡琴的外弦忽然从琴码儿上脱出。危急时刻,汪本贞从容不迫,让那根外弦在瞬间归位,台下观众没有觉察,连台上的裘盛戎也浑然不知,至于汪本贞是如何化险为夷的,无人知晓。但可以肯定,这是汪本贞多年勤学苦练练出来的真本事。
        二胡的音色宽厚柔和,中和了旦角的尖声和京胡的尖音,自梅兰芳与徐兰沅、王少卿等人创始,用于青衣唱腔的辅助伴奏,效果极好,此后被广泛采用,成为定制(一说是20世纪20年代前后由王瑶卿提议,程砚秋予以实践)。月琴也有两根弦,其音色优美而清脆,清丽动人。
        武场的作用主要是配合演员的表演;烘托舞台气氛;统一舞台节奏。武场的主奏乐器有鼓板、大锣、小锣、铙钹;此外,还有大铙、齐钹、大堂鼓、小堂鼓、镲锅、云锣、汤锣、木鱼、梆子、碰钟等。
        武场的乐器以鼓板为主。鼓板指单皮鼓和檀板,由一人掌握,左手挎板,右手持鼓签打鼓,有时放下板,双手持鼓签打鼓,司鼓板者称为“鼓师”,又称“鼓佬”。鼓师既是京剧乐队的指挥,又是一台戏的总指挥,为一台之主,犹如三军统帅。鼓师不仅要有相当的演奏水平,还必须对所指挥的剧目了如指掌。鼓师通过鼓板的示意性演奏,控制场上节奏,指挥整个乐队,使演出取得最佳效果。
        武场的其他乐器也各具特色。大锣锣音高亢,色彩明亮;小锣锣音清朗;铙钹音色暗淡;堂鼓声音气势雄壮;大堂鼓发音低沉浑厚。用打击乐器能打击出各种不同的节奏,多种乐器合理配置,有机组合,就形成了不同的音响效果。
        打击乐的演奏有各种谱式,叫作“锣鼓经”,简称“锣经”,又叫“锣鼓点子”。各种锣鼓点子都有不同的打法和用途,并已形成固定的程式。如:
        [慢长锤]用于人物缓慢地上场;
        [急急风]多用于急促、紧张、激烈的情境,配合人物的上下场及行路、战斗、厮打等动作;
        [四击头]用于人物上下场和一般的亮相;
        唱[回龙][快三眼][慢板]之前用[帽儿头],唱[导板]之前用[导板头],唱段结束用[住头];
        人物上场念“引子”“定场诗”及唱[点绛唇][粉蝶儿],之前用[归位];
        人物喜悦、愤怒、悲痛、焦急,发出呼喊时用[叫头],哭泣时用[哭头],惊慌失措、挨打疼痛难忍时用[乱锤],情况紧急时的搜查、寻找用[搜场]。
        有些锣鼓点子很特殊,很简洁。比如有时为使剧情紧凑,唱词的末句省略不唱,而以动作来代替,这时用[扫头]来配合演员的动作。
        京剧传统乐队早期只有六人,分掌鼓板、小锣、大锣、胡琴、月琴、三弦,这六种乐器是京剧演出伴奏的主要乐器,合称“六场”,其余的乐器分别由这六人兼奏。后来,由于演出的需要,京剧乐队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增加了琵琶、中阮、大阮、扬琴,20世纪60年代又增加了西洋管弦乐。
        京剧乐队以少胜多,组织很科学,分工合理,并与演员密切合作,充分发挥配合表演、伴奏唱腔和念白、烘托和渲染舞台气氛、统一舞台节奏的作用。京剧乐队的演奏旋律优美,曲调动听,无论是悠扬嘹亮的琴声,还是节奏鲜明、音响强烈的打击乐,都具有中国传统特色,不仅征服了亿万中国观众,也赢得了外国朋友的赞誉,与西方的交响乐队相比毫不逊色。
        二、京剧曲牌乐声悠扬
        京剧里常有皇帝临朝的情节,比如《打龙袍》一开场,胡琴曲牌[西皮小开门]奏起,由龙套扮演的四个小太监和两个大太监先后上场,分列两旁;之后宋仁宗上场,念完“引子”,大臣王延龄见驾,这段戏一直有[西皮小开门]反复演奏,曲调明快而又肃穆,衬托出天子升殿、百官朝拜的庄严气氛。
        京剧曲牌在京剧音乐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的主要作用是描写环境,烘托舞台气氛,配合演员的表演,起衬托作用。演奏一支曲牌,就可以使舞台上的气氛发生为剧情所需要的变化,为演出增光添彩。《法门寺》中,皇太后往法门寺降香,起驾时演奏唢呐曲牌[一江风],龙套、校尉齐唱:“一官迁白下孤云断,古道长亭短。渡关山,回首迢迢家近长安远。……”加上锣鼓,很好地表现了銮驾出宫时皇家的威严。
        有些曲牌在特定的场合使用。如[万年欢]配合喜庆、宴请等场面,[小开门]用于行路、写信、拜贺、打扫、更衣等场面,[大开门]用于升帐、升堂场面,[傍妆台]用于气派较大的摆宴场面,[哭皇天]用于吊唁、祭奠场面。
        有些曲牌是专用的。如唢呐曲牌[哭批]用于剧中人自尽或走投无路时,久别重逢、悲喜交集时用[哭相思],剧终用[尾声]。
        有些曲牌是一曲多用的。如唢呐曲牌[风入松]用于发兵、回操、回山、行军等,[江儿水]用于对话、奏本、饮酒畅叙等场面,[工尺上]用于一般迎送宾客、接旨及参拜等场面,[急三枪]用于行路、写信、看信、饮酒、哭泣。
        京剧曲牌还用于配合演员的表演。在《贵妃醉酒》中,自始至终有胡琴演奏的曲牌伴奏,配合杨玉环的表演,使用了[小开门][万年欢][傍妆台][柳摇金]等多支曲牌,构成一篇连绵不断的乐章。《拾玉镯》中孙玉姣喂鸡、做针线活、拾镯的表演用了[柳青娘][海青歌][东方赞]等几支曲牌。
        京剧曲牌具有很大的灵活性。有的曲牌经过变化,可以表现不同的意境。例如[柳青娘]用胡琴演奏,用于《花田错》中的做鞋表演;用唢呐主奏,可配合《战马超》的张飞、马超夜战。在《生死恨》中,配合韩玉娘夜梦程鹏举的哑剧表演,用胡琴曲牌[万年欢];《闹天宫》中孙悟空偷桃盗丹一场用的是笛子曲牌[万年欢]。京剧曲牌配合演员表演,根据需要,演奏时间可长可短;可以反复演奏或变换演奏速度;可以随时终止演奏或转入演唱。
        京剧曲牌大部分来源于昆曲,也有的是吸收、借鉴地方戏曲或民间音乐,并逐渐形成了与京剧风格一致的曲牌音乐。如胡琴曲牌[夜深沉]是由昆曲《思凡》中的[风吹荷叶煞]唱腔曲牌演变而来,最早由谭鑫培和他的琴师梅雨田共同研究创制,用于《击鼓骂曹》中祢衡击鼓时的伴奏。因原唱词首句为“夜深沉,独自卧”,故取其前三字命名;后来梅兰芳排演《霸王别姬》时用于虞姬舞剑场面。
        京剧曲牌按配器形式划分,可分为声乐曲牌和器乐曲牌两大类。声乐曲牌又称为“大字牌子”(“大字”即曲调,过去的工尺谱把曲词用大的字体写在中间,曲谱附在大字旁边,故名),带有唱词,由众人齐唱,用唢呐加锣鼓伴奏。如[出队子][风入松][普天乐][泣颜回][醉太平][寄生草][一江风][六幺令][神仗儿][粉孩儿][八声甘州歌][五马江儿水]等均是。《挑华车》中,黑风利押运华车时吹奏的唢呐曲牌就是[粉孩儿]。
        器乐曲牌没有唱词,只用乐器演奏;可分为唢呐曲牌、笛子曲牌、胡琴曲牌等。
        凡是比较宏大的场面,如升帐、点将、发兵、行军、打猎、演阵、出巡、打道、迎送、设宴等,都吹奏唢呐曲牌。此外,唢呐曲牌还用于吹台(为招徕观众而演奏的音乐)、剧终音乐[尾声]等。唢呐曲牌又分为两种:仅由唢呐吹奏的曲牌称为“清牌子”;加上锣鼓伴奏的称为“混牌子”。常用的唢呐曲牌有[大开门][工尺上][傍妆台][柳摇金][一枝花][将军令]等。
        笛子曲牌和胡琴曲牌多用于过场、打扫、更衣、梳妆、行礼、宴会、庆贺、祭奠、行路和舞蹈的伴奏。常用的笛子曲牌有[山坡羊][寄生草][春日景和][汉东山][到春来][到夏来][到秋来][到冬来]等;常用的胡琴曲牌有[小开门][柳青娘][海青歌][八板][八岔][万年欢][哭皇天][夜深沉][洞房赞][回回曲][哪吒令][鹧鸪天][朝天子][斗蛐蛐]等。
        三、打击乐贯穿始终
        《斩马谡》中的诸葛亮在设空城之计脱险后,要依法处置因违反军令,致使重地街亭失守的将领王平、马谡,这段戏诸葛亮上场时用了演奏速度较快的锣鼓点子,名曰[快长锤],两个书童和诸葛亮随着锣鼓的节奏急速出场,当时的紧张气氛顿时呈现,这就是打击乐的作用。
        京剧打击乐很重要,演出中要靠它来带动全局、贯串全剧。一出戏从开场直到剧终,都有锣鼓贯穿其间。一出戏或一场戏可以没有一句唱,却不能没有打击乐。打击乐在京剧演出中具有许多独特的功能。
        打击乐配合演员表演,能够加强音乐性与节奏感。演员在台上的唱念、身段、舞蹈、开打,加上适当的锣鼓,就像写文章加上标点符号一样,能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有时仅仅是小锣轻轻一击,便能很好地衬托出人物的惊喜或不安。
        打击乐是角色上下场不可缺少的,若是主要角色或名角儿出场,打击乐的作用就更为显著,先有锣鼓铺垫,造成声势,把观众的注意力集中到上场门,演员一出场就有“碰头好”。
        打击乐还用于引导、结束唱腔。各种板式唱腔的起唱、结束或唱段与唱段之间的衔接、变换都有锣鼓伴奏。一段唱起唱之前要有锣鼓,意思是告诉演员做好准备,同时告诉观众,即将开唱。一段唱结束时也要有锣鼓,表示已经唱完,就像写文章,一段话完了要画上一个句号。在一段念白开始与结束,或大段念白、律句、偶句之间,常用锣鼓穿插其间,用以承上启下。
        打击乐在烘托、渲染舞台气氛方面所起的作用更大。只要锣鼓一响,那气氛就有了,台下观众立刻振奋起来。通过节奏、音色、音量、速度的变化对比,可以表现戏剧矛盾冲突,制造为剧情所需要的环境气氛。比如文人或妇女在安闲无事时的上场多用小锣;表现战争、升帐、升堂、刑场等场面及唢呐吹打用大锣加堂鼓;伴奏水战场面用齐钹、大铙;伴奏“走边”用镲锅。
        打击乐还起着场次、段落转换,唱、念、做、舞之间相互衔接和统一舞台节奏的作用,通过锣鼓把舞台表演的各个环节贯穿起来,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根据剧情的要求,演奏相应的锣鼓音乐,再更换一下台上桌椅的摆法和桌围椅帔的色彩,就表示环境改变了。
        另外,锣鼓也用于音响效果,如表示风声、雨声、雷声、水声、炮声、更鼓声、叩门声、射箭声等。
        京剧音乐内容丰富而不庞杂,板腔体、曲牌体,弦乐、管乐,唱腔、念白、音乐伴奏,各种类型的音乐有机组合,形成体系,并与剧本文学、表演、舞台美术等融为一体,相辅相成,具有妙不可言的艺术效果;一个[导板]胡琴过门,配上锣鼓音乐,就能博得观众的掌声;有时一声小锣或大锣一击也能产生非同凡响的剧场效果,真是绝妙。20世纪30年代,一位英帼人在一本介绍京剧的书里这样评价京剧音乐:“乐班在整出戏中都在演奏,不管在我们听来如何的刺耳不和谐,它的韵律是令人痴迷的。”京剧音乐风格独特,华夏独有,那美妙的旋律为京剧舞台生色增辉,使京剧极具艺术魅力,即使是一支京胡曲牌,也可以作为一支单独乐曲并反复欣赏,让人陶醉其中。你若不信,听一听当今名琴师燕守平演奏的[夜深沉]曲牌便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