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京剧漫话(九)|石呈祥

(2022-10-14 22:02:40)
分类: 图文:京艺论丛
        2.京剧唱词雅俗共赏
        京剧唱词的音乐性很强,具有节奏感和韵律美,易唱易记,故能流芳于世,历久不衰。
        京剧唱词继承了中国古典诗词、曲和说唱文学的艺术传统,具有格律性,合辙押韵,读起来像古诗,朗朗上口。京剧唱词多为七字句(按二三三排列)、十字句(按三三四排列),十分工整;也有由五、八、九或十几个字组成的;但京剧唱词的格律不像古诗那样严格,有的唱词长短不齐,唱词中有时插入衬字,如“我正在城楼观山(呐)景”(《空城计》唱词)、“铡了(这)包勉有包拯”(《铡包勉》唱词)。有的唱词为了增加感情色彩,句尾有附加句或重复句,如“因此上臣的病重加十分,千岁爷呀”(《洪羊洞》唱词)。
        京剧唱词按十三辙押韵。十三辙是北方戏曲通用的一种曲韵,共有言前、人辰、中东、江阳、由求、摇条、姑苏、发花、梭波、乜斜一七、灰堆怀来十三道辙,如“伍员马上怒气冲”(《文昭关》唱词)就属中东辙。十三辙是演员演唱时吐字归韵的依据。
        京剧唱词通俗易懂的居多,但俗中有雅,雅俗共赏;许多唱词文字简练,又很传神。《钓金龟》中的贫妇康氏听说长子张仁刚做了官就忘了娘,非常气愤地唱道,“指望养儿防备老,竹篮打水一场空”,只有两句,比喻却很形象。《凤还巢》中朱千岁郊外射猎时唱的[西皮摇板]“无事带领鹰和犬,来在郊外猎一番”也只有两句,既叙事,又写人,一个游手好闲的花花公子形象活灵活现。《贵妃醉酒》中,杨玉环唱的[四平调]“海岛冰轮初转腾”一段以月喻人,有诗一般的美妙意境。
        又如《甘露寺》中乔玄“谏主”的那段名唱“劝千岁杀字休出口”,把刘备手下的三员虎将——关羽、张飞、赵云描绘得栩栩如生。《珠帘寨》中的那段名唱“昔日有个三大贤”,把关羽、张飞古城相会的情节写得绘声绘色,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许多京剧唱词情景交融,颇具诗词意蕴;文辞优美,却不艰深。《野猪林》中的[反二黄]唱腔,唱词共二百余字,由写景入手:“大雪飘”“朔风阵阵”“彤云低锁”“疏林冷落”……抒发林冲蒙冤受屈,英雄末路的无限愤慨,配上李少春那沉郁、悲凉、凄婉的吟唱,好像《楚辞》的“天问”。《文昭关》中的[二黄慢板]“一轮月照窗前,愁人心中似箭穿”采用比兴的方法,以月寄情;唱词中有四个“我好比”,伍员以“哀哀长空雁”“龙游在浅沙滩”“鱼儿吞了钩线”“波浪中失舵的舟船”自比,十分形象。《四郎探母》中的[西皮慢板]唱词也有四个“我好比”,杨延辉以“笼中鸟”“虎离山”“南来雁”“浅水龙”自比,也十分形象。有些京剧唱词则直接取自中国古典文学作品,比如《洛神》的唱词有多处取自《洛神赋》,仅个别字句稍有改动。这再次说明京剧与古典文学的关系是何等密切。
        二、京剧的念白朗朗上口
        戏曲界的行话,把戏曲人物在台上说话叫作“念白”,也叫“道白”。戏曲界有“千斤话白四两唱”的谚诀,足见念白之重要。通过念白能够展现故事情节,刻画人物,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 京剧的念白语言简洁、生动,韵律性和节奏感很强,具有独特的表现力。
        《四进士》“一公堂”一场,赃官顾读质问宋士杰为什么留住素不相识的女子杨素贞,还替她告状,顾读问得很突然,宋士杰却能沉着应答。此处有一段念白,长达一百三十余字,当年马连良每演此剧,念完这一段,必定是满堂彩声。《打渔杀家》中恶霸丁自燮的家奴大教师(由丑角扮演)一出场只念两句白,“好吃好喝又好搅,听说打架我先跑”,观众马上便知道这是一个外强中干、欺软怕硬的流氓混混。
        念白音乐化是京剧艺术的一大特色。京剧的念白既不同于日常生活语言,也不同于话剧的道白,是经过艺术加工的舞台语言,近乎朗诵体,听起来音节铿锵,节奏分明,与演员的表演相结合,加上锣鼓的烘托,给人以美感。京剧念白要求吐字清楚,悦耳动听,又要念出感情,是衡量演员艺术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
        京剧念白分为韵白和京白两种。
        韵白,即韵律化的念白,用湖广音、中州韵念,每个字拖音较长,其声调高低起伏,抑扬顿挫,极为夸张,音乐性强,节奏鲜明,富于韵律美。在一般情况下,正面人物或地位较高的人物大都念韵白,老生、小生、武生、青衣、花衫、老旦、铜锤花脸及部分架子花脸、方巾丑、袍带丑等行当基本上都念韵白。
        京白以北京方言为基础,但和生活中的北京话不一样,是经过美化、夸张的,突出了北京方言的京腔京味,也有音乐性和节奏感,活泼明快,听起来亲切自然。京白多用于表现幽默、诙谐的内容和情感;身份低微的人物大都念京白,花旦、彩旦、丑角多念京白,如《连升店》中的店主、《金玉奴》中的金玉奴就念京白。还有少数角色念方言白,如《秋江》中的老艄公念四川白。
        京剧念白有对白、独白、旁白(即“背供”)、夹白、内白、数板等多种形式。独白中的“自报家门”是中国戏曲的特殊表现方法,剧中主要人物首次登场时,以此方式向观众做自我介绍,内容包括登场人物的姓名、籍贯、身世、经历,以及剧中规定情境、此时此地人物的心理活动等。自报家门的常用形式有“引子”“定场诗”“定场白”等。“引子”的形式是半念半唱,唱念相间,无伴奏,念的部分用韵白,词句为长短句结构的韵文,字数不定。念完“引子”,转身归座,念“定场诗”,再念“定场白”。有的人物上场念“上场诗”或“上场对”,下场念“下场诗”或“下场对”。
        京剧唱词中的“引子”和“定场诗”也不乏文情并茂的佳句。比如《四郎探母》杨延辉念的“引子”,“金井锁梧桐,长叹空随一阵风”,只用了十二个字,便把人物的处境、心情都交代得清清楚楚,而且有诗词的意境。
        内白也称“搭架子”,是角色在后台说话,与前台的角色互相呼应,其形式也很特殊。《武家坡》中,薛平贵向村中大嫂打听王宝钏的情况,后台有人搭话的念白即是内白。内白的形式使与剧情关系不大的角色不必出场,手法简练。
        京剧的唱念不完全用京音,而是采用湖广音、中州韵,这是京剧的一大特色,也给人们欣赏造成障碍。京剧唱念中有些字的读音很特殊,像湖北话,叫作“上口字”。如“成”读作“臣”,“喊”读作“险”,“脸”读作“简”,“河”读作“活”,“贼”和“摘”读作“则”,“般”读作bun, “风”读作fwn,“知”读作zhyi, “迟”读作chyí, “鞋”读作xiái,等等,听多了,掌握了其中规律,自然就能听懂了。
        京剧的念白与唱结合完美,浑然一体。许多戏的安排都是有唱有念。《甘露寺》“佛殿相亲”一场有四个主要人物,刘备以唱自述宗谱,刘备每唱完一段,乔玄就说上一通,夸赞刘备、关羽、张飞、赵云、诸葛亮(名曰“夸将”),为刘备说好话,每次总是被孙权打断,最后被吴国太用一句简单的表态制止,台上气氛热烈,台下笑声不断。
        三、京剧的表演精彩绝伦
        麒派名剧《徐策跑城》戏迷尽知。台上的老丞相徐策急速奔跑,白髯飘拂,水袖翻飞,袍带盘旋,头上相貂(宰相、功臣戴的帽子)上的两根长翅随之摆动,跑得好美呀!他在干什么?他在赶路,他要上朝向皇帝奏本。因为功臣薛仁贵的后代遭奸臣诬陷,全家被斩,徐策用自己的亲生儿子替换了薛家的后人薛蛟。十七年后,薛蛟领兵报仇,直逼长安。徐策闻报,又惊又喜,不顾年迈,飞跑入朝,要为薛家申冤。这场戏用“跑圆场”的独特形式表现重臣徐策欣喜若狂和急于奏本锄奸,步行上朝,急急忙忙,脚步踉跄的样子。他唱着曲调激扬的[高拨子],边唱边跑,且歌且舞,“蹉步”“捧袖”“摔袖”“抖髯”“甩髯”“踢蟒”“抓蟒”,台上只有徐策一人,纵横驰骋,越跑越快,最后跌坐在地……这是名副其实的“跑城”。徐策的表演和《拾玉镯》《贵妃醉酒》的表演都属于“四功”中的“做”,也就是运用各种身段、表情动作来表现人物,演绎故事,属于“舞”的性质。
        京剧中的“做”和“唱”是紧密结合的,歌舞结合,边唱边舞,其美无比。比如演绎唐明皇和杨贵妃爱情故事的梅派名剧《太真外传》,贵妃沐浴华清池的那场戏,杨玉环由宫娥们伺候着,摘下头上的金钗,脱去凤衣罗裙,露出内穿的浴衣,边脱边唱[反四平],一句一个身段,待衣服脱罢(其实是身着蝉翼纱衣,腰系纱带),表情作娇羞状,手持巨幅长纱,在胡琴曲牌[春日景和]的乐声中翩翩起舞,舞姿曼妙,这就是京剧的美人之浴。
        京剧的表演要求很高,难度极大,一招一式,一戳一站都有规矩,讲究“五法”,即手、眼、身、法(一说“发”)、步,各个行当的要求也不同。
        比如手的姿势,武生要五指并合;花脸要五指分开;老生要五指分开而略弯曲:小生要将大指按在掌心,其余四指直伸合拢;旦角用的是“兰花指”。
        眼法种类繁多,如笑眼、怒眼、嗔眼、醉眼、羞眼、远眺眼、细看眼、环视眼等。《坐楼杀惜》中,宋江杀阎惜姣时使用的是怒眼;《贵妃醉酒》中,杨玉环酒醉后,折花、嗅花时使用的是醉眼。
        ……
        演员在台上走路所用的步伐叫作“台步”。生、净走路要抬腿、跷脚,迈方步;小生台步要潇洒;旦角走路时要脚跟先着地,青衣的台步要稳重,花旦走碎步,台步要轻盈。《拾玉镯》中的孙玉姣,听说刘媒婆答应为她说媒,三天以后回信,关上大门,猛然轻轻一跳,然后飘然下场,演员运用花旦的特定台步,把一个纯真、活泼的少女的喜悦之情表露无余。
        还有一些特殊步法,如云步、醉步、轧步、蹉步、跪步、矮子步等,多半在规定的情景中使用。《贵妃醉酒》中杨玉环唱“长空雁,雁儿飞”时,使用的是云步;酒醉后用醉步。武松戏中的武大郎走矮子步,要求双腿弯曲蜷蹲,以脚尖向前迈步行走。
        “做”是一门艺术。京剧的表演追求艺术的真实,以神传真,同时还要美。《金玉奴》一剧,表现穷困潦倒的书生莫稽在风雪中乞讨,出场时缩肩袖手,然后扇雪哈手,再配合上用颤音念的韵白:“好冷啊!”台上虽无雪景,也没有人工降雪的“效果”,一副穷秀才冻饿难当的乞丐形象就展现在观众面前。京剧里表现睡觉的手法也是来自生活,又有所变化,很特别,很美。台上没有床,剧中人一般都是坐着睡,将身伏在桌上,以手支头。有时以桌代床,人躺在桌子上,屈肘托头,面部和全身面向观众,这就表示睡觉了。
        京剧剧目中有很多以“做”为主的做工戏,全靠演员精湛的表演吸引观众。他们善于运用各种表演手段,包括服装、道具等进行表演,头发、胡子、翎子、衣袖、腰带、帽子、扇子、手帕、椅子、旗子、佛珠等,都可以为表演服务。
        ……
        这些特技表演必须经过长期艰苦的训练才能掌握,而要把这些动作与剧情紧密结合,做到技中有戏,合乎戏情戏理,还要摔得漂亮,摔得美,这更是一件极不容易的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