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梦笔山人
梦笔山人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28,639
  • 关注人气:1,06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京剧漫话(五)|石呈祥

(2022-10-12 21:58:24)
分类: 图文:京艺论丛
        许多京剧剧目的情节安排巧妙,剧情起伏跌宕,悲喜相间,让人称绝。如《锁麟囊》,从喜剧开始,经过几番波折,又以喜剧形式结束。《杨门女将》以喜剧开始,杨府庆贺杨宗保五十寿诞,“红烛高烧在寿堂,悬灯结彩好辉煌”,自焦廷贵、孟怀元京城报凶信起转入悲剧。即使是悲剧,也是悲中有喜,或以喜剧结局,或于悲剧中插入喜剧情节和人物,通过丑角的插科打诨,使舞台气氛苦乐相间、悲喜交集。
        如《玉堂春》演明代京城名妓苏三与吏部尚书之子王金龙相识、定情。后来王金龙千金散尽,为鸨儿(妓院女老板)所逐。苏三被鸨儿卖与山西富商沈燕林作妾,沈妻皮氏心生嫉恨,施毒于面中,欲害苏三,不料被沈燕林误食身亡。皮氏诬苏三谋害亲夫,县官受贿,将苏三问成死罪。王金龙复试得中,授八府巡按,奉命巡查山西,重审此案,苏三冤狱平反。全剧以苏三与王金龙破镜重圆结束。
        《女起解》一折,心地善良的老解差崇公道押送女犯苏三去太原复审,“行路”一场,他为苏三卸下刑枷之后,苏三说他“是个好人”,崇公道打趣地说:“好人管什么,这么大岁数了,连儿子都没有。”“非但没儿子,把孙子可也就耽误了。”几句玩笑话,冲淡了全剧的悲剧色彩。
        ……
        不少京剧传统剧目经过一代又一代艺术家的不断磨砺、加工,成为精品。许多剧目情节曲折,矛盾冲突尖锐,人物形象鲜明,结构紧凑,语言生动,能在较短的时间表演一个比较完整的故事,而且人物众多,行当齐全,极富艺术感染力,至今常演的《群英会》《借东风》《华容道》(三戏连演,简称《群借华》),《龙凤呈祥》《四郎探母》《红鬃烈马》等都是这样的大戏。
        例如《群英会》,这是一出深受观众喜爱、流传久远的经典名剧。现今舞台上流行的《群英会》《借东风》是萧长华根据卢胜奎编的8本《赤壁鏖兵》加工整理而成,演的是赤壁之战的故事,主要情节是:曹操率领八十三万人马,排山倒海下江南,要扫江东,灭刘备,结果是屡屡中计。赤壁一战,曹操遭惨败,落荒而逃,行至华容道,被关羽放走。戏里真正交战的场次很少,而把重点放在周瑜、孔明、曹操如何运筹帷幄,周瑜与孔明如何斗智,围绕孔明与周瑜、周瑜与鲁肃、鲁肃与孔明之间的矛盾,通过派孔明聚铁山劫粮、蒋干过江劝降、蒋干盗书、对火字、草船借箭、打黄盖、横槊赋诗、庞统献连环计、祭借东风、华容道义释曹操等情节,把孔明的神机妙算、周瑜的气量狭窄、鲁肃的敦厚老实、曹操的奸诈多疑、蒋干的迂腐可笑,均刻画得淋漓尽致,人物形象丰满;一场战争呈现在京剧舞台上,是一段斗智的故事,全剧十分之九的篇幅是在羽扇纶巾、轻裘缓带、“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意境中展开的,很能吸引观众。1957年北京电影制片厂摄制的彩色影片《群英会》《借东风》,由马连良、谭富英、叶盛兰、萧长华、袁世海、裘盛戎、孙毓坤分饰诸葛亮、鲁肃、周瑜、蒋干、曹操、黄盖、赵云,可睹名家风采。
        《龙凤呈祥》也是一出久演不衰的大戏,演的是一个中国老百姓家喻户晓的喜剧故事:东吴的孙权与周瑜设计,假称将己妹孙尚香许配刘备,诓刘备过江,拟留为人质,以讨回荆州。此计被诸葛亮识破,命赵云保驾同行,并以厚礼贿通东吴老臣、首相乔玄。乔玄说服孙权之母吴氏,在甘露寺相亲,最后弄假成真。后来,又经过一番周折,刘备和孙尚香摆脱了周瑜的追兵,返回荆州,周瑜被埋伏在芦花荡的张飞杀得大败。全剧以刘备招亲为主线,波澜起伏,高潮不断,生旦净丑俱全,而且大小角色都有戏,场场有看点,场面红火,常作为吉祥戏在节庆日上演,名家联袂,各展其长,观众反映强烈,即使是一个老家院(乔福,男仆)首次登场也有彩声。
        你看,京剧剧目是如此丰富,京剧舞台,方寸之地,展现的天地却是如此广阔。京剧舞台就是社会的缩影,古今传奇、历史的风云变幻、战场的金戈铁马、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家庭伦理、婚姻爱情、离合悲欢,以及生活琐事,世间万象,人生百态应有尽有;上至帝王将相、才子佳人,下至士农工商、黎庶小民、男女老幼、盗匪僧尼,各色人等,还有神仙鬼怪、忠奸善恶、智愚美丑都能表现;开明治国的君主、忠心效命的重臣、勇冠三军的武将、扶危济困的侠士、雍容华贵的后妃、淳朴善良的百姓,还有飘飘欲仙的神女、造型奇特的钟馗……个个活灵活现;中国人民的聪明智慧、民族精神,传统的道德观念、审美意趣和对美好前程的憧憬尽入戏中,中华数千年历尽沧桑、生生不已的民族之魂尽在戏中。
        京剧剧目演绎的故事生动,内容与形式结合完美,雅俗皆宜;其形式多样,一出戏一个样儿,绝无雷同者,每出戏都有看点,都有精彩之处,都能给观众带来欢笑,让人开心;有时是哈哈大笑,有时只是莞尔一笑,笑过之后,还能让人回味;即便是苦戏、悲剧,也不会让人看了难受得吃不下饭。许多审理凶杀案的公案戏,也充满谐趣,演员的技艺绝伦,让人百观不厌。比如《四进士》里有好几个喜剧人物:心地善良的万氏、贪财狠心的杨青、地痞流氓刘二混、擅离职守的看堂人、怕老婆的姚廷春……主角宋士杰和老伴万氏的对话好像是在说对口相声,如果您看了这出戏,也会发笑的。
        那么京剧是如何表现人物、演绎故事的呢?读了后面几章,您自然明白。

        第三章|形式独特,魅力无穷

       徽汉昆梆成一统,先辈手法甚高明。
       举手投足循程式,虚虚实实求意境。
        京剧是一种古典的高雅艺术,其形式独特,与舶来的戏剧,如电影、话剧、歌剧、芭蕾舞剧等有根本的不同,年轻人不熟悉、不理解,看不懂,于是与之疏远;殊不知,这些独特之处,正是京剧艺术的妙处。
        我国著名戏剧理论家、教育家张庚说:“综合性、虚拟性、程式性,是中国戏曲的主要艺术特征。”(《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卷》)在京剧艺术中,这三个特征表现最明显,都达到了“化”的程度。
        一、京剧演员说快板——综合化
        自幼生来我哥儿一个,娇生惯养没有人儿说。
        要星星,不敢把月亮给,上房揭瓦谁敢拦着。
        要吃饭,我是大摆桌,山珍海味任我选择。
        我爱吃焦炸海参、蜜饯口蘑,醋熘鱼翅、干爆燕窝。先吃馒头八十个,再吃米饭五大锅。
        吃完了饭,嗓子渴,龙井泡了六斤多。
        睡醒一个觉,可耷拉脑壳,肚子邦硬赛秤砣。
        满城的大夫都请到,一齐摇头无可奈何。
        有一个老头儿号了号脉,开了个方子字儿不多。
        我妈一看扑哧一乐,原来是:“饿他三天准能活”,敢情是撑的。
        上面这段文字是京剧《荀灌娘》中的一位娇惯成性的公子哥儿荀常念的一段“数板”,“数板”和快板书差不多,既合辙押韵,又通俗易懂。京剧中像快板书这样的曲艺成分还有不少,比如丑角的插科打诨就与相声有异曲同工之妙。《窦娥冤》里有一个由丑角扮演的县官,名叫胡里涂,他把善良的窦娥问斩,行刑时,他对窦娥说:“窦娥呀,窦娥,小小年纪做出此事,老爷今日将你斩首,下次不可!”
        有些京剧唱腔融入了大鼓的旋律,如谭鑫培的代表作《碰碑》中,杨继业唱的反二黄唱腔第九句“我那大郎儿……替宋王把忠尽了”,曲调悠扬曲折,那是谭鑫培借用了京韵大鼓的唱腔,连胡琴过门都是从京韵大鼓里吸收来的。
        京剧里面不仅有曲艺的东西,还有地方戏曲的东西,有文学、音乐、美术、武术、杂技、电影等各种元素。央视2009年春节戏曲晚会上,徽、汉、京三个剧种同唱《贵妃醉酒》“海岛冰轮初转腾”,腔调大同小异,京剧的《贵妃醉酒》融徽、汉二调,因而唱腔最动听。
        国学大师钱穆说:“京剧中之文学意味极深厚。”例如《群英会》中,曹操在江中大船上置酒设乐,大宴文武,席间回首自己的一生,感慨万端,横槊(曹操使用的兵器)赋诗:“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曹操赋诗是以唱山歌的形式来表现的,唱词则摘自曹操的原诗《短歌行》,仅个别文句有改动。
        京剧中的音乐、美术成分就更多了。京剧的唱、念、表演都是音乐化的;武打也有很强的音乐性,两军对阵,金鼓齐鸣,颇有气势。京剧乐队的伴奏乐器各具特色,大锣锣音响亮,堂鼓声音雄壮,胡琴曲牌音色嘹亮,唢呐曲牌雄浑高亢……京剧的很多表演借鉴了中国绘画的写意性手法。《穆桂英挂帅》中,穆桂英捧印的几个姿势,就是梅兰芳借鉴龙门石窟和太原晋祠的雕刻佛像创作出来的。京剧的服装、化妆都属于舞台美术,京剧的服装搭配、脸谱勾画、道具色彩、天幕图案与色调等,都运用了绘画的理论与方法,讲究一个“美”字。京剧舞台就是一幅幅流动的画,每个画面都是那样意境深远。有的戏,如荀派名剧《丹青引》中的才女杨云友当场挥毫,边唱边画,一挥而就。
        京剧中武术的成分也不少,京剧的表演借鉴了武术的动作。京剧的武打动作多源于武术,很多京剧演员都会武术,并把武术的东西融于京剧。谭鑫培把从少林寺方丈那里学来的武功用于《秦琼卖马》末场的秦琼耍锏,舞姿优美,成为谭氏绝活(即演员独具特色的表演,是他人所没有的)。
        京剧武打的很多表演是从杂技化过来的。《闹天宫》中孙悟空的“宝剑入鞘”表演(把剑抛向空中,再用剑鞘接住,使剑入鞘)就是典型的杂技表演,但并非纯杂技表演,而是为了表现孙悟空的本领高超。有些武戏,如《四平山》《火烧裴元庆》等,有耍锤的表演,剧中的武将手使双锤,演员把一只六面体的锤抛向空中,然后迅速转身,用另一只锤稳稳地接住(叫作“顶锤”)。神怪戏中的女妖使双鞭,能耍出许多花样来,不时做出许多惊险动作,如双鞭交替上抛,再用各种姿势稳稳地接住;或使鞭迅速旋转,上下翻飞;或用一条鞭顶住另一条直立的鞭,并使之旋转;或抛出一条鞭,用脚接住,踢出后,用另一只持鞭的手从背后接住,使二鞭合一;有时同时挥舞四条鞭,亮相下场。这些表演均源于杂技。
        有些戏还穿插了一些特技和魔术的表演,如椅子功、喷火、变脸、撒火彩等,这些表演都密切结合剧情,具有丰富的表现力。
        京剧中采用的电影手法更是绝妙。《四郎探母》“坐宫”一场,铁镜公主唱[西皮导板]接[慢板]唱腔之前,叫丫鬟“打座向前”(把座位向前移),为的是缩短台上演员与观众的距离,让观众能听清后面的大段唱,这种处理方法近似于电影的特写手法。
        京剧是一个综合性的表演体系,它集歌舞、说唱、武术、杂技、村歌小调于一身,熔诗词歌赋、书画、正史、野史、小说、话本诸文于一炉,化徽、汉、昆、梆诸剧及胡汗夷狄众乐为一体。令人惊叹的是,各种艺术形式和各种因素在京剧中加以综合,都被巧妙地化入其中,水乳相交,丝毫没有痕迹;而唱、念、做、打的综合运用更是京剧艺术的一大特色(详见本书第四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