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荀慧生《贵妃醉酒》
(二)荀慧生
荀慧生(1900—1968),原名词,又名秉彝、秉超,字慧声,号留香,艺名白牡丹,河北东光人。光绪十三年(1907年)在天津入“义顺和梆子科班从师庞启发学花旦。10岁入京,从侯俊山习艺,翌年入三乐科班(后改正乐科班),与尚小云、赵桐珊并称‘正乐三杰’”。不久,开始专攻皮黄,并转益多师,得路三宝、陈德霖、王瑶卿等前辈艺术家指点,技艺与日俱增,终成大家,形成风格独特的“荀”派花旦表演艺术。荀慧生文武兼善,武戏表演能做到“繁而不紊,疏而不懈”,于刚健的武戏技巧中表现女子的婀娜之态,文戏演出则“艳不尚雅,流不失荡”,善于从细节处刻画人物形象,一改同时期花旦表演注重描摹女性“情色”表现的风气,为花旦行当增添了许多玲珑可爱、青春活泼、善良单纯的舞台形象。
据荀慧生《艺事日记》记载,荀慧生最先师从陆杏林学习《贵妃醉酒》。陆杏林喜欢酗酒,每次教戏的时候,都必须要有酒作伴,否则便拒绝教学。但是,陆杏林每次教戏饮酒时,如果提供的酒量不足,便会生气不教,如果提供的酒量过多,则会因酩酊大醉而又无法教戏。几番折腾之后,荀慧生向陆杏林学戏,“往往十日半月不能得其一腔”,仅“海岛冰轮初转腾”一段,荀慧生便“从之学一月有余”。及至最后,荀慧生“艺无一得,然为先生设馔已不支矣”。这一事情被李寿山听说后,为荀慧生感到不平,“愿不取束脩”向荀慧生教授《贵妃醉酒》。李寿山原唱旦角,后改为花脸,对于《贵妃醉酒》一剧略知大概。李寿山将主要表演教给荀慧生后,荀慧生才将《贵妃醉酒》正式搬上舞台。此后,荀慧生又求教于路三宝门下,路三宝对荀慧生之前学演的《贵妃醉酒》做了精心的指点与加工,推进了荀慧生此剧表演的成熟。
当时的戏剧评论认为,荀慧生在《贵妃醉酒》中的表演,“身段灵活”“唱做妙肖”“台风娴雅”“扮相富丽”,尤其是“观鱼听雁”
的表演,可以达到“飘然若仙”的艺术境界,以及在“翻身饮酒、左右平卧”
等“各种姿势”中,既能“一本玉珊”,完全遵循路三宝的表演创造,又能做到技巧展示不脱离人物,“为贵妃留身份”。
荀慧生曾两次灌制《贵妃醉酒》唱片,一次于1922年,由百代公司录制唱片两面,署名白牡丹,一次于1930年,由大中华公司录制唱片一面,署名荀慧生。关于百代公司所录的两面唱片,留有当时相关的解读与介绍文章。文章首先肯定了荀慧生在《贵妃醉酒》一剧中的演唱成就,认为荀慧生的嗓音“刚柔适宜”,在行腔运调时善于使用“中和之气”,因此没有“生辣尖刺”的杂音,极为动听。接着,文章详细分析了荀慧生所录制唱段的唱腔特色,有如下几小点:其一,“见玉兔”与“恰便似”、“浪里翻身”与“广寒宫”几句唱腔,能在同样的旋律中唱出不一样的韵律感,做到“腔似同而运化实异”;其二,“嫦娥”的“娥”字,咬字极有力量感;其三,“清清冷冷广寒宫”一句唱腔婉转多变,并在重唱“广寒宫”三字时,与他人在板后开腔不同,置于板上,因此有“玄妙无匹”的艺术效果;其四,能做到以声寓情,以音写景,如“长空雁”三字唱高音,与“以雁飞于长空”的情景相吻合,“哎呀雁儿呀”亦是“寓意之声调”等。以上几点,虽点出荀慧生在《贵妃醉酒》唱片中演唱的诸多特点,但却多为大而论之,有些语焉不详,在此列出,作为一种表演史材料,聊供参考。
《贵妃醉酒》作为荀慧生艺术成长早期上演的传统剧目,未能贯穿于荀慧生毕生的艺术实践当中,也未成为荀派艺术中的核心代表剧目。可能是因为荀慧生更擅长刻画小家碧玉一类的人物角色,而在塑造杨玉环这样的宫廷贵妃时,并不能充分展现自身的艺术风格与创造。中年以后的荀慧生,便绝少再上演《贵妃醉酒》了。
尚小云《贵妃醉酒》
(三)尚小云
尚小云(1900—1976),名德泉,字绮霞,祖籍河北南宫,生于北京。光绪三十二年(1907
年)入三乐班(后改名正乐)学习,先攻习武生,后改习旦角。1914
年,尚在科班学习的尚小云即被《国华日报》评为“第一童伶”,并与时有七十三岁的老生名宿孙菊仙合演《三娘教子》,成为童伶翘楚。1917年,尚小云与杨小楼、谭小培、荀慧生(当时艺名为白牡丹)一道以“三小一白”的组合赴上海演出,旋即获得上海观众的欢迎,成为尚小云演艺事业发展的重要起点。回到北京后,尚小云加入由杨小楼挑班的桐馨社,在与杨小楼合作的过程中,开启了持续一生的艺术改革与发展之路,最终形成独树一帜的“尚”派表演艺术。尚小云嗓音条件极佳,有“铁嗓钢喉”之誉,加之在科时有武生基本功打底,既能演出正宫青衣戏,以陈德霖演唱为基础,发展出高亢不失婉转、清脆不失秀气的唱腔风格,如《祭塔》,可以“一个人唱满了台”,又能演出纯粹的武旦、刀马旦剧目,吸收杨小楼武生表演技巧,将杨派特有的“盖步”“趋步”“搓步”等“毫无痕迹地融化于旦角的武打之内”,尽展英姿飒爽的舞台风貌。
1916年,尚小云加入由由路三宝主持的春台社,并得到向路三宝学习求教的机会。在众多的学习剧目之中,即有《贵妃醉酒》一剧。《贵妃醉酒》在当时以身段繁难著称,经过余玉琴、郭际湘、路三宝等老一辈文武兼善的艺术家的持续发展,“非腰腿有坚实武功底子者不能胜任”。而尚小云“长于武功,学此剧正是当行,加以路三宝教法细致,所学极为可观”。
尚小云曾两次灌制《贵妃醉酒》唱片,一次于1930年,由胜利公司灌制唱片两面;一次于1931年,由长城公司灌制唱片一面。但是,尚小云所擅长塑造的侠女形象以及与此相关的技艺积累、审美创造,在《贵妃醉酒》的演出中并不能得到充分发挥与全面展示。因此,中年以后的尚小云亦渐渐停止了《贵妃醉酒》的演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