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1】荀慧生:如何在舞台上表现女性“思春”

(2022-08-23 22:13:36)
分类: 图文:表演与伴奏
【转载1】荀慧生:如何在舞台上表现女性“思春”
荀慧生《虹霓关》剧照

       
        花旦戏以表现男女爱情者居多,表达女子内心情窦的也为数不少。要描摹女子闺中秘不可宣的心情,是一种不好掌握分寸的表演。这种表演在戏剧界内统称“思春”。
        也许“思春”这名称听起来有些不雅,这是传统戏里的术语问题,这里暂且袭用,不去管它。但是我想,既然要演妇女,就要反映女子的内心感情,因为它是戏曲中不能缺少和回避的表现手段。“思春”是一种传统的表演技巧,也是多少年来老一辈的演员精心创造出来的艺术财富。演好了,确实能抒发女子内心的感情,而演得肉麻,也会降低格调。
        因此,有些花旦演员对这种表演视为畏途,甚至因噎废食,把“思春”的表演束之高阁。每遇戏中有“思春”的时候,都略去不演,或者连整个场子都删掉,这样未免可惜。我认为关键在于应该动动脑筋,想办法如何把“思春”演好,而不应简单从事,一删了之。
        “思春”作为一种传统表演技巧,来自旧社会,其中必然是好恶参半,既有精华又有糟粕。因此亦应本着去芜存精的原则,可取之处吸取发扬,不足或应弃之处进行改革,再创造,拿新的代替旧的。任何艺术都是多少年来不断改革、不断创造而日趋完整、丰富的。传统艺术中,不合新的美学观点的确实不在少数,如果只知删除,不知丰富的话,将来艺术遗产越来越少,岂不更糟了吗?
        在传统“思春”的演法中,往往强调男女爱情方面过多,多方面反映女性心里矛盾较少。之所以形成这种偏向,主要是由于旧日戏班里没有女角,无论生、旦、净、丑都由男角扮演。当时台下又不卖女座,因此表演上没有什么顾忌。又兼那些有闲阶级穷极无聊,专想在戏中寻找情欲、刺激,和某些演员无原则地迎合他们心理,以致把些色情、低级趣味的东西混入到真正的艺术中去了。这在目前演员水平、观众水平普遍提高,对艺术的要求也随之提高的情况下,在演出中剔除糟粕尤为重要。所以一个严肃的演员应该改变这种情况,在传统戏中不断补充新的内容、新的技巧,使人们得到真正的艺术上的享受。
       
        为了便于说明问题,不妨举几出有“思春”的戏为例子。就我个人想到,常见“思春”的不外未婚少女和寡居少妇两类。如《战宛城》的邹氏,《虹霓关》的东方氏,《辛安驿》的周凤英,《红楼二尤》的尤三姐。
        从表演上说,又分为明思春、暗思春。暗思春全用哑叭身段,场面上配以乐器伴奏。《战宛城》《虹霓关》《辛安驿》中的“思春”,都属于这一类。明思春是边唱边作,互相结合。因为它是与唱结合在一起,一般的不容易注意到这是“思春”,如《红楼二尤》中尤三姐回忆、思念柳湘莲时的举止属于这种。由于人物身分不同,所处境地不同,“思春”的性质也必然不同,所以表演起来也就不能一视同仁。
        《战宛城》中邹氏的“思春”,我已有专文论述,所以这里只谈其他三出戏里“思春”的一些演法。《虹霓关》里的东方氏是比较年轻的妇人,而且身富武艺,与丈夫辛闻礼同镇虹霓关。
        应该说东方氏对辛闻礼还是具有贞心的,只看辛闻礼虹霓关前一战,临出兵时谈到若不取胜,恐怕阵前有失。东方氏立刻说道,你若一死,我决不改嫁,誓死出师替夫报仇(这一点在戏里也是为以后东方氏的变心,用反衬的方法埋下伏笔),两军阵前辛闻礼果被王伯党刺死。东方氏闻到噩耗以后,毫不犹豫的亲提兵将上阵寻仇,并挑出“替夫报仇”的大旗,从这些说明东方氏具有女中丈夫的风度。
        及至两军阵前见了王伯党,爱慕他的少年英俊,武艺超群,从而丧去替夫报仇之心,开始产生异念,便故意不伤害王伯党,在阵前先把对方的护心镜取了过来,而后生擒入营。戏剧表演中为求美感,王伯党所带的护心镜,以色彩绣球代表。演出时东方氏探身用嘴将绣球衔来,意思是告诉王伯党:我比你的武艺高,我不伤害于你,只是爱怜于你,希望你能体察此心。我想,这就是东方氏“思春”的思想基础。所以演这一场时应该注意必须把东方氏的心情和心理矛盾交代给观众,才能把后边的戏垫平。

【转载1】荀慧生:如何在舞台上表现女性“思春”
《虹霓关》荀慧生分身照

        我演时,当东方氏在阵前寻找杀夫仇人,提名单叫王伯党出战时,完全是满腔怒气,想一枪把仇人刺死,替丈夫报仇雪恨。及至一见王伯党的一表人才,威武英俊,立刻表示一惊,身子前后一晃,动了爱慕之心。可是大仇在身,觉着不能有这种想法,于是用眼睛向下左右一看自己身上的孝服,乃下定决心要和王伯党分个你死我活。可是抬头再和王伯党一对脸,刚才下定的决心又全被王伯党的英俊神态冲散了,舍不得忍心杀死他,从这儿起便不把真心放在打仗上,而是处处在王伯党面前卖弄自己的娇柔妩媚、武艺精绝,以打动王伯党怜爱之心。所以这里用的打法是文打,动作很缓慢,这种打法是与真实情况符合的。
        因为当时东方氏不向王伯党进攻,只招招架架,抽空仔细端详王伯党的长相。随打随唱的“似吕布又缺少了画戟银枪”、“赛韦驮缺少个降魔宝杵”等等,都是赞赏王伯党的相貌英俊。只在王伯党逼急了的时候还两下手,让王伯党知道知道自己的厉害,意思是说你别打了,我比你的武艺高,可是我根本就没想跟你真打,真打你不是我的个儿。到后来用绊马索把王伯党擒来,也不是由于打不过他,而是借绊马索生擒活捉,以便进行自己的婚事。
        所以下一场她的“思春”与邹氏不同的地方,在于她是有对象的,想的完全是王伯党这个实在的人物。但是这也必须研究东方氏当时的复杂思想情况,如若只在幻想结亲上下功夫,也必然会把戏唱“粉”。
        我以为《虹霓关》的“思春”表演,也应该有层次,许多内在的思想感情应该借助手中的绣球发抒出来。我演时先是对绣球爱不释手,不住赏玩,以至把它凑在脸部,凑在唇边,表现出象小孩子乍得到一件久盼的玩具那么爱、那么亲近。实际上东方氏也正是这种心情,一方面这是自己的战利品,一方面这也是自己心爱的人身上的东西。睹物愈加思人,东方氏对绣球的爱也就是对王伯党的爱,当她完全把感情集中在王伯党身上,就禁不住要舞弄绣球,表示亲昵。
        但一转念想到自己的丈夫是被王伯党刺死的,应该替夫报仇,同时自己前已发过誓。这种矛盾心情产生以后,立刻觉得应该一本正经,不能贪恋王伯党,就把方才不肯释手的绣球扔掉。但是扔的时候不能太狠,赌气似的一扔,就过火了。我体会她扔绣球仍有爱的内容,只不过是因爱而生恨,其意思是:就为你惹得我心神不定。我应该恨你,没有你我不能这么左右为难。因此扔球时想扔又舍不得扔,最后无可奈何的一扔,表示出迫不得已的样子。绣球扔了以后,心里略一安定。
        继而重新想到,丈夫现在已然死了,为他守节有什么用呢。起誓发愿不过说说而已,不必那么认真,再说哪能那么巧,起誓日后准能应誓呢。事情既已如此,王伯党已经擒了回来,岂能轻易放过,于是一狠心抛去那些纠缠,一心一意的要进行与王伯党的婚事。表现这种矛盾心情时要不时用眼睛斜睨扔在地上的绣球。先是稍微一瞟,就把视线移回,恐怕自己刚刚安定的心又被绣球勾去。表现出既不想看又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想看又怕看了之后心里更放不下的复杂心情。当最后决心下定,才用眼睛柔媚的去看地上的绣球,轻轻的走过去,小心翼翼地把绣球从地上捡起来,爱抚一番,好象很有抱歉的意思。这是因为在东方氏眼里,绣球已然人格化了,完全把它当成王伯党看。
        演员除了理解东方氏重重矛盾的复杂心情以外,应该使观众从人格化的绣球中,看出东方氏对王伯党的一切,这样就能意在言外,含而不露,做到雅而不俗,甜而不“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