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京剧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京剧电影拍摄工程,“京剧电影工程”启动已经整整10年,一共有20部剧目参与,金喜全刚刚结束《九江口》的拍摄与剪辑,正在忙着配音,这是他参演的第五部京剧电影工程剧目。
说起前段时间在京剧《龙凤呈祥》中扮演的周瑜一角,金喜全介绍,《龙凤呈祥》中的周瑜全面展示京剧小生雉尾生唱念做打技艺,可谓文武并重;其扮相英武,设计独特,演员内扎大靠,外披蟒袍,凸显周瑜不只是运筹帷幄、统帅三军的都督,而且是冲锋陷阵、领兵作战的将军。“前面鲁肃闯帐时强调的是身份、气质、性格,重念白和表演,后面追阻刘备,突出工架技艺展示,重唱做和武功,允文允武的表现给演员提出很高要求。”
周瑜是小生行当的代表人物,在京剧《群英会》《黄鹤楼》《临江会》中都有对这个角色的塑造,《龙凤呈祥》也是一出小生行当必学的剧目,单折为《回荆州》,但在周瑜戏学习的排序中,《回荆州》的周瑜学习要稍晚,这里面的周瑜文武并重,表演偏于火爆,又要掌握人物气质,很考验演员的功力。
“和这么多的名家合作,我非常兴奋、开心,这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闯帐》一折,饰演鲁肃的是朱强老师,我们合作了很多次的周瑜和诸葛亮,但这是第一次合作《回荆州》,我们戏路一致,在台上一拍即合,心气相投,相得益彰,舞台气氛和效果特别好。”

金喜全在京剧《龙凤呈祥》中扮演的周瑜与朱强扮演的鲁肃
早在2006年,金喜全就受张学津先生(朱强的老师)提携合作演出过《龙凤呈祥》里面的周瑜与鲁肃。金喜全的老师叶少兰先生与张学津先生经常合作演出此剧,京剧艺术薪火相传,接递有序,这次的周瑜与鲁肃,更是“一次很有意义的合作。”
从艺整整30年,戏曲舞台经验丰富的金喜全称京剧是一门讲究的艺术,在台上没有任何一个小角色,也没有任何一个多余的角色,“唱腔、身段、表演、眼神,都是经过精心创作,科学分析,提炼加工,通过艺术理解、艺术判断、艺术处理而形成的。”
小生声腔像墨竹,很高级
13岁考入戏校,金喜全最初喜爱的行当是花脸,但因生得一副好嗓子,俊朗“秀美”的形象被老师定为“就是学小生的料”。如今作为当今京剧青年小生中的领军人物,经过多年的学习积累,金喜全对他所学的行当有了自己的理解。
“小生声音塑造属于真假声结合的发音方式,区别于生、净、丑男性行当的沉、涩、浑,突出扬、亮、清,有别于旦行的阴柔,强调阳刚。讲究龙凤虎三音结合,龙音高亢,凤音委婉,虎音宽厚。小生饰演的人物大多是青春年少的男性角色,没有老生的苍劲,花脸的粗犷。武小生彰显阳刚、挺拔、舒朗;文小生潇洒、柔美、飘逸,假声具青春之阳刚,真声有年少之本色,有将帅官吏之英姿气度,有书生才子之儒雅风韵,这构成了京剧小生真假声结合的声音艺术塑造基调。”
金喜全在京剧《谢瑶环》中的袁行健扮相
金喜全形容,小生的声腔艺术很独特、很高级,像国画中的墨竹,同样是竹子,但是墨画的竹子,“虽然颜色变了,但是本质没变,对欣赏者而言,也许味道更浓了。”
他认为,有人可能会觉得一个男性角色怎么用假声演唱,会表示不欣赏、不认同,甚至不理解,但是小生艺术发展至今,能够得到观众的认可,具备艺术欣赏价值,这要归功于历代小生前辈艺术家们的智慧与经验。在京剧2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小生行当一直都未缺席,在不同的剧目中发挥着巨大作用,从龙德云、德珺如、朱素云、徐小香、程继先、姜妙香、叶盛兰、俞振飞等前辈艺术家的不断改革与丰富中,给予了其艺术成熟的重要内涵与支撑。
相对于老生、青衣行当,小生艺术的发展、成熟、壮大都较迟晚。京剧史上第一次由小生来独立挑班组社迟至1945年夏的育华社,它的开创者是民国中后期小生行当的代表人物之一、叶派小生的创立者叶盛兰,他将小生提到了京剧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位置。
“师父叶少兰先生在叶盛兰先生的基础上,又丰富了小生很多表演方法和唱腔板式,到我们这一代,一脉相承,经历了这么多年,创造了这么多的角色,剧目,唱段,能够被人们津津乐道,流传广泛,我觉得,这来源于他们正确的艺术思路,还来源于中华民族独有的审美情趣。京剧小生表演艺术能够得到观众认可、欣赏、模唱,并且能够去研究它,这正证明了这门行当有其存在的价值和必要,更有其发展、壮大的潜力与使命。”
完美的剧场艺术效果,需要演员和观众共同完成
金喜全经常去天津演戏,但每次获得的感受都不相同,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天津观众非常懂戏,非常热情,哪个节骨眼儿应该叫好,哪个节骨眼儿看哪点,都有反馈。金喜全说,天津是一个有戏曲底蕴的城市,京剧在这里基础很强,观众的实力也很强,这对于戏曲表演者来说,是鼓励也是压力。
“‘新书熟戏’,听不腻的曲艺,听评书肯定是听新的,看戏往往看熟的。对于演员,第一次演出就像彩排,一出戏一直演,熟才能生巧,熟了才能慢慢接近剧中人,慢慢感受舞台、观众、服装、乐队、老师给予的一切。头一次演根本没有精力去感受这些,演得多了就知道怎么表演更好,气度怎么才能更飘逸、潇洒,怎么唱能与乐队配合得更好,哪点的节奏撤下来、推上去等等。如此日积月累,戏就会演得越来越好,观众也会看得赏心悦目,自己也会轻松、自如。”
金喜全与妻子熊明霞演出《牡丹亭》
京剧是剧场艺术,剧场互动一直都有。金喜全说,剧场艺术离不开观众与演员的交流,观众与演员的交流是剧场艺术的魅力所在之一。看电影叫好,别人会觉得很尴尬,看戏的时候不叫好,觉得也很尴尬。京剧舞台表演需要和观众互动,演员不怕和观众互动,不怕观众活跃,就怕冷下来,观众叫好,演员更卖力,表演就会更放松、更自如、更投入。如果一出戏开始,演员上台,观众没有反应,这对于演员来说,会越演越没有状态,掉冷水盆里了,行话叫“审贼”。
“台上是疯子,台下是傻子,台上不疯,台下不傻。台上表演人物要逼真、引人入胜,台下观众才会痴迷,进入剧情和人物处境里面,观众会跟着你哭、笑,紧张、惊恐或悲哀,这样演出才有味道。演员一段唱,能把观众唱流泪了,一句话能把观众逗乐了,有时哭着笑起来,有时笑着哭起来,这就是舞台艺术,这就是戏曲、剧本、演员的魅力。”
当被问到,不是戏迷的人怎么当上戏迷?金喜全笑谈,首先学会叫好,叫好不是鼓掌,要真正的叫好叫出来,在剧场真正地喊出来,要是喊对了地儿,就是一个正规戏迷了,喊对了节骨眼儿,那就是超级戏迷了。
戏曲来源于民间,观众的叫好是给演员的一个最高鼓励,也是一种承认和赞赏。一出戏谢幕时,观众来舞台前侧与演员进行近距离的交流,这种互动是不可缺少的。金喜全在演出中发现,现在观众欣赏素养与水平的逐步提高,“这对演员也提出了更高标准的要求。”
加载中,请稍候......